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注射流程细化在预防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患者采用传统的注射方法,设为对照组,选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患者采用注射流程细化,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外渗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比剂渗漏发生率为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P<0.05)。结论:细化对比剂注射流程能明显减少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增强CT检查;注射流程细化;对比剂外渗
随着增强CT普遍应用于临床,对各种诊断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大大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能力。但做增强CT扫描之前,必须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如果对比剂不慎外渗,将导致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皮肤水疱,甚至可导致皮下组织坏死。故增强CT检查之前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参照国内外文献,在进行 CT 增强扫描时采用对比剂注射流程细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以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流程细化患者為观察组,同时与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传统的操作方法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选择10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女5530例,男4470例,年龄12岁~89岁,平均年龄(45.35±12.39)岁。观察组患者中,女5450例,男4550例;年龄16岁~90岁,平均年龄(46.35±12.39)岁。研究期间CT室医护人员无变动。两组实施前后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一次性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选择上肢周围静脉为穿刺部位。检查前,认真核对病人信息,询问病史,充分评估,签署碘对比剂使用知情同意书;选择合适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
1.2.1 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注射流程: 在已成功穿刺的静脉中→回抽见回血→缓慢推注3ml~5ml生理盐水→穿刺部位无肿胀→敷贴妥善固定→指引患者入CT影像检查室摆位→选择注射速率及剂量→连接高压注射器管道注射→检查完毕→留观 30min→确认穿刺部位皮肤无渗漏即可离开。
1.2.2 观察组实施方法如下: (1)在进行增强CT检查之前,告知患者增强扫描的目的,告知碘对比剂输注过程的注意事项。(2)检查之前采用现场讲解、播放视频、健康资料等方法教会患者如何有效配合。(3)穿刺前,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4)注射对比剂时:回抽见回血后连接高压注射器先试注射生理盐水40ml~50ml(流速高于对比剂速率2ml/s~3ml/s),做到“一看二摸三感觉四询问”→动态观察压力曲线及图像中对比剂进入情况→检查完毕观察10s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穿刺点,之后的操作步骤与对照组基本相同。(5)检查结束后继续观察患者 30 min→确认患者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无渗漏或肿胀方能离去,同时告知患者一旦出现不适感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检查结束后,告知患者多饮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对比剂渗漏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护理满意度:(1)对比剂渗漏的分级:与渗漏量相关,轻度渗漏<20ml;中度渗漏20ml~50ml:重度渗漏>50ml。(2) 护理满意度:根据我院医技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100分,95分以上为满意,91分~94分为基本满意,9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对比剂外渗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9500/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85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检查是协助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随着CT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比剂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然而对比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发生一些并发症,对比剂外渗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急诊情况下由于时间紧迫医护人员与家属沟通不到位时,极易发生医疗纠纷[2]。本研究通过细化注射流程后,明显降低了患者的对比剂外渗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究其原因,我们借助视频及宣传资料等,对患者进行介绍,告知配合及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使CT检查顺利进行;告知如有意外即刻告知医护人员,因而降低外渗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检查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操作时要慎重起见,因而也减少了渗漏的发生;对比剂适当加温,减低其粘稠度,使患者舒适等,因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注射流程细化可减少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时外渗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娄雪梅.五常法在CT 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9):182-184.
[2] 顾叶勤.CT增强扫描时有效预防造影剂渗漏的措施分析[J].影响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88-90.
【关键词】增强CT检查;注射流程细化;对比剂外渗
随着增强CT普遍应用于临床,对各种诊断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大大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能力。但做增强CT扫描之前,必须高压静脉注射对比剂,如果对比剂不慎外渗,将导致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皮肤水疱,甚至可导致皮下组织坏死。故增强CT检查之前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参照国内外文献,在进行 CT 增强扫描时采用对比剂注射流程细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流程细化患者為观察组,同时与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实施传统的操作方法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选择10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女5530例,男4470例,年龄12岁~89岁,平均年龄(45.35±12.39)岁。观察组患者中,女5450例,男4550例;年龄16岁~90岁,平均年龄(46.35±12.39)岁。研究期间CT室医护人员无变动。两组实施前后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一次性高压注射器高压注射,选择上肢周围静脉为穿刺部位。检查前,认真核对病人信息,询问病史,充分评估,签署碘对比剂使用知情同意书;选择合适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
1.2.1 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注射流程: 在已成功穿刺的静脉中→回抽见回血→缓慢推注3ml~5ml生理盐水→穿刺部位无肿胀→敷贴妥善固定→指引患者入CT影像检查室摆位→选择注射速率及剂量→连接高压注射器管道注射→检查完毕→留观 30min→确认穿刺部位皮肤无渗漏即可离开。
1.2.2 观察组实施方法如下: (1)在进行增强CT检查之前,告知患者增强扫描的目的,告知碘对比剂输注过程的注意事项。(2)检查之前采用现场讲解、播放视频、健康资料等方法教会患者如何有效配合。(3)穿刺前,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4)注射对比剂时:回抽见回血后连接高压注射器先试注射生理盐水40ml~50ml(流速高于对比剂速率2ml/s~3ml/s),做到“一看二摸三感觉四询问”→动态观察压力曲线及图像中对比剂进入情况→检查完毕观察10s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穿刺点,之后的操作步骤与对照组基本相同。(5)检查结束后继续观察患者 30 min→确认患者静脉穿刺部位皮肤无渗漏或肿胀方能离去,同时告知患者一旦出现不适感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检查结束后,告知患者多饮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对比剂渗漏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护理满意度:(1)对比剂渗漏的分级:与渗漏量相关,轻度渗漏<20ml;中度渗漏20ml~50ml:重度渗漏>50ml。(2) 护理满意度:根据我院医技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100分,95分以上为满意,91分~94分为基本满意,9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比剂外渗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9500/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85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T检查是协助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随着CT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比剂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然而对比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发生一些并发症,对比剂外渗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急诊情况下由于时间紧迫医护人员与家属沟通不到位时,极易发生医疗纠纷[2]。本研究通过细化注射流程后,明显降低了患者的对比剂外渗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究其原因,我们借助视频及宣传资料等,对患者进行介绍,告知配合及注意事项,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使CT检查顺利进行;告知如有意外即刻告知医护人员,因而降低外渗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检查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操作时要慎重起见,因而也减少了渗漏的发生;对比剂适当加温,减低其粘稠度,使患者舒适等,因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注射流程细化可减少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时外渗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娄雪梅.五常法在CT 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9):182-184.
[2] 顾叶勤.CT增强扫描时有效预防造影剂渗漏的措施分析[J].影响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