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005年,浙江正特集团在获得“台州市五十强民营企业”称号之后,又荣膺“浙江省诚信企业和绿色企业”的殊荣。这一年,正特的销售业绩全线飘红,纵身越过4.5亿元标杆,上缴税金和创造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6%和37%。
人们不禁要问:15年前的一个农机修配小厂,凭借什么走出了一条飞速发展之路呢?笔者有幸采访了临海市政协委员、正特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能森。
产品创新:做好精品树品牌
陈能森浓眉长脸,神态谦和,目光中透着机敏和干练。他告诉笔者,正特的发展有三个战略坐标点。第一个坐标点,打造产品优势;第二个坐标点,创出品牌效应;第三个坐标点,尝试资本运营。目前,正特正处在第三个坐标点的初期,目标是形成适度多元化的格局。
当正特刚刚涉足休闲用品行业时,陈能森就提出了“品正质优,享誉五洲”的质量方针,决定进军欧美市场,在那里建立起自有民族品牌。经过几年努力,正特品牌有了很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销量逐年攀高,企业总资产由创业之初的3万元飙升到了3.5亿元。
正特奉行“正道追求,特异创新”的企业精神,把优化产品结构锁定在产品链的接力创新上,跟进市场潜在需求,不断向系列化、规模化发展,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研发领域从铝伞延伸到凉篷、窗篷、汽车篷、烧烤炉、家具等6大系列,有18个产品获得法国、加拿大等国技术权威机构的认证。正特商标分别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注册,产品在国外休闲用品市场上受到青睐。
在问及何以提高正特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时,陈能森答道:拓宽销售市场,扩大产品覆盖面,必须着力塑造产品新、特、精的后发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2003年正特自行设计的吊伞,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在2004年首届全国礼品设计大赛上,正特的大伞匠心独具,一举夺金;2005年,国际休闲用品博览会在德国科隆开幕,新产品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正特的“罗马”吊伞技压群芳,荣获设计创新一等奖。
产品创新成为正特稳健发展的支撑点,也是正特做强做大的切入点。陈能森颇有感悟:如果一个企业缺失自主创新的能力,这个企业也就没有长远发展的竞争力。正特用10年多的时间,培育出了30多项专利产品,攀上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的“高地”。今年,他们乘势而上,不惜重金,架起与浙江理工大学的连心桥,成立了院企联合的研发中心。陈能森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气魄,正日益显示出来。
管理创新:练好内功铸基业
管理,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软肋。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创新成了正特必然选择的课题。
正特重视管理创新,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征途上一路高歌:2000年通过ISO质量保证体系认证,2004年通过浙江省AA级进出口行为规范企业验收,2005年通过浙江省绿色企业现场评审……
企业最大的风险莫过于领导层的决策失误。陈能森是一个思维严谨,办事谨慎的“掌门人”。他按照互补原则组建高层智囊团,将各有所长的“文官武将”进行年龄、知识、气质、职能等方面的整合。在决策专业性议案时,考虑到决策人员的专业性障碍或经验性局限,他往往咨询“外脑”,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源泉,陈能森深谙这个道理。他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原则,建立起业绩考核体系和成本核算中心,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创办《正特文化》内刊,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用精神纽带维系员工的感情和思想,用企业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升人;通过运用规章制度强化、良好风气感化、先进人物同化、仪式活动显化等方式,使“中国的正特,世界的正特”这一企业理念深入人心,化为企业员工共同追求的愿景。
陈能森强调团队的力量,认为企业的发展需要人的负责精神、人的创新精神和人的团队精神;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在实施软实力战略中,正特有四个举措:坚持定期学习,以学习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开展军训活动,以凝聚力缔造团队的过硬强势;严格过程督导,以执行力强化企业的管理内功;构建创意机制,以创新力引领产业的层次升级。
人才创新:育好人才蓄资源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陈能森对人才情有独钟。他说,任何事情最后都要靠人去做,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说到底是人才的创新。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正特固守的六大人才理念,被喻为感动人才、鞭策人才的助推器。
一是爱才之心。陈能森从思想上重视人才,从感情上贴近人才,尽量为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正特与高等院校长期保持着人才供需关系,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和招聘会,积极推荐本企业人才参加省市优秀人才的评选和技能比赛。
二是识才之眼。陈能森认为,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只有知与行结合,一个人的学养和思考才有厚度,才可能拥有强劲的竞争力。正特把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性格良好定为引才用才的基本标准。
三是聚才之力。自古以来,但凡真正人才,最关心、最看重的是自己的才华能否施展,抱负能否实现。基于这个观点,正特倡导以辉煌事业和美好愿景,以高层的诚信人格和质朴魅力,以企业的良好人文环境吸引人才,振奋士气。
四是用才之道。人各有长短,只有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妙。只要是有用之才,正特就打破地域、年龄、学历、亲疏等限制,大胆任用。
五是励才之术。陈能森认为,人的工作之所以干得卓有成效,归根到底是因为“我要干”,而不是“要我干”。因此,正特注重启发人的觉悟,尊重人的个性,给人参与管理的权力,以使组织与个人的价值观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正特注重聆听人才的心声,坚持个人意愿与岗位需要相结合,力求人岗和谐统一;正特对于贡献突出的人才实行重奖,或授予轿车,或送国外考察。
六是育才之识。陈能森说:“企业既要造产品,也要造人品;既是工厂,又是学校。”每年正特都举办一系列培训,开展“蓝领”比武,引导员工尊重知识、崇尚技能、全面发展。
有人说:“企业家背后是一串带血的脚印”。一向低调、年过半百的陈能森,对已有的成就不想多谈,忧患意识却流淌在言语中:“企业做得越大,越不敢盲目乐观,更不敢夸夸其谈。昨天的成功,往往是今天的敌人。”这句话就像一扇窗,使我们看到了他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为者常成,行者无疆”。正特的发展历程,记载着陈能森沤心沥血的为者足迹,展现着陈能森真情奉献的行者风采。
人们不禁要问:15年前的一个农机修配小厂,凭借什么走出了一条飞速发展之路呢?笔者有幸采访了临海市政协委员、正特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能森。
产品创新:做好精品树品牌
陈能森浓眉长脸,神态谦和,目光中透着机敏和干练。他告诉笔者,正特的发展有三个战略坐标点。第一个坐标点,打造产品优势;第二个坐标点,创出品牌效应;第三个坐标点,尝试资本运营。目前,正特正处在第三个坐标点的初期,目标是形成适度多元化的格局。
当正特刚刚涉足休闲用品行业时,陈能森就提出了“品正质优,享誉五洲”的质量方针,决定进军欧美市场,在那里建立起自有民族品牌。经过几年努力,正特品牌有了很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销量逐年攀高,企业总资产由创业之初的3万元飙升到了3.5亿元。
正特奉行“正道追求,特异创新”的企业精神,把优化产品结构锁定在产品链的接力创新上,跟进市场潜在需求,不断向系列化、规模化发展,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研发领域从铝伞延伸到凉篷、窗篷、汽车篷、烧烤炉、家具等6大系列,有18个产品获得法国、加拿大等国技术权威机构的认证。正特商标分别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注册,产品在国外休闲用品市场上受到青睐。
在问及何以提高正特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时,陈能森答道:拓宽销售市场,扩大产品覆盖面,必须着力塑造产品新、特、精的后发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2003年正特自行设计的吊伞,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在2004年首届全国礼品设计大赛上,正特的大伞匠心独具,一举夺金;2005年,国际休闲用品博览会在德国科隆开幕,新产品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正特的“罗马”吊伞技压群芳,荣获设计创新一等奖。
产品创新成为正特稳健发展的支撑点,也是正特做强做大的切入点。陈能森颇有感悟:如果一个企业缺失自主创新的能力,这个企业也就没有长远发展的竞争力。正特用10年多的时间,培育出了30多项专利产品,攀上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的“高地”。今年,他们乘势而上,不惜重金,架起与浙江理工大学的连心桥,成立了院企联合的研发中心。陈能森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气魄,正日益显示出来。
管理创新:练好内功铸基业
管理,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软肋。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管理创新成了正特必然选择的课题。
正特重视管理创新,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征途上一路高歌:2000年通过ISO质量保证体系认证,2004年通过浙江省AA级进出口行为规范企业验收,2005年通过浙江省绿色企业现场评审……
企业最大的风险莫过于领导层的决策失误。陈能森是一个思维严谨,办事谨慎的“掌门人”。他按照互补原则组建高层智囊团,将各有所长的“文官武将”进行年龄、知识、气质、职能等方面的整合。在决策专业性议案时,考虑到决策人员的专业性障碍或经验性局限,他往往咨询“外脑”,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源泉,陈能森深谙这个道理。他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原则,建立起业绩考核体系和成本核算中心,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创办《正特文化》内刊,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用精神纽带维系员工的感情和思想,用企业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升人;通过运用规章制度强化、良好风气感化、先进人物同化、仪式活动显化等方式,使“中国的正特,世界的正特”这一企业理念深入人心,化为企业员工共同追求的愿景。
陈能森强调团队的力量,认为企业的发展需要人的负责精神、人的创新精神和人的团队精神;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在实施软实力战略中,正特有四个举措:坚持定期学习,以学习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开展军训活动,以凝聚力缔造团队的过硬强势;严格过程督导,以执行力强化企业的管理内功;构建创意机制,以创新力引领产业的层次升级。
人才创新:育好人才蓄资源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陈能森对人才情有独钟。他说,任何事情最后都要靠人去做,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说到底是人才的创新。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正特固守的六大人才理念,被喻为感动人才、鞭策人才的助推器。
一是爱才之心。陈能森从思想上重视人才,从感情上贴近人才,尽量为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平台。正特与高等院校长期保持着人才供需关系,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和招聘会,积极推荐本企业人才参加省市优秀人才的评选和技能比赛。
二是识才之眼。陈能森认为,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只有知与行结合,一个人的学养和思考才有厚度,才可能拥有强劲的竞争力。正特把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性格良好定为引才用才的基本标准。
三是聚才之力。自古以来,但凡真正人才,最关心、最看重的是自己的才华能否施展,抱负能否实现。基于这个观点,正特倡导以辉煌事业和美好愿景,以高层的诚信人格和质朴魅力,以企业的良好人文环境吸引人才,振奋士气。
四是用才之道。人各有长短,只有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妙。只要是有用之才,正特就打破地域、年龄、学历、亲疏等限制,大胆任用。
五是励才之术。陈能森认为,人的工作之所以干得卓有成效,归根到底是因为“我要干”,而不是“要我干”。因此,正特注重启发人的觉悟,尊重人的个性,给人参与管理的权力,以使组织与个人的价值观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正特注重聆听人才的心声,坚持个人意愿与岗位需要相结合,力求人岗和谐统一;正特对于贡献突出的人才实行重奖,或授予轿车,或送国外考察。
六是育才之识。陈能森说:“企业既要造产品,也要造人品;既是工厂,又是学校。”每年正特都举办一系列培训,开展“蓝领”比武,引导员工尊重知识、崇尚技能、全面发展。
有人说:“企业家背后是一串带血的脚印”。一向低调、年过半百的陈能森,对已有的成就不想多谈,忧患意识却流淌在言语中:“企业做得越大,越不敢盲目乐观,更不敢夸夸其谈。昨天的成功,往往是今天的敌人。”这句话就像一扇窗,使我们看到了他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为者常成,行者无疆”。正特的发展历程,记载着陈能森沤心沥血的为者足迹,展现着陈能森真情奉献的行者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