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幸福的中非农业合作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非洲,7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农业对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30%。然而,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等困难,影响了非洲的粮食供给以及非洲人民的温饱。
  前往非洲的中国农业专家,将中国这一传统农业国家的技术、资金和经验带到了当地,帮助非洲人民种下了粮食,也种下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2015年11月至2017年 11月,第三期中国农业援助布隆迪项目在当地开展中国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这让当地水稻产量增加了近3倍,创造了非洲水稻高产纪录。项目推广期间,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耐克基在项目组组长杨华德的指导下,种植杂交水稻。丰收的水稻,不仅为耐克基提供了高质量的粮食,也让他学到了水稻种植的科学技术,便于日后自主开展作物种植。2018年3月,在第四期项目开展之时,杨华德选择继续参加,将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农业技术传授给当地更多人。
  莱昂尼达斯,是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郊区小有名气的商人。 2012年,中国援助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当地开展菌草技术培训班,莱昂尼达斯因此学会了生产菌袋的技术。2013年,他前往中国,在福建农林大学进行了短期培训,回国后开了公司,建起了蘑菇种植基地。他的公司发展很快,已经拥有20名雇员。莱昂尼达斯说,菌草技术改变了他的生活。
  34岁的坦桑尼亚人阿卜杜拉,以种玉米为生。2014年,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来到阿卜杜拉所在的村子,试点推行科学规范的玉米耕种技术。起初,阿卜杜拉并不太相信这几位初来乍到的外国人能搞出什么新花样。但收获时节整整高出一倍的试验田收成,令他刮目相看。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阿卜杜拉家的玉米产量增长了3.5倍,从贫困户变为了农业示范戶。
  与此同时,莫桑比克农妇莎莉亚,贝宁农民库努,赞比亚农民马苏佩……很多人都成为了中非农业合作的受益者。
  如今,中非农业合作实现了由单纯的粮食援助向农业技术提供的方式转变,实现了“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
  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将支持非洲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中国对非合作的优先重点领域,着力帮助非洲国家解决这一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独立的基础产业发展问题。在非洲100个乡村实施“农业富民工程”、派遣30批农业专家组赴非洲、建立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合作机制……而同时,中国近几年已向20多个非洲国家提供了紧急粮食援助。“只要是中方作出的承诺,就一定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实际上,中非农业合作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就已经开始。1959年,中国向刚刚获得独立的几内亚无偿提供粮食援助,开启了中非农业合作的篇章。在中非农业合作将近60年的时间中,中国援建农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业技术试验站和推广站,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提供农机具、农产品加工设备和相关农用物资,派遣农业技术人员和高级农业专家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提供农业发展咨询,为当地培训农业人才……
  同时,中国农业专家还积极参与当地农业规划工作,积极为非洲农业生产出谋划策:援贝宁专家组协助起草该国《农业法》和《农业管理法》;援博茨瓦纳、几内亚比绍专家组分别参与编写两国的《农业发展规划》;援莱索托专家组协助该国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无口蹄疫国家地位;援毛里塔尼亚专家组协助制定农业综合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建设方案……
其他文献
“做好人,开好车”,“雷锋号”初心依旧。  探访“雷锋号”机车组,了解“雷锋号”机车组的前世今生;乘坐“铁路公交”,探访石汝支线工业遗迹,见证火车给沿线百姓带来的实惠与便利;走进沙坡头铁路治沙林场,见证数十年来几代鐵路人治沙固沙成果和拼搏奉献精神;探秘铁路罐车洗罐所,体验洗罐工工作的艰辛;走进特大路网型编组站“兰州北站”,见证西北铁路改革发展新成果……走进“雷锋号”机车组  1989年,原中卫机务
期刊
他们的手有毫厘千钧之力;他们的眼有秋毫不放之工。  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他们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个环节。  工匠是研发、制造、加工等领域的灵魂。从2016年国务院连续四年将培育弘扬“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2019年浙江杭州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通过影像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工匠精神”
期刊
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論坛迄今已走过18年。这18年,中非贸易额从100多亿美元增长到1700亿美元;  中国对非投资从不超过10亿美元增长到1100亿美元;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主要贸易伙伴、工程承包商和投融资来源国。  从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到喀麦隆的克里比港,从北汽南非工厂到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中非双方合作实施了一大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站、工业园区等合作项目,一个个中
期刊
在中医领域,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拜师学艺,还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都是在践行中医药学、临床的师徒相承。学校与医院,是培养年轻中医药人才的两大主要场所。  本刊记者走进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在药房、科研实验室及临床,探寻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点和趋势。浙江省中医院中药房。中药房内,药材被分门别类放进药柜。之后,中药师根据医生开出的门诊处方进行配药。 摄影 徐讯/人民画
期刊
胡庆余堂,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宗旨发扬仁术。如今的建筑,保留了1874年创建时的风貌。  胡庆余堂国药号(下称“胡庆余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100多年前,杭州市民便来到这儿问诊和购药。如今,这里一切如故:依然是1874年创建时使用的建筑,依然是当初的熙熙攘攘。这个享誉民间的“江南药王”,撑起了中国中药的一片天地。“采办务真,修制务精”  “戒欺”,
期刊
近一两年来,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动。2018年8月20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旨在进一步调动中小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在稳定经济发展方面会发挥更大作用,此舉足见中央对民营企业寄予的厚望和高度的重视。8月29日至31日,“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系列活动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那么,民营企业对当前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化
期刊
“每天清晨睁开眼,花香飘满我房间,可是夏天快过去,归途那么远……一朵花两朵花三朵花,心里放不下,留给我曾经在这里度过的年华。” 在中国有色刚果(金)的卢阿拉巴铜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王盛琪缓缓地唱起这首歌。  王盛琪在非洲工作已有12年,在中国有色在非洲的20年拓展中,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人”了。  中国十五冶非洲公司副总经理隆志强也是一位“老非洲”,他到赞比亚已11年。“大部分时间都在
期刊
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对非援助,领域与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粮食援助到覆盖减贫、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等民生和能力建设,从注重“无偿援助”到强调“互利双赢”,从“输血”式援助向“造血式”升级……中国对非援助正在越來越多地成为中国与非洲合作。  在农业与医疗这样的传统领域,中非之间的合作源远流长,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无偿援助,到今天的更加注重技术培养与合作共赢,为非洲当地留下了后续
期刊
付丕军,43岁,朝天区宣河镇清泉村人。2015年,他组织成立“广元市朝天区科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同年还成立了广元市首个村级返乡农民工创业信息平台“清泉村创客驿站”,专为有创业意愿的乡亲们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和交流平台。  返乡能人,在外,往往功成名就,经济基础好,领导和组织能力强,尤其是一些经商人员或者企业主,有管理公司的能力,又有发家致富的经营能力,在本村村民中有较高威望,回到乡村后,能够迅速
期刊
2019年8月21日,第九次中日韩外长会在北京古北水镇举行。 摄影 徐讯/人民画报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秩父神社的祭祀典礼是日本的传统节日之一。走繩是韩国传统的艺术表演,表演者在悬空绳索上伴着有节奏的音乐走动表演,同时向观看者讲述幽默的故事。  中国、日本、韩国互为近邻,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2019年是中日韩合作20周年, 8月21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