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 香几何?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观音,究竟有多少种香型或者香味,估计没人能说全的,就算说全了,要对号入座也难。常常邀些茶友品茶,茶汤入口,幽兰香显,当大部分茶友要把这款铁观音断为兰花香型时,一个茶友说汤中有果香,其他茶友再品之下,也纷纷感受到茶汤中的果香。这样的情况平常不过,因为花香和果香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界定,有的花香甜腻,接近果香;有的果香清淡,类似花香,有些花果同长一树,香味自然互通。
  要给铁观音的香型做个简单的归纳和分类,只有取官方和大众流行的说法,而太过于民间和小众的香型,只能靠个人体味了。
  
  红红绿绿 浓淡相宜
  
  一般说来,铁观音的香型分两类:浓香型和清香型,这是普遍的也是官方的说法。问过身边的茶友,遵循这种说法的人大概有两种,初学喝茶的人和喝茶有所成的人,前者对自己的看法不自信,后者要向专业看齐,他们的说法如出一辙,“铁观音的香型应该按照专业的茶王赛那样分成浓香和清香两类组别。”
  浓香型的铁观音汤色橙红,口味浓厚;清香型铁观音汤色青绿,口味清淡,这两类香型对比明显,容易分辨,同时也各具特色,分别有一定的拥护族群。浓香型,馥郁醇厚
  浓香型铁观音,又俗称“焙火茶”、“熟火茶”。“浓香型”与“清香型”的差异在于一道烘焙工序,“浓香型”的这道烘焙工序的温度在120℃~180℃之间,“清香型”的烘焙温度一般在70℃以下。由于这道烘焙工序,浓香型铁观音才呈现出与清香型铁观音完全不同的品质特点。
  用于制作浓香型铁观音的毛茶的品质,并不是越好的清香型铁观音就越能烘焙出高档的浓香型铁观音,它一般要求发酵比较充分到位,富有铁观音的浓厚韵味,而且鲜叶要嫩。如果是用空调低温控制发酵的茶叶,用来烘焙浓香型铁观音,效果并不好。如何掌控烘焙的火候,即烘焙的温度和时间的长短,这要看茶做茶了,所有的技术关键部分就在于此,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累积,或许也是老茶师和年轻茶师的区别所在了。
  浓香型铁观音经过高温作用,叶绿素被破坏,颜色变得乌黑或黄绿或微红,色泽变暗。由于水分的完全去除,条索稍轻。香气清纯,醣灶物质的分解和焦糖化使茶叶带焦糖香和甜味感,减少苦涩,口感更顺滑。汤色一般较深,呈“橙红”或“橙黄”。
  最早在广东地区,盛行饮用浓香型铁观音。当时还习惯称为“焙火茶”。由于其浓厚的口味和保健功能,浓香型铁观音比较讨老茶人、上了年纪的人和闽北人喜欢。
  
  清香型,清淡鲜爽
  清香型铁观音强调的是清汤、鲜度。叶子的成色好,叶子翠绿,这样的叶子就极具欣赏性,看上去跟刚采摘下来时一样,冲泡出来清汤绿水,香高味纯,很适合欣赏。清香型的茶叶使用轻发醇,烘焙时也要求轻火候,茶叶中的水分保持也较多一点,口感属于轻淡型的,适合日常冲泡和欣赏的,茶叶一般可冲泡5~12次左右,主要是由茶叶的质量来决定。
  清香型铁观音具明显的“三绿”,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清香型铁观音成品茶外形为球形或半球形,冲泡后清香持久,茶汤明亮见底,嫩香回甘,叶底柔软。
  清香型铁观音是受到台湾加工制作的影响,在安溪获得仿制成功。闽南引进台湾包揉制茶工艺,使铁观音茶叶由原来的条形、卷形变成球形,促进了铁观音制作工艺的改革,铁观音制作工艺也朝着香气清高、外形紧结、减少粉末的方向发展,从“浓香型”向“清香型”转变,获得了消费者的欢迎,掀起了“清香型”铁观音热。尤其是年轻人和闽南人的青睐,更受到初学饮茶消费者的欢迎。
  
  “正”、“酸”之分
  
  铁观音的香有“正味”和“酸味’’之分。顾名思义,“正味”是传统、大众的口味,而“酸味”有点剑走偏锋的感觉。相对于“正味”铁观音的传统制法,“酸味”铁观音是一次偶然的失误和遗忘而制成的,这个“偶然”却引发了一场流行。2003~2004年间,“走酸型”的铁观音大受欢迎,到了2006年,“正味”铁观音回归流行。
  
  解读“正味”铁观音
  最接近传统工艺的是正炒,制作的铁观音成茶的香型多为‘‘传统正味”型。
  正炒做法基本按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多摇青少摊凉让茶叶充分完成走水过程,并及时下锅杀青。正炒做法是多摇少摊,摇青时间长摊凉静置时间短,通常称走水。第一次摇青一般2~3分钟,第二次摇5~10分钟,第三次摇青要适当掌握,小则5~10分钟,多则20~60分钟,当然这都不是绝对的,应按天气及生产条件而变化。每次摇青之间,相隔是大约1个小时。而第三次摇青,要摇到茶青的青气基本消失,花呆幽香起。正炒做法的茶青,在摇青完成后,至杀青时间,一定不能超过次日的中午。
  正炒做法具有传统铁观音的特征,干茶砂绿色明显,因走水充分汤色黄绿、明亮、透白;汤味滑、活、厚,上等茶花果香浓郁,观音韵明显,回味甘甜,口齿留香;叶底色黄绿,有光泽,底片柔软;安溪茶农自己留着喝的也多数都是这种工艺茶。因此正炒铁观音适合有一定茶龄的茶客,也适合斗茶。
  
  铁观音“酸”从何来
  还有一种较流行的说法,按酸性来分,分为拖(歪)酸、正酸。
  “拖酸”是近年来铁观音市场出现的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口感的茶,其发酵轻,从采摘到下锅炒的间隔比传统的铁观音要长得多,口感浓烈。最早,“拖酸”的出现是茶农在制作铁观音的过程中,因失误、耽搁等偶然因素制出了“拖酸”茶。没想到,这种茶投放到市场时,很受欢迎,市场的需求量大。于是,就有了专门炒制“拖酸”茶的茶农。“拖酸”的茶口感较浓,能给神经较强的刺激。许多人因为熬夜、喝酒、抽烟,味觉变得迟钝,他们会觉得传统正味的茶没有味道,喝“拖酸”茶才有感觉。
  从泉州近些年来茶业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最早流行“拖酸”茶的是晋江、石狮。直到今日,泉州仍有不少消费者喜欢喝这种口感的茶。早些年,泉州许多刚迷恋上铁观音的人都喜欢“拖酸”茶。近两年来,这种消费趋势已经大为改变,因为许多人喝多了“拖酸”茶感觉肠胃不舒服。在“拖酸”与正味的对比中,消费者慢慢地认识了传统的铁观音,并为其魅力吸引,从此改喝传统正味的铁观音。
  而“正酸”和“拖酸”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香型。传统铁观音所产生的“正酸”,和天气、合理的制作和茶青本身的内质有很大关系,“看青做青”,根据青叶的走水变化适时地调整做青的轻重,控制青叶的发酵轻重;茶叶本身生长环境的合理;制作时适合的温度和湿度。这“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才能做出一泡上好的铁观音!能达到正酸、青酸的茶,其原料、工艺、天气等都是无可挑剔的,所谓的酸,其实就是铁观音韵味达到极点后一种特殊味道的感官体现,有此酸的铁观音,一般几泡水后就会呈现花韵,最后才出现明显的观音韵,这就说明前面几泡的酸味是观音韵味的浓缩,也就是精华,是铁观音极品的表现。
  
  花果芬芳 沁人心脾
  
  兰花香是铁观音茶树所独有的韵味之一,其实是一种似兰非兰、与其他茶种绝不相同的清幽之香。几乎所有的铁观音茶树所制作的茶叶或多或少地都带有兰花香,就是程度不同而已。铁观音的兰花香,一般在开泡后第二、三泡,闻盖碗的盖子可有明显的感受。
  一般来说,制作铁观音的原料茶以红心铁观音和白芽铁观音两个茶树品种制出的成品最具兰花香气。一般是下午采摘的茶青做出的茶带有兰花的香味,在加工过程中,当天炒制的茶比隔天炒制的茶容易形成香味,但当天炒制的茶,如果为了追求香味,茶汤会比较硬,而隔天炒制的茶汤比较滑腻顺口。
  本来,茶中有花香已经能让人欣喜不已了,但是又常遇到某一茶人喝完某款铁观音后,煞有介事地说道,这款茶有奶香或是花香略带果香。周围的茶友有的附和,也有反驳,议论之下,喝茶的气氛热闹起来。有些茶人认为,要做出奶香味的茶,需要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的茶青;而有些茶人认为果香味的铁观音是因为茶叶没有均匀发酵,并非都是好茶。很多时候,茶师做出一款具有特殊香型的铁观音,随后再照着同样的工艺和程序制作,却做不出与之同样的香型。一个经营铁观音十多年的茶商告诉我,“每一款铁观音的香味都会有所不同,甚至同款的茶也会泡出不同的味道,就算经验老到的茶师,要做出香型独特的铁观音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况且每个人对香气的理解都不一样,对于任何一款铁观音的香味,没有准确的说法和定义,要看个人体会了。”
  
  桂花香
  香气:杯底香明显,带有清甜的桂花香。
  汤色:茶汤黄绿,色泽清澈明亮。
  口感:发酵程度适当,口感润滑,回甘快。
  叶底:叶片肥厚饱满,柔软,色泽均匀。
  
  茉莉花香
  干茶:条索紧结肥壮,匀整洁净,砂绿明显。
  香气:发酵程度适中,香气淡雅,略带茉莉花香。
  叶底:色泽鲜绿,如翡翠一般,叶片肥厚,推断茶树生长在800米以上的高山之上,树龄在两到三年间。
  
  奶香
  香气:香味柔和,奶香明显,制作工艺属于传统做法。
  口感:口味醇正,轻度发酵,水质顺滑,内质黏稠,口感醇厚。
  叶底:叶片鲜嫩,茶青采自三到五年间的茶树。
其他文献
走进石桥茶铺之前,有人说石桥之布局毫无特色可言,有的只是那几间包厢,里面常有哗啦哗啦的麻将声,似与茶道相悖,只谋经营。我们今天且不说环境,那里是有好茶的,虽鲜人知,但有人知。  在那曾偶遇一位茶人,他形随性,神安泰,斟茶举足之时都有自己的节奏,茶性至茶理,字字珠玑,对你语:茶人要平和。这样的高人所处之地怎么会寻常?凤凰非梧桐不栖。  去时,雨已经在这城市的马路上落下了水气,进茶馆时见到一直想见的茶
期刊
收拾完庭院,简单用罢晚餐,已是傍晚时分。一个人来到茶亭,蒲团趺坐,茶盏默对,静静享受着山居的这份宁静与安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群峰无语,隐没在淡然暮色里,清净而庄严。风从溪谷山林间吹来,夹带着草木花香和丝丝凉爽,畅人心怀。  走出茶亭,星月满天,想着该饮一壶茶了。  山中饮茶很粗放,或烹或点,或煮或煎,或者直接沸水冲瀹,一般都用粗瓷茶碗,既解渴,又省心,而且节俭。  茶品是我亲自挑选的,有普通“粗
期刊
走进观音阁茶馆犹如坠入一部黑白老电影。  这是一座青瓦大院,木质门板历经岁月的洗涤,早已沧桑满面。墙壁和梁柱被熏得黝黑,墙面和柱头上的油漆有些斑驳。阳光刺刺地从天井泻下,把那座使用了百年的老虎灶照得棱角分明。灶堂里柴火通红,灶面上摆着七八个铜壶,有的升腾起白烟,有的在嗞嗞作响。    老虎灶周围,摆满了坐得油光的椅子。茶客们把破旧的竹椅藤椅坐得吱吱嘎嘎,有的茶客吧嗒吧嗒地吸着叶子烟,吐出团团云雾;
期刊
茶艺乐园是位于荔湖湾公园内的老茶楼,十多年前,由香港著名的茶人陈国璋所建。  茶馆依湖畔而居,又位于公园之中,得天时地利。这一方的精神,是一个茶人十多年的心血积淀。好茶来自四面八方,多是主人精心到茶山收集取得。有诸多老茶,珍藏着比茶馆还要久的历史。我们于茶馆的细小精微处,得睹其别致与个性。  最喜欢的,还是雨后的荷,盛开的花,是一个清凉的世界。哪怕饮再多的茶,也不会觉得饱,因为面对的是一湖沉静的水
期刊
“相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一期只一会,倘得再别离”。  生命中有无数的相遇,遇上懂茶的友,当视作“一期一会”了。茶至清至净,唯有懂得茶的人才能相融。这“品”之一字,便将思想停了下来,而单单留下一颗品的心。此时的心便融了五官,当下的,只有这弥足珍贵的“一期一会”了。每一口的品,都是当下的一种“发生”。那是关闭了六门(眼、耳、鼻、舌、身、意)的一种撞击,一种至清至纯的撞击,一种返璞归真的初现,一种“禅
期刊
夏天到了,气温节节攀升,花草茶又开始大行其道。漂亮的花草茶不仅让人心情愉快,而且每一种花草茶都含有天然的营养成分,在炎炎夏日里,心情燥热时来一杯花草茶,真是越喝越美丽健康。  夏日么么茶是一种纯天然的花草茶。花草茶饮用在西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花草茶不光是用来解渴的饮料,它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但并非所有的花草都可以用来泡制饮料,由于花草具备各种功效,所以人们只选用部分具有保健
期刊
这三件事算不上茶界大事,更谈不上是非做不可的要事,只不过它多年来总萦绕在我思绪间挥之不去,而个人又无力去做,因为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和茶界的合力,故有借媒体一角提出来的想法。这三件事:  一、编写一套《中国茶读本》。倡导“茶为国饮”关键在青少年,让青少年懂得茶的科学和科学饮茶,了解茶的历史和文化,事关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承。当前关于这方面的读物虽然很多,但缺少适宜青少年阅读学习的。如若能以陈宗
期刊
茶,适合独饮,更适合与众同乐。茶,搭起友谊的桥梁,是众人共度美好时光的重要角色。因此,茶会是诠释“以茶会友”的最好方式。  茶会,可由个人发起,亦可由团体或组织来筹办。在台湾的“泡茶师联会”,就是由一群通过陆羽茶艺中心泡茶师检定考试的茶友们所组织成立的非营利性组织,成立宗旨即致力茶文化艺术与人文之深耕及推动各项茶艺活动与联谊事项等。    知性·感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西方下午茶文化
期刊
人物名片    倪顺生1938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艺人朱可心学艺,母邵宝琴为清代名人俞国良之养女,并亲授紫砂技艺,以“锡山俞传”壶艺闻名遐迩。    喜欢紫砂壶的人都知道,清末民初有个大名鼎鼎的制壶大师叫俞国良,无锡锡山人,长年在宜兴蜀山研制紫砂壶。由于制
期刊
冻顶乌龙与闽北乌龙有着深深的渊源,用冻顶乌龙的工艺制作武夷岩茶,以前我们没有听说,但这一次,我们却正好碰上了。  正值岩茶上市,在武夷山,我们偶遇了一位林姓的台湾制茶师傅,他正在搬运刚从茶农手中收购来的肉桂茶青。当得知他准备做一个构思已久的“试验”,即用冻顶乌龙的工艺来制作武夷岩茶,我决定加入这个“试验”团队。  林师傅是台湾南投县人,南投县正是冻顶乌龙的发源地。林师傅出生于制茶世家,三代制茶。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