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支气管黏液栓53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fan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支气管黏液栓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合并支气管黏液栓53例MPP患儿临床资料。

结果

96.23%患儿体温为高热或超高热,平均热程9.3 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肺部影像学表现为肺不张/肺实变和(或)大灶性、节段性肺炎,49.06%炎症累及两叶以上,60.38%合并胸腔积液。支气管镜下53例均可见一个及以上部位支气管黏液栓阻塞(其中黏液栓塑型19例),黏膜充血水肿、滤泡增生、糜烂坏死及管腔开口炎性狭窄。黏液栓病理示假膜样炎性坏死组织,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经1~5次灌洗后支气管黏液栓消失,64.15%肺泡灌洗后1周胸片病灶明显吸收,50.94%第一次肺泡灌洗后1~3 d体温恢复正常,堵塞严重者需借助毛刷或异物钳清理黏液栓。

结论

MPP合并支气管黏液栓临床多出现持续高热或超高热,影像学表现肺不张/肺实变和(或)大灶性、节段性肺炎,多合并胸腔积液,在予抗感染同时及早进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明确诊断,及时清除黏液栓,促进疾病恢复,减少后遗症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一种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新方法——β形毕Ⅱ式吻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间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行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β形毕Ⅱ式吻合(由于胃肠吻合口形似β,初步将其命名为β形毕Ⅱ式吻合)的17例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远端胃大部分切除后,将近端空肠上提与残胃后壁或大弯侧胃壁行胃空肠吻合,采用腔内直线切割闭合器将残胃与近端空肠通过共同开口行双向
期刊
在过去的30年中,直肠癌的治疗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变革。从直肠全系膜切除,到多学科综合治疗,再到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近年来,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又成为结直肠外科医师新的关注热点。一系列临床研究显示了其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令人满意的短期疗效。然而,目前将这一尚未成熟的技术与腹腔镜TME手术进行比较可能为时尚早。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应该是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病例,高质量地开展taTME手术,扎
期刊
目的探讨末端回肠外置术(外置但不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徐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二病区7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接受末端回肠外置术者32例(肠外置组),术后接受传统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者45例(造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吻合口、造口和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根治术加还纳
目的通过结肠神经节消融术建立一种新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方法选用5~6周龄雌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实验Ⅰ、Ⅱ、Ⅲ和Ⅳ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假手术组及实验组大鼠在麻醉下,通过腹腔手术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0.05%、0.1%、0.25%、0.5%苯扎氯铵溶液处理全结肠30 min。术后2周开始记录各组大鼠24 h排粪粒数、粪便干重和胃肠传输时间,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联合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经阴道取出标本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总结2007年7月至2013年7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或直肠癌联合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并经阴道取出标本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全组6例患者中无中转开腹和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70±18)min,术中出血量(80±11)ml。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使用止痛药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的消化道重建技术主要包括应用圆形吻合器的吻合技术和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的吻合技术两大类。圆形吻合器吻合技术主要包括手工吻合法、荷包钳法、Hiki改良特殊抵钉座吻合技术、经口钉砧头系统(OrVilTM)和反穿刺器技术。直线切割吻合器吻合技术主要包括侧侧吻合技术和Overlap侧侧吻合技术。食管空肠吻合技术存在多种选择,不同技术存在不同优势及相应的限制,本文从吻合技术的发展及吻
液体复苏作为循环衰竭患者治疗的首要步骤,旨在提高心输出量,维持足够的组织循环灌注。根据Frank-Starling曲线原理,这一效应的前提是前负荷的增加在心功能所承受的范围内,而超负荷的液体输注将直接增加一部分患者的死亡风险。有效区分容量反应者或无反应者仍是成人和儿童重症监护医师面临的共同难题。近年来经胸心脏超声容量反应性评估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拟对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作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在降低小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ia respiratory failure,AHRF)患儿病死率中的作用,寻找可缩短AHRF患儿上机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善预后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我院PICU 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79例AHRF患儿,其中观察组55例进行小潮气量通气策略(潮气量为6~8 ml/kg)。对照组24例未实行小潮气量通气(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