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育强调突出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强调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对于调节一个人精神、心理有着良好的作用。由于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她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章主旨、注重作文训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等方面加强学科教学,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教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1-0061-01
我国长期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讲究文史哲不分家。当代的语文教育也强调突出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强调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儒家入世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道家净化自我的意识,对于调节一个人精神、心理有着良好的作用。语文课除了文本内容博大丰富之外,还在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潜移默化。语文课不像思品课进行直接喋喋不休的宣讲,也不像心理医生一本正经地庄严肃穆,语文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随机的,犹如春雨普降在大地上,一时一地,看不出有什么作用,但是如果能借以时日,效果竟是显而易见,好似中药治病一样。有鉴于此,我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 从语言文字入手,潜移默化,以情动人。
在语文课上校正学生的心理疾患,因为它本身没有明确的形式或目的,就不容易招致学生的警觉或反感,倒容易在无形中校正他们的行为。因此,语文心理素质要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为例,这篇讲演辞激昂慷慨,爱憎分明,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高尚品质和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和胜利充满信心的坚定态度。教师在讲读这篇文章时,要结合讲演辞本身的特点,首先搞好范读,力求逼真的扮演好讲演者的角色,表现出讲演者沉重悲愤、激昂慷慨的情绪,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可在强调学生课外反复阅读,仔细体味,做好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举行比赛;然后,教师再适时请学生谈理想、谈信念、谈人生。这样育人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造就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把握文章主旨,并联系实际,因势利导。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是文章的主旨和灵魂。教师应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育人的“枢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分析和评价作品中说理育人,力求渗而有度,透而有力,使学生“闻而知味,吃而识味”。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有利于他们观察、体会与感悟生活,提高创造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 注重作文训练,加强与学生的心理交流。
作文的命题和讲评也是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命题指导学生写作并进行讲评。每周写作文时,精心设计一些能反映学生真实心理状况的题目,组织学生写作文,鼓励他们独立创作,抒真情,说真话。批改作文时,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里朗读,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地去评论,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应该怎样才是正确的。另外,也可用师生共同写日记、交流日记的方法来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当然,这里所说的日记一般不是个人的隐私日记,而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通过翻阅学生写的这种日记,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不少思想动向以及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对于其中反映出的不正确的心理,可以写有针对性的日记让学生们传阅。对于老师的日记,学生大都很好奇,往往争着翻阅。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果处理得好,既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又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例如:曾经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生活真没意思,另一个世界是不是很美好。我看到后立即找到这个同学,因为我意识到这可能有问题。果然,经过了解,原来,该生父母经常吵架,甚至要闹离婚,孩子没人管。我也由此想到她近来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我跟她谈了好多,又到她家中进行家访,跟她父母谈了很多。后来孩子告诉我,她现在很幸福了,感谢老师。其实我还要感谢她那篇日记。
4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尊重、关怀、信任学生是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罗散塔鲁教授说:“我的实验,证明了老师和学生间有巧妙的交互作用。老师通过说话声音,面部表情,无意中把他的期望传给学生,学生接受这些信息后,就会寻求改变自己。”可见,教师作用的不可低估,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大有裨益。?还可以利用文学社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文学社团的成员在走向生活、观察生活,如参加夏令营、访问老红军等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生理素质,而且可以激发自己的情趣,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培养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联想与想象能力。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5 除了上述几种途径之外,让学生参与竞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其能力,增长其才干,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搓力,语文教学也要承担这个责任。我在教学中经常搞活动,开展竟赛。如课前5分钟讲演,故事大王比赛,普通话比赛等,在活动中,让学生首先肯定自己,:“我是个正常人,在各方面不比别人差”,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使其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价,避免因失败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关系到培养健康人才的关键问题。它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立志,引导学生去寻求做人的道理,浇开学生理想的花朵,萌发学生的高尚情操,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笔者坚信,只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课题必然结出丰硕的成果。(责任编辑:刘晶)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教育;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1-0061-01
我国长期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讲究文史哲不分家。当代的语文教育也强调突出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强调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儒家入世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道家净化自我的意识,对于调节一个人精神、心理有着良好的作用。语文课除了文本内容博大丰富之外,还在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潜移默化。语文课不像思品课进行直接喋喋不休的宣讲,也不像心理医生一本正经地庄严肃穆,语文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随机的,犹如春雨普降在大地上,一时一地,看不出有什么作用,但是如果能借以时日,效果竟是显而易见,好似中药治病一样。有鉴于此,我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 从语言文字入手,潜移默化,以情动人。
在语文课上校正学生的心理疾患,因为它本身没有明确的形式或目的,就不容易招致学生的警觉或反感,倒容易在无形中校正他们的行为。因此,语文心理素质要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为例,这篇讲演辞激昂慷慨,爱憎分明,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高尚品质和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和胜利充满信心的坚定态度。教师在讲读这篇文章时,要结合讲演辞本身的特点,首先搞好范读,力求逼真的扮演好讲演者的角色,表现出讲演者沉重悲愤、激昂慷慨的情绪,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另外,教师可在强调学生课外反复阅读,仔细体味,做好充分准备后,在课堂上举行比赛;然后,教师再适时请学生谈理想、谈信念、谈人生。这样育人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造就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把握文章主旨,并联系实际,因势利导。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是文章的主旨和灵魂。教师应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一育人的“枢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分析和评价作品中说理育人,力求渗而有度,透而有力,使学生“闻而知味,吃而识味”。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有利于他们观察、体会与感悟生活,提高创造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 注重作文训练,加强与学生的心理交流。
作文的命题和讲评也是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命题指导学生写作并进行讲评。每周写作文时,精心设计一些能反映学生真实心理状况的题目,组织学生写作文,鼓励他们独立创作,抒真情,说真话。批改作文时,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里朗读,组织学生畅所欲言地去评论,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应该怎样才是正确的。另外,也可用师生共同写日记、交流日记的方法来渗透心理教育内容。当然,这里所说的日记一般不是个人的隐私日记,而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通过翻阅学生写的这种日记,可以了解到学生的不少思想动向以及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对于其中反映出的不正确的心理,可以写有针对性的日记让学生们传阅。对于老师的日记,学生大都很好奇,往往争着翻阅。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果处理得好,既能避免空洞的说教,又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例如:曾经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生活真没意思,另一个世界是不是很美好。我看到后立即找到这个同学,因为我意识到这可能有问题。果然,经过了解,原来,该生父母经常吵架,甚至要闹离婚,孩子没人管。我也由此想到她近来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我跟她谈了好多,又到她家中进行家访,跟她父母谈了很多。后来孩子告诉我,她现在很幸福了,感谢老师。其实我还要感谢她那篇日记。
4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尊重、关怀、信任学生是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罗散塔鲁教授说:“我的实验,证明了老师和学生间有巧妙的交互作用。老师通过说话声音,面部表情,无意中把他的期望传给学生,学生接受这些信息后,就会寻求改变自己。”可见,教师作用的不可低估,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大有裨益。?还可以利用文学社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文学社团的成员在走向生活、观察生活,如参加夏令营、访问老红军等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生理素质,而且可以激发自己的情趣,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培养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联想与想象能力。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5 除了上述几种途径之外,让学生参与竞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其能力,增长其才干,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和耐搓力,语文教学也要承担这个责任。我在教学中经常搞活动,开展竟赛。如课前5分钟讲演,故事大王比赛,普通话比赛等,在活动中,让学生首先肯定自己,:“我是个正常人,在各方面不比别人差”,从而树立其自信心,使其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评价,避免因失败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关系到培养健康人才的关键问题。它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立志,引导学生去寻求做人的道理,浇开学生理想的花朵,萌发学生的高尚情操,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位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和研究,笔者坚信,只要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个课题必然结出丰硕的成果。(责任编辑: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