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海外华裔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ongwei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外华人圈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本刊专访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美国中国政治学刊主编郭苏建。
  人民论坛记者:在海外的华人圈中大致是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您认为有“中国模式”吗?
  郭苏建: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是海外学者对“中国模式”较为系统的一次阐述。近来有一位美籍华人学者黄亚生发表了一本箸作《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书中指出,海外有许多人把中国过去30年的奇迹般的经济增长及其全球性影响力的提高归功于中国持续稳定地走向资本主义。作者认为这种假设是不对的,因为人们没有看到“两个中国”,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大潮中出现的具有私营企业家精神的中国农村,另一个是90年代出现的国家主导和控制的今日中国的城市工业发展。海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或评论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也基本同意有一个中国的发展模式。
  
  人民论坛记者:那么,您对“中国模式”又是如何概括的?
  郭苏建:如何概括“中国模式”取决于如何从理论上界定不同的经济制度。
  历史上曾出现过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种对立的经济模式,对以下五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从理论上区别不同的经济制度模式:谁占有生产资料和控制生产要素?谁决定生产什么?谁确定资源、产品和劳务的价格?谁决定资源、产品和劳务的分配?国家在经济中发挥什么作用?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料和要素私人所有,生产个人决定,价格和分配由市场供求关系和交换价值决定,国家作用一般来说是变动的,制定法规,有限干预。在纯粹的计划经济中,生产资料和要素国家擁有和控制,生产、价格、分配由国家和计划指标决定,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是,国家拥有、主导、计划、控制、管理几乎所有经济活动。
  现实中的经济体制所出现的许多变种或混合体中,最突出的就是市场社会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如果把苏联归类为计划经济的样本,美国为市场经济的模式,德国日本为国家资本主义,中国越南就可以归类为市场社会主义的样版。这种分类的基本方法就是以所有制为横轴、国家和市场在经济中的相互作用为纵向轴,把现实中的经济体制划分为计划经济、市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四大理论模式。根据这些理论模式,我个人认为可以把“中国模式”概括为市场社会主义。
  人民论坛记者:什么是市场社会主义?它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异同?
  郭苏建:“市场社会主义”(Market Socialism)结合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坚持了公有制主导地位,同时又允许私有经济等非国有经济形式存在与发展,由市场在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种制度尝试着将私有制和市场交换同公有制和政府管制相结合,国家和市场在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中发挥各自不可取代的作用。
  历史证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市场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的首次实践。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社会主义的一种形式,虽然在实际中很难对二者进行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定了一种带有过渡色彩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短期目标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长期目标是成功地迈入繁荣、富强、民主和更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路径就是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优势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此同时,将其劣势控制在最低限度。
  
  人民论坛记者:那么,您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中国模式与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区别的呢?
  郭苏建:中国模式的市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就是:经济上,它是一种混合经济形式。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公有制经济形式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任何性质的企业都遵循市场原则。经济上的特征可以概括总结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和市场规范下的企业。
  政治上,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确保社会主义方向,防止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共产党必须协调各个阶级和代表不同社会经济体和阶层的利益,并凝聚成迈向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以上所述的基本特征也就是市场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与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区别。
  
  人民论坛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发展模式的成败得失?
  郭苏建:中国经验已经证明,市场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能够很好地结合,并且最重要的是在过去的30年中确实发挥了效用。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第四大经济体。到2010年,如果中国能够保持8.5%的年增长率,其经济总量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三大经济体。有人预计在本世纪中叶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联合国称赞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的榜样。
  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对能源和资源的高消耗、高投入、高投资的基础上,如能源和资源缺乏、缺少社会福利配套举措、污染等问题都将影响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人民论坛记者:科学发展观是最近几年中共提出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思考,对此,您有何看法?
  郭苏建:这种新的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要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在十七大中得到更充分表述和发展。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人已认识到以往高消耗、高投入、高速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积极解决因此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人民论坛记者 艾 芸)
其他文献
目前仍然在流行或者前不久还在流行的“中国威胁”和“中国崛起”的说法代表着关于“中国”这个概念的典型误解。“威胁”和“崛起”本质上是同样的或者说对应的说法,只不过“威胁”是他者的一种缺乏善意的消极看法,而“崛起”是自己的一种积极看法。当然,不管是“威胁”还是“崛起”,其所指是个客观事实,但说出这样的事实陈述没有很大意义,因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们似乎应该说,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或者比较大的国家个个都
期刊
我们现在回顾60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自然地会把这60年分为两个部分,即改革开放的前后30年。前30年,我们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实际上是走了弯路的,有着惨痛的教训。1948年的西柏坡会议中,刘少奇受毛泽东的委托讲了一个进城以后的计划,“三年准备、十年建设民主主义,然后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在这个会上也说,进城以后主要矛盾转化了,转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共产党进城以后
期刊
人类观念变迁有其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归根结底要服从社会演变的规律,其本质是时代与社会变迁在人类观念中的集中反映。数千年来,中国的“世界观”经历了一个从“天下”到“世界”的变迁过程    有评论称,10月1日的国庆盛典,不仅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更将使中国重新认识世界,因为庆典所展呈现的自信的中国风范将深刻影响每一个中国人。  中国对世界的认知(简称“世界观”),从根本上讲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中国
期刊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  曹远征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教授 曹远征:目前金融危机还在深化的过程中,也就是在去杠杆化,我们担心的问题是去杠杆化会不会导致去全球化。于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开始用美国货,全球会不会有一个保护主义的倾向。我们知道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因为有历史之鉴。应对保护主义是全球共同的任务,对于中国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中国是出口导向
期刊
编者的话 我们在强调世界不了解中国的时候,其实中国人也常常在误读世界,特别是误读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宣扬他们的价值观与发展模式是唯一正确的,具有“普世价值”,并不遗余力地推销,其核心简言之就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而且一贯主张,只有实现“政治民主化”,才有可能实现和保证经济的发展。但中国却没有遵循和效仿“西方模式”,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实践证
期刊
褪去光环后的白领阶层    编者按:如果时间回到十几年前,白领几乎就是在各大外商代表处上班,在屈指可数的几个高档写字楼出入,拿着远远高出同辈薪水的那一小群被视为“职场精英”的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白领群体也在迅速扩大,同时,它的外延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提及白领,更多的让人想到:焦虑、忙碌、压力、亚健康、心理失衡……  从“神坛”走下的白领,褪去了昔日的光环,而这种变化也许仅仅是中国经济结构、社会
期刊
改革焦虑症其实是参照系的问题  我们的渐进式改革道路,比较起来是一条最好的道路。這条道路上,大家的利益都能不断增长,原来的既得利益也在不断进行转化,利益结构逐步发生变化,逐步走到改革的目的地。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改革的过程应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它不是一天能实现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还有个概念:当我们处在中间状态,既不是此岸又不是彼岸的时候,处在中间过渡阶段,各种利益矛盾又很复杂,这时候会出
期刊
从“即将崩溃”到“巨大威胁”再到“领导世界”,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短短数十年间,西方对中国的评价犹如带着我们坐了一回过山车,令人耳晕目眩。在中国必须继续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而西方世界继续“看小懂”中国的情况下,类似情形还会发生。在改良政治、发展经济和弘扬文化的同时,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来自西方的种种责难和吹捧,已经成力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和智力考验。中国不仪应该做一个政冶昌明、经侪繁荣
期刊
经济民主是新型的模式  所谓“经济民主”,是指这样一个经济组织运行的模式:在這个模式中,作为行为主体的决策,来自于每一个执行决策的人。经济民主与传统的等级制截然相反,在前者,对企业的控制和管理来自于具有平等权利和同等重要性的全体劳动者,这种控制和管理以一人一票制而将决策权力民主化;在后者,决策和功能被权力结构分割,管理的特权属于管理者的独裁,工人只是决策的被动执行者,其地位只相当于一种投入的生产要
期刊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暴露了澳门经济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为此,需要运用“巧实力”,借助文化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澳门经济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是中央领导寄予的希望,也是澳门民众的心愿,更是澳门特区政府的责任。胡锦涛主席在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时提出:“要集中精力,大力促进澳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谋划长远,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同时,努力培育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