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意浓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娣在豆蔻之年进了景舂戏楼。窗外大雪下得有一尺深,她的小脸冻得通红,怯生生地跪在班主面前。
  隔着画屏,阿娣听见训斥声:“休要碰我的戏服。”班主将阿娣从地上扶起,说那个女子名唤青楠,脾气虽古怪了些,戏还是不错的。阿娣被安排跟了八面玲珑的红菱,一边学戏一边做些粗活儿。
  后來,阿娣知道,戏楼里头有两位台柱,红菱与青楠。一个媚似桃花,一个冷若幽兰。
  青楠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直到看了那场演出,阿娣才知晓。青楠压轴出场,眼波流转,水袖飞扬,每一下都恰到好处。阿娣看傻了,也深深爱上了那风华绝代的一唱一念。
  有了这个念想,阿娣开始格外用功。红菱看她咿咿呀呀没日没夜地唱,摇了摇头。阿娣音色有些哑,并不是唱戏的料,她收阿娣不过是图多个打杂的。
  青楠平时几乎不露面,她有一处别院,平素爱在那里修花煮茶练字,兴致来了便唱上一段。阿娣时常在青楠院外徘徊,望得久了,觉得青楠并没有师父讲得那样坏。
  一日,师父将桂羹汤递到阿娣手上,让她送与青楠,说打算缓和关系,阿娣开心极了。她小心翼翼地叩开门,青花熏炉飘出袅袅蜜柑香,青楠接过羹汤,拢了下发丝:“请转告红菱,她当日差人弄脏我戏服的事,我已知晓。我们不和惯了,没必要热络。不过,她今日的好意我领了。”她执起白匙,饮了几口汤,阿娣虽失落,却还是安静离去。青楠原来是个坦荡如皓月的女子。
  谁承想变故陡生,羹汤实为毒药,青楠的好嗓子就这样嘶哑了,红菱笑得花枝乱颤。班主很无奈,请郎中开了药,但仍然无法确定青楠的嗓子能否恢复如常。他现在不得不巴结红菱,真相哪有那么重要,因此只劝前来理论的青楠安心将养。
  青楠本就不善言辞,除阿娣外没人帮她辩解。望着盈盈欲倒的青楠甩袖离去,阿娣追了上去。“莫跟我。”青楠皱眉。阿娣仍默默跟在后面,此刻青楠需要悉心照料。
  风越刮越凶,门吱呀一声被吹开,寒风卷过她素白的裙边,那双清瞳藏着太多情绪,末了却还是轻声道:“进来吧。”
  每日天光微晓,阿娣便捧着瓷碗采集梅花枝头的露水,她听大夫说以晨露熬制草药可增药效。尽管手冻得通红,但能照料青楠,阿娣觉得格外踏实。蒲扇轻摇,盈盈药香里,阿娣虽勉力支着下巴,但困意仍一点点袭来……等阿娣醒过来,发现自己已在榻上,被子被掖得一丝不苟。青楠走近,将阿娣额前的几缕细发捋平:“你不必如此辛苦,错不在你。只是我现在嗓子毁了,教不了你什么。”阿娣泪如雨下:“你一定会好起来,就算不能教什么,阿娣也会在你身边。”
  乍暖还寒,春色将近。许是上天垂怜,青楠的嗓子竟慢慢好了起来。
  院里的红梅开得正好,抖落了三分寒意。雪白的大氅上青丝流泻,素净的双手捧起朵朵落梅,青楠立于院中,轻轻唱着《梅花配》。画面太过美好恬静,阿娣甚至不敢上前。青楠转过身:“丫头,何不大大方方地看?”声音沁凉如玉。
  阿娣缓缓走至她跟前,青楠执起她的手:“想跟我学戏吗?”阿娣重重点头。
  青楠平素待阿娣还算温和,可一到训练时,就成了极为严苛的师父。阿娣挨了板子,痛得掉眼泪,却没吭过一声,只恨自己愚笨。她年岁不小了,已过了打童子功的最佳时期,虽勤加练习,可收效甚微,何况每日还有许多活儿等着她……
  以前青楠登台全凭兴致,现在她开始为阿娣考虑。她屡屡登台,成了戏班的绝对台柱。她与班主议定,此后阿娣不必做粗活,专心跟自己学戏。红菱见青楠名气愈来愈大,却也无办法,只能酸溜溜地抱怨几句。
  那日春光正盛,梨花坡旁青楠抬手将阿娣发上的花瓣拂去,缓缓说:“你以后便叫梨若吧。”阿娣粲然一笑:“梨若,多好听的名字。”
  青楠不仅教她如何唱戏,还教她诗理词韵、修身养性。阿娣这才明白,青楠不是冷漠,不过是在这嘈杂的戏楼中寻不见志同道合之人。
  夏蝉冬雪,唱练不息,幸而有青楠支撑她一路前行,阿娣才可以望见铺满鲜花的未来。她的嗓音明明不被大家看好,后来竟然开了窍。
  转眼阿娣17岁了,眉清目秀,身姿窈窕,本该登台,却被红菱屡屡阻挠,班主也担忧毫无经验的阿娣会演砸,此事就这么拖着。
  这日按理是青楠登台,穿戴好戏服的她却突然咳嗽不止,她拉过阿娣:“今日红菱不在,你把握好机会……”
  妆镜前,她心跳如擂,手心冒汗。那件绣着蝶舞花间的戏服是青楠十分珍视的东西,此刻穿在她身上。“唱戏讲究‘三分扮相,七分眼神’。”青楠捏了下她的肩膀,微笑如兰,“可我怎么瞧着你满眼慌乱。”“师父,我怕……”“莫怕,师父就在你身边。”青梅拿起笔,为她补了几笔油彩。
  阿娣还是登台了,几尺戏台,被她走出了千山万水。她越唱心越静,一场罢,掌声雷动,此后梨若的名号响彻京城。
  遇见青楠之前,阿娣只想活着便好,而后她痴迷于戏台上的一进一退,风月绵延,想活出戏里戏外的精彩。任世事沧桑,景舂戏楼内,温茶半壶,师徒两人执手唱尽红尘清欢。
其他文献
《汉宫秋》这部戏剧,将历史改得面目全非,但我想我们还是该感谢马致远的。他给冰冷悲凉的历史涂上了一层淡淡的温暖。他笔下的昭君终究比历史上的她幸运些——那个王嫱,纵使弹断琵琶,望穿风尘,也见不到元帝的影儿。  故事开端与史书所载相差无几,只是画工毛延寿的地位提高为中大夫。他为汉元帝深入民间广选美女,到秭归时,一眼便相中了倾国倾城的王昭君。毛延寿为她画像并向她索要巨金,那时的昭君年尚十八,不懂得放下身段
期刊
眼看天色渐暗,饥肠辘辘的柳扶风感到分外委屈。三天前,大批禁军突然冲进尚书府。混乱中,他被父亲的亲信从小门送走,交托给了福威镖局的大当家。这位大当家,就是眼前的少女,名唤苏十锦。她说自己收了柳尚书的订金,要带着他逃命。  柳扶风刚想声讨苏十锦虐待他,苏十锦指了指不远处墙上的几张通缉令,柳扶风凑近一看——“兵部尚书勾结乱党,意图谋反……”他吼道:“我爹对皇上忠心耿耿,他定是冤枉……”  “忠心耿耿又如
期刊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彭玉麟青衫落拓,临窗作画,顷刻间一幅墨梅已然成形。兀的,蘸了清墨的笔尖在空中一滞,澄白的宣纸上多了一点墨迹,如无声洇开的泪滴。  彭玉麟轻叹出声,就此罢笔,踱到窗边负手而立。今日是她的生辰,白分别后,每年今日他都会为她作一幅墨梅。彭玉麟扶额轻叹,今年是他与她相识的第十七年。整整十七年,人生如参商,何处话离殇?  第一次见她,亦是隆冬。彭玉麟到安徽外祖家守岁,推开老院的朱门,灰瓦
期刊
朝霞像渐渐洇红的脂粉,高飞的檐角挑起第一缕晨光,未央宫耸峙于长安高处,俯瞰汉宫的聚散情殇。宫人们次第呈上盥洗的器具,退下的小宫娥们悄悄议论着,飞燕娘娘真是艳压群芳——  “娘娘的踽步舞姿无人能及,岂是他人能够学去的!”  “虽学舞不及,但娘娘的留仙裙裳却教众妾婢争相效仿呢。”小宫娥剪下了花圃里沾着露水的蔷薇,迎着朝霞回望昭仪宫,那里住着纤瘦柔美的飞燕娘娘。娘娘凌风而舞,步态从容,那是教人_辈子也忘
期刊
很多年后,苏麻喇姑常常忆起那天。纺车旁,少年天子神情缱绻,语气温柔:“苏麻,朕有时候真想成为你手中的丝线,也被你织成千丝万缕。”这不过是寻常男子倾吐相思的情话,自他口中说出便重若千金,只因他是爱新觉罗·玄烨。  苏麻年纪尚幼时便被孝庄皇太后委以重任,照顾皇子玄烨。在孝庄皇太后的带领下,苏麻见到了龙榻上熟睡的玄烨,她一眼便看出玄烨患的恶疾是天花。或许是那蹙眉的小小少年让她想到了甫过世的弟弟,慈宁宫前
期刊
[壹]  银杏叶飘洒时总是美的,可待枝丫空落时,再深的宫墙也不能将肃杀的冷风挡在外面。宋寓文呆呆地望着窗外,太子常服披在身上,勾勒出一个瘦削而落寞的轮廓。杨捷才一日未至,他就已将两位太傅赶走,把豢养的幼虎放了出去,差点酿成大祸。皇上刚刚离开,对他发了一通脾气。  杨捷挑起帘子,望见落寞的宋寓文,有那么一瞬,他忍不住生出一丝同情:无论多么骄纵,他毕竟还只是个少年。  “你那是什么眼神?是在同情我嗎?
期刊
前些日子,曾独自去攀一座山,邂逅一方园。  人迹罕至,红瓦近黑,雨水的印痕蜿蜒过古旧的墙,几许濡湿的青苔,肆无忌惮地疯长。曾覆过半面墙的爬山虎已然老去,唯留那些枯瘦的“脚”,星星点点,参差棋布。我坐于石凳,待日渐西。看光柱穿过重叠的叶,留下一地斑驳碎影,不经意便虚耗了半晌光阴。于是想,上一个与我抱有同样心绪的到访者,是在何时?或许就是昨日,或许已逾百年。  人世一遭,草木荣枯。多少身影从挺拔到蹒跚
期刊
零雨其蒙蒙  2月10日20:10俩字Phone 6s  #手写菊花体#[小菊花课堂——思美人。]偶然看到了思美人的片花,楚辞超棒,写了一波字~  桥半舫  2月6日1959采自华为麦芒4  #主题背诗词歌赋#BTW恐怖的气息……@恋恋中国风杂志  叶少:人家都说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所以你们应该知道我的字有多风流倜傥。不信,你来信我写给你看。  沐九九:作为编辑部的回信小能手,九九的字也曾引无数迷
期刊
闲适,是在晨光初露的清晨摘一捧青梅佐酒,就几碟小菜,任凭人间的清与苦化成唇角的一缕浅笑。闲适,是抚一抚廊下的花草,逗一逗循香而来的猫。布一桌清茶淡酒,品一瓯云糕素饭,领略散碎晨光,晚来风景。  在那个焙酒烘茶的午后,我不经意从宋诗的笔墨问携来了一片闲情。  闲翻诗词,看《登快阁》中,那素衣白袍的黄庭坚,正挽起袖管裤脚,徐徐登上高逾百尺的快阁。云青柳色新,风月弄晚晴。远处传来一阵歌吹,恰是晚歸的渔火
期刊
玲珑红豆子,咫尺相思  这是由唐诗《相思》引出的爱情故事——嘉定名士王初桐和六娘青梅竹马,虽红豆定情,却因门第差距最终无缘厮守。  1  开场画面是俯视的雨中街景,伞花错落有致地开在青石小巷。雨天最适合故事蔓延,人物尚未出现,情绪就已经饱满了。  2  这方摆满古风饰品的条案估计会点亮大片少女心吧~一枚以红豆镶嵌的发簪,勾起了中年王初桐的怀想。  3  六娘把不慎滴在绢上的鲜血绣成了一颗红豆,宛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