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必须重视幼儿体育教育,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育;基础;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体育活动一直被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体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示出来,不像其他教育活动,如美术教育活动、数学教育活动等可以较快地取得成效。因此,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体育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幼儿体育的首要地位,就必须反对幼儿教育中重智轻体,重德轻体的现象。下面,我将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
1、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大体育观念
幼儿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大体育的观念。就是说,我们要把幼儿运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把培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目标和实质目标。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增强体质的手段,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形成保护身体健康的责任意识,习得巧妙地运用自己身体的能力,满足模仿、运动、娱乐、交往、竞争、表现、审美等多种需要,促进智力、个性、品德、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其次,构建体系,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因此,有必要构建以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让教师正确理解基本动作练习与身体素质培养的关系,把技能练习视为一种途径和方式。例如,我们让幼儿练习走跑交替200米,目的是培养幼儿下肢的力量素质和坚持到底的耐力素质以及平衡、协调等的调整素质。我们让幼儿学习跳绳的技能,是为了培养幼儿上下肢躯干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协调性、控制速度的有效方式。
2、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2.1 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如让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身体姿势及体操和体育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活动。
2.2 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3、注重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使之能完成教师安排的种种练习,从而达到由好玩转化为要玩、想玩、会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并满足他们的适当意愿,给他们适当的表演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的积累正是产生体育兴趣的动力。在体育教育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当好“导演”,珍惜幼儿乐于活动的美好情感,热情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尽可能以“孩子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利用具有生活情趣的体育活动,积极诱导幼儿的体育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其体育兴趣的正常发展。教师不仅要发挥本身的主导作用,而且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善于引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向正常的方向发展。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加强形象化教学培养幼儿体育兴趣。
4、幼儿体育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4.1 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 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4.2 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4.3 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4.4 情境教育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在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体育活动的深度。如在各种器械练习中,教师可以让每个最简单的器械发挥出它的最大功用。如“物物组合法”:轮胎可以滚、可以钻,竹梯可以跳、可以爬,那么,两种物体搭配在一起可以怎样玩呢-一个圆凳可以做俯平衡、坐平衡,许多圆凳放在一起又可以怎样玩呢-通过此类问题的反复探讨,孩子们学会了多向思维,知道了最简单、最常用的东西,只要肯动脑筋,它就是我们手中最好的玩具。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幼儿体育教育,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 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湖南教育》2003年第20期。
[3] 《幼儿园工作规程》于1996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发布,自1996年6月1日起施行
收稿日期:2013-05-15
【关键词】体育教育;基础;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体育活动一直被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体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示出来,不像其他教育活动,如美术教育活动、数学教育活动等可以较快地取得成效。因此,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体育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幼儿体育的首要地位,就必须反对幼儿教育中重智轻体,重德轻体的现象。下面,我将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
1、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大体育观念
幼儿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大体育的观念。就是说,我们要把幼儿运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把培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目标和实质目标。体育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增强体质的手段,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形成保护身体健康的责任意识,习得巧妙地运用自己身体的能力,满足模仿、运动、娱乐、交往、竞争、表现、审美等多种需要,促进智力、个性、品德、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其次,构建体系,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体育要“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因此,有必要构建以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让教师正确理解基本动作练习与身体素质培养的关系,把技能练习视为一种途径和方式。例如,我们让幼儿练习走跑交替200米,目的是培养幼儿下肢的力量素质和坚持到底的耐力素质以及平衡、协调等的调整素质。我们让幼儿学习跳绳的技能,是为了培养幼儿上下肢躯干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协调性、控制速度的有效方式。
2、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
2.1 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如让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身体姿势及体操和体育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活动。
2.2 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3、注重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使之能完成教师安排的种种练习,从而达到由好玩转化为要玩、想玩、会玩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取得幼儿的好感,并满足他们的适当意愿,给他们适当的表演机会,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而这种满足的积累正是产生体育兴趣的动力。在体育教育中,老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当好“导演”,珍惜幼儿乐于活动的美好情感,热情指导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尽可能以“孩子头”的身份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利用具有生活情趣的体育活动,积极诱导幼儿的体育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其体育兴趣的正常发展。教师不仅要发挥本身的主导作用,而且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善于引导他们的体育兴趣向正常的方向发展。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加强形象化教学培养幼儿体育兴趣。
4、幼儿体育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4.1 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 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4.2 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4.3 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4.4 情境教育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在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体育活动的深度。如在各种器械练习中,教师可以让每个最简单的器械发挥出它的最大功用。如“物物组合法”:轮胎可以滚、可以钻,竹梯可以跳、可以爬,那么,两种物体搭配在一起可以怎样玩呢-一个圆凳可以做俯平衡、坐平衡,许多圆凳放在一起又可以怎样玩呢-通过此类问题的反复探讨,孩子们学会了多向思维,知道了最简单、最常用的东西,只要肯动脑筋,它就是我们手中最好的玩具。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幼儿体育教育,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幼儿今后“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 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湖南教育》2003年第20期。
[3] 《幼儿园工作规程》于1996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发布,自1996年6月1日起施行
收稿日期: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