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正兴滥觞(二)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n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的小手艺人应该是这个样子
  无锡人范五宝在“正兴馆”“学生意”已经有很多年了,他当初是由无锡师傅带出来混的。餐馆饭店里的学徒生涯是最清苦的,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从洒扫、开生(杀鸡杀鱼等)、洗菜、打荷(厨房杂务),到磨刀、刮板、烧水、洗碗,再到收拾店堂,给师傅和掌柜泡茶,直到给老板娘烧洗脚水,反正里里外外的苦活、累活、脏活都得干。
  好在范五宝聪明伶俐、手脚勤快,属于那种“眼睛里有活”的好徒弟。生性外向的他不仅把店里的事打理得清清爽爽,在餐饮同仁圈子里也很混得开。他玩得最好的一个朋友,就是广东路湖北路一家菜馆里的当家师傅曹金泉。
百叶结烧肉

  过去饭店里有句话,叫“响堂哑灶”,意思是跑堂的最好是个热情的大嗓门,而炒菜的师傅最好是个只知道干活的闷葫芦,本地人曹金泉就是这样一个不善言辞的大厨师。
  饭店里徒弟“学生意”最重要的不是埋头干活,而是要知道活在哪里、如何干活。范五宝显然从曹金泉那里讨教来不少经验,比如鳞下泛红的鱼活不长、杀甲鱼时要留着胆、活杀的黄鳝须留三分血、猪肚和猪肠要用大量的盐和生粉擦去黏液、砧板边上要钉上一圈鲜猪皮可防开裂等等。
  慢慢地,祝正本和蔡仁兴终于注意到这个聪明的小学徒了,范五宝也开始从杂役中一点点地脱身出来,开始跟班买菜、跑堂、学珠算、下菜单了,而“范五宝”这个小名也在不知不觉中改为了大号“范炳顺”了。
  成熟起来的范炳顺敏锐地看到,外滩的英国领事馆附近,海关、银行、大饭店、大商行逐渐多起来了,花园弄也开始一点点地变成了大马路,而且“正兴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忙了。
  那时的上海滩,正处于中西文化交汇的一个巨大转型期。中国人的一套规矩和外国人的一套规矩完全不同,生意经就成了“十里洋场”上唯一的共同规则,而生意面前是不讲原则甚至不分是非的,相比于中国生意人传统的“义大于利”的儒商理念,这种生意经的趋利性相对更为功利和直接。
  范炳顺干了一件不够厚道的事,他和曹金泉一起合伙开了家新店。这还可以理解,毕竟人家翅膀硬了,自立门户也无不可,但他为人垢病的地方在于,店名也取为“正兴馆”,还把店子开在离老东家不远的地方。
  这就麻烦了,在相隔两条小马路的地面上,同时出现了两家“正兴馆”,而且都卖锡帮菜,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是“正兴馆”开了家分店。
  不仅如此,新开张的“正兴馆”在保留全套原“正兴馆”特色菜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更多的新花样,比如在店堂入口处推出了各种价廉物美的“山头菜”,就是将“百叶结烧肉”、“糠虾韭菜”等适合批量制作的菜盛在大盆里,像如今的自助餐那样供食客选用,如果客人嫌菜不够吃的话,还可以加“底板”(如豆腐、粉皮等),再加汤回锅烧一下。楼上是雅座,曹师傅的手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和肯定,因为虽然这会儿他还是头灶大师傅,但也成了股东。
  于是,老店里的客人不可避免地被分流了。附近的同人钱庄和农业银行的老板职员都在这里就餐,新开张的“正兴馆”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
  范炳顺坐在总经理的柜台里也没觉得有什么理亏气输的。这种市井流氓的做法如果换作当时的杭州、苏州,可能会受到行业商会的严厉制裁,很可能没有人再敢去给你送货,更没人敢给你贷款或者赊账。但在号称“冒险家乐园”的上海滩,这却是一种明里暗里被人推崇备至的手法。
  那会儿当然是没有什么商标保护法的,老东家虽然气得不行,但又无可奈何,人家叫“正兴馆”虽不够道德,但也不违法,你除了骂他以外,还能拿他怎么办呢?
  更气人的还在后面,继范炳顺的“正兴馆”开业红火以后,想发财想疯了的“冒险家”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发财的捷径,那就是也开一家叫“正兴馆”的无锡菜馆混水摸鱼,这叫“有财大家发”。
  最老的那家“正兴馆”终于坐不住了,但他们也拿不出更好的对策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想办法告诉客人,除了我以外所有的“正兴馆”都是假的,我这里才是正宗的,别把我家和他们混为一谈。
  于是,老东家开始在“正兴馆”前面加了一个“老”字,以标榜自己的出身。
  这个“老”字加得好,老客户们一看就明白了:“哦,原来他们不是一家人开两个店啊,既然不是那么回事,当然是老的那一家味道更正宗啦!”
  这下轮到范炳顺坐不住了,生意一点点在往老东家那儿回流,而且他多多少少还得在乎一点客户对他名声的指指点点,因为这也会跟客流量有关的。
炒蟹黄油

  他当然不会去向老东家低头,就像电视剧《上海滩》里的许文强不会像冯敬尧妥协一样,他的对策是“将市井习气进行到底”,于是索兴将店名改为“真老正兴”。
  无奈之下的老东家这回也精明了,他们迅速将店名再改为“真正老正兴”,并特别注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出”。
  范炳顺这下没辙了,他总不能再不讲理地把店名改为“真真正正老正兴”吧,再说这么叫也不顺口啊!
  这种文字游戏显然不是开菜馆的小老板所擅长的,于是这两家都想到了找高手文人,商场就是战场,他们都不能输。
  范炳顺挂出的新牌子叫“源记老正兴”,“源记”是什么意思,你懂的!老东家随后也不甘示弱地挂出了新牌子,叫“同治老正兴”。“同治”(1862年为同治元年)意味着什么,你也懂的!
  不管最终食客们看懂了没有,反正这场沸沸扬扬的“老正兴”名分之争就这样了结了。
  这是上海餐饮史上的一段并不光彩的纷争,争执的双方都以“真”、“老”自居,并且各自在报刊和电影院里大做广告。透过这两家最早的“正兴馆”招牌之争,人们完全可以想到当年实为师徒的两家“正兴馆”之间的冷酷和无情。而这场纷争在当时的上海餐饮界开了一个恶头,那就是到解放前时,上海滩上带有各色前缀的“老正兴”菜馆竟然多达120多家。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范炳顺的人品,从本帮菜的历史来看,“源记正兴馆”还是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全盘继承了老东家的厨艺衣钵,而且因为曹金泉是上海本地人,又在无锡菜馆里做过大厨,所以“源记老正兴”在菜肴风格上更为主动积极地将锡帮菜风味进行本地化改造。而这家菜馆在锡帮基础上改良和创新的“油爆虾”、“炒蟹黄油”也开始逐渐转变了人们对于“老正兴”只是家锡帮菜馆的印象,上海人渐渐地开始把“老正兴”视为本帮菜馆了。
其他文献
清流县是福建省25个粮食主产县之一,粮食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量9 000万kg。水稻是清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7.2万亩,产量在7 000万kg左右。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江湖这东西,岂止是在武侠小说中的创作,乃是现实生活中的常态,而饭局则是江湖一景。  凡人琐事,比如会友、叙旧、谈情、说事、小孩升学、大人升迁,大都离不开饭局。商务洽谈、托人办事大都在饭局的推杯换盏中完成,异性相遇也多在饭局的谈笑风生中眉来眼去,发酵苟且。当下,一个人饭局的频次、饭店的规格、出席人员的身份地位等等,俨然已成为其地位、能力、身份、人际关系的象征和展示。某个人周一到周日没有任何饭局,会被
期刊
有人说,报社记者无非是混吃混喝混抚摸,要不然,大家为啥要把“防火防盗防记者”放在嘴里念叨不停呢?所以,记者吃的工作餐,不管高档到五星级酒店的海鲜自助,还是在街头巷尾的麻辣烫,饭局总是非常多的。  开会吃、节假日吃;采访到餐点顺便吃,编版到深夜加餐吃;年初吃开局,年尾吃总结;办事吃人情,平日吃感情。吃香的、喝辣的,大概就是很多人对记者日常工作的看法。不可否认,干了这一行,会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外面的人,
期刊
今晚C小姐有饭局。  美完甲,化个小烟熏,卷妥头发,换上尖细如锥的“恨天高”,她光鲜出门了。  35岁以后,她受邀饭局的频率逐渐减少,虽非急转直下,可也足以让人心焦。“90后”花瓶纷纷登场,而她又非古董花瓶,没有爱情事业浇灌,美貌也日趋捉襟见肘。聪明的美女在30~35岁逐步转型为大青衣,可那些年她还自矜为花旦,定位真真是尴尬了,今天的式微怪谁呢。  今晚主客是东道主的大客户:某主板上市公司常务副总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和短缺经济时期,乡镇企业不属于国拨物资供应对象,它们对钢材、铝锭、电解铜、塑料、水泥、棉纱等生产资料的需求如饥似渴,采购员以各种方式跑上海的国营物资单位,弄到各类物资以维持生产,一张“国拨价”钢材提货单到手就是4倍差价,而且一单难求。  于是,国营物资公司门庭若市,乡镇企业采购员(外号“皮夹子”)川流不息进进出出,敬烟端茶送礼恭维套近乎,争相掏腰
期刊
10年前去美国东部旅游,到达波士顿时有一个颇为人瞩目的项目,就是吃波士顿龙虾。  我在上海也吃过龙虾,是很大的澳洲龙虾,一般是三种吃法:一种是生吃,大家像吃生鱼片一样,用筷子搛起来蘸芥末酱油吃;椒盐炸龙虾块是第二种吃法,用的是带壳有肉的部位,香极了;接下来就期待第三种吃法——龙虾泡饭,那个巨大的虾脑袋被斩碎,连同虾脑等精华一起入汤炖出鲜味,然后放米饭与菜叶,撒点盐、胡椒粉,深得人心。  美国东部的
期刊
又是一年,有朋友说手头还有不少茶没有喝完,该怎么处理?茶到底有没有保质期?这些茶该怎么存放?扔了可惜,喝又不放心。现在还听说有的茶可以长期保存,难道年份越久越好?  对于这些问题,我的看法是,一看剩下的是什么茶,二看平时是怎么保存的,三看什么是陈茶和老茶。对于茶,我越来越觉得像是中医,需要望、闻、问、切,如若给出一个片面的、一刀切的所谓答案,尽管容易让对方记住,但我认为对于茶是不客观、不尊重的,对
期刊
咸水角,据说是粤港地区的一道名点,可我却一直毫不留意,熟视无睹。我常常关注和光顾的是饮茶“四大金刚”:虾饺、烧卖、凤爪、叉烧包,以为这四样才是港式点心的代表作,卖相好,口味也好。直到最近,一不小心发现咸水角的口感新奇特别,由此引动了我的好奇心。  端上桌的咸水角,三个一碟,每个底下还衬着纸盅,其貌不扬,并不出众。小小个头,胖鼓鼓,圆滚滚,油炸过,浑身金黄。说圆,不太圆,称角,又没角,外形好似美式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