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许多学校已经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的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小学体育在小学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为了培养学生从小锻炼身体的意识,帮助他们强健体魄,体育课也应该要采取分层式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体育课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在体育课中该怎样实施。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新课程
在小学教育中,体育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这门课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学校应该重视这门课的发展和改革,在课堂上要注重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上课氛围。在这门课的教学当中老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不要受到其原来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因为这样难以满足学生当前对这门课的需求,以及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鼓励体育课老师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开展不同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改善原来的不足之处。
一、小学体育课现状分析
首先,每个学生的体质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天生运动能力较为发达,有些学生又天生不擅长运动,例如身体不协调灵活性差等,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两种类型的学生都需要进行体育运动。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但是很多这门课的老师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深刻,更别说去体会学生的差异性。导致老师不论是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还是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好的不够好,差的更差的现象,反而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这门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一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们仍然认为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部分,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也不顾及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情况就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无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最后,评定学生体育成绩的标准过于单一,在这门课中如果仅仅只是看学生对这个动作完成的标准来看是太片面的,老师需要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评价这个学生的成绩,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于运动的积极性。所以通过以上这些问题来看,在这门课里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分层教学的应用
(一)前提
顾名思义分层教学的意思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其中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始终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展开分层教学要明确学生的层次,明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需求,做好科学的分类。在进行分层之前,老师首先要制定一个分层的标准向小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讲清楚各个层次的标准,其次要学生或学生家长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并做出不断的调整帮助学生不断改善和提高身体素质。
以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为例,相比起二年级来说,三年级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在加强。老师应该制定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层次来进行教学,例如根据二年级的表现来建立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这门课兴趣不强烈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第二个层次是对这门课有兴趣的;第三个层次是针对体能素质不错的学生;第四个层次是针对热爱这门课并且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
每一个层次老师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什么这样来分,并没有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在教学展开后老师应对体能素质得到提高的学生進行调整。
(二)核心
老师在展开教学时需要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有合理的界限去规定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目标。例如在开展“立定三级跳远”这个教学目标时,在老师演示动作要领和所跳到得到目标后,老师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要求,必须按照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来制定要求,一层次是了解跳远的基本动作;二层次是熟悉并协调身体;三层次是完成整套动作。在这样的分层教学下,还可以组成互帮小组同时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这样的教学同时也做到了以学生为核心的要求。
(三)动力
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这门课的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评价的方式不能过于单一,要综合学生对这门课的综合发展来进行评价。
比如在进行《单脚跳接力》这个课程内容时,老师在上课前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他们渴望被老师同学认可,得到表扬会让他们的内心得到满足。掌握了这些心理特点之后在展开教学时对于表现好的同学一定要给予夸奖,对于犯规或者没有使用单脚跳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做出更好的表现。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老师应该在课上做一些总结或者是让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有什么样的体会,哪些动作还没有掌握等,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结束语
目前,体育课在小学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仅仅开展这门课就可以的,而是要重视进行分层次教学,明确学生的需求才能找到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的意识和健康意识。使得学生在分层教学中都能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同时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伟江.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5 (4):67.
[2]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新课程
在小学教育中,体育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这门课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学校应该重视这门课的发展和改革,在课堂上要注重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上课氛围。在这门课的教学当中老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不要受到其原来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因为这样难以满足学生当前对这门课的需求,以及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鼓励体育课老师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开展不同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改善原来的不足之处。
一、小学体育课现状分析
首先,每个学生的体质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天生运动能力较为发达,有些学生又天生不擅长运动,例如身体不协调灵活性差等,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两种类型的学生都需要进行体育运动。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但是很多这门课的老师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够深刻,更别说去体会学生的差异性。导致老师不论是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还是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好的不够好,差的更差的现象,反而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这门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一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他们仍然认为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部分,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也不顾及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情况就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无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最后,评定学生体育成绩的标准过于单一,在这门课中如果仅仅只是看学生对这个动作完成的标准来看是太片面的,老师需要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评价这个学生的成绩,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于运动的积极性。所以通过以上这些问题来看,在这门课里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分层教学的应用
(一)前提
顾名思义分层教学的意思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其中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始终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展开分层教学要明确学生的层次,明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需求,做好科学的分类。在进行分层之前,老师首先要制定一个分层的标准向小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讲清楚各个层次的标准,其次要学生或学生家长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并做出不断的调整帮助学生不断改善和提高身体素质。
以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为例,相比起二年级来说,三年级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在加强。老师应该制定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层次来进行教学,例如根据二年级的表现来建立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这门课兴趣不强烈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第二个层次是对这门课有兴趣的;第三个层次是针对体能素质不错的学生;第四个层次是针对热爱这门课并且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
每一个层次老师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什么这样来分,并没有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在教学展开后老师应对体能素质得到提高的学生進行调整。
(二)核心
老师在展开教学时需要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有合理的界限去规定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目标。例如在开展“立定三级跳远”这个教学目标时,在老师演示动作要领和所跳到得到目标后,老师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要求,必须按照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来制定要求,一层次是了解跳远的基本动作;二层次是熟悉并协调身体;三层次是完成整套动作。在这样的分层教学下,还可以组成互帮小组同时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这样的教学同时也做到了以学生为核心的要求。
(三)动力
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这门课的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平衡发展。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评价的方式不能过于单一,要综合学生对这门课的综合发展来进行评价。
比如在进行《单脚跳接力》这个课程内容时,老师在上课前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他们渴望被老师同学认可,得到表扬会让他们的内心得到满足。掌握了这些心理特点之后在展开教学时对于表现好的同学一定要给予夸奖,对于犯规或者没有使用单脚跳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从而做出更好的表现。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老师应该在课上做一些总结或者是让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有什么样的体会,哪些动作还没有掌握等,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结束语
目前,体育课在小学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仅仅开展这门课就可以的,而是要重视进行分层次教学,明确学生的需求才能找到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锻炼的意识和健康意识。使得学生在分层教学中都能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同时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伟江.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5 (4):67.
[2]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