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聪明的你猜猜看,这回哈哈乐要介绍的名人会是谁呢?猜不着!没关系,让我来告诉你吧,他就是在地理学的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千古奇人”徐霞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人物介绍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听先生唱读诗文
1587年,徐霞客出生在江苏省江阴马镇的一座深宅大院里。五岁的时候,就去了私塾里开始他的学习生活。
淡淡的阳光,透过窗前的丁香树射进私塾的屋子里。头发银白、脸庞瘦削的老师一阵轻咳之后,正襟(jīn)危坐,用庄重的语调唱读起《荀子》中的一段文章来:“……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í)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老师读了一段以后,学生们照例开始背诵,屋子里顿时一片琅琅读书声。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神态严肃地叫着徐霞客的名字:“你来背诵《荀子·劝学》篇!”
徐霞客声音爽朗、流利而又从容不迫地把文章背诵出来了。小伙伴们向他投来了敬佩和羡慕的眼光。老师含着微笑,赞许地说:“弘祖确实是一个读书用心的好孩子!”
立志游遍祖国河山
课间休息的时候,私塾的小伙伴们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各人的志愿。有的说,准备将来参加乡试(乡试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考试制度);有的说,要研究医书。一个小伙伴问徐霞客:“你的志愿是什么呢?”
徐霞客顺手用蘸满墨汁的毛笔,在纸上写下了12个字:“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意思是说,有九州土地,要跋(bá)涉八州;有五座大山,要攀登四座。徐霞客抬起头来,指着纸上的字,望了望小伙伴们说:“这就是我的志愿。”接着,他豪情满怀地说,“一个有志气的人,应该朝观碧海,暮登苍山。”这饱含稚气但又圆浑挺拔、苍劲有力的笔迹和他的一席话,充分展示了徐霞客立志遍游祖国山河的宏伟志向。
夜晚,月光如水,泻进徐霞客的书房。他坐在紫檀色的木桌旁,把油灯拨亮,专心致志地做起功课来。桌子上散放着经史书籍,这些书下面还放着《舆(yú)地志》、《山海图经》和探险游记一类的地理知识书籍,他对这些地理知识方面的书籍入了迷,读着,读着,便眉飞色舞起来,用手轻轻地拍著桌子,口里啧啧不绝地赞叹:“好,真好!”
徐霞客就这样经常通宵达旦地刻苦读书,一点点积累知识与智慧。
千古奇人
十九岁那年,徐霞客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寻访名山大川,但是因为有老母亲在家,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
他的母亲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
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
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
从此,徐霞客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旅行考察,直到五十六岁逝世。
他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jì)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靠徒步跋涉,很少骑马乘船,经常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千古奇书
徐霞客在考察大自然的过程中,不管困难多么大,条件如何恶劣,每天都坚持把旅游的经历和考察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下来,从未间断过。这些游记涉及他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文笔优美。共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徐霞客用毕生心血谱写的一曲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歌,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园地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pā),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人物介绍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听先生唱读诗文
1587年,徐霞客出生在江苏省江阴马镇的一座深宅大院里。五岁的时候,就去了私塾里开始他的学习生活。
淡淡的阳光,透过窗前的丁香树射进私塾的屋子里。头发银白、脸庞瘦削的老师一阵轻咳之后,正襟(jīn)危坐,用庄重的语调唱读起《荀子》中的一段文章来:“……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í)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老师读了一段以后,学生们照例开始背诵,屋子里顿时一片琅琅读书声。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神态严肃地叫着徐霞客的名字:“你来背诵《荀子·劝学》篇!”
徐霞客声音爽朗、流利而又从容不迫地把文章背诵出来了。小伙伴们向他投来了敬佩和羡慕的眼光。老师含着微笑,赞许地说:“弘祖确实是一个读书用心的好孩子!”
立志游遍祖国河山
课间休息的时候,私塾的小伙伴们都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各人的志愿。有的说,准备将来参加乡试(乡试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考试制度);有的说,要研究医书。一个小伙伴问徐霞客:“你的志愿是什么呢?”
徐霞客顺手用蘸满墨汁的毛笔,在纸上写下了12个字:“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意思是说,有九州土地,要跋(bá)涉八州;有五座大山,要攀登四座。徐霞客抬起头来,指着纸上的字,望了望小伙伴们说:“这就是我的志愿。”接着,他豪情满怀地说,“一个有志气的人,应该朝观碧海,暮登苍山。”这饱含稚气但又圆浑挺拔、苍劲有力的笔迹和他的一席话,充分展示了徐霞客立志遍游祖国山河的宏伟志向。
夜晚,月光如水,泻进徐霞客的书房。他坐在紫檀色的木桌旁,把油灯拨亮,专心致志地做起功课来。桌子上散放着经史书籍,这些书下面还放着《舆(yú)地志》、《山海图经》和探险游记一类的地理知识书籍,他对这些地理知识方面的书籍入了迷,读着,读着,便眉飞色舞起来,用手轻轻地拍著桌子,口里啧啧不绝地赞叹:“好,真好!”
徐霞客就这样经常通宵达旦地刻苦读书,一点点积累知识与智慧。
千古奇人
十九岁那年,徐霞客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寻访名山大川,但是因为有老母亲在家,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
他的母亲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
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
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
从此,徐霞客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旅行考察,直到五十六岁逝世。
他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jì)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靠徒步跋涉,很少骑马乘船,经常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千古奇书
徐霞客在考察大自然的过程中,不管困难多么大,条件如何恶劣,每天都坚持把旅游的经历和考察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下来,从未间断过。这些游记涉及他所到之处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农业、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文笔优美。共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徐霞客用毕生心血谱写的一曲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歌,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园地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pā),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