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多元渗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语文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教育教学的骨髓。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实用技能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法,让学生接受到扎实的“读写”技能训练,从多方面去激励学生的“读写”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读写合一”。以下,笔者将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读写一体,多元渗透”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情”与“感”循序引导,“读”与“写”顺理成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深层次出发,调动学生最为本质的“读写”积极性,使得教学环节不断强化积累,最终做到厚积薄发。笔者认为,从“情感”角度对学生进行循序引导,采用“多元”的策略调动学生的读写情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批文以入情”,让学生通过诵读,产生感情;通过感情调动,获得写作的情怀,从而为读写融合火花的碰撞奠定基础!
  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教学中,我便采用了“情感循序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做到“读写融合”。
  【教学情境1】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天,我们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在课程开始前,请大家先集体诵读一遍课文!
  (学生们认真朗读)
  教师:大家读得很不错!读完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1:老师!读完后,我的心情很沉重!我体会到,今天我们幸福生活的背后,是无数先烈付出生命而换来的!
  学生2:老师!读完后,我很自豪!我为我们的祖国有这么多英勇、顽强,不畏列强的英雄而倍感自豪!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今天得到的幸福生活,是由近一千多年以来,无数反对内外敌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人们英雄换来的!请大家带着感恩、崇敬的心情再次阅读文中周总理书写的碑文!
  (在我的激励和引导下,学生们的情绪异常澎湃,极富感情地诵读了课文)
  教师:读完后!大家想不想用手中的笔抒发一下本堂课的情绪?
  学生3:老师,我想!想用笔抒发对英雄的感恩!
  学生4:老师,我要用笔抒发对他们的崇敬!
  教师:好!今天我们的写作练习题目便是: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为背景,写一篇表达你情绪的文章,题材不限!
  【分析】 情感引导是一种策略!有效地运用,便能将“读”与“写”有效融合起来!从多元的角度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让他们接受感情的熏陶,获得写作的灵感,最终享受写作的过程!
  二、“课内”与“课外”交替渐进,“读”与“写”一体融合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应注重实效性,注重课内、课外的融合。初中语文读写教育的真正融合,也需要充分利用“课内与课外”的双重效应!笔者认为,上述教学思想是“读”与“写”真正融合一体的关键环节!
  【教学情境2】
  教师:请大家阅读一遍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
  (学生认真阅读)
  教师:西双版纳是我国最美丽的旅游景点之一!大家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了吗?
  学生1:老师,通过阅读,我仿佛看见了西双版纳碧绿的蓝天、参天的大树!
  学生2:读完后,我萌生了去西双版纳旅游的念头啊!
  教师:大家的想法很好!请大家在课外搜集一些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图片、文字资料,自己动动手,整理一下,作为一次写作练习!写得优秀的同学,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课后,学生们纷纷利用网络、书报等资料媒介,为自己的小作文寻找素材,第二天,我的办公桌上便摆满了大家的“作品”,很多学生的作文中还添加了一些西双版纳的风景图片,创意十足!
  【分析】“课内”与“课外”交替渐进与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将其运用在语文读写教学中,真正使“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得到体现,学生也能够在课内、课外的互动操作中,找到语文读写练习的沟通桥梁,感知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读写融合是初中生语文实用技能得以真正提升的基础!为此,教师应敢于创新“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大胆革新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动感、活力的“读写”教育课堂,让他们体会到“读与写”带来的魅力!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书面表达在中考中分值不大,只有15分,没必要深入研究这方面的教学。但我认为注重书面表达教学很有必要,而且必须深入研究。因为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是英语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及人教版新目标初中阶段教材某些单元的教学实例对书面表达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开口表达的欲望是教好书面表达的前提条件  
[摘 要]把课本以外的历史材料引入课堂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体现。在历史课堂中适当引入历史材料,既能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历史课堂的品位。  [关键词]引用 历史材料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104  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小小说以其短小的篇幅,迅速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受到了读者的青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的重视:通过指导学生鉴赏小小说,活跃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观察社会、解读社会的能力,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小小说的创作,主要突出一个“变”字,在小篇幅里制造大变化和大反差,营造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但作为一个初中生,社会阅历尚浅,对事件的认识也欠深刻,如何在作文中
[摘 要]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构建知识,使其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情境氛围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
[摘 要]通过教科版七年级上册《悦纳自我 发展自我》的公开课实践,阐述如何上好一节意犹未尽的公开课。首先,设计精彩的导入;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再次,大胆处理教材;最后,重视课堂结尾。  [关键词]公开课 兴趣 思路 教材 结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77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会面对各类的公开课,任凭事
教学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蕴含的战争小说的另类风格。这是一次基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又高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的艺术鉴赏活动。故此,我们有必要探寻激发学生乐读、善读、善品孙犁《芦花荡》浓厚兴趣之策略。  一、 灵动导入,诵读品鉴文本  孙犁的《芦花荡》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战争小说中具有另类特质的、颇具艺术张力的语言艺术。因为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不到传统的战争小说中残酷激烈的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强调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以写出有创意、有创见的文章。可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和前途。平时考试,无论是大考小考,写人记事的文章又占考试的主体部分。如何把人物写活,从而把写人记事的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摘 要]如何将史证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史料研读素养、高考成绩是需要高中历史教师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史论结合”方法的论述介绍将史证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史论结合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103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江苏的历史试题
[摘 要]当前国内的高中历史教育体系设计,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产生疏离感和排斥感。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历史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有效化解这种弊端,并最终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效表达。  [关键词]高中历史 学科能力 口头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87  当前国内的高中历史教育体系设计,
[摘 要]以“学会宽容,快乐生活”为例,说明初中思想品德主题活动课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活动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  [关键词]思想品德 活动课 过程 学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  《心有他人天地宽》是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笔者以这一课为基础,开设了主题为“学会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