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簡介]
張繼征先生,現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副理事長、香港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文聯)秘書長、香港音樂文學學會會長、國際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香港新詩協會副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理事、香港書畫家交流協會理事長、香港畫家聯會永久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杭州旅港同鄉會常務理事、杭州海外聯誼會理事、《香港音樂文學報》主編、《香港詩人》顧問、香港《文藝報》編委等職。
張繼征先生是擁有“畫家中的詩人”、“詩人中的畫家”、“江南才子”、“香港音樂文學拓荒者”等諸多雅號的多元藝術家。他憑借出色的才情,多年以來暢遊於文藝界中多個領域,他以泉湧的靈感、巧妙的構思,熱情地投入詩詞書畫的創作。其佳作迭出,屢有獲獎,活躍於内地和香港的文壇與藝壇,他給這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帶來了儒雅與高潔的氣韻,為香港文藝之林增添一棵生機蓬勃的小樹,愉悦鼓舞着文藝愛好者的心靈!
江南成長的才子
張繼征先生出身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杭州是吴越和南宋之都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歷時二千多年的積澱,經濟發達、風光優美、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才子佳人輩出。張繼征先生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的,又受知書識禮的父親影響,耳濡目染,偏愛文學藝術。時至今日,旅港二十多年,仍保持着對文學藝術的熱忱。在香港這座快節奏與商業氣息濃厚的都市,他始終不為浮華所動,保持着“江南才子”的儒雅睿智,追求真善美愛的藝術,在詩詞書畫等方面皆有不凡的造詣。
“寶劍鋒自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張繼征先生的座佑銘。他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勤於筆耕,有時近乎廢寢忘餐的程度。他枕边常放着紙和筆,出門開會或旅行也帶着書和筆。張繼征先生早年畢業於杭州師範學校,又經浙江美術學院協辦的職工業餘美術大學四年的進修,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專業三年的系統學習,加上勤奮好學,他繪畫具有較高的造詣,以風景寫生見長。早年在杭州拱墅區多所學校任教,兼任杭州拱墅區中小學八年的美術教研。在提倡基層幹部年輕化的八十年代初,他剛從幹訓班學習回來,並希望去接替將要退休的文化館長的工作,然終未如願,只能失望地接過擔任小學校長的重擔。
命運的安排總難盡人意,此前他還有一件難以釋懷的遺憾,他太愛文學藝術了!在風行文藝交流匯演的七八十年代,張繼征先生曾被拱墅區委宣傳部召去搞專職文藝創作,寫歌詞,演唱材料、朗誦詩和小劇本,他寫的演唱和獨唱屢屢獲獎,省市電台電視台都有錄播,把他導向文藝創作。浙江省文化廳知道他的才華後,曾二次借調,無奈區文教局的領導,以文化局的利益考慮,把他留在了學校。他陷入痛苦和迷惘之中,“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師範院校培養了他,不能背負教書育人的天職。經過一番挣扎,善良服從的遗傳因子,促使他全身心地投入了教育工作。而“鐵飯碗”時代小學校長不好當,編制緊,經費少,教師積極性不高,擔子都壓在校長等領導身上,文藝創作都只能靠“開夜車”偶爾為之,擔任小學校長這八年是他作品最少的時期。
九十年代初張繼征先生因家庭的原因來到香港,一切從零開始。其先後從事過平面廣告設計,中小學兼職教師,盡其所長。香港相對寬鬆自由的環境,工作之外可以鍾情所好。節假日隨香港美術會等畫友去香港市郊,去肇慶山區,番禺漁村等地風景寫生,他比畫友多一點勤奮,常乘興寫點小詩。組詩《漁村速寫》《山鄉回眸》等就是其那時繪畫寫生的“副產品”。他兒子成材後,經濟狀况改善了,一家人去美加或澳紐等地旅行渡假,他都帶着晝具和小本子見缝插針地畫畫寫詩。詩詞書畫在其身边如影隨形,似乎一股清流,匯人生命的大江裏,律動着,澎湃着、激昂地向前無畏奔流,撫慰着他忙碌的心靈。有篇報導把他的過去概括為:“無論是在家鄉杭州搞教學教研或行政工作,還是在區委宣傳部搞文藝創作,又或是到香港投身於藝術活動,他始終勤懇敬業,業績出色。”
時至今日,張繼征先生初心依舊,執著如故,勤奮有加……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才有今日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音樂文學的拓荒者
香港百年的英國殖民地統治,推崇西方文化。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難以傳承。電台電視台所播幾乎聽不到民族的經典歌曲,情情愛愛的粵語歌曲充塞於耳,連小學生都唱《獨自去偷歡》、《容易受傷的女人》,《爛泥》等所謂金榜的流行曲。張繼征先生總感到不適應、不妥當。張先生旅港之前就是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和内地多份音樂文學雜誌保持着聯繫,來港後還多次回内地參加創作筆會。2003年應邀參加了在廣東增城召開的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全國代表會,受到極大的鼓舞,感到推廣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張繼征先生與詞友林春華等文友商量,經二年籌備創建了香港音樂文學學會,彌補香港音樂文學的空白。但民族歌曲創作在香港是冷門,他勸說詩友寫歌詞,並吸收會作曲搞聲樂的朋友入會,免收會費。凝聚一批詞朋曲友,弘揚民族文化。
張繼征先生用教學的課酬,先在《香港文藝報》上增開“詞林歌苑”欄目,刊登原創歌詞歌曲,兄弟團體可以無償使用。讓港人在音樂中陶冶心情,增進家國情懷。並在張詩劍老師、蔡麗雙博士等的支持和會友們的共同努力下,舉辦多次“原創歌曲演唱會”,“歌詞創作講座”,受到了歡迎,大家也受到鼓舞。他還牵頭與重慶、海南,河北等音樂文學學會舉辦“歌詞歌曲創作交流座談會”;携手内地的中國聲樂家協會在香港舉辦“亞洲國際聲樂節”,協助世界華人音樂家協會在香港舉行“青少年詞曲創作和演唱大赛”等。
張繼征先生以編輯《香港文藝報》十年的經驗,於2016年初春創辦了《香港音樂文學報》,以“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海内外,刊登優秀原創歌詞歌曲為主,也選登少量樂壇文萃和圖文並茂的活動報導。用繁體字出版,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更有利於與國際接軌”理念,自资出版。得到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著名詞作家(《希望的田野上》等經典歌曲的詞作者)陳曉光主席的讚賞,樂意親筆為其題寫報頭,以示支持。全國各省市的著名詞曲作家、還有不少海外詩人都纷紛來稿支持,精彩纷呈,瑰麗奪目!不但為香江文壇樂壇呈現出一道亮麗風景,也為中國詞林歌苑增添一朵燦爛的鮮花! 傾情歌詞顯才華
學美術的張繼征先生近十年來向文學傾斜,偏重於寫詩歌,尤其痴迷於歌詞創作,儘管部分不屑歌詞的詩人視之為小兒科,卻是他創作的主攻。他認為歌詞雖然没有詩歌容量大,又受形式和篇幅的限制,同樣要有内蕴和創意,更難寫好。構思新穎、深入淺出,音韻和諧、節奏鮮明,才能讓人回味。因為他喜歡風景寫生的關係,他的歌詞也以歌頌描寫自然風光見長。他對江南水鄉有種濃得化不開的情結。他是這樣描述江南水鄉,看《江南雨蒙蒙》:
張繼征先生深有體會地說:“作者必須在生活積累的基礎上提煉,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用沁人心脾的感情火焰,嘖發激勵人生的精神火花。全情投入,才能創作出思想深邃,意境新銳、内蕴深刻、雅俗共賞、寓教於樂的作品。”他的創作思想和精神境界已在他的作品中印證。故而他的作品被國家音樂權威刊物《歌曲》,《詞刊》,《廣播歌選》及省市級浙江《花港》、廣東的《嶺南音樂》、陝西的《音樂天地》、湖北的《長虹》、吉林的《當代音樂》等音樂報刊上廣泛選用。其中《走進浙江》(施王偉教授譜曲)獲得中國音協等主辦的“文化之春”十大金曲金獎,歌詞《相約在紫荆花開時節》獲得《歌曲》晨鐘獎。他被譽為“中國民歌創作優秀專家”,擔任過“全國青少年歌詞歌曲大赛”總評委等。國家一級作曲家姜春陽、胡俊成、劉梅生等為他的歌詞譜曲;國家一級演員喬單、董冬、楊榮華等演唱過他作詞的歌曲,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浙江電視台、山西電視台等錄播。有的還被收錄在多種CD、VCD中,或編入學校教材、或由藝術團體演唱……
十年前他就匯編出版了《踏歌華夏》、詞作歌曲集《維港濤聲》等歌詞集四部。他正準備出版歌詞集《紫荆花開》,歌曲《維港濤聲》續集,希望有更多人傳唱,弘揚民族文化,壯我中華聲威。
詩歌載道盡風骚
張繼征先生一直認為愛國愛港不能只喊口號或依靠政治行為,詩歌等文學藝術能起到潛移默化,不可估量的作用,他身體力行、孜孜不倦用詩文來宣傳鼓舞。他連續三届當選香港作家聯會理事,又是香港新詩協會的創會副會長,常常應邀參加内地和國際的詩歌創作交流活動。他出席過分别在廣州黄埔、廣東惠州、安徽安慶、雲南東川、香港特區、廣西南寧等地召開的“國際詩人筆會”,在海南定安召開的“中外散文詩創作筆會”、在江蘇南通召開的“國際詩歌研討會”等,累積報不完的流水賬。他幾次在會上發言,力陳“新詩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注重創意內涵的同時也要講音韻節奏……具有感染和激勵的正能量”。還應邀在中學巡回宣講;在香港大會堂為公眾舉辦講座。推動新詩在香港的發展和普及,陶冶情操的同時,啟迪港人的家國情懷。
生活是文學藝術創作的源泉,對此張繼征先生感悟甚深。他創作的詩歌,被《中國詩人》,《世界詩人(中英文雙語)》、港台的《香港作家》、《秋水詩刊》,《葡萄園詩刊》等百餘家報刊選發。其中《绿色交響》榮獲《作家報盃》詩歌一等獎、《大自然禮讚》榮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詩歌一等獎等等。且看組詩《大自然禮讚》之三《江河》:
他應邀為中國語委主辦的“中華經典詩詞頌讀大赛-香港赛區”連續六届評委,香港中華文化總會舉辦的“中華文化盃”全港徵文大赛、“共建和諧社會”大中學生徵文比賽評委;為香港文學促進協會主編25周年紀念文叢之《詩歌卷》等等。《詩刊》社為張繼征先生出版詩集《都市人的歌》,他的作品《金紫荆》等也被選入朗誦教材。他被聘任為“世界華文作家”顧問,“世界華文愛情詩協會”副會長。他本人事績被編入《中國詩人詩歌大辭典》《中國散文詩作家大辭典》等典籍。
畫筆如椽繪人生
和張繼征先生說起繪畫,興奮之餘總有婉惜和無奈,感嘆歲月苦短,書畫只是應景之作。張繼征先生說小時候父親手把手地教過他臨摹柳公權的楷帖,又正兒八經地學過七年美術。曾多少次現場撰聯赋詩揮毫,在北京“元朝書畫大家趟孟頫青少年的書畫大獎赛”評比時,在“束川國際詩人筆會”時,在香港“浙江美食文化節”……寫到工作人員都要休息了。他教過中小學生畫畫,他培訓過幾批小學美術教師,他的繪畫作品數百次在内地、港澳、日韓,印菲等地展出,每年都有作品參加“香港國慶書畫聯展”,2011年在香港舉辦過個人畫展,不一而足。張繼征先生把畫筆視為人生至愛,他說如今畫畫的時間越來越少,連出一本畫册的夙願都一再拖延。
張繼征先生深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充實的人生才有意義,奮鬥的人生才有價值。能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是最大的幸福!”感嘆時間不夠用:“學的是西洋畫不能丢,書法是對父親的懷念,國畫曾經是謀生的工具,文學是精神的寄託,尤其是歌詞還寫出點全國影響。唯有把心愛的二胡、小提琴束之高閣。”無奈常常顧此失彼,張繼征先生表示,在有生之年還將為文藝盡力而為,鞠躬盡瘁!
記者在張繼征先生家採訪,還看到十分少見的一幕,飯廳的一半是到頂的書櫃,兩個房間也是,他老伴無奈地補充說,還有看不到小閣樓床底下都是他的書,書是他的第二生命。他自己買的以中外名著,各種典籍,字帖畫册為主,也有文史哲學、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等知識性書籍,現在以文朋畫友相互赠送的原創文藝書刊為主,不少是收有他自己作品的刊物和選集。雖然“書滿為患”,倒也分門别類放得整整齊齊,不影響家人正常生活,又都有各自所需,得到全家的理解和包容。張繼征先生補充說,好在,現在有了電子網络,减少了紙質書收存的壓力。他早期在歌詩《我和書的歌》時這樣寫道:
張繼征先生現有作詞的歌曲在學校教唱、網絡上傳播,電台電視台播放;詩歌有人誦讀欣賞、還有書畫作品獲得私人及企業學校收藏,中國文學館、多個省市圖書館,不少大中學校圖書館都收藏有他的著作。張繼征先生欣慰地補充說,他還為香港中央圖書館填補没有音樂文學著作的空白而努力。八樓資料室滿滿一架音樂類書籍,數百册歌詞和歌曲集,近半封三貼有張繼征先生捐贈的標簽。
張繼征先生為文學藝術勞碌的大半生,苦中有甘、苦盡甘來,没有虚度人生。可喜可賀!預祝張繼征先生把又積累了近十年詩詞書畫作品,早日整理出版第二個七本著作,為耕耘的人生增添春種秋收的喜悦!用張繼征先生自己的話說:“要向鼎力支持的妻兒作一個精彩的答謝!向扶持幫助過的師友作一個華麗的亮相!要向養育他的人民和祖國獻上赤子心血凝成的厚禮!”
張繼征先生,現任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副理事長、香港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文聯)秘書長、香港音樂文學學會會長、國際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香港新詩協會副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理事、香港書畫家交流協會理事長、香港畫家聯會永久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杭州旅港同鄉會常務理事、杭州海外聯誼會理事、《香港音樂文學報》主編、《香港詩人》顧問、香港《文藝報》編委等職。
張繼征先生是擁有“畫家中的詩人”、“詩人中的畫家”、“江南才子”、“香港音樂文學拓荒者”等諸多雅號的多元藝術家。他憑借出色的才情,多年以來暢遊於文藝界中多個領域,他以泉湧的靈感、巧妙的構思,熱情地投入詩詞書畫的創作。其佳作迭出,屢有獲獎,活躍於内地和香港的文壇與藝壇,他給這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帶來了儒雅與高潔的氣韻,為香港文藝之林增添一棵生機蓬勃的小樹,愉悦鼓舞着文藝愛好者的心靈!
江南成長的才子
張繼征先生出身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杭州是吴越和南宋之都城,我國七大古都之一。歷時二千多年的積澱,經濟發達、風光優美、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才子佳人輩出。張繼征先生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的,又受知書識禮的父親影響,耳濡目染,偏愛文學藝術。時至今日,旅港二十多年,仍保持着對文學藝術的熱忱。在香港這座快節奏與商業氣息濃厚的都市,他始終不為浮華所動,保持着“江南才子”的儒雅睿智,追求真善美愛的藝術,在詩詞書畫等方面皆有不凡的造詣。
“寶劍鋒自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張繼征先生的座佑銘。他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勤於筆耕,有時近乎廢寢忘餐的程度。他枕边常放着紙和筆,出門開會或旅行也帶着書和筆。張繼征先生早年畢業於杭州師範學校,又經浙江美術學院協辦的職工業餘美術大學四年的進修,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專業三年的系統學習,加上勤奮好學,他繪畫具有較高的造詣,以風景寫生見長。早年在杭州拱墅區多所學校任教,兼任杭州拱墅區中小學八年的美術教研。在提倡基層幹部年輕化的八十年代初,他剛從幹訓班學習回來,並希望去接替將要退休的文化館長的工作,然終未如願,只能失望地接過擔任小學校長的重擔。
命運的安排總難盡人意,此前他還有一件難以釋懷的遺憾,他太愛文學藝術了!在風行文藝交流匯演的七八十年代,張繼征先生曾被拱墅區委宣傳部召去搞專職文藝創作,寫歌詞,演唱材料、朗誦詩和小劇本,他寫的演唱和獨唱屢屢獲獎,省市電台電視台都有錄播,把他導向文藝創作。浙江省文化廳知道他的才華後,曾二次借調,無奈區文教局的領導,以文化局的利益考慮,把他留在了學校。他陷入痛苦和迷惘之中,“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師範院校培養了他,不能背負教書育人的天職。經過一番挣扎,善良服從的遗傳因子,促使他全身心地投入了教育工作。而“鐵飯碗”時代小學校長不好當,編制緊,經費少,教師積極性不高,擔子都壓在校長等領導身上,文藝創作都只能靠“開夜車”偶爾為之,擔任小學校長這八年是他作品最少的時期。
九十年代初張繼征先生因家庭的原因來到香港,一切從零開始。其先後從事過平面廣告設計,中小學兼職教師,盡其所長。香港相對寬鬆自由的環境,工作之外可以鍾情所好。節假日隨香港美術會等畫友去香港市郊,去肇慶山區,番禺漁村等地風景寫生,他比畫友多一點勤奮,常乘興寫點小詩。組詩《漁村速寫》《山鄉回眸》等就是其那時繪畫寫生的“副產品”。他兒子成材後,經濟狀况改善了,一家人去美加或澳紐等地旅行渡假,他都帶着晝具和小本子見缝插針地畫畫寫詩。詩詞書畫在其身边如影隨形,似乎一股清流,匯人生命的大江裏,律動着,澎湃着、激昂地向前無畏奔流,撫慰着他忙碌的心靈。有篇報導把他的過去概括為:“無論是在家鄉杭州搞教學教研或行政工作,還是在區委宣傳部搞文藝創作,又或是到香港投身於藝術活動,他始終勤懇敬業,業績出色。”
時至今日,張繼征先生初心依舊,執著如故,勤奮有加……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才有今日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音樂文學的拓荒者
香港百年的英國殖民地統治,推崇西方文化。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難以傳承。電台電視台所播幾乎聽不到民族的經典歌曲,情情愛愛的粵語歌曲充塞於耳,連小學生都唱《獨自去偷歡》、《容易受傷的女人》,《爛泥》等所謂金榜的流行曲。張繼征先生總感到不適應、不妥當。張先生旅港之前就是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浙江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和内地多份音樂文學雜誌保持着聯繫,來港後還多次回内地參加創作筆會。2003年應邀參加了在廣東增城召開的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全國代表會,受到極大的鼓舞,感到推廣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張繼征先生與詞友林春華等文友商量,經二年籌備創建了香港音樂文學學會,彌補香港音樂文學的空白。但民族歌曲創作在香港是冷門,他勸說詩友寫歌詞,並吸收會作曲搞聲樂的朋友入會,免收會費。凝聚一批詞朋曲友,弘揚民族文化。
張繼征先生用教學的課酬,先在《香港文藝報》上增開“詞林歌苑”欄目,刊登原創歌詞歌曲,兄弟團體可以無償使用。讓港人在音樂中陶冶心情,增進家國情懷。並在張詩劍老師、蔡麗雙博士等的支持和會友們的共同努力下,舉辦多次“原創歌曲演唱會”,“歌詞創作講座”,受到了歡迎,大家也受到鼓舞。他還牵頭與重慶、海南,河北等音樂文學學會舉辦“歌詞歌曲創作交流座談會”;携手内地的中國聲樂家協會在香港舉辦“亞洲國際聲樂節”,協助世界華人音樂家協會在香港舉行“青少年詞曲創作和演唱大赛”等。
張繼征先生以編輯《香港文藝報》十年的經驗,於2016年初春創辦了《香港音樂文學報》,以“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海内外,刊登優秀原創歌詞歌曲為主,也選登少量樂壇文萃和圖文並茂的活動報導。用繁體字出版,堅守中華傳統文化,更有利於與國際接軌”理念,自资出版。得到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著名詞作家(《希望的田野上》等經典歌曲的詞作者)陳曉光主席的讚賞,樂意親筆為其題寫報頭,以示支持。全國各省市的著名詞曲作家、還有不少海外詩人都纷紛來稿支持,精彩纷呈,瑰麗奪目!不但為香江文壇樂壇呈現出一道亮麗風景,也為中國詞林歌苑增添一朵燦爛的鮮花! 傾情歌詞顯才華
學美術的張繼征先生近十年來向文學傾斜,偏重於寫詩歌,尤其痴迷於歌詞創作,儘管部分不屑歌詞的詩人視之為小兒科,卻是他創作的主攻。他認為歌詞雖然没有詩歌容量大,又受形式和篇幅的限制,同樣要有内蕴和創意,更難寫好。構思新穎、深入淺出,音韻和諧、節奏鮮明,才能讓人回味。因為他喜歡風景寫生的關係,他的歌詞也以歌頌描寫自然風光見長。他對江南水鄉有種濃得化不開的情結。他是這樣描述江南水鄉,看《江南雨蒙蒙》:
張繼征先生深有體會地說:“作者必須在生活積累的基礎上提煉,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用沁人心脾的感情火焰,嘖發激勵人生的精神火花。全情投入,才能創作出思想深邃,意境新銳、内蕴深刻、雅俗共賞、寓教於樂的作品。”他的創作思想和精神境界已在他的作品中印證。故而他的作品被國家音樂權威刊物《歌曲》,《詞刊》,《廣播歌選》及省市級浙江《花港》、廣東的《嶺南音樂》、陝西的《音樂天地》、湖北的《長虹》、吉林的《當代音樂》等音樂報刊上廣泛選用。其中《走進浙江》(施王偉教授譜曲)獲得中國音協等主辦的“文化之春”十大金曲金獎,歌詞《相約在紫荆花開時節》獲得《歌曲》晨鐘獎。他被譽為“中國民歌創作優秀專家”,擔任過“全國青少年歌詞歌曲大赛”總評委等。國家一級作曲家姜春陽、胡俊成、劉梅生等為他的歌詞譜曲;國家一級演員喬單、董冬、楊榮華等演唱過他作詞的歌曲,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浙江電視台、山西電視台等錄播。有的還被收錄在多種CD、VCD中,或編入學校教材、或由藝術團體演唱……
十年前他就匯編出版了《踏歌華夏》、詞作歌曲集《維港濤聲》等歌詞集四部。他正準備出版歌詞集《紫荆花開》,歌曲《維港濤聲》續集,希望有更多人傳唱,弘揚民族文化,壯我中華聲威。
詩歌載道盡風骚
張繼征先生一直認為愛國愛港不能只喊口號或依靠政治行為,詩歌等文學藝術能起到潛移默化,不可估量的作用,他身體力行、孜孜不倦用詩文來宣傳鼓舞。他連續三届當選香港作家聯會理事,又是香港新詩協會的創會副會長,常常應邀參加内地和國際的詩歌創作交流活動。他出席過分别在廣州黄埔、廣東惠州、安徽安慶、雲南東川、香港特區、廣西南寧等地召開的“國際詩人筆會”,在海南定安召開的“中外散文詩創作筆會”、在江蘇南通召開的“國際詩歌研討會”等,累積報不完的流水賬。他幾次在會上發言,力陳“新詩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注重創意內涵的同時也要講音韻節奏……具有感染和激勵的正能量”。還應邀在中學巡回宣講;在香港大會堂為公眾舉辦講座。推動新詩在香港的發展和普及,陶冶情操的同時,啟迪港人的家國情懷。
生活是文學藝術創作的源泉,對此張繼征先生感悟甚深。他創作的詩歌,被《中國詩人》,《世界詩人(中英文雙語)》、港台的《香港作家》、《秋水詩刊》,《葡萄園詩刊》等百餘家報刊選發。其中《绿色交響》榮獲《作家報盃》詩歌一等獎、《大自然禮讚》榮獲中國作家“世紀論壇”詩歌一等獎等等。且看組詩《大自然禮讚》之三《江河》:
他應邀為中國語委主辦的“中華經典詩詞頌讀大赛-香港赛區”連續六届評委,香港中華文化總會舉辦的“中華文化盃”全港徵文大赛、“共建和諧社會”大中學生徵文比賽評委;為香港文學促進協會主編25周年紀念文叢之《詩歌卷》等等。《詩刊》社為張繼征先生出版詩集《都市人的歌》,他的作品《金紫荆》等也被選入朗誦教材。他被聘任為“世界華文作家”顧問,“世界華文愛情詩協會”副會長。他本人事績被編入《中國詩人詩歌大辭典》《中國散文詩作家大辭典》等典籍。
畫筆如椽繪人生
和張繼征先生說起繪畫,興奮之餘總有婉惜和無奈,感嘆歲月苦短,書畫只是應景之作。張繼征先生說小時候父親手把手地教過他臨摹柳公權的楷帖,又正兒八經地學過七年美術。曾多少次現場撰聯赋詩揮毫,在北京“元朝書畫大家趟孟頫青少年的書畫大獎赛”評比時,在“束川國際詩人筆會”時,在香港“浙江美食文化節”……寫到工作人員都要休息了。他教過中小學生畫畫,他培訓過幾批小學美術教師,他的繪畫作品數百次在内地、港澳、日韓,印菲等地展出,每年都有作品參加“香港國慶書畫聯展”,2011年在香港舉辦過個人畫展,不一而足。張繼征先生把畫筆視為人生至愛,他說如今畫畫的時間越來越少,連出一本畫册的夙願都一再拖延。
張繼征先生深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充實的人生才有意義,奮鬥的人生才有價值。能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是最大的幸福!”感嘆時間不夠用:“學的是西洋畫不能丢,書法是對父親的懷念,國畫曾經是謀生的工具,文學是精神的寄託,尤其是歌詞還寫出點全國影響。唯有把心愛的二胡、小提琴束之高閣。”無奈常常顧此失彼,張繼征先生表示,在有生之年還將為文藝盡力而為,鞠躬盡瘁!
記者在張繼征先生家採訪,還看到十分少見的一幕,飯廳的一半是到頂的書櫃,兩個房間也是,他老伴無奈地補充說,還有看不到小閣樓床底下都是他的書,書是他的第二生命。他自己買的以中外名著,各種典籍,字帖畫册為主,也有文史哲學、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等知識性書籍,現在以文朋畫友相互赠送的原創文藝書刊為主,不少是收有他自己作品的刊物和選集。雖然“書滿為患”,倒也分門别類放得整整齊齊,不影響家人正常生活,又都有各自所需,得到全家的理解和包容。張繼征先生補充說,好在,現在有了電子網络,减少了紙質書收存的壓力。他早期在歌詩《我和書的歌》時這樣寫道:
張繼征先生現有作詞的歌曲在學校教唱、網絡上傳播,電台電視台播放;詩歌有人誦讀欣賞、還有書畫作品獲得私人及企業學校收藏,中國文學館、多個省市圖書館,不少大中學校圖書館都收藏有他的著作。張繼征先生欣慰地補充說,他還為香港中央圖書館填補没有音樂文學著作的空白而努力。八樓資料室滿滿一架音樂類書籍,數百册歌詞和歌曲集,近半封三貼有張繼征先生捐贈的標簽。
張繼征先生為文學藝術勞碌的大半生,苦中有甘、苦盡甘來,没有虚度人生。可喜可賀!預祝張繼征先生把又積累了近十年詩詞書畫作品,早日整理出版第二個七本著作,為耕耘的人生增添春種秋收的喜悦!用張繼征先生自己的話說:“要向鼎力支持的妻兒作一個精彩的答謝!向扶持幫助過的師友作一個華麗的亮相!要向養育他的人民和祖國獻上赤子心血凝成的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