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383
新教材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讲,一开始在教学上有诸多的不习惯。我经常听同行在我面前说新教材不好讲,原因不外以下几个:
1. 内容不平衡,有些课容量多且杂
2. 知识整合力度不大
3. 教材跳跃性较大,教学易失去重心和布局
经过近一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上问题大都可以通过构建历史简图这种教学方法来解决。构建历史简图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重新整合:留下核心要素,突显重点,充分利用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解开对难点的疑惑。
一、首先,构建结构简图(即教师教学思维导图)要围绕下面4点来绘制:
1. 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使40分钟的教学内容线索清晰,凸显学科知识逻辑,高效学习。一般来说,教材的编排有较强的逻辑性。但若完全按照课本中的顺序,有时候会觉得并不好讲,或者容易讲乱,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备课环节,可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课本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与整合。
2. 教学核心突出,每节课有一个历史教学核心目标。教学中切忌处处都是重点,处处都花大力气,学生听起来累,教师讲起来也累。核心突出,解决重点与难点,
再利用历史简图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重点和非重点内容的逻辑关系,得出历史结论。
3.利用简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概念,能较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的关系,打开学生的思维,并有意识培养其制作思维导图的习惯与能力。
4. 所构建的历史简图必须让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以此来检验简图的质量是否能达到新时代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针对以上4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法如下:
1. 构图化简法(重点是简洁易懂,整体布局)
2. 重点突出法(重点是围绕一个教学核心)
3. 时空概念法(时间数轴和空间位置的具体化)
二、其次,我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三课内容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七下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构图前教材分析:
1唐朝灭亡前后的历史概况(可巧用时间数轴来构建简图): 安史之乱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黄巢起义对唐朝的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更迭。
2唐玄宗前期后期的不同作为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引导学生从.朝代兴衰的规律,思考并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必然性。
构图要解决的重点:导致唐朝衰与亡的历史事件
构图要解决的难点:历史时间概念与安史之乱对唐朝的转折性影响。
通过上面的构图,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高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按时间顺序梳理唐朝的大事件,知道国家没有无缘无故的“兴盛”,无缘无故的“衰亡”
2.给时间数轴立体的转折拐点,先从视觉上明确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再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历史必然性,并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
3.通过简图右边的时间数轴下降通道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逻辑关系,归纳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中明白经验道理。
4.明确唐灭之后国家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虽政权分立,但可引导学生分析分裂中统一趋势势不可当。
(二)七下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构图前教材分析:
1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一的一大创举。它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治。
2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有效地管理边疆。以及管理边疆的重要意义: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首次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也是在元朝。
4.可利用简图建立学生的历史空间概念。让学生在对地理位置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元朝治理边疆的原因和必然性。并要求学生动手绘制思维导图。
构图要解决的重点:元朝统治特点:行省制度与治理边疆
构图要解决的难点:对较多内容的合理梳理与简化,理解行省制度是重要的创举,分析其对加强元朝统治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构图,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高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 明确元朝在中央和在地方的统治策略。了解元朝的政治结构,加强对行省制度这一创举的理解与分析。
2.结合地理信息掌握元朝统治的系列治理措施,建立历史空间概念。
3. 明确西藏、新疆、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明确元朝的政治措施,既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同时又促进了民族交融
5. 管理好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政府所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及制度。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性。
总之,越是深入分析教材,越能绘制最简洁有力的知识结构图,越能准确高效地向学生传递历史信息与教师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现其内在联系与规律,从而提高学习历史課的激情与兴趣,愿意去思考,分析与归纳,得出自己的辩证结论。学史以明智,与学生共同进步,也是我教学的乐趣所在,在教学中坚持每课绘制自己的历史教学简图,也让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感谢新教材,让我在钻研她的同时碰撞出火花与灵感,激发我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新教材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讲,一开始在教学上有诸多的不习惯。我经常听同行在我面前说新教材不好讲,原因不外以下几个:
1. 内容不平衡,有些课容量多且杂
2. 知识整合力度不大
3. 教材跳跃性较大,教学易失去重心和布局
经过近一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上问题大都可以通过构建历史简图这种教学方法来解决。构建历史简图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重新整合:留下核心要素,突显重点,充分利用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解开对难点的疑惑。
一、首先,构建结构简图(即教师教学思维导图)要围绕下面4点来绘制:
1. 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使40分钟的教学内容线索清晰,凸显学科知识逻辑,高效学习。一般来说,教材的编排有较强的逻辑性。但若完全按照课本中的顺序,有时候会觉得并不好讲,或者容易讲乱,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备课环节,可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课本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与整合。
2. 教学核心突出,每节课有一个历史教学核心目标。教学中切忌处处都是重点,处处都花大力气,学生听起来累,教师讲起来也累。核心突出,解决重点与难点,
再利用历史简图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重点和非重点内容的逻辑关系,得出历史结论。
3.利用简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概念,能较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的关系,打开学生的思维,并有意识培养其制作思维导图的习惯与能力。
4. 所构建的历史简图必须让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以此来检验简图的质量是否能达到新时代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针对以上4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教法如下:
1. 构图化简法(重点是简洁易懂,整体布局)
2. 重点突出法(重点是围绕一个教学核心)
3. 时空概念法(时间数轴和空间位置的具体化)
二、其次,我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的三课内容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七下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构图前教材分析:
1唐朝灭亡前后的历史概况(可巧用时间数轴来构建简图): 安史之乱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黄巢起义对唐朝的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更迭。
2唐玄宗前期后期的不同作为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引导学生从.朝代兴衰的规律,思考并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必然性。
构图要解决的重点:导致唐朝衰与亡的历史事件
构图要解决的难点:历史时间概念与安史之乱对唐朝的转折性影响。
通过上面的构图,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高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按时间顺序梳理唐朝的大事件,知道国家没有无缘无故的“兴盛”,无缘无故的“衰亡”
2.给时间数轴立体的转折拐点,先从视觉上明确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再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历史必然性,并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人物。
3.通过简图右边的时间数轴下降通道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逻辑关系,归纳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中明白经验道理。
4.明确唐灭之后国家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虽政权分立,但可引导学生分析分裂中统一趋势势不可当。
(二)七下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构图前教材分析:
1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一的一大创举。它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治。
2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有效地管理边疆。以及管理边疆的重要意义: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首次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也是在元朝。
4.可利用简图建立学生的历史空间概念。让学生在对地理位置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元朝治理边疆的原因和必然性。并要求学生动手绘制思维导图。
构图要解决的重点:元朝统治特点:行省制度与治理边疆
构图要解决的难点:对较多内容的合理梳理与简化,理解行省制度是重要的创举,分析其对加强元朝统治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构图,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高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 明确元朝在中央和在地方的统治策略。了解元朝的政治结构,加强对行省制度这一创举的理解与分析。
2.结合地理信息掌握元朝统治的系列治理措施,建立历史空间概念。
3. 明确西藏、新疆、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明确元朝的政治措施,既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同时又促进了民族交融
5. 管理好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政府所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及制度。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性。
总之,越是深入分析教材,越能绘制最简洁有力的知识结构图,越能准确高效地向学生传递历史信息与教师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现其内在联系与规律,从而提高学习历史課的激情与兴趣,愿意去思考,分析与归纳,得出自己的辩证结论。学史以明智,与学生共同进步,也是我教学的乐趣所在,在教学中坚持每课绘制自己的历史教学简图,也让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感谢新教材,让我在钻研她的同时碰撞出火花与灵感,激发我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