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就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和教学中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精心设计“创新问题”的教学情境,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问题由浅入深设置合理的台阶
“创新问题”教学的基本特点是:教学环节由一连串的问题组成,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问题设置的科学性,一个问题过难或者过易,都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教学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必须考虑实际,要了解上一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各种因素,后面的问题的发展是由浅入深的,前一个问题恰好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而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拓展或发展。所以,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同时具有链接和台阶性。问题的变化要体现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性。
二、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准确
问题的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技巧是:怎样问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使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找出解决问題的方法。一般来说,提问的过程中或提问之前必须给学生展示清晰的问题背景,不然学生会因为不知道问题的全景信息而无所适从。
例如:在交通线港口,建设部分的新课教学中,在引出港口建设的条件时问:“应在什么地方修建港口?”学生不知所云,不知如何回答,如果改为“建设港口要考虑什么样的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学生则能想到港阔水深等,再问“水深受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回答问题后再进一步总结就可以了。后一个问题显然优于前一个问题。当然有时为了增加问题的难度,也可以有意减少某些背景信息,使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加。
三、问题体现发散性和开放性
“创新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与问题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多使用开放性的问题能使课堂氛围活跃,更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如果整堂课的问题多是封闭式的问题,则课堂氛围必然不会活泼,因而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这一节时,讲完自然资源的发展阶段之后,如果问:“我们该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呢?”
学生往往找到一种解决方法就完了,思维不可能发展,学生的状态是被动的。
若改为:“若你是某个以矿产资源为主的乡镇的镇长(结合当地情况尽量举当地的例子),你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使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再进一步“如果你从事其他行业又该怎么做?”这样的引导显然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出击。能引发学生热烈讨论。
四、问题间体现渐变,避免突变
实践课分析告诉我们:教学的成功因素还体现在问题的变化应是建立在一个原型题之上的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只有一个原型题。其规律是对原型题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加深,这种变化不能离开其有序性。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实现课堂上的高密度和快节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创新问题”教学是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性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问题”教学的设计,要以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它的完善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不懈地努力。
一、问题由浅入深设置合理的台阶
“创新问题”教学的基本特点是:教学环节由一连串的问题组成,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问题设置的科学性,一个问题过难或者过易,都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教学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必须考虑实际,要了解上一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各种因素,后面的问题的发展是由浅入深的,前一个问题恰好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而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拓展或发展。所以,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同时具有链接和台阶性。问题的变化要体现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性。
二、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准确
问题的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技巧是:怎样问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力,使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找出解决问題的方法。一般来说,提问的过程中或提问之前必须给学生展示清晰的问题背景,不然学生会因为不知道问题的全景信息而无所适从。
例如:在交通线港口,建设部分的新课教学中,在引出港口建设的条件时问:“应在什么地方修建港口?”学生不知所云,不知如何回答,如果改为“建设港口要考虑什么样的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学生则能想到港阔水深等,再问“水深受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回答问题后再进一步总结就可以了。后一个问题显然优于前一个问题。当然有时为了增加问题的难度,也可以有意减少某些背景信息,使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加。
三、问题体现发散性和开放性
“创新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与问题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多使用开放性的问题能使课堂氛围活跃,更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如果整堂课的问题多是封闭式的问题,则课堂氛围必然不会活泼,因而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这一节时,讲完自然资源的发展阶段之后,如果问:“我们该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呢?”
学生往往找到一种解决方法就完了,思维不可能发展,学生的状态是被动的。
若改为:“若你是某个以矿产资源为主的乡镇的镇长(结合当地情况尽量举当地的例子),你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使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再进一步“如果你从事其他行业又该怎么做?”这样的引导显然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出击。能引发学生热烈讨论。
四、问题间体现渐变,避免突变
实践课分析告诉我们:教学的成功因素还体现在问题的变化应是建立在一个原型题之上的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一般来说,一堂课最好只有一个原型题。其规律是对原型题进行横向扩展和纵向加深,这种变化不能离开其有序性。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实现课堂上的高密度和快节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创新问题”教学是当前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性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新问题”教学的设计,要以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它的完善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