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是因脏腑之阴阳气血津液失调,咽喉失养,气血痰浊瘀滞所致。以咽喉干痛不适、异物感、堵塞感、紧缩感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咽喉病,为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颇为困难,往往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导师熊大经教授为全国资深的中医耳鼻咽喉专家,家学渊源,一脉相承,从医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疗慢喉痹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病例1
患者陈某,女,68岁。2006年3月14日初诊。主诉:咽干、咽部异物感半年。患者半年前因生气后出现咽干、
咽部异物感,伴烦躁易怒,胁肋院腹胀满,呃逆嗳气,每遇情绪波动后上述症状加重。舌体小、苔白厚干,脉弦。查见:咽侧索充血、肥厚,咽粘膜红肿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未见肿大。诊断:慢喉痹(肝郁气滞,痰浊结聚型)。治疗:疏肝理气,祛痰散结。方药:四逆散加减。柴胡15g、白芍30g、法半夏10g、苍术15g、瓜蒌10g、枳壳10g、郁金15g、香附15g、麦冬20g、五味10g。6剂,水煎服,日1剂。同时嘱患者注意调节情志,戒烟酒。2006年3月21日二诊,诉服药后咽干、咽部异物感明显好转,觉痰粘难咯,纳食不香,舌脉同前。在上方基础上去麦冬、五味,加浙贝,砂仁各10g。6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后症状消失。
体会:本病属中医慢喉痹肝郁气滞,痰浊结聚型,此型喉痹以咽干痛及异物感为主症,可伴心烦易怒、善叹息,病情常随情志变化而改变的肝郁气滞之征象。检查见咽部稍红,咽后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苔薄,脉细弦或弦。《素问· 诊要经终论》称:“厥阴终者,中热嗌干”指出,情志精神的变化导致肝失疏泄是慢喉痹的重要原因之一。肝之经脉“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顽颡……”。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条达无力,痰凝气滞,阻于咽喉,同时肝气横逆犯脾,影响脾的健运功能,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痰气交阻咽喉,发为喉痹。导师熊大经教授在治疗此种证型的慢喉痹时,多采用疏肝理气.祛痰散结之法,同时加以精神疏导。方选四逆散加减。气滞日久则局部淤血阻滞,可致咽喉疼痛较甚或刺痛,咽干燥灼热,夜间加重,活动后减轻,咽部粘膜色暗红或小血管怒张。舌质红或紫暗,脉细数。治疗上加丹参、红花以活血化瘀。
2 病例2
患者李某,女,57岁。2006年5月15日初诊,主诉:咽干、疼痛不适、异物感两年余,干咳痰少而粘,二便调,饮食可。伴见盗汗,手足心热等症。查见:咽部粘膜暗红,干燥少津,扁桃体未见肿大,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间接喉镜未见异常。诊断:慢喉痹(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型)。治疗:滋养阴液,降火利咽。药用:沙参10g,麦冬15g,花粉20g,五味15g,玉竹15,黄芪30g,浙贝15g,地龙10g,桔梗20g,怀山20g。同时嘱患者戒食辛辣燥热之品,戒烟酒。6剂后自觉咽干症状缓解,局部检查见淋巴滤泡明显减少,于原方去五味子,玉竹,加法夏20g,瓜蒌15g 6剂。以巩固疗效。
体会:本病属中医慢喉痹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型。此型喉痹以咽部干痒,灼热疼痛不适为主症,可出现因咽干,痒而引起咳嗽,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阴虚火旺的症状,舌红少津,脉细数。检查可见咽部粘膜暗红,或咽部粘膜干燥少津。古代文献对此型咽炎有所记载,《灵枢·经脉篇》云:“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者,咽肿上气,嗌干而痛”。《脉经· 卷二》曰:“肺虚以嗌干不朝津液。”《辩证录· 卷三》曰:“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导师熊大经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慢喉痹患者是由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蒸咽喉而成的。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肾主水,肾中元阴为全身阴液之根本。肺之水下行而肾之水上蒸,金水相生则津液循环生生不息,濡润全身。在治疗时,单纯滋肺阴或肾阴是不够的,应当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将脏腑上下沟通,采用金水相生的原则,以达到全身调节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7.12.5)
1 病例1
患者陈某,女,68岁。2006年3月14日初诊。主诉:咽干、咽部异物感半年。患者半年前因生气后出现咽干、
咽部异物感,伴烦躁易怒,胁肋院腹胀满,呃逆嗳气,每遇情绪波动后上述症状加重。舌体小、苔白厚干,脉弦。查见:咽侧索充血、肥厚,咽粘膜红肿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未见肿大。诊断:慢喉痹(肝郁气滞,痰浊结聚型)。治疗:疏肝理气,祛痰散结。方药:四逆散加减。柴胡15g、白芍30g、法半夏10g、苍术15g、瓜蒌10g、枳壳10g、郁金15g、香附15g、麦冬20g、五味10g。6剂,水煎服,日1剂。同时嘱患者注意调节情志,戒烟酒。2006年3月21日二诊,诉服药后咽干、咽部异物感明显好转,觉痰粘难咯,纳食不香,舌脉同前。在上方基础上去麦冬、五味,加浙贝,砂仁各10g。6剂,水煎服,日1剂。服药后症状消失。
体会:本病属中医慢喉痹肝郁气滞,痰浊结聚型,此型喉痹以咽干痛及异物感为主症,可伴心烦易怒、善叹息,病情常随情志变化而改变的肝郁气滞之征象。检查见咽部稍红,咽后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苔薄,脉细弦或弦。《素问· 诊要经终论》称:“厥阴终者,中热嗌干”指出,情志精神的变化导致肝失疏泄是慢喉痹的重要原因之一。肝之经脉“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顽颡……”。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条达无力,痰凝气滞,阻于咽喉,同时肝气横逆犯脾,影响脾的健运功能,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痰气交阻咽喉,发为喉痹。导师熊大经教授在治疗此种证型的慢喉痹时,多采用疏肝理气.祛痰散结之法,同时加以精神疏导。方选四逆散加减。气滞日久则局部淤血阻滞,可致咽喉疼痛较甚或刺痛,咽干燥灼热,夜间加重,活动后减轻,咽部粘膜色暗红或小血管怒张。舌质红或紫暗,脉细数。治疗上加丹参、红花以活血化瘀。
2 病例2
患者李某,女,57岁。2006年5月15日初诊,主诉:咽干、疼痛不适、异物感两年余,干咳痰少而粘,二便调,饮食可。伴见盗汗,手足心热等症。查见:咽部粘膜暗红,干燥少津,扁桃体未见肿大,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间接喉镜未见异常。诊断:慢喉痹(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型)。治疗:滋养阴液,降火利咽。药用:沙参10g,麦冬15g,花粉20g,五味15g,玉竹15,黄芪30g,浙贝15g,地龙10g,桔梗20g,怀山20g。同时嘱患者戒食辛辣燥热之品,戒烟酒。6剂后自觉咽干症状缓解,局部检查见淋巴滤泡明显减少,于原方去五味子,玉竹,加法夏20g,瓜蒌15g 6剂。以巩固疗效。
体会:本病属中医慢喉痹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型。此型喉痹以咽部干痒,灼热疼痛不适为主症,可出现因咽干,痒而引起咳嗽,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阴虚火旺的症状,舌红少津,脉细数。检查可见咽部粘膜暗红,或咽部粘膜干燥少津。古代文献对此型咽炎有所记载,《灵枢·经脉篇》云:“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者,咽肿上气,嗌干而痛”。《脉经· 卷二》曰:“肺虚以嗌干不朝津液。”《辩证录· 卷三》曰:“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导师熊大经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慢喉痹患者是由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熏蒸咽喉而成的。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肾主水,肾中元阴为全身阴液之根本。肺之水下行而肾之水上蒸,金水相生则津液循环生生不息,濡润全身。在治疗时,单纯滋肺阴或肾阴是不够的,应当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将脏腑上下沟通,采用金水相生的原则,以达到全身调节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