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前,从兴业路出发的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艰苦奋斗,筚路蓝缕,开拓创新,走向辉煌。在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喜庆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大会上发表了振奋全党全国人民精神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党的百年战斗历程出发,高度概括了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高度概括了32字的建党精神,高度概括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情怀。当前,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每个共产党员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大江南北》期刊的首要任务。下面是我们学习的初步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飞跃,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位,系统擘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新的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这是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领导人民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果实,更是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自觉践行初心使命,铸就了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初心使命使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结成了紧密的命运关联。作为“两个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党的成长发展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为一体。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以惊人的创造力,推动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古老东方大国全面迈向现代化。由此,党的奋斗不仅与争取独立、追求复兴的中国近代史衔接起来,更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衔接起来。在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初心使命,让我们党在宏大的时空方位中更加清晰地审视自身位置,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步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精辟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郑重宣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百年传承的强大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马克思主义真理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一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坚信真理,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从而克服了前进征途中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正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一百年来,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我们党始终坚持要让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不动摇。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攻克千难万险,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前进道路上,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投身于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伟大洪流。一百年来,我们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不畏难、不怕苦、不惧死,为信仰、为人民、为国家,用自己的信仰与信念,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经磨难而奋起的命运转折。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成为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人心、永放光芒,作为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独特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邃的时代洞穿力,其永恒的时代价值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凸显。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人民”是个高频词。统计显示,近万字的通篇讲话中,“人民”出现了83次,足见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也足见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伟大的建党精神,其中就包括“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1944年9月,中央警卫团在延安为在烧炭中牺牲的战士张思德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号召全党全军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在这次演讲中,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写下了这样的警句:“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此后,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予以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使其更加富于时代意义。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0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江泽民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要求,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此后,胡锦涛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多次提到“人民”,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党的根本宗旨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人民性这一品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出发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中国革命的漫漫征途一再验证,与人民心连心,党就能得民心;谁能够得民心,谁就能够得胜利。
多年前就有国外媒体说,“中国共产党是迄今最成功的人民政党”。基辛格则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关键时刻的共产党人,就应该是这样的“最勇敢的人”。而一切行动所要围绕的,都是“人民”二字。这是一个诞生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也终究要接受人民检验的政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真正代表人民。
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领各项工作,并将其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顶层设计。
未来已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就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在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为主题,发表了主旨讲话,进一步提出“我们要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飞跃,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位,系统擘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新的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这是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领导人民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果实,更是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自觉践行初心使命,铸就了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初心使命使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结成了紧密的命运关联。作为“两个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党的成长发展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为一体。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以惊人的创造力,推动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古老东方大国全面迈向现代化。由此,党的奋斗不仅与争取独立、追求复兴的中国近代史衔接起来,更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衔接起来。在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初心使命,让我们党在宏大的时空方位中更加清晰地审视自身位置,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步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精辟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郑重宣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百年传承的强大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马克思主义真理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一百年来,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坚信真理,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奋斗、不懈奋斗。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始终坚守理想信念,从而克服了前进征途中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正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一百年来,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我们党始终坚持要让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不动摇。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攻克千难万险,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前进道路上,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投身于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伟大洪流。一百年来,我们党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不畏难、不怕苦、不惧死,为信仰、为人民、为国家,用自己的信仰与信念,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经磨难而奋起的命运转折。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成为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 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人心、永放光芒,作为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独特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邃的时代洞穿力,其永恒的时代价值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凸显。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人民”是个高频词。统计显示,近万字的通篇讲话中,“人民”出现了83次,足见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也足见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伟大的建党精神,其中就包括“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人民服务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1944年9月,中央警卫团在延安为在烧炭中牺牲的战士张思德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号召全党全军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在这次演讲中,毛泽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写下了这样的警句:“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此后,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予以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使其更加富于时代意义。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0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江泽民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要求,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此后,胡锦涛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多次提到“人民”,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党的根本宗旨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人民性这一品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出发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中国革命的漫漫征途一再验证,与人民心连心,党就能得民心;谁能够得民心,谁就能够得胜利。
多年前就有国外媒体说,“中国共产党是迄今最成功的人民政党”。基辛格则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关键时刻的共产党人,就应该是这样的“最勇敢的人”。而一切行动所要围绕的,都是“人民”二字。这是一个诞生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也终究要接受人民检验的政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真正代表人民。
以人民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领各项工作,并将其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顶层设计。
未来已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就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在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为人民谋幸福:政党的责任》为主题,发表了主旨讲话,进一步提出“我们要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