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中“钱景”与“前程”的叠加智慧

来源 :中国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全国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1078万经过洗礼的莘莘学子即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12年的倚窗诵读和家人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似乎在这一刻曲终幕落。然而,填报志愿的“大考”还在等着考生和家长,考得好还要报得好才是真正赢家。填报专业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就业,是未来“钱景”+“前程”的重要保障,大多数考生及家长选择专业基本持此心态。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忽略不计,专业在职业规划中的可持续性更是被很少考虑,而专业的就业率、薪酬则成为衡量专业优劣的主要参考标准。
  高考填报志愿中的盲目与盲从
  高考后填报专业志愿是成人的一次重要“大考”,关系到以怎样的起点开启人生职业之旅。相关统计显示,七成以上的高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对于所选专业是“盲目的、跟风的”,只有不到14%的考生和家长表示“了解所填报的专业”。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有许多,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推进,就业情况成为了主要干预因子,而干預强度取决于家庭经济状况和家长的文化程度。专业选择的盲目与盲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1)顶格报名校,不给专业选择预留空间。这类很具有代表性,就是所谓的“名校情结”,只要迈进名校,什么专业都不挑。进入北大几乎是所有考生和家长的“中国梦”。但是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学生被北大物理专业录取后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沉迷网游挂科,还打扰他人休息,被学校警告直至劝退,结果令人唏嘘。
  (2)走捷径进入名校,专业无选择余地。不喜欢外语,但是通过小语种考试可以进入名校。通过高水平艺术团、体育特招选拔的考生可以降分进入名校,但是很难适应正常教学,结果必然对专业无感甚至延毕。山东是高考大省,某学生家长为了实现出省的愿望,为孩子报考了厦门某知名高校日语专业,强行阻止孩子报考美术类专业,结果孩子不喜欢,日语专业毕业连参加公共类日语考试都不及格。
  (3)不了解专业性质,仅凭自己对专业的理解选择专业。北方某滨海城市外国语大学设置了“日英强化计算机”高收费专业,花哨的名称吸引了考生,结果四年下来无专业强项。
  (4)亲朋圈“榜样”的示范效应。某某学机器人专业被央企录用了,某某学计算机专业被美国一家大公司录用年薪百万,某某当“码农”挣得不少………这些口口相传的信息都已成为很多家长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
  (5)无奈一类,只要有学上,啥专业都行。这种情况在民办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某学生高考英语不到60分,被东北某职业院校英语专业录取;某学生数学不到50分,被某知名高校三本金融专业录取。
  考生的专业选择极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见识或眼界,数学基础不好选择金融专业只是因为家长认为“钱力大”,语言资质平平选择了小语种专业只是因为冷门好找工作……中低收入家庭更多关注专业就业情况,中高收入家庭则倾向于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或大类专业。进入非本人意愿专业的考生多数在混沌中度过四年,自驱力强的考生会在考研时重选专业,更有甚者不惜退学再战高考。
  议程设置有助于理性抉择
  受众每天关注和议论的焦点话题往往是来自于不断被重复和加强的新闻编排,这就是传播学经典理论之一的议程设置的重要作用。
  面对目前高考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主流媒体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公信力作用,强化议程设置,引导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着眼家国情怀。融媒体时代下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少年具有易于接受信息的新特点,应发挥新型主流媒体的优势作用,切脉年轻一代的喜好,引导考生在规划职业时不再“近视”。
  (1)弘扬家国情怀。考生进入高校接受专业教育就是开启了塑造自己、实现自身理想的旅程。就业前景、工资薪酬固然重要,但是真正的职业获得感是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袁隆平爷爷被誉为当代的神农氏,他老人家终生脚踏实地、与稻为伴,是亿万人民敬仰的“老神仙”。用典型人物的成长经历激励考生将自身的价值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这样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必将更加美好。
  (2)以数据展示技术迭代日趋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到2000年后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日臻成熟的资本市场,金融行业成为财富暴增聚焦场,曾经暴热的3D打印技术已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数字时代加速了风口的漂移,当下大热的技术也许三五年之后就会“失宠”,仅把经济收益和社会竞争力作为衡量专业的指标显然不够智慧。
  (3)与高校联合按专业类别开展宣讲交流。一些高中,尤其是地处偏远地区的学校,由于不能全面掌握专业信息和基于升学率、双一流录取率的考虑,对考生的指导仅仅停留在分数把握的层面,很少关心考生的兴趣和爱好。多数考生家长眼中的“就业前景”是唯一标准,出现在应届毕业生薪酬排名前十位的专业就是璀璨的宝藏。
  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业态
  数字时代已悄然而至,新技术革命催生了诸多新兴领域,网络购物、在线教育、短视频、直播等充满活力的新型业态裹挟着人们转变固有思维,传统就业关系中的雇佣劳动关系正转向多元化合作。目前我国有约2亿人为灵活就业者,其中大学毕业生占比逐年递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等支持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和扶持政策也在逐步落地。教育部为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培训服务和政策保障,一些包容力强和幸福指数高的城市为高质量人才开设落户通道,这些举措都是选择灵活就业的社会底气。“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常言对进入新时代下的专业抉择可能不再是金玉良言,自主掌控生活与工作节奏、发挥专长与创新力实现自身价值成为了大学毕业生的“新梦想”,这个不断壮大的群体正在践行“兴趣与梦想”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钱景”与“前程”并不矛盾,将个人的前途融入时代发展中去成就“大我”,就会达成最好的“前景”。考生家长有必要打破“唯就业”思维,充分尊重考生的兴趣和意愿,以正确的价值观和大的格局意识奠基孩子的新起点。
其他文献
舞者白玛次仁  2001年,11岁的白玛次仁离开西藏,目的地是4000公里外的沈阳音乐学院。那是他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离开西藏。飞机降落在沈阳机场时,夜幕已经降临。他和几个藏族同学坐上学校派来的大巴,看到窗外闪亮的街灯和繁华的市景,对未来六年的生活充满期待。可是第二天一早,推开宿舍的窗户,所有人都傻眼了:学校位于郊区,周围一片萧索。  “很多同学放声大哭,”白玛次仁回忆说,“其实,之后的很长一
说到世界上有哪些知名的主题乐园品牌,一定有人会想到迪士尼,同时还有国内比较知名的欢乐谷、方特等。相对于这些主题乐园来说,和迪士尼、环球嘉年华并称为世界娱乐主题乐园三大巨头的环球影城的知名度在国内相对较小。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环球影城只有四座,国内唯一一座正在建设的北京环球影城,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五座、亚洲第三座环球影城,以及亚洲最大的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  那么,环球影城到底是怎样的一家主题乐园呢
林中随处都是野生树莓  春日,凛冽的风吹过高原砂岩贫瘠的缝隙,地衣绽出蓬蓬簇簇的花来。花朵,是生命最好的灵感;与地衣同时醒来的,还有山野菜。  藏菜食材中,野菜不甚重要,却始终保有一席之地。翻开1400多年前成书的《四部医典》,藏族餐盘中的主要食材与今日别无二致,酥油、酸奶、青稞、牛肉、蜂蜜……药食同源,如今人们常吃的野菜有蒲公英、荨麻、野葱,在古老的书中也有药用价值的记载。  《四部医典》作者宇
藏东奇峰:位于洛隆县境内的背水仙姑山  藏族小伙阿旺平措发起的爱情攻势十分平常,自2004年初秋来自江苏靖江的刘燕踏入昌都硕督镇中心小学校门的那一刻起,他便抢先“承包”了这位新来的单身女教师几乎所有的劳务活:担水、劈柴、种菜,还有一应跑腿的其他粗活。  然而刘燕生日前两天,渐渐习惯这种生活的她却没有见到熟悉的身影。少了一份习以为常的嘘寒问暖,不由得在她默默关注的心底生出一丝落寞:“看来他也只是装装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2.008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强调“要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传统文化的“两创”方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