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学科,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思维的方法很多.下面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谈点体会.
一、在概念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
首先,用“比较”引入新概念.有些物理概念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过的概念基础上用比较法引入新概念,降低新概念的教学难度,并把规律提示出来.例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分别是用来描述电场和磁场的物理量,都是与场的强弱有关的物理量.在讲解磁感应强度时,教师可以与电场强度进行比较,使学生在理解电场强度的基础上理解磁感应强度.
其次,用“比较”深化概念.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以深化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复习“动量,冲量”和“功和能”:对于以下两组物理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前一组都是描写物体“运动量”的大小,与质量及速度有关,是状态量;后一组冲量是描写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的过程量,功是描写力对位移积累效应的过程量.
再次,用“比较”区分概念.有些相反性质的物理概念,教师也可以用比较法讲解,着重区分两个概念的相异之处,抓住事物个性加以区别,从而分清概念.例如,在电磁学中应用左、右手定则,学生容易混淆.在评讲时,教师要比较异同,着重突出应用条件上的差异,以免弄错.左、右手定则有许多类同之处:在应用时分别伸开左右手掌,都并拢四指,拇指与四指垂直.表示的物理性質也类同: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表示电流方向,拇指表示受力运动的方向.用左手还是用右手判定,关键不在于求哪个量的方向,而在于条件.
最后,将物理概念与生活知识相比较.有些物理概念看似深奥难懂,若将其与一些生活常识相比较,则能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二、在实验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
首先,运用对比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启发性对比实验开始引入新课,有利于向学生显示新课题的目的性.例如,在讲“短路”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先使学生看到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发生偏转,然后用一截电线让电路短路,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自然引出“短路”的概念.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抽象,为学生准确掌握“短路”概念打下基础.
其次,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放大感知的微观变化,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有些物理现象观察起来不明显,尤其是在演示实验时,很难使全体学生都看到实验现象.这时运用对比实验对微量变化进行“放大”,能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再次,运用“同时比较”实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时,教材介绍了三对“差时比较”的对比实验.这些实验虽然使学生反复练习了振动周期的测定,但每次测出至少要3到4分钟,共需20多分钟.这样,单摆这节就不可能用一个课时完成.若运用下列三对“同时比较”的对比实验,问题就迎刃而解.1.取两个摆长相同、摆球相同的单摆,同时在不同的偏角下(偏角小于50°)摆动,可看到两个单摆是同步进行的.2.取两个摆长相同,质量不等的单摆,同时在相同的偏角下(偏角小于50°)摆动,可看到两单摆是同步进行的.3.取两个摆长不同的单摆,同时开始摆动,可以看到摆长短的单摆摆动快而且周期小.通过改进,只需做3次实验,且每次实验无需测出单摆的周期.这样,不超过10分钟,就可以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通过比较验证理论推理,作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例如,把两只标有220V,40W和220V,100W字样的白炽电灯分别进行并联或串联后,接入220V的电路中.这两种情况哪个灯泡较亮?根据平时的经验都是100W的灯泡较亮一些,即使老师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串联时40W较亮,并联时100W的较亮,仍有学生对分析感到不可靠.通过可控实验进行对比,学生就会更加信服.同样,利用比较可以防止知识的负迁移.例如,在讲“力的分解”时,由于受到初中物理“动滑轮的拉力是重物和滑轮总重的一半”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向上的两个拉力之和一定等于向下的总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对比实验,第一次将线沿竖直方向挂,此时两弹簧秤所示的拉力之和等于总重,第二次拉开一定角度,此时两弹簧秤所示的拉力之和远大于总重.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懂得了结论的适用条件,有效防止了知识的负迁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适时运用比较教学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和对教学重点的突出有重要作用,能使一些不容易直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和直观.
一、在概念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
首先,用“比较”引入新概念.有些物理概念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过的概念基础上用比较法引入新概念,降低新概念的教学难度,并把规律提示出来.例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分别是用来描述电场和磁场的物理量,都是与场的强弱有关的物理量.在讲解磁感应强度时,教师可以与电场强度进行比较,使学生在理解电场强度的基础上理解磁感应强度.
其次,用“比较”深化概念.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把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串联起来,以深化概念.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复习“动量,冲量”和“功和能”:对于以下两组物理量:动量和动能,冲量和功,前一组都是描写物体“运动量”的大小,与质量及速度有关,是状态量;后一组冲量是描写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的过程量,功是描写力对位移积累效应的过程量.
再次,用“比较”区分概念.有些相反性质的物理概念,教师也可以用比较法讲解,着重区分两个概念的相异之处,抓住事物个性加以区别,从而分清概念.例如,在电磁学中应用左、右手定则,学生容易混淆.在评讲时,教师要比较异同,着重突出应用条件上的差异,以免弄错.左、右手定则有许多类同之处:在应用时分别伸开左右手掌,都并拢四指,拇指与四指垂直.表示的物理性質也类同: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表示电流方向,拇指表示受力运动的方向.用左手还是用右手判定,关键不在于求哪个量的方向,而在于条件.
最后,将物理概念与生活知识相比较.有些物理概念看似深奥难懂,若将其与一些生活常识相比较,则能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二、在实验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
首先,运用对比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从启发性对比实验开始引入新课,有利于向学生显示新课题的目的性.例如,在讲“短路”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先使学生看到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发生偏转,然后用一截电线让电路短路,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自然引出“短路”的概念.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抽象,为学生准确掌握“短路”概念打下基础.
其次,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放大感知的微观变化,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有些物理现象观察起来不明显,尤其是在演示实验时,很难使全体学生都看到实验现象.这时运用对比实验对微量变化进行“放大”,能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再次,运用“同时比较”实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研究“单摆振动的周期”时,教材介绍了三对“差时比较”的对比实验.这些实验虽然使学生反复练习了振动周期的测定,但每次测出至少要3到4分钟,共需20多分钟.这样,单摆这节就不可能用一个课时完成.若运用下列三对“同时比较”的对比实验,问题就迎刃而解.1.取两个摆长相同、摆球相同的单摆,同时在不同的偏角下(偏角小于50°)摆动,可看到两个单摆是同步进行的.2.取两个摆长相同,质量不等的单摆,同时在相同的偏角下(偏角小于50°)摆动,可看到两单摆是同步进行的.3.取两个摆长不同的单摆,同时开始摆动,可以看到摆长短的单摆摆动快而且周期小.通过改进,只需做3次实验,且每次实验无需测出单摆的周期.这样,不超过10分钟,就可以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通过比较验证理论推理,作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例如,把两只标有220V,40W和220V,100W字样的白炽电灯分别进行并联或串联后,接入220V的电路中.这两种情况哪个灯泡较亮?根据平时的经验都是100W的灯泡较亮一些,即使老师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串联时40W较亮,并联时100W的较亮,仍有学生对分析感到不可靠.通过可控实验进行对比,学生就会更加信服.同样,利用比较可以防止知识的负迁移.例如,在讲“力的分解”时,由于受到初中物理“动滑轮的拉力是重物和滑轮总重的一半”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向上的两个拉力之和一定等于向下的总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对比实验,第一次将线沿竖直方向挂,此时两弹簧秤所示的拉力之和等于总重,第二次拉开一定角度,此时两弹簧秤所示的拉力之和远大于总重.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懂得了结论的适用条件,有效防止了知识的负迁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适时运用比较教学法,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和对教学重点的突出有重要作用,能使一些不容易直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和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