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不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提出,原本属于教育外围的假期开始引发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社会在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孩子们成长的空间却变狭小了,城里的孩子每天过的是点对点的家里、学校的单调生活,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一些简单浅显的自然知识也渐渐模糊了。
怎样拓展成长空间,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更有意义的暑假呢?在武义班主任精英班培训交流中,熟溪小学与芦北小学的老师就孩子们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于是有了城乡结对过暑假的初步想法。
一、在美文诵读中相识——友好结对
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来自对孩子生命的关怀,来自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来自学生真实的需要。双方老师在征询孩子们意见时,双方学生都有走出狭隘交往圈子的强烈愿望。老师们在互联网上,一次次通话、商讨、调整方案,汇聚多方资源,重组多方信息,终于实现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主合作、体验交流的对话平台的愿望。
活动当日,孩子们聚集在芦北小学门口,见到素未谋面的彼此,他们竟然主动热情地打起招呼来,有的甚至相互握手自我介绍起来。
为了使双方学校的孩子更好地相识,我们开展了“遇见你,真好”的朗诵活动。熟溪小学与芦北小学的同学们合作朗诵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双方老师合作朗诵了《遇见你,真好》,更有学生家长参与的亲子朗读。在一个个朗读节目中,他们的眼神有了更多的交流,言语上有了更多的互动,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
朗读结束,同学们开始填写友情卡,除了留下了联系的电话,还表达了对这份情感的无比珍惜之情:你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好朋友,对我来说,无比珍贵,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我会永远记得你。
填写好友情卡,大家走出位置,寻找自己喜爱的朋友,结成对子,雙方互换友情卡,赠送礼物。熟溪小学的同学给芦北的伙伴们准备了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老师们给孩子们建立了一个“新家”,这里没有好成绩、坏成绩之分,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别,有的只是纯粹的友谊,发自内心的真诚交往,彼此之间充满关爱与支持。一张张友情卡传递着浓浓的友谊,甜蜜的笑脸张扬着自信与开心,同伴交往让孩子们找到属于他们的世界。
本次结对双方共有各个年级的32位同学参加,根据自愿原则,每个同学都成功结交了自己喜欢的伙伴。如同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实践一样,人也需要交往。交往的质量,就体现着学生发展的状态;交往的发展,就意味着学生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是人与另一个丰富世界的交往。
二、在梨园中合作交流——采摘蜜梨
基于对童心的保护,创造不同生活方式的同学交往形式。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呈现出多种多样、体现魅力暑假的特色。结对结束,孩子们拎着篮子,兴奋地走进梨园。看到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梨,他们迫不及待地摘了起来,有的拉,有的折,有的把树枝都折断了。梨农巩姐姐告诉他们,摘梨时必须握住梨柄处,往左右两边稍用力折就可以了。不可直接拉或折,这样容易造成果枝折断影响来年收成,拉扯梨子容易造成果柄扯断。翠冠梨皮薄多汁,摘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梨的破损。
听完介绍,孩子们又忙活起来了,七嘴八舌,聊得不亦乐乎。一个城里的孩子说,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一棵梨树上结两种不同品种的梨。芦北小学的孩子告诉他,那是因为嫁接的原因。孩子们有的摘梨,有的专门把摘下来的梨放进筐里,有的一起抬起沉重的篮筐把梨运回农家。如果不是校服的原因,你根本看不出是来自城乡两个学校的孩子。在大自然怀抱里,他们这样有说有笑、无拘无束,很快就融合在一起。整个过程中,城乡孩子合作交流,体验了丰收的乐趣。
在交往中,一种以尊重与理解、欣赏与互动等为特质的健康人际关系的初步状态已形成。这种跨班级、跨年级的交往活动,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放大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教育重心,发挥学生间的群体教育价值。
三、在采访中策划表达——探询梨农
学校工作与外部资源开发之间的内在融通,追求综合互动和共同发展,需要从教育立场解读学生、策划活动,促成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在摘梨活动中,孩子们对桐琴蜜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提出许多问题:气候、土壤对梨的品质有影响吗?梨树什么时候开花?这么多梨会被销售到哪里?
我们当时想,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于是,我们建议孩子们自己组织队员前去采访梨农,以此来解答他们的问题,获得更多的成长。
孩子们把彼此心中的疑惑记录在本子上,相约来到梨农家。他们礼貌、细致地向梨农询问,认真、仔细地聆听并记录梨农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孩子们对桐琴蜜梨和梨的种植与生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孩子们的活动美篇总结中我们发现,尽管这是孩子们第一次采访,但是他们身上逐渐显现出采访的勇气、策划的意识,整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自然与社会不仅是学生发展的输入性资源,也是锻炼与发展学生的直接性资源。学生在真实地参与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体会个体的力量与责任,体验人与自然、社会的生态关系,形成高品质的生命运动。
四、在制作中体验升华——做梨膏糖
学生的发展是在关系中实现的,所有的实践与关系,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建构而变为学生发展的现实。学生精神的发展,无论是认知与情感,还是行为与思维,都会因为自觉的力量而被唤醒,进而形成、提升。没有主体的自觉,就难以有高质量而持续的自我发展。
在采访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梨膏糖可以主治咳嗽多痰和气管炎、哮喘等症,味甘易服,疗效显著。此时,他们想起总是咳嗽的爷爷奶奶和用嗓过度的老师们,觉得他们特别需要梨膏糖。带着这样的想法,孩子们想要自己动手做一做。这无论对于乡村还是城区孩子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在梨农叔叔的帮助下,分工合作,开始进行洗梨、削皮、切梨、榨汁、熬制的工序。其中,熬制最费时间,一瓶小小的梨膏糖需要10多个小时。他们轮流看管炉灶,搅拌梨汁,直到天黑梨膏糖才熬制成功。
从孩子制作梨膏糖的热情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对于自然与乡村生活的喜爱;从制作梨膏糖的初衷,我们感受到感恩的种子在孩子的心里萌芽。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小小的梨膏糖虽然不起眼,但却承载着他们最真挚的情感。假期的教育资源,内含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但需要我们和学生一起去发现、开发、创造。
五、在资源融通中追求——共同成长
本次活动双方学校分工合作,进行资源融通,形成多元丰富的表达以及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双方老师引导孩子们走进自然,采用多种方式观察和感受,鼓励孩子们大胆沟通、交流,他们在接收信息、建立情感、唤醒意识、发表观点、分享体验中,进行主动的自我构建,提升了收集整理信息、观察、语言表达、团结合作等多方面能力,获得真实的成长。
在日常班级生活中,学生往往被规定为某类角色,从事着被规定的生活内容,而多元丰富、互动的城乡联谊暑假生活,有着与班级之外的社会的积极交往,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暑假生活,打破了整天游戏或做作业的状态,提升了暑假学生生活品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把学生的在校时间和其他时间联系在了一起,将校内校外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多角度、多时空的纽带为学生编织了教育资源网,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暑期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成长视角。
本次活动结束后,双方老师就今后在假期实施指向共同成长、体现城乡学生资源与本土资源融通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方面展开了畅想,计划在寒假生活中将继续开展“家乡印象”“城乡特色探访”等活动,通过多力驱动、综合融通,实现城乡孩子更灵动、丰盈的成长。
怎样拓展成长空间,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更有意义的暑假呢?在武义班主任精英班培训交流中,熟溪小学与芦北小学的老师就孩子们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于是有了城乡结对过暑假的初步想法。
一、在美文诵读中相识——友好结对
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来自对孩子生命的关怀,来自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来自学生真实的需要。双方老师在征询孩子们意见时,双方学生都有走出狭隘交往圈子的强烈愿望。老师们在互联网上,一次次通话、商讨、调整方案,汇聚多方资源,重组多方信息,终于实现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主合作、体验交流的对话平台的愿望。
活动当日,孩子们聚集在芦北小学门口,见到素未谋面的彼此,他们竟然主动热情地打起招呼来,有的甚至相互握手自我介绍起来。
为了使双方学校的孩子更好地相识,我们开展了“遇见你,真好”的朗诵活动。熟溪小学与芦北小学的同学们合作朗诵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双方老师合作朗诵了《遇见你,真好》,更有学生家长参与的亲子朗读。在一个个朗读节目中,他们的眼神有了更多的交流,言语上有了更多的互动,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
朗读结束,同学们开始填写友情卡,除了留下了联系的电话,还表达了对这份情感的无比珍惜之情:你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好朋友,对我来说,无比珍贵,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我会永远记得你。
填写好友情卡,大家走出位置,寻找自己喜爱的朋友,结成对子,雙方互换友情卡,赠送礼物。熟溪小学的同学给芦北的伙伴们准备了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老师们给孩子们建立了一个“新家”,这里没有好成绩、坏成绩之分,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别,有的只是纯粹的友谊,发自内心的真诚交往,彼此之间充满关爱与支持。一张张友情卡传递着浓浓的友谊,甜蜜的笑脸张扬着自信与开心,同伴交往让孩子们找到属于他们的世界。
本次结对双方共有各个年级的32位同学参加,根据自愿原则,每个同学都成功结交了自己喜欢的伙伴。如同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实践一样,人也需要交往。交往的质量,就体现着学生发展的状态;交往的发展,就意味着学生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是人与另一个丰富世界的交往。
二、在梨园中合作交流——采摘蜜梨
基于对童心的保护,创造不同生活方式的同学交往形式。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呈现出多种多样、体现魅力暑假的特色。结对结束,孩子们拎着篮子,兴奋地走进梨园。看到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梨,他们迫不及待地摘了起来,有的拉,有的折,有的把树枝都折断了。梨农巩姐姐告诉他们,摘梨时必须握住梨柄处,往左右两边稍用力折就可以了。不可直接拉或折,这样容易造成果枝折断影响来年收成,拉扯梨子容易造成果柄扯断。翠冠梨皮薄多汁,摘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梨的破损。
听完介绍,孩子们又忙活起来了,七嘴八舌,聊得不亦乐乎。一个城里的孩子说,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一棵梨树上结两种不同品种的梨。芦北小学的孩子告诉他,那是因为嫁接的原因。孩子们有的摘梨,有的专门把摘下来的梨放进筐里,有的一起抬起沉重的篮筐把梨运回农家。如果不是校服的原因,你根本看不出是来自城乡两个学校的孩子。在大自然怀抱里,他们这样有说有笑、无拘无束,很快就融合在一起。整个过程中,城乡孩子合作交流,体验了丰收的乐趣。
在交往中,一种以尊重与理解、欣赏与互动等为特质的健康人际关系的初步状态已形成。这种跨班级、跨年级的交往活动,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放大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教育重心,发挥学生间的群体教育价值。
三、在采访中策划表达——探询梨农
学校工作与外部资源开发之间的内在融通,追求综合互动和共同发展,需要从教育立场解读学生、策划活动,促成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在摘梨活动中,孩子们对桐琴蜜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提出许多问题:气候、土壤对梨的品质有影响吗?梨树什么时候开花?这么多梨会被销售到哪里?
我们当时想,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于是,我们建议孩子们自己组织队员前去采访梨农,以此来解答他们的问题,获得更多的成长。
孩子们把彼此心中的疑惑记录在本子上,相约来到梨农家。他们礼貌、细致地向梨农询问,认真、仔细地聆听并记录梨农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孩子们对桐琴蜜梨和梨的种植与生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孩子们的活动美篇总结中我们发现,尽管这是孩子们第一次采访,但是他们身上逐渐显现出采访的勇气、策划的意识,整理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自然与社会不仅是学生发展的输入性资源,也是锻炼与发展学生的直接性资源。学生在真实地参与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体会个体的力量与责任,体验人与自然、社会的生态关系,形成高品质的生命运动。
四、在制作中体验升华——做梨膏糖
学生的发展是在关系中实现的,所有的实践与关系,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建构而变为学生发展的现实。学生精神的发展,无论是认知与情感,还是行为与思维,都会因为自觉的力量而被唤醒,进而形成、提升。没有主体的自觉,就难以有高质量而持续的自我发展。
在采访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梨膏糖可以主治咳嗽多痰和气管炎、哮喘等症,味甘易服,疗效显著。此时,他们想起总是咳嗽的爷爷奶奶和用嗓过度的老师们,觉得他们特别需要梨膏糖。带着这样的想法,孩子们想要自己动手做一做。这无论对于乡村还是城区孩子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体验。他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在梨农叔叔的帮助下,分工合作,开始进行洗梨、削皮、切梨、榨汁、熬制的工序。其中,熬制最费时间,一瓶小小的梨膏糖需要10多个小时。他们轮流看管炉灶,搅拌梨汁,直到天黑梨膏糖才熬制成功。
从孩子制作梨膏糖的热情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对于自然与乡村生活的喜爱;从制作梨膏糖的初衷,我们感受到感恩的种子在孩子的心里萌芽。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小小的梨膏糖虽然不起眼,但却承载着他们最真挚的情感。假期的教育资源,内含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但需要我们和学生一起去发现、开发、创造。
五、在资源融通中追求——共同成长
本次活动双方学校分工合作,进行资源融通,形成多元丰富的表达以及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双方老师引导孩子们走进自然,采用多种方式观察和感受,鼓励孩子们大胆沟通、交流,他们在接收信息、建立情感、唤醒意识、发表观点、分享体验中,进行主动的自我构建,提升了收集整理信息、观察、语言表达、团结合作等多方面能力,获得真实的成长。
在日常班级生活中,学生往往被规定为某类角色,从事着被规定的生活内容,而多元丰富、互动的城乡联谊暑假生活,有着与班级之外的社会的积极交往,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暑假生活,打破了整天游戏或做作业的状态,提升了暑假学生生活品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把学生的在校时间和其他时间联系在了一起,将校内校外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多角度、多时空的纽带为学生编织了教育资源网,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暑期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成长视角。
本次活动结束后,双方老师就今后在假期实施指向共同成长、体现城乡学生资源与本土资源融通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方面展开了畅想,计划在寒假生活中将继续开展“家乡印象”“城乡特色探访”等活动,通过多力驱动、综合融通,实现城乡孩子更灵动、丰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