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2P网贷是什么?
P2P(Peer to Peer)网贷,是指不通过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直接借助互联网实现个人对个人借贷的网络平台。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闲散资金无法寻求到有效的投资路径,再加上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和网络的全面普及,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并扩展了信息的覆盖面,于是P2P网贷平台便乘着信息化的东风应运而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依托于网络平台,提供借贷信息的对接,无限放大了客户群,打破了原有传统的“面对面”借贷模式。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借贷双方通过网络即可实现信息发布、资金借贷等一系列借贷流程。
从本质上来说,P2P网贷是民间资金借贷的一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近两年,国内P2P网贷平台数量迅速增长,截止到2014年底,网贷平台达到1 613家。
负面不断,P2P网贷进入寒冬?
2013年和2014年,国内P2P网贷平台呈现井喷发展态势,但是由于缺乏监管政策,以及准入门槛较低,P2P网贷平台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据调查,2014年国内网贷问题平台共计273家,平均每个月有23家平台出现问题。而在2014年12月,因为企业接近年关时资金比较紧张,股市飘红又分流了大量资金,很多平台出现兑付危机并面临提现困难,该月的问题平台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90家!
记得早在2013年10月,笔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互联网金融峰会”,当时国内稍有名声的P2P网贷公司基本上都来了。茶歇的时候笔者外出透气,不经意听到旁边三位土豪的对话,其中一位对另外两个说:“明儿个回去,我们也做一个P2P网贷平台,先可以让兄弟们把钱拿出来撑着。”土豪的话貌似狂妄,却道出了P2P网贷行业的现状: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
正是因为P2P网贷的三无状态,也有不少别有用心的人打着“P2P创新”的旗帜招摇撞骗。曾经被誉为P2P网贷新军的“网赢天下”公司,运营4个月的累计成交额近7.8亿元人民币,在倒闭时仍欠民间借贷1.8亿元人民币,欠银行1.2亿元人民币;上线不到半年的“铜都贷”累计成交4.6亿元人民币,截止事发代收金额1.2亿元人民币;中贷信创卷走了6亿元人民币,而且是直接跑路,连个渣都没还给投资者;办公场地都没有的优易网,找人花几千块钱开发设计了系统,最终1 500万元人民币未能偿还给投资人……。诸如此类的案件数不胜数。
这些人打着P2P网贷平台的如意算盘:既然从银行借不到钱,从线下小贷公司借钱成本又高,为何不自己运营一家P2P网贷平台?支付投资人一些费用即可,既便宜,又高效。因此,18%、25%、30%,甚至50%收益率的产品像肥皂泡一样圈住了一个个客户。孰不知,这种P2P网贷平台从你这的融资是拿去补前面的坑,如果没有后续的资金跟上,那原先为了补西墙而拆的东墙,就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洞了。
如何翻身,这是一个问题
在2015年初,银监会进行了组织架构改革,其中网贷行业正式划归普惠金融工作部监管,备受关注的P2P网贷行业监管终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据说,有关网贷监管最重要的《指导意见》也已经获得相关部委的审批通过,只等待国务院的发布。不难看出,监管框架已经成型,网贷行业的上层建筑也初步建立,监管部门已经把握住了这次金融领域的又一波趋势。
不得不说,网贷从业者与网贷用户都在经历着一场针对传统金融的全新改革。余额宝的最大价值在于一次头脑风暴,让中国数亿用户一夜之间明白了原来钱生钱这么简单,而金融理财的实现方式远不止如此,因为P2P网贷到来了。同时,资本市场的动作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潜力与风向。2014年,全国有数十家平台获得了几百万乃至数千万的风投融资,对于平台来说这更是一种信用背书以及充足的资金底气。有了资本市场撑腰的P2P网贷行业,优胜劣汰会骤然加速,市场洗牌已经成为必然。
由于目前国内征信体系尚不健全,民间借贷泡沫依然浓厚,在政策和市场双重新规面前,P2P网贷和传统金融一样都必须重视的最根本核心原则:风险与安全。虽然P2P模式更多代表的是互联网思维,但几乎所有的线上P2P债权都是来自于线下的实体经济。如果单纯的以线上业务为主,对线下债权风控不力,则必然会爆发风险。所以很多线上已经扎稳脚跟的P2P平台已经开始向线下渗透,找到最适合的主营模式后再逐步发展扩大,甚至跨界也成为了可选方向。
P2P网贷行业从最初的层次不齐到现在的洗牌加剧,这是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与结果。资本市场进入了、监管开始明确了、平台间开始形成壁垒了,也标志着行业成熟的开始。跑路、倒闭的平台依然会存在,但如果2015年底再有人说P2P网贷行业是一个门槛较低的行业,买套模板就能干,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个数十万亿元级的市场,远非你我想象中那么简单。
P2P(Peer to Peer)网贷,是指不通过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直接借助互联网实现个人对个人借贷的网络平台。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闲散资金无法寻求到有效的投资路径,再加上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和网络的全面普及,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并扩展了信息的覆盖面,于是P2P网贷平台便乘着信息化的东风应运而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依托于网络平台,提供借贷信息的对接,无限放大了客户群,打破了原有传统的“面对面”借贷模式。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借贷双方通过网络即可实现信息发布、资金借贷等一系列借贷流程。
从本质上来说,P2P网贷是民间资金借贷的一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近两年,国内P2P网贷平台数量迅速增长,截止到2014年底,网贷平台达到1 613家。
负面不断,P2P网贷进入寒冬?
2013年和2014年,国内P2P网贷平台呈现井喷发展态势,但是由于缺乏监管政策,以及准入门槛较低,P2P网贷平台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据调查,2014年国内网贷问题平台共计273家,平均每个月有23家平台出现问题。而在2014年12月,因为企业接近年关时资金比较紧张,股市飘红又分流了大量资金,很多平台出现兑付危机并面临提现困难,该月的问题平台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90家!
记得早在2013年10月,笔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互联网金融峰会”,当时国内稍有名声的P2P网贷公司基本上都来了。茶歇的时候笔者外出透气,不经意听到旁边三位土豪的对话,其中一位对另外两个说:“明儿个回去,我们也做一个P2P网贷平台,先可以让兄弟们把钱拿出来撑着。”土豪的话貌似狂妄,却道出了P2P网贷行业的现状: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
正是因为P2P网贷的三无状态,也有不少别有用心的人打着“P2P创新”的旗帜招摇撞骗。曾经被誉为P2P网贷新军的“网赢天下”公司,运营4个月的累计成交额近7.8亿元人民币,在倒闭时仍欠民间借贷1.8亿元人民币,欠银行1.2亿元人民币;上线不到半年的“铜都贷”累计成交4.6亿元人民币,截止事发代收金额1.2亿元人民币;中贷信创卷走了6亿元人民币,而且是直接跑路,连个渣都没还给投资者;办公场地都没有的优易网,找人花几千块钱开发设计了系统,最终1 500万元人民币未能偿还给投资人……。诸如此类的案件数不胜数。
这些人打着P2P网贷平台的如意算盘:既然从银行借不到钱,从线下小贷公司借钱成本又高,为何不自己运营一家P2P网贷平台?支付投资人一些费用即可,既便宜,又高效。因此,18%、25%、30%,甚至50%收益率的产品像肥皂泡一样圈住了一个个客户。孰不知,这种P2P网贷平台从你这的融资是拿去补前面的坑,如果没有后续的资金跟上,那原先为了补西墙而拆的东墙,就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洞了。
如何翻身,这是一个问题
在2015年初,银监会进行了组织架构改革,其中网贷行业正式划归普惠金融工作部监管,备受关注的P2P网贷行业监管终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据说,有关网贷监管最重要的《指导意见》也已经获得相关部委的审批通过,只等待国务院的发布。不难看出,监管框架已经成型,网贷行业的上层建筑也初步建立,监管部门已经把握住了这次金融领域的又一波趋势。
不得不说,网贷从业者与网贷用户都在经历着一场针对传统金融的全新改革。余额宝的最大价值在于一次头脑风暴,让中国数亿用户一夜之间明白了原来钱生钱这么简单,而金融理财的实现方式远不止如此,因为P2P网贷到来了。同时,资本市场的动作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潜力与风向。2014年,全国有数十家平台获得了几百万乃至数千万的风投融资,对于平台来说这更是一种信用背书以及充足的资金底气。有了资本市场撑腰的P2P网贷行业,优胜劣汰会骤然加速,市场洗牌已经成为必然。
由于目前国内征信体系尚不健全,民间借贷泡沫依然浓厚,在政策和市场双重新规面前,P2P网贷和传统金融一样都必须重视的最根本核心原则:风险与安全。虽然P2P模式更多代表的是互联网思维,但几乎所有的线上P2P债权都是来自于线下的实体经济。如果单纯的以线上业务为主,对线下债权风控不力,则必然会爆发风险。所以很多线上已经扎稳脚跟的P2P平台已经开始向线下渗透,找到最适合的主营模式后再逐步发展扩大,甚至跨界也成为了可选方向。
P2P网贷行业从最初的层次不齐到现在的洗牌加剧,这是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与结果。资本市场进入了、监管开始明确了、平台间开始形成壁垒了,也标志着行业成熟的开始。跑路、倒闭的平台依然会存在,但如果2015年底再有人说P2P网贷行业是一个门槛较低的行业,买套模板就能干,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个数十万亿元级的市场,远非你我想象中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