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灵动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方法“花样翻新”,地理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在具体的地理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练习训练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合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对学生评价要客观,赏识和表扬要适度; 不要把课堂互动简单地看成师生间的一问一答。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4009202
  新时期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方法“花样翻新”,地理教学领域也不例外。纵有千改万变,目标只为一个: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长足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师生互动的“纽带”。但全国地域差异很大,因此,教材的使用要因具体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异。教师使用教材教学时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者,而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适当“加工” 和“剪辑”,如改变原图的呈现方式和事例,适当地重组教材的编排顺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等,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即教师要驾驭教材,而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如高一新教材中地球的公转图、黄赤交角图等,都把地球画成地轴右倾、上端为北极点、自转和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的球体,这样就会使学生形成牢固的思维定式。如果在教学中我们把它画成地轴左倾、上端为南极点的图示,学生必然有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在复习“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时,可以根据分析问题的方法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提前讲授,从内、外的角度对知识进行重组,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整理知识结构的方法。
  二、要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合作学习” 模式,这种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和谐“教学互动”。但此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不少问题,使它变成走过场,搞形式,缺乏实效。比如对学习的内容、目的、过程没有认真思考设计,时机、难易把握不准,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等等。 因此“合作学习”应注意:
  1.精选教学内容,明确目的,精心设计,把握时机。
  2.分组有计划,好、中、差各层次学生兼顾,任务明确。
  3.教师既要统管全局,科学指导,又要深入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教学相长。
  三、练习训练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标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练习题要精选,坚决摒弃对学习内容“标准化”理解的习题,注重有启发性、思考性、开放性且富有生活气息的习题的选择和设计。
  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影响家乡主要农作物如春小麦的主要区位条件,这样的问题设计,既具有开放性,又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学习地理的用途,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
  四、合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新课标改变了以教材为本的课程观,倡导对课程自主构建的新理念。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有了更大的自主创造的空间。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来加以展示,存在许多弊端,问题设计缺乏逻辑性、启发性,只是教学内容简单的影像呈现,教师和学生只要对着课件问答,放电影式闪过课件中的投影片,就算是课堂教学活动了。这样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就成了看电影的观众,学生让课件牵着鼻子走,缺乏操作体验和探究体验,阻断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交流,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所以要坚决防止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代替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只有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可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问题,难以直接观察、体验的知识或现象,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
  如多媒体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太阳高度的变化、水循环、洋流等自然地理现象具有一定的直观效果,但在演示人文地理现象方面作用并不突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切不可为体现现代教学手段而一味地运用多媒体“装饰门面”,忽略了学生自我操作、自我体验和交流,使教学工具和教学主体本末倒置。
  五、对学生评价要客观,赏识和表扬要适度
  新课改倡导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学生一般而无特色的回答大加赞扬,如“你回答得很好”“你回答得很出色”等等,就会使评价变得廉价,流于形式化,缺乏激励性。所以评价要客观,忌盲目,赏识和表扬要适度。
  如在学习“河流水系特征”时,我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长江水系示意图,他用蓝色粉笔画出长江干流,又用红色粉笔把上、中、下游分界点宜昌和湖口两个地名标了出来,然后用黄色粉笔画出了长江的几条主要支流,干支流的位置关系也基本把握到位,示意图整体画得还不错,但干流的弯曲度比例把握得不够到位,也没有标注发源地和入海口,所以我在赞扬学生画得熟练而又形象直观,把握了干支流的位置关系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正是诸如此类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多了一些自信、快乐,少了一些沮丧、烦恼,也明确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与钻研的兴趣,给予了学生不断进取的动力。
  六、不要把课堂互动简单地看成师生间的一问一答
  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能都是“一问一答”式。“一问一答”式教学表面上看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实质是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问题的数量,忽视了问题的质量。个别教师满堂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并且所问的问题也简单机械,沒有思考价值。
  实际上,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进行和达成。这对教师的课前设计、课堂应变、语言技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要提出有思考价值、能提纲挈领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需很多,一节课两三个就足够了。提出问题之后,还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而后便是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回答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讲,要在师生共同的探讨中弄清楚问题的实质。然后,教师要认真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之后,还应辅以练习。当然,提出问题之后的各教学环节,还要因材施教、富有变化才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创新与变革中多点思考和总结,以生为本,因“材”制宜,让地理课堂教学灵动起来,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就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语文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教育教学的骨髓。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实用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法,让学生接受到扎实的“读写”技能训练,从多方面去激励学生的“读写”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读写合一”。以下,笔者将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读写一体,多元渗透”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情”与“感”循
[摘 要]中学历史教学中,如果不笼统地把战国时期的战争简单地说成是兼并战争,而把它分阶段说清楚,更有利于中学生理解,也更贴近历史实际。战国初期晋国丧失统一机遇,中期属于七强对峙下的兼并战争,后期属于秦国优势下的统一战争。  [关键词]高中历史 战国时期 兼并 统一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20097  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
[摘要]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了解并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和体现师生认知方式的差异性,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地理教学认知方式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20122  现在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学生抱怨教师教的听不懂的教与学两难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其中应该与教师和学生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是分不开的。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个由教师、课本、学生等因素共同构筑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过程,高中小说的教学过程更是如此。在这过程中,可以利用控制论的相关理论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这些监控,可以科学、实效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环节,从而促使教学效果的良性改观,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涵养他们的性情。  [关键词]控制论 黑白箱理论 小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生动、趣味化的情境模拟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有效过渡,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在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的解决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一课为例,通过角色扮演、播放相关音乐、运用想象和联想等来创设情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
[摘要]立德是做人的根本,树人是教育的真谛。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英语教师应结合教材主题材料,挖掘教材内容的深层内涵与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长期的价值观渗透和人格培养,真正做好立德为先、树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立德树人;全人教育;初中英语;教材重构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3002  立德
[摘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它是一次重大的变革,也是一次历史机遇,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做到: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构建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的教学目标;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引导课堂活动从知识教
[摘要]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情境教育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情境教育,设问引领”如何帮助高效历史课堂的实现。  [关键词]情境教育设问引领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02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
[摘 要]全国Ⅰ卷与山东卷有着很多不同。全国Ⅰ卷的选择题占比略高,世界史占比偏低,选修范围与分值较大;考查内容依据课标;选择题题干信息丰富,备选项游离于教材外且区别微小;非选择题材料较长,开放性强,注重考查比较、阐释等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史学素养,设问词词义多样等。这些特点多数为山东卷所不具备。基于此,文章主张采用全国Ⅰ卷的历史备考教学要关注学术研究,合理开发教材,选择适宜方法,做好初高中衔接,注重学
[摘要]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内容。有效组建法律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上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可以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适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关键词]初中法律兴趣小组;法制教育;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6401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