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二)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ONG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前文所述1,显著性是商标的基本要求,在注冊取得制度下,显著性亦是决定某标识是否可以作为商标进行注册的基本条件。尽管我国《商标法》没有明确规定固有显著性与获得显著性的概念,但事实上是接受这种区分的。固有显著性是指某标志本身客观天然具有识别其所标识商品来源的属性进而能够发挥商标的功能,我国《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从相反的方向规定了不具有显著性的情形,对如何判断标志是否具有固有显著性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指引。《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从正向规定了获得显著性,即标志经过使用获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可以作为商标注册。但是,如何判断标志经过使用获得了显著性进而可以作为商标注册则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即便在司法解释中,对于如何认定获得显著性亦仅进行了原则性规定。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商标授权确权规定》)中第九条第三款规定“第一款所称标志经过长期或者广泛使用,相关公众能够通过该标志识别商品来源的,可以认定该标志具有显著特征。”,虽然条款针对的是三维标志,但对于其他标志获得显著性的判断依然是适用的。如何把握长期或者广泛使用,如何判断相关公众能够将一个本不具有显著性的标志识别为标识商品来源的标志,这些都有待于在个案中通过证据的审查进行判断。但随着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亦逐步总结出一些可供参照的考虑因素和判断标准,本文在此基础上拟提出“特定对应关系”标准替代“唯一对应性”标准作为判断获得显著性的最终考量标准,以供进一步探讨。
  一、从事实角度对“唯一对应性”的反思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曾经一度秉持获得显著性需要达到“唯一对应性”标准的这种理念。在《商标授权确权的司法审查》一书中关于获得显著性的论述中亦曾出现“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实际上就是某一本身原本不具有显著特征,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因实际使用行为而使该标志与单一主体之间建立起唯一的、稳定的联系,从而使相关公众能够通过该标志对商品来源加以识别。”也有学者认为“要认定不具有内在显著性的商标通过使用已获得显著性,必须有一个前提:在注册有效的全部地域范围内,相同或类似服务上的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控制者唯一。”达到标志与单一主体建立唯一的、稳定的联系以及相同或近似商标有唯一的控制者当然具有获得显著性,可以说这是获得显著性的完美境界,也是商标法确立商标专用权保护的至高境界。正如古语所言“水至清则无鱼”,要求达到这样完美的境界可能现实中是无法证实的,也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这是因为无论多么充分的使用证据都无法证明该标志与使用主体之间是唯一的对应关系,当然适用推定的方法进行事实认定可以解决这一困局,但推定的唯一对应关系是法律事实,亦可以通过反证予以推翻。同时,如果坚持这种标准,在商标无效案件中,一旦市场上有侵权行为,特别是多主体、大规模、大范围、长时间侵权行为存在时是否会因唯一对应关系被破坏而动摇商标的权利基础?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二、从《商标法》角度对“唯一对应性”的反思
  我国《商标法》中并没有“唯一对应性”的概念,司法解释中亦不存在这样的规定。同时,我国《商标法》遵循的是申请注册制兼虑及商标的在先使用,商标注册时考察显著性并非以商标控制人与商标形成“唯一对应性”为条件。例如,《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该条款暗含申请商标注册时,他人可能已经在使用相同的商标,但只要商标申请人非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且该在先使用商标不具备一定影响时仍然可以获准注册之意。由此可见,《商标法》对于申请注册商标并非以商标控制人与商标形成“唯一对应性”为条件。同时,《商标法》第五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商标注册人申请商标注册前,他人已经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先于商标注册人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适当区别标识。”该条款更明确表明商标申请注册之前,尽管他人已经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先于商标注册人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仍然予以注册并允许在先商标在原有范围内继续使用。由此可见,我国《商标法》并未将商标申请注册时商标控制人与商标形成“唯一对应性”作为申请注册的条件,亦未将其作为获得显著性的条件。
  《商标法》前述条文的规定是充分考虑了商标经过使用而获得显著性以及商标经过使用获得一定保护的,这些考虑使得商标与商标控制人之间不可能形成“唯一对应性”的关系。
  三、从商标功能角度提出“特定对应关系”的判断标准
  从理论上讲,一个标志是否可以作为商标注册,根本条件在于其是否具有显著性,使相关公众能够将其作为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标志加以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区分同种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提供者。由此,商标的显著特征包含两个层次,识别性和区分性。其中,识别性是指构成商标的标志能够使消费者识别、记忆,可以发挥指示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区分性是指某一商标可以区别于其他商标,与他人使用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服务上的商标不相同、不近似,不会引起相关消费者的混淆。一个标志是否能够被作为商标加以注册,最重要的是其是否具备商品或服务来源的识别作用,即是否具备识别性。如果一个标志不会被相关公众作为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加以识别,那么,该标志即缺乏作为商标加以注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而商标的这种识别性所达到的效果只是使消费者意识到使用该商标的商品或者服务来源于特定的提供者,至于该提供者具体是谁并非商标的识别作用所要实现的。如果某一标志的识别作用,不在于使相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来源加以识别,而是使相关公众对特定经营主体加以识别,即如达到商标与其唯一控制人之间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或具有“唯一对应性”才属于商标注册应当具备的显著特征,那么,这种标志的识别作用就具备了人身属性,显然这并非《商标法》中对于商标注册阶段显著特征的法律要求。同时,从《商标法》关于显著性条款的规定来看,缺乏固有显著特征的标志虽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但并非禁用。即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愿意采用这样的标志进行使用并非法律所禁止,且任何人均可自由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若将经过使用获得显著特征的条件设定为商标对应唯一控制者,即仅有一个主体使用该标志,会因不具备现实性和合理性而使得该条款没有适用空间。实际上,某一自身不具备显著特征的标志经过使用获得显著性从而作为商标得以注册,完全是市场客观选择的结果。某一市场主体通过长期大量使用,使相关公众能够将原本不具备显著特征的标志作为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加以识别时,法律才对这种客观实际给予确认。
  “特定对应关系”标准要求的是标志能够指向特定主体,至于使用主体是否必须为唯一主体则在所不论,这是商标显著性对于商标发挥识别作用要求的体现,如何判断标志经过使用形成了“特定对应关系”,本文下回分解。
其他文献
近日,Interband发布2017最佳中国品牌排行榜,共有50个中国品牌上榜,多出自互联网和金融领域。占据前三位的是腾讯,阿里巴巴和中国建设银行。其中腾讯品牌价值上升了21%,阿里巴巴的品牌价值上升了20%,中国建设银行的品牌价值上升了7%。位居第4至第10的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在今年的榜单中,出现了三个新上榜的品牌:上汽集团(第4
期刊
欧盟如今将要批准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取消视障人士特殊格式书籍跨境流通的版权限制。欧洲盲人联盟(EBU)对协定称赞,认为这对于数百万视障人士而言是个好消息。但也有警告称允许欧盟成员对代表盲人和图书馆的组织施加经济补偿要求的条款可能与条约的初衷背道而驰。欧洲理事会新闻发布会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马耳他与欧洲议会签订协议以实施为盲人和视
期刊
我国现有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中药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中药的行政保护。前者包括中药的专利保护、商标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等;后者包括新药保护和中药品种保护。其中专利保护是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的方式之一【王晓浒. 我国药品的知识产权问题[J]. 中国新药杂志, 2003, 12(2):146-149】。  我国是中药资源大国,由于地域广阔,气候变化多样,地形结构复杂,加之因植物发生
期刊
5月17日,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将韩国三星旗下Bioepis公司诉至法院,声称该公司侵犯了其药品“类克”(Remicade)的专利权,并拒绝进入为生物仿制药设立的专利纠纷解决程序。类克是强生目前销量最好的一种专利药物,其通用名为“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强生旗下杨森公司(Janssen)在诉状中表示,三星Bioepis所生产的类克仿制药侵犯了三件专利,这些
期刊
5月16日消息,继起诉Facebook旗下的Oculus公司并赢得5亿美元后,ZeniMax又将矛头指向三星。ZeniMax在起诉文件中指出,三星Gear VR属于和Oculus合作开发的项目,而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三星电子很清楚Oculus和ZeniMax存在技术侵权的纠纷,然而三星电子继续进行Gear VR的开发,与此同时并未获得ZeniMax的技术专利授权和许可。  韩国评选新十大发明  韩
期刊
不论是在技术秘密的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中,关于损失的认定都是重要而困难的,这其中以评估技术秘密信息许可价值作为计算损失的依据所涉及的问题,更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包括法律依据、评估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等。本系列文章以《技术秘密信息许可价值评估意见》在刑事保护的应用中存在和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为对象进行探讨,以期与法律界、实务界分享,并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技术秘密信息许可费价值评估可能涉及的相关资料及其关联
期刊
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十六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强调了知识产权的作用和要求, 第十条、第十一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五条都提到了知识产权,囊括了知识产权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科研实体机构应有效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强调了知识产权信息对于科技研发的关键作用,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重要的法律意义,确
期刊
5月4日,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被告人席某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案,这是大连法院自5月1日全面推行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以来,全市法院审理的第一起相关案件。大连中院于今年4月制定了《关于实施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的规定(试行)》。《规定》明确,涉及知识产权的行政、刑事案件由本院行政审判庭或刑事第二审判庭法官与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
期刊
直到2017年3月,欧洲专利局还是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受理EP(欧洲专利)申请和从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进入EP申请阶段的那些申请,或者作为PCT申请的国际检索机构而存在。一旦它在检索阶段确认不止一个专利存在,就会向申請人送达一个部分检索报告,内容包括:  (a)关于业已识别之该最早发明的检索结果;  (b)关于缺乏单一性之认定理由的解释;  (c)检索审查员对于其他发明的确定;  (d)要
期刊
初入知识产权行业之时,“知识产权那点事”是记者最早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之一,这里的文章总能将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问题化为通俗的语言,文风轻松活泼,趣味十足,但又不失专业性。彼时的记者就已对“协力”这个“知识产权那点事”背后的团队心生好奇。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是上海市首家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北京、苏州、长沙、南通、无锡、郑州、徐州、日本大阪、福冈、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和新加坡等地均设有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