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的中国家庭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大家庭式家族发生了巨大改变。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的数量激增,同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人民生活态度转变以及社会整体的深刻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一种独特的家庭结构,单亲家庭,其数量也随着离婚率的增高及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而增加。单亲家庭的子女也成为了倍受关注的群体,他们或是性格孤僻,或是内心自卑,或是渴望关爱。而社会对于他们往往较为残酷,单亲家庭子女更容易受到过分的关注甚至歧视。在多种压力下,单亲家庭的子女容易产生多方面的问题,在生活上或是心理上也往往更加脆弱。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单亲家庭;偏差行为;困境分析;优势视角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欧美国家基于当前家庭婚姻观点的大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单亲家庭这一相关概念。欧美等地的西方国家于六七十年代离婚率最高,单亲家庭数量达到了巅峰。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也逐年增长,单亲家庭在总家庭数量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单亲父母的身心问题和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心理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单亲家庭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破裂,原有的家庭三结构倒塌。而孩子们在整个群体中属于最弱势群体的存在,家庭结构的变动无疑对它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在本文以单亲家庭儿童小L为研究对象,将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进行结合,目的是为了可以为有需要的单亲儿童提供帮助,致力于满足单亲家庭儿童的物质需求及心理需求,恢复家庭关系并重塑其社会支持网络。
2、研究目的与意义
单亲家庭在当前社会已经是一个屡见不鲜的话题了,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善,离婚率的与日俱增,我国主要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着眼于当前社会单亲家庭数量大幅增加的大背景,针对单亲家庭儿童的问题,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以小L同学为例,来探讨单亲家庭儿童的问题。虽然单亲家庭在我们的社会中已经成为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种家庭结构,但是,在整个家庭结构中处于最弱势群体的孩子却面临着难以承受的各种心理问题。本文将同通过对于小L同学的个案,为其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对单亲家庭儿童问题共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看法及建议。
3、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主要从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现状出发,分析他们的成长困境。例如现实生活方面及心理认同方面。寻找单亲家庭子女與正常家庭子女在生活习惯、人际交往、行为认知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探讨问题成因,以便更好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希望通过工作者与案主的互动和交流减轻其消极情绪、重塑单亲家庭儿童自信心,减轻负面影响。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介入到单亲家庭儿童中,帮助案主缓解压力并宣泄负面情绪,促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
1、接案与问题预估
案主小L的姐姐是我的高中时期的同学也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在其姐姐和我诉说了她家里的问题后,我愿意尝试用所学的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小L。我与小L之前也见过面,所以初次见面也没有很尴尬,小L也对我的到来表示了欢迎。首先我向小L简单介绍了社会工作的相关内容,但小L对此并不是十分理解,于是我表示我是来帮助他的。
首先,从现实生活环境困境的角度分析:一直照顾小L的姐姐上大学离开给了他一定的打击,母亲比较忙与陪他的时间很少,父亲常年在国外一年见一两次面,所以与家人的交流很少。经济方面,姐姐上大学花费较多,家庭经济情况不太乐观。由于上网,学习成绩下降,交友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其次,从自我认同困境的角度分析:小L缺乏理智的看待自己和外界的心态,对学习和积极健康的生活缺乏兴趣。内心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也不愿接受家人和老师的关心。从社会交往困境的角度分析:小L的几个朋友的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或者打架。与其他班内同学交往较少,他也成为了其他同学眼中的“坏孩子”。与家长及老师的交流较少,成绩和生活方面都不愿诉说。
2、困境成因分析与实施计划
单亲家庭由于成员的缺失会形成不同的单亲家庭形式,除了他们只由父亲或者母亲单独抚养在,他们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其问题表现大致有孤独、自卑、逆反、迷惘四种。下面就案主小L具体问题的形成原因做简要分析。
就孤独问题的形成原因来看,单亲家庭里孤独型的孩子是由于父亲或者母亲单独抚养,既要持家还要奔波,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交流,孩子自己独处的时间较多,遇到学习还是生活上的困难时,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与长辈的交流减少的孤独感转化为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取暖,与朋友在一起时间长需要靠电脑游戏减少自己的孤独感。
就自卑问题的形成原因来看,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父母的离异,内心可能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让孩子变得不愿意说话,当他们在学习、生活或者其他方面比不上同辈群体的时候,内心的自卑感便会愈加严重。小L的家庭情况不太好,经济条件也不算优越,成绩也下降的明显导致他内心自卑。老师和父母的责骂也会对他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
就逆反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来看,单亲家庭子女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很难接受父母的离异,尤其是对过错方会有一定的怨恨。由此,对家庭和父母就产生了距离感和仇恨。再加上有的父母再婚后重新组建家庭,对孩子便会有些许冷落。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偏差行为来吸引重要他人的注意,增强自我存在感。小L经历家人的责骂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越是不让他做什么反而偏要做,要找出积极有效的方式改变这一问题现状。
在计划方面,首先通过互动交流与小L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并对案主进行初步评估并制定计划和规则。对案主基本情况做出整理,为下一次的工作开展做准备。第二次介入将进一步了解案主的身心社状况,协助案主认识当前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优势视角引导案主发现自身优势所在,改善消极态度,并做问题的进一步评估。第三次继续与案主进行沟通,鼓励案主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及需求。从家庭、学校、老师的角度,鼓励案主与其进行积极有益的交流,重建社会关系网络。第四次主要总结目前情况,尽量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改善案主的状态,实现增能;告知案主实践已接近尾声,尽量在沟通过程中消除案主的孤独感。最后,案主的心理方面得到积极回应,带领案主回顾前几次访谈的内容,结束服务。 3、个案的评估
在过程评估方面:个案介入初期,案主比较配合,愿意把自己遇见的开心的事情进行分享。从中可以看出,案主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缺少倾听者,自己内心的想法得不到及时的表达,久而久之就不愿再与人分享。对家长和老师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对自己不够自信,害怕被别人瞧不起。个案介入中期,案主打开心扉,愿意分享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姐姐和母親作为他的重要他人,对他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关心,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给予回应,懂得感恩。拥有了一定的积极人生态度,制定积极的人生目标,愿意为之不断努力。
在结果方面的评估:通过五次的个案工作,可以明确的感受到案主的行为和态度有了一定的转变。从最开始的厌学叛逆、仇视老师到后来能够了解到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关心。在学习方面,也提升了兴趣,认识到自己如果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提升。在生活中,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改变自己的习惯爱好,减少电脑游戏增加对身心有益的户外活动。
三、结论
单亲家庭近年来社会工作的重要研究对象,如何才能有效介入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是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社会工作者介入单亲家庭是,要运用需求理论分析其内在和外在需要,由外向内,逐步探索。在进行个案的过程中,更要灵活的运用优势视角理论,让案主对自身有更加积极正面的认识,从而减轻其自卑心理。
当然,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在介入单亲家庭子女方面还有待完善,仍存在很多的限制因素。其中包括,第一,社会工作理论层面和实际操作技巧之间的差距,通过社会工作理论的学习不难了解到专业的社工知识,当理论联系实践的时候,作为社会工作者不难发现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鸿沟般的差距。第二,专业服务目标的实现和现有条件束缚之中的困境,当社会工作者确定好需要实现的专业服务目标的时候,总会有难以满足的现实条件束缚,总有难以跨越的天堑。第三,专业理论的应用与服务对象的了解程度之间的矛盾,很多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在服务对象看来都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下,服务对象搜很难配合社会工作者继续工作进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绝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曙光,单亲儿童行为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0(08),p495-497。
[2]吕丽萍,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2003(4)。
[3]周兆安,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与性别意识教育一个社会学解析,研究综述[J],2007(1),p61-63。
[4]王爱丽,郭烁,中国女性单亲家庭:社会资本的弱化与发展,学习与探索[J],2010(3),p114-117。
作者简介:
王家星(1996-),女,汉族,辽宁本溪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农村社会工作。
关键词:单亲家庭;偏差行为;困境分析;优势视角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欧美国家基于当前家庭婚姻观点的大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单亲家庭这一相关概念。欧美等地的西方国家于六七十年代离婚率最高,单亲家庭数量达到了巅峰。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离婚率也逐年增长,单亲家庭在总家庭数量比重也呈上升趋势。这些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单亲父母的身心问题和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心理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单亲家庭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破裂,原有的家庭三结构倒塌。而孩子们在整个群体中属于最弱势群体的存在,家庭结构的变动无疑对它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在本文以单亲家庭儿童小L为研究对象,将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进行结合,目的是为了可以为有需要的单亲儿童提供帮助,致力于满足单亲家庭儿童的物质需求及心理需求,恢复家庭关系并重塑其社会支持网络。
2、研究目的与意义
单亲家庭在当前社会已经是一个屡见不鲜的话题了,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善,离婚率的与日俱增,我国主要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着眼于当前社会单亲家庭数量大幅增加的大背景,针对单亲家庭儿童的问题,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以小L同学为例,来探讨单亲家庭儿童的问题。虽然单亲家庭在我们的社会中已经成为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种家庭结构,但是,在整个家庭结构中处于最弱势群体的孩子却面临着难以承受的各种心理问题。本文将同通过对于小L同学的个案,为其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对单亲家庭儿童问题共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看法及建议。
3、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主要从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现状出发,分析他们的成长困境。例如现实生活方面及心理认同方面。寻找单亲家庭子女與正常家庭子女在生活习惯、人际交往、行为认知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探讨问题成因,以便更好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采取个案工作的方法,希望通过工作者与案主的互动和交流减轻其消极情绪、重塑单亲家庭儿童自信心,减轻负面影响。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介入到单亲家庭儿童中,帮助案主缓解压力并宣泄负面情绪,促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
1、接案与问题预估
案主小L的姐姐是我的高中时期的同学也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在其姐姐和我诉说了她家里的问题后,我愿意尝试用所学的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小L。我与小L之前也见过面,所以初次见面也没有很尴尬,小L也对我的到来表示了欢迎。首先我向小L简单介绍了社会工作的相关内容,但小L对此并不是十分理解,于是我表示我是来帮助他的。
首先,从现实生活环境困境的角度分析:一直照顾小L的姐姐上大学离开给了他一定的打击,母亲比较忙与陪他的时间很少,父亲常年在国外一年见一两次面,所以与家人的交流很少。经济方面,姐姐上大学花费较多,家庭经济情况不太乐观。由于上网,学习成绩下降,交友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其次,从自我认同困境的角度分析:小L缺乏理智的看待自己和外界的心态,对学习和积极健康的生活缺乏兴趣。内心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也不愿接受家人和老师的关心。从社会交往困境的角度分析:小L的几个朋友的家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或者打架。与其他班内同学交往较少,他也成为了其他同学眼中的“坏孩子”。与家长及老师的交流较少,成绩和生活方面都不愿诉说。
2、困境成因分析与实施计划
单亲家庭由于成员的缺失会形成不同的单亲家庭形式,除了他们只由父亲或者母亲单独抚养在,他们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其问题表现大致有孤独、自卑、逆反、迷惘四种。下面就案主小L具体问题的形成原因做简要分析。
就孤独问题的形成原因来看,单亲家庭里孤独型的孩子是由于父亲或者母亲单独抚养,既要持家还要奔波,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交流,孩子自己独处的时间较多,遇到学习还是生活上的困难时,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与长辈的交流减少的孤独感转化为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取暖,与朋友在一起时间长需要靠电脑游戏减少自己的孤独感。
就自卑问题的形成原因来看,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父母的离异,内心可能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让孩子变得不愿意说话,当他们在学习、生活或者其他方面比不上同辈群体的时候,内心的自卑感便会愈加严重。小L的家庭情况不太好,经济条件也不算优越,成绩也下降的明显导致他内心自卑。老师和父母的责骂也会对他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
就逆反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来看,单亲家庭子女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很难接受父母的离异,尤其是对过错方会有一定的怨恨。由此,对家庭和父母就产生了距离感和仇恨。再加上有的父母再婚后重新组建家庭,对孩子便会有些许冷落。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偏差行为来吸引重要他人的注意,增强自我存在感。小L经历家人的责骂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越是不让他做什么反而偏要做,要找出积极有效的方式改变这一问题现状。
在计划方面,首先通过互动交流与小L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并对案主进行初步评估并制定计划和规则。对案主基本情况做出整理,为下一次的工作开展做准备。第二次介入将进一步了解案主的身心社状况,协助案主认识当前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优势视角引导案主发现自身优势所在,改善消极态度,并做问题的进一步评估。第三次继续与案主进行沟通,鼓励案主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及需求。从家庭、学校、老师的角度,鼓励案主与其进行积极有益的交流,重建社会关系网络。第四次主要总结目前情况,尽量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改善案主的状态,实现增能;告知案主实践已接近尾声,尽量在沟通过程中消除案主的孤独感。最后,案主的心理方面得到积极回应,带领案主回顾前几次访谈的内容,结束服务。 3、个案的评估
在过程评估方面:个案介入初期,案主比较配合,愿意把自己遇见的开心的事情进行分享。从中可以看出,案主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缺少倾听者,自己内心的想法得不到及时的表达,久而久之就不愿再与人分享。对家长和老师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对自己不够自信,害怕被别人瞧不起。个案介入中期,案主打开心扉,愿意分享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姐姐和母親作为他的重要他人,对他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关心,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给予回应,懂得感恩。拥有了一定的积极人生态度,制定积极的人生目标,愿意为之不断努力。
在结果方面的评估:通过五次的个案工作,可以明确的感受到案主的行为和态度有了一定的转变。从最开始的厌学叛逆、仇视老师到后来能够了解到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关心。在学习方面,也提升了兴趣,认识到自己如果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提升。在生活中,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改变自己的习惯爱好,减少电脑游戏增加对身心有益的户外活动。
三、结论
单亲家庭近年来社会工作的重要研究对象,如何才能有效介入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是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社会工作者介入单亲家庭是,要运用需求理论分析其内在和外在需要,由外向内,逐步探索。在进行个案的过程中,更要灵活的运用优势视角理论,让案主对自身有更加积极正面的认识,从而减轻其自卑心理。
当然,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在介入单亲家庭子女方面还有待完善,仍存在很多的限制因素。其中包括,第一,社会工作理论层面和实际操作技巧之间的差距,通过社会工作理论的学习不难了解到专业的社工知识,当理论联系实践的时候,作为社会工作者不难发现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鸿沟般的差距。第二,专业服务目标的实现和现有条件束缚之中的困境,当社会工作者确定好需要实现的专业服务目标的时候,总会有难以满足的现实条件束缚,总有难以跨越的天堑。第三,专业理论的应用与服务对象的了解程度之间的矛盾,很多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在服务对象看来都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下,服务对象搜很难配合社会工作者继续工作进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绝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曙光,单亲儿童行为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0(08),p495-497。
[2]吕丽萍,单亲家庭子女人格的培养,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2003(4)。
[3]周兆安,单亲家庭的亲子关系与性别意识教育一个社会学解析,研究综述[J],2007(1),p61-63。
[4]王爱丽,郭烁,中国女性单亲家庭:社会资本的弱化与发展,学习与探索[J],2010(3),p114-117。
作者简介:
王家星(1996-),女,汉族,辽宁本溪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农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