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软权力”的建立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权力”这一概念,最早可能是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负责国家安全的官员约瑟夫·奈提出的,他认为“软权力”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常见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中。事实上,“软权力”这个词语不仅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也适用于其他一切管理领域。从某种意义上看,管理工作就是为达到管理者的目的而去影响他人的行为,而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是命令、压制甚至威胁,有的则是引领、吸引和激励。前者运用的是“硬权力”,后者则是施展了“软权力”。
  同理,班级管理仅仅依靠制度、条例的约束是不够的,因为制度、条例更多地属于“硬权力”的范畴,带有强制性、瞬时性,过多使用“硬权力”,学生往往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使管理陷入僵局。而班主任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关爱、工作技巧等非权力影响力却有着无形的力量,这种影响往往是终身的,具有主动性、持久性,这就是“软权力”的功效。
  一、无私的关爱之心是建立“软权力”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认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深处。”班主任要想影响学生的言行,让学生自觉配合班级的管理,首先必须让学生体会你对他的一片爱心,处处为学生着想,既要关注其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其兴趣爱好,让学生体会到对他的关心并非是不信任而是一种关爱。
  一次我组织学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到达活动地点,按预先的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规定时间集中。两个半小时后,多数学生都完成任务按照预先约定时间到达集中地点准备返回,唯独有一小组未到。当时,同学们心情很是焦急,我作为组织者更是担心。按照应急预案,一部分学生原地等候,其余分头寻找,半小时后,仍未有消息。正当我们手足无措时,该小组的三名学生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赶到了。看到他们回来,我立即调整了心态,既没有去追查原因更没有去责怪他们,而是关切地询问:“受伤了没有,是不是迷路了?”三名学生很是愧疚,事后主动告诉我,原来他们在回来时迷路了,更感激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像这种集体活动,个别学生不按要求,与集体走散是常见的事,但不同的班主任处理的办法不同,倘若遇到这种情况,不分青红皂白训斥一通,虽暂时树立了威严,但因缺少了关爱而常常触及不到学生的心灵。
  二、崇高的师德修养是建立“软权力”的关键
  班主任的威信是影响“软权力”建立的重要因素,而班主任的威信更多地来自于自身的师德修养,“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班主任是学生的典范,其师德修养、言行举止,甚至于衣着外表都为学生所观察、注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思想道德有着极大的影响。
  当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接受家长馈赠的礼品礼金与宴请,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他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自然显得苍白无力,所带班级极有可能出现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的现象。班主任只有通过自身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严谨治学的精神、崇高的师德修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会以勤奋刻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学习,以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思想参与班级管理。
  “八礼四仪”教育是目前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仪表、餐饮、待人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不同班级取得的效果不一样,其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班主任自身说服力与感召力不强。试想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整天注重梳妆打扮、浓妆艳抹,怎么能够教育学生衣着得体、穿戴大方?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这样的教育才会有力量。
  三、精湛的业务素质是建立“软权力”的动力
  班主任也是课任教师,要想取信于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并支持班级管理,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它是“软权力”建立的驱动力。学生都希望能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帮助,家长也都希望子女所在班级的师资队伍更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显著的教学业绩是班主任赢得学生支持的重要力量。
  我曾经连续七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所带班级都是文科班,有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每年接班以后,特别是在听了我几节课后,一些“问题学生”渐渐地安静下来,多年的高三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所教的毕业班学生大多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从他们佩服的眼神中,我发现班级管理的“软权力”已逐步形成。
  四、适切的管理方法是建立“软权力”的保障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我们的教育方式,寻找合理的教育途径,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
  比如,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一直是目前班级管理的难题,不同学校采取的措施不同。有的学校规定:校园内学生使用手机一经发现,立即销毁,结果是越毁越多,因为这种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摔坏了一部手机,往往就伤害了一颗心灵。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班主任所面对的又是一群有个性的、有差异的、生动活泼正迅速成长的青年学生,出现的问题变化多端。班主任应该深谙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针对不同的学生,结合不同的问题,寻找巧妙的管理方法。中学生使用手机难以避免,关键是要让学生清楚不合理使用手机带来的危害,自我控制,或者要求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使用,确保不影响教学。借助于巧妙的管理方法,可以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软权力”的建立。
  (陆宝文,海安县李堡中学,226631)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其他文献
网络环境对学生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应该分析当前网络环境的特征,积极应对思政教育工作,在利用优势的同时,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完善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已从“培训”转变到“学习”。教师工作和学习面临着“高原现象”和“花盆效应”等现实问题。“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知识和学习发生的情境性、反思性
文章在介绍Halliday和Hasan的词汇衔接理论以及Hoey的词汇重复理论的基础之上,试图运用Hoey的词汇重复理论对美国消防局Topical Fire Research Series中的《孩子与火灾》的词
防火墙是一种用于加强两个网络或多个网络之间的访问控制的技术,常常被放置在受保护的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监测并过滤所有从外部网络传来的信息和通往外部网络的信息,通过强制性地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防止对重要资源的非法存取和访问,保护内部敏感数据不被偷窃和破坏。目前,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的防火墙主要有两种,一是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型,另一种为应用网关(applicationga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们看到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忠实地复述教科书,那就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距离教育工作的高度素养的境界还相差甚远。”语文书上的课文无非就是一个学习的例文,对于学生来说,走进课堂感悟语言文字,走出课堂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学会学习,懂得思考,才是真正的学习。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满载着学养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徜徉在语文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