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在某一个瞬间,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今天面对的读者,已经是“00后”的孩子了。
顿时,一种沧桑感向我袭来。你们睁眼看世界的时候,我也还年轻,正拉着“千年等一回”的横幅,在薄雾中迎接新世纪的曙光。在你们学说话、学走路的那几年,我们有着你们还感知不到的“爱与怕”。那时无数人担心电脑病毒“千年虫”会带来大麻烦,而全球互联网正在经历最为严酷的寒冬,连今天风光无限的马云也差点被冻僵。当然,也有很多令我们兴奋的事情:国足冲进世界杯决赛圈,中国成功申办北京奥运会,中国终于加入WTO,中国人第一次把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
如果你们觉得我有些啰唆,请原谅,我只是有一点点怀旧。而让我们萦怀难忘的往日,正是你们人生的起点。你们这些成长于信息超级发达时代的“小土著”,很快就要接过“青春”这根接力棒了。交接棒之际,我的“说教欲”竟忍不住发作,想跟你们谈谈心。
我心里一直珍藏着一句私家格言:“犯傻要趁早。”年轻,就应该做一些不那么急功近利或者不太切实际的事,借用一句广告语,年轻时可以“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何谓“美好的事物”?阅读便是其中一桩。别总是读流行读物,多读些貌似无用的经典。这几乎是一条定律:年轻时不读的经典著作,年岁渐长后翻开它的可能性接近于零。我的书架上有很多中文和外语原版的文学、哲学书籍,其中不少都被精读过,密密麻麻的圈画批注是我当年用心阅读的痕迹。仅仅读完一本书可能就要花几个月。那些看似被浪费的工夫,其实都在用正确的方式雕琢着我。王小波说,青年的动人之处在于勇气和远大前程。我却说,年轻人的最可贵之处在于拥有一个开放的大脑。年纪大了,偏见就多,哪怕对经典也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排斥之心。只有在年轻时,我才会花半个月的生活费去邮购据说全世界没多少人看得明白的英文版《尤利西斯》,才会利用每次出行的机会到处寻觅《鲁迅全集》和《吴越春秋》,才会不惜耗费财力和体力,从书店扛回与我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八大册《中国历史地图集》……请相信我,这样带着股傻劲儿的激情很难持续一辈子,当你拥有时,就紧紧抓住它,不要轻易松手。
看看世界也很美好。人生是一场无法逆行的体验之旅,唯有不断突破有限的束缚,去领略这个世界的风景,生命才会变得更加饱满。“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的流行以及随后网友们的戏仿自嘲,其实泄露了众多困守于现实一隅的人们内心深深的缺憾。
有一次我被朋友拉去参加一个人文大讲堂的活动。座中几乎全是中学生。讲座的具体内容我已忘记了,只记得有位作家上台阐述了一些观点,但学生反应平淡。随后一位浙大教授上台发表即席讲话,学生的兴趣稍微高涨了一点,因为他称得上是数学家里诗写得最好的,诗人里面数学研究得最高深的。当这位诗人数学家谈到,他曾经通过几十种不同的途径进入过美国,用20种不同的方式进入过法国时,席间忽然腾起一片“哇”声与掌声,那由衷赞叹的声浪是如此突兀而热烈,以至于当时的我被那个场面惊呆了。显然,这位信仰“数字与玫瑰”的教授带点传奇色彩的经历,激起了中学生们对于“看世界”的悠然神往。可能你已经知道了,他叫蔡天新,20多年来利用参加数学界学术会议和各国诗歌活动的机会,一个人走过了几大洲80个国家,接触过几百个不同种族的人,念诗,摄影,写作,研讨数学。他从小喜欢看地图,后来又自己手绘了近500幅地图记录每一次旅行。对了,他还曾是咱们《中学生天地》的特约作者,开设过有关旅行的专栏呢。
把握每一次丰富自己的机会,珍视每一次独特的经历和体验,蔡天新做到了。他用自己的双脚踏遍千山万水,丈量了世界的广袤和生命的宽厚。
阅读是在精神的王国里遨游,旅行是在真实的大地上游历,它们都很可贵。但我不是机械地把它们奉为一个人丰实自我的不二法门,身边的体验无处不在。年轻的生命里充满了“第一次”:第一次拥有知心朋友的喜悦,第一次真正“发现”自然的欢喜,第一次觉悟精神自由的兴奋,第一次被亲情融化的温暖,第一次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快乐,还有第一次想家的苦涩,第一次演讲的忐忑,第一次离别的感伤……新鲜的感官吐纳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你们就在这样的美好里怦然心动,就在与诸般人、事、物的相遇交错中得到启蒙。
你们阅读的目光和探索的脚步到达哪里,你们情感的根须就会延伸到哪里,你们思想的触角就会攀援到哪里。请走出狭义的课堂,去认识和感受置身其中的大千世界。“好好学习”,学的不止是课本;“天天向上”,上的不仅是分数。在各种各样的体验中,你们不再觉得身边发生的一切与自己无关,视野会得到拓宽,心智会得到砥砺,梦想也会打个哈欠慢慢苏醒。唯有通过体验,你们才能不断开掘智慧的富矿,开启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心跳不息,爱无止境,用你的每一次心跳,去尽情体验人生,在如同璎珞般美好的事物上投入生命。
趁现在青春年少。
趁你还来不及太世俗。
吴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