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凝结的现象即为深静脉血栓(DVT),多发于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疾病,且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很容易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预防及护理應用于骨科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阐述了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旨在为骨科下肢手术后的护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5-0263-01
引言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在深静脉内凝结形成栓子导致深静脉栓塞,属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DVT发病隐匿,其形成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而易被忽视,一旦发生则对病人自身及术后恢复造成诸多负而影响。DVT在骨科大手术的围术期较高发。目前临床上对骨科术后病人DVT的形成及危害越来越重视。
1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概述
骨科手术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多发人群,其诱发因素包括手术、麻醉、术中使用止血带等,不仅对患者的预后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经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静脉压增高、下肢静脉淤血以及组织缺氧等,通常还会存在下肢疼痛及肿胀等症状。对于病情较强的患者而言,倘若临床医护人员未能采取及时、恰当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就极有可能导致残疾的发生;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而言,就有非常高的肺栓塞发生率,给自身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骨科手术患者,临床上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通过展开相应的常规预防、心理护理、药物干预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可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而促进骨科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2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2.1 病人自身情况
研究表明:老年或高龄、基础疾病多、伤后无外固定制动或固定过紧、过多使用止血药、重伤伴血管损伤、长时间输液或输血、血容量不足、既往有大手术史、下肢血管疾病等均为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2.2 麻醉
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为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研究表明:硬膜外麻醉能扩张血管,增加下肢血流量,降低血黏度,有效预防DVT的发生,而全身麻醉的作用与之相反,围术期发生DVT的概率高于硬膜外麻醉。
2.3 手术操作
有研究显示:骨科手术时间与术后DVT发生率成正比,手术时间>4h发生血栓的概率会大幅增加。手术造成静脉壁损伤可诱发DVT。术中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0%血液即呈高凝状态,容易诱发DVT。股骨颈骨折后采用创伤较小的空心钉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出血量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术后发生DVT的概率较高,可能与失血后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2.4 过度制动和压迫
骨科下肢手术后病人因疼痛及术后肌力下降而减少主动活动,躯干及肢体处于制动状态,静脉缺乏肌肉收缩的动力,血流速度减慢,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促使血栓形成。长期卧床可使静脉受压,导致血管内膜增生、粘连、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受压段静脉又可继发炎症或纤维化,使之完全阻塞。
3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1 预防干预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宣教,让患者清楚地了解所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手段,尤其是对手术并发症的宣教。部分患者遇到手术问题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认为只要做手术就非常害怕,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纠正患者的认识,并对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紧张度进行疏导,同时,可以向患者讲解相同病例的治疗措施以及恢复情况,着重讲解术前训练和术后康复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性。要对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查,当相关检测反映出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时,医生就可以根据指标简单判断患者血液的实时状态,如果有异常,则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及时护理干预,防止血栓的发生。
3.2 药物预防
应用抗凝药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低分子肝素是我们预防术后DVT的首选药,一般于术前12h或术后12h—24h开始常规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术后可持续用药2周,同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或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等。对于长期存在危险因素的病人,口服抗凝药物可以长期服用,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抗凝的疗程根据DVT的发生的不同情况,疗程也随之不同。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要嘱病人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牙龈、鼻衄、消化道及大小便等有无出血发生,住院期间定时检查血小板及凝血参数。
3.3 卧床护理
术后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嘱咐病人尽早抬高双下肢;麻醉作用消失后,嘱病人进行早期主动、被动屈伸运动,嘱咐家属,向心性按摩病人下肢肌肉,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减少静脉血在下肢深静脉中的疲滞,减少DVT发生。避免过度屈骸,以免影响静脉回流。病人卧床的时间越长,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越高。帮助病人翻身,尤其是肥胖病人,1h—2 h翻身1次为宜,注意避免压迫患肢,卧床期间嘱咐病人多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鼓励病人主动功能锻炼,尽早起床、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以及肌力锻炼。
3.4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护理是临床中术后病人最常见的一种,减轻病人疼痛,从而减轻病人对疼痛的焦虑情绪,更好地配合术后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也能够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因为疼痛会引起人体应激反应,导致凝血功能发生异常,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减轻疼痛的措施方面:可用听音乐、看书、看电视、聊天等方法分散病人注意力。对耐受能力差的病人,必要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
3.5 物理机械护理
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和足底静脉泵,以弹力袜和充气加压的方法为例。①给病人使用分级压力阶差的防血栓的长腿弹力袜,术前使用起到提前預防作用,术后直到康复可一直穿戴,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减少静脉血的疲滞,可有效地防比下肢血栓形成;②手术后当天使用下肢静脉泵,可通过间歇性地充气,使下肢由远而近顺序受压,利用充气压迫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减少疲滞,降低DVT的发生。
结语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下肢手术,轻者无明显症状,而症状较严重者则可继发致死性肺栓塞,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严重影响着病人预后及生命安全。在常规护理措施和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基础上,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安慰、体位及患肢护理、早期活动、机械性措施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以更好地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1] 崔艳玲.84例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19):180-181.
[2] 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4):347-348.
[关键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5-0263-01
引言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在深静脉内凝结形成栓子导致深静脉栓塞,属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DVT发病隐匿,其形成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而易被忽视,一旦发生则对病人自身及术后恢复造成诸多负而影响。DVT在骨科大手术的围术期较高发。目前临床上对骨科术后病人DVT的形成及危害越来越重视。
1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概述
骨科手术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多发人群,其诱发因素包括手术、麻醉、术中使用止血带等,不仅对患者的预后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经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静脉压增高、下肢静脉淤血以及组织缺氧等,通常还会存在下肢疼痛及肿胀等症状。对于病情较强的患者而言,倘若临床医护人员未能采取及时、恰当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就极有可能导致残疾的发生;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而言,就有非常高的肺栓塞发生率,给自身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骨科手术患者,临床上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通过展开相应的常规预防、心理护理、药物干预以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可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而促进骨科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2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2.1 病人自身情况
研究表明:老年或高龄、基础疾病多、伤后无外固定制动或固定过紧、过多使用止血药、重伤伴血管损伤、长时间输液或输血、血容量不足、既往有大手术史、下肢血管疾病等均为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2.2 麻醉
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为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研究表明:硬膜外麻醉能扩张血管,增加下肢血流量,降低血黏度,有效预防DVT的发生,而全身麻醉的作用与之相反,围术期发生DVT的概率高于硬膜外麻醉。
2.3 手术操作
有研究显示:骨科手术时间与术后DVT发生率成正比,手术时间>4h发生血栓的概率会大幅增加。手术造成静脉壁损伤可诱发DVT。术中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0%血液即呈高凝状态,容易诱发DVT。股骨颈骨折后采用创伤较小的空心钉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出血量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术后发生DVT的概率较高,可能与失血后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2.4 过度制动和压迫
骨科下肢手术后病人因疼痛及术后肌力下降而减少主动活动,躯干及肢体处于制动状态,静脉缺乏肌肉收缩的动力,血流速度减慢,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促使血栓形成。长期卧床可使静脉受压,导致血管内膜增生、粘连、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受压段静脉又可继发炎症或纤维化,使之完全阻塞。
3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1 预防干预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宣教,让患者清楚地了解所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手段,尤其是对手术并发症的宣教。部分患者遇到手术问题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认为只要做手术就非常害怕,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纠正患者的认识,并对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精神紧张度进行疏导,同时,可以向患者讲解相同病例的治疗措施以及恢复情况,着重讲解术前训练和术后康复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重要性。要对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查,当相关检测反映出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时,医生就可以根据指标简单判断患者血液的实时状态,如果有异常,则可以进行其他方面的及时护理干预,防止血栓的发生。
3.2 药物预防
应用抗凝药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低分子肝素是我们预防术后DVT的首选药,一般于术前12h或术后12h—24h开始常规剂量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术后可持续用药2周,同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或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班等。对于长期存在危险因素的病人,口服抗凝药物可以长期服用,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抗凝的疗程根据DVT的发生的不同情况,疗程也随之不同。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要嘱病人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牙龈、鼻衄、消化道及大小便等有无出血发生,住院期间定时检查血小板及凝血参数。
3.3 卧床护理
术后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嘱咐病人尽早抬高双下肢;麻醉作用消失后,嘱病人进行早期主动、被动屈伸运动,嘱咐家属,向心性按摩病人下肢肌肉,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脉血的回流,减少静脉血在下肢深静脉中的疲滞,减少DVT发生。避免过度屈骸,以免影响静脉回流。病人卧床的时间越长,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越高。帮助病人翻身,尤其是肥胖病人,1h—2 h翻身1次为宜,注意避免压迫患肢,卧床期间嘱咐病人多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鼓励病人主动功能锻炼,尽早起床、离床活动,逐渐增加肢体各关节的活动以及肌力锻炼。
3.4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护理是临床中术后病人最常见的一种,减轻病人疼痛,从而减轻病人对疼痛的焦虑情绪,更好地配合术后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也能够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因为疼痛会引起人体应激反应,导致凝血功能发生异常,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减轻疼痛的措施方面:可用听音乐、看书、看电视、聊天等方法分散病人注意力。对耐受能力差的病人,必要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
3.5 物理机械护理
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和足底静脉泵,以弹力袜和充气加压的方法为例。①给病人使用分级压力阶差的防血栓的长腿弹力袜,术前使用起到提前預防作用,术后直到康复可一直穿戴,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减少静脉血的疲滞,可有效地防比下肢血栓形成;②手术后当天使用下肢静脉泵,可通过间歇性地充气,使下肢由远而近顺序受压,利用充气压迫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减少疲滞,降低DVT的发生。
结语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下肢手术,轻者无明显症状,而症状较严重者则可继发致死性肺栓塞,甚至会导致病人死亡,严重影响着病人预后及生命安全。在常规护理措施和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基础上,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安慰、体位及患肢护理、早期活动、机械性措施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以更好地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1] 崔艳玲.84例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19):180-181.
[2] 宋利红.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4):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