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丝绸之路 发现途中“最美铁路”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好人,开好车”,“雷锋号”初心依旧。

  探访“雷锋号”机车组,了解“雷锋号”机车组的前世今生;乘坐“铁路公交”,探访石汝支线工业遗迹,见证火车给沿线百姓带来的实惠与便利;走进沙坡头铁路治沙林场,见证数十年来几代鐵路人治沙固沙成果和拼搏奉献精神;探秘铁路罐车洗罐所,体验洗罐工工作的艰辛;走进特大路网型编组站“兰州北站”,见证西北铁路改革发展新成果……

走进“雷锋号”机车组


  1989年,原中卫机务段党委决定组建“雷锋号”机车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同年5月,“雷锋号”机车面世。“行车万里为人民、军民共同学雷锋”这两行粘贴在红色丝绒上的金字,是1993年2月6日“雷锋班”全体战士赠与“雷锋号”机车组的共勉词,也是西北铁路人正式成为“雷锋传人”的物证,更是他们传承雷锋精神的座右铭。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雷锋号”已全面进入了电力时代,这台以雷锋名字命名的火车头已在西北大漠铁路线上安全驰骋了30年。光阴荏苒,“雷锋号”机车组组建以来,历经3次转型,先后有14任司机长、67名机车乘务员。截至2019年8月1日,“雷锋号”已安全走行415.6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周长跑了103圈。该机车组创造出连续安全生产10970天,安全运送旅客559万余人次,担任专、特运任务211列,累计防止各类事故527件,排除事故隐患453个,节约各类油品170余吨,累计节电2.16亿多度的辉煌业绩。
如今“雷锋号”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一批“80”后、“90”后的年轻人手上。
7524次列车由银川始发,途经暖泉、石嘴山、平罗、大武口、大磴沟、呼鲁斯太、白芨沟,到达汝箕沟,当日实现往返。
平汝铁路列车票价,全程9.5元,最低1元,儿童票0.5元。
7524次列车是银川客运段“资历最老”的一趟列车,承载着沿线居民的记忆。
车上不少上了年纪的乘客,体验乘车,重温旧日时光。

开往贺兰山深处的慢火车


  1959年,石嘴山域内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全面开工。为了运送石炭井、白芨沟及大峰沟的煤炭和物资,国家开始以大武口站为中心点,修筑包兰铁路支线—平汝铁路。
  平汝铁路全线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于1959年5月开工,始于原平罗站,止于石炭井煤矿的大磴沟站,称潮石支线,1961年7月完成,8月开始临时运营;二期工程于1966年开始,自大磴沟站向西,经呼鲁斯太煤矿南折至汝箕沟煤矿的汝箕沟站,称汝箕沟支线,1971年3月完工。潮石支线与汝箕沟支线并称为平汝铁路(又名平汝支线),于1971年11月正式运营。
  1971年11月,507次列车(7524次列车前身)驶进大磴沟,1972年6月,延伸至汝箕沟。今天的7524次列车,由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客运段平凉车队担当乘务工作。这趟“服役”了接近半个世纪的列车,依旧被沿途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铁路公交”,依然循着半个世纪以前的足迹,沿包兰线至石嘴山车站,向西北进入石嘴山市石炭井矿区,然后向西折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最后再回到平罗县汝箕沟镇,经包兰、平汝线运行,由银川始发,停靠石嘴山、大武口两个车站,芦花台、平罗、再到柳树沟、汝箕沟等10个乘降所以及陶斯沟、宗别立两个乘降点。
  7524次列车是目前银川客运段“资历最老”的一趟列车,半个世纪以来,是143公里铁道线上铁路职工们的“班车”也是当地居民走亲串友的“公交车”。

探寻火车“消音”背后的秘密


  曾经拥挤的绿皮车内,昏沉漫长的旅途,耳边“哐当、哐当”响个不停。躺在卧铺上,总是可以感受到火车在来回晃动。
  老式轨道是把每根25米的钢轨焊接成100米长,在铺设的时候每根铁轨之间又留出1厘米的缝隙。这是为了方便铁轨的运输,同时也为了解决热胀冷缩。这就是火车运行时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音的原因。这些间隙限制了列车的速度,更容易给钢轨轨头和车轮造成磨损。
包兰铁路的抗沙智慧,不仅装点出一片绿色,也为国内其他沙漠铁路乃至世界提供了治沙的可参样本。
经固沙林场职工试验证明,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是效果最好的固沙方法。
变荒漠为绿洲,包兰铁路为沙漠开辟出绿色长廊,为荒芜的沙漠穿起了大动脉。

  火车能够安全高速平稳的行驶,高质量的钢轨必不可少,而高质量的钢轨则需要精细的焊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工务机械段河口南焊轨基地就有这样几套钢轨焊接的“秘密武器”。
  高铁轨道消除了间隙,将每段100米的钢轨在车间里焊接成500米长,然后运到铺设现场再将这些500米的长轨采用闪光焊的方式连接起来成为无缝线路。“哐当、哐当”声变成了“嗦嗦嗦”的行进节奏,让列车行进更加安静、乘客体验更加舒适。这种没有接头的长轨道是中国高铁平稳、高速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
  “焊接一根钢轨,心系一车旅客。”为确保钢轨焊接工艺达到0.2毫米的标准,工人的操作要力求完美。高速轨焊接要经过的14道工序,可以归纳为检轨验伤、除锈、钢轨焊接、焊接后粗打磨、热处理、精调直、精铣、质检探伤等,每一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

沙漠铁路的“中国智慧”


  包兰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铁路干线,却因沙漠而闻名,在中国铁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58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夕,包兰铁路全线通车,也成为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今天,在腾格里沙漠边缘高达百米的流动沙丘上,这条沙漠铁路已畅通无阻60余载。
  1955年,包兰铁路铺下第一根钢轨。1957年初,原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施工队将铁轨铺到了腾格里沙漠,包兰铁路的施工进入沙坡头段。“在沙漠中铺轨不是最难的,难的是路轨常常受到流沙侵袭,无法正常行车。”中铁兰州局集团中卫工务段职工郜永贵说,曾有专家预言:包兰铁路“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淹没。预言依据非常简单,包兰铁路迎水桥至甘塘段周围沙丘裸露,植被覆盖率不足5%,干沙层厚达10厘米至15厘米。“包兰铁路通车伊始,在沙坡头段屡屡遭受风沙漫道的危害。”郜永贵说,这一特殊的地段,造就了一支非常特殊的队伍—清沙队。当时清沙队只有30余人,半夜抢险是常有的事,只要一听到巡线工说有积沙,大家爬起来穿上衣服抄起铁锹就走。
  为此,原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以防沙治沙为主题的专业科研单位—“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中卫固沙林场的技术人员也积极参与其中。收集气象资料、摸清沙丘类型和活动规律、进行沙漠路基试验和植物固沙研究……一项项艰巨的任务摆在科研人员面前,一个个难题被攻克。
无缝钢轨是由5根100米长的钢轨,在焊轨基地焊接成一根500米长的钢轨,再运到铺设现场采用闪光焊的方式连接而成。

  1957年,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职工和试验站的科研人员开始尝试平铺式沙障试验,选用麦草和稻草做材料,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林场职工开始尝试用麦草扎出圆形、三角形、马蹄形的固沙格。试验证明,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是效果最好的固沙方法。
  1960年6月1日,原铁道部在沙坡头设立火车站,普通客车在此停留一分钟。未免风沙之扰,大家再次利用麦草方格,找到了削平高大沙丘的办法:在沙丘的三分之二以下,扎上麦草方格,固定住。借助风力把以上三分之一削掉,再扎上麦草方格,固定住。
  这样一个来自偶然的智慧创造,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977年的联合国全球沙漠化會议上,中国代表被请上讲坛介绍“麦草方格”固沙法。1978年8月23日,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委托,中国在沙坡头举办了第一期国际沙漠化治理讲习班。来自秘鲁、阿根廷、巴基斯坦、印度、埃及、尼日利亚等国家的17位专家学者对沙坡头治沙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铁兰州局集团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迎接的第一批外国客人。
  麦草方格让人类第一次克服了流沙问题,但对抗流沙仅靠麦草方格还远远不够。如何保护灌溉造林带?用草障植物带抗击流沙。如何消除风沙流对草障植物林带的危害?设置高立式树林沙障。沙障也容易被埋怎么办?再扎一道麦草方格,封沙育草……伴随着一路破解难题,现在的铁路两侧,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以“一带护一带,五带护铁路”的方式,共同构成了“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
  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林业重大工程建设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然而,治沙固沙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治理沙漠的道路上,铁路人的脚步从未停歇。包兰铁路的抗沙智慧,不仅装点出一片绿色,也为国内其他沙漠铁路乃至世界提供了治沙的可参样本。
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后,500米长的成品长轨需32台龙门吊同时起吊装车。
其他文献
开幕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代表团入场。  随着“苏沃洛夫突击”项目接力赛最后一辆战车抵达终点,8月15日,“国际军事比赛-2019”库尔勒赛区4项赛事圆满收官。来自12个国家的24支参赛队,在茫茫戈壁展开沙场竞技、巅峰对决,为全世界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军事盛宴。  中国参赛队在激烈比拼中,共夺得12个单项第一、4个团体第一,囊括了库尔勒赛区4个项目的所有金牌。扩大的“朋友圈”  国际军事比赛有“军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无论是“西山药库”安徽金寨道地中药材的源头生产,还是坚持“戒欺”的“江南药王”浙江杭州胡慶余堂;无论是大山里返璞归真的传统采药人,还是各大中医院里的中医名家—对于当代中医学而言,一边是传统学科,一边是日益全球化语境下的人
期刊
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新中国从事师范教育的第一批人,也是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49年至今,他几乎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所有的重大教育改革,他的许多著作对中国教育理论和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  年届九旬的顾明远满头银发,可亲可近,这位中国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思维敏捷,博闻强识。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这位巨匠“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生风采,更足以
期刊
他生在洞庭湖边,长在洞庭湖边,将一生交付给变幻莫测的洞庭湖。他与自己较劲儿,与时间赛跑,为给湖区筑起坚固长堤而努力,直到生命的指针停止的一刻。他就是湖南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总工程师余元君。  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余元君“时代楷模”称号。  2019年1月19日,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工地,寒冷而泥泞。余元君一早就来到这里,进行现场协调和技术指导。
期刊
暴雨将至,跑者刘俊逸奔跑在青海湖畔,经过旅游点时引来当地牧民关注的目光。  这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马拉松极限赛,也是全球少有的马拉松5日赛。参赛跑者需要在海拔3100米至3400米的高原,完成5个全程(42.195公里)马拉松。在5天的赛程里,选手需要经受缺氧、天气多变、紫外线照射强烈等各种考验。  环青海湖一周,总长度380公里。壮美的景色、瑰丽的高原风情,让选手们在比赛的同时,也能深入领略一番大美
期刊
悬崖酒店位于朱砂古镇景区内,以健康、绿色为主要设计理念。  万山区地处贵州省东部,是贵州省连接中原地区的中枢和纽带,有“黔东门户”之称。因历史上盛产朱砂,万山曾被誉为“朱砂王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工业特区,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  然而,经过多年的开采,万山的朱砂矿资源逐渐消耗。2002年,矿区被迫实行政策性关闭。面对资源枯竭带来的困局,如何寻找出路让经济复苏,让城市重新找回活力,是
期刊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考察。20日下午,习近平在中农发山丹马场有限责任公司一场考察,实地了解祁连山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情况。 摄影 谢环驰/新华社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一心,
期刊
1974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正式通航。1998年2月,日本广岛机场,国航执飞的广岛-北京航线开航。国航中日航线通航45周年庆典活动中,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左五)、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左四)、中航集团副总裁曹建雄(右四)等人合影。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参加庆典活动。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致辞。 摄影 万全/人民画报  中日航线通航以来,两国各领域交流内涵不断
期刊
增進了解的钥匙  2019年8月26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正跃,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外文局原局长周明伟与来自印度尼西亚巴厘、东努、西努三省的访华媒体团一行11人,在北京东岳庙会面。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文交流、媒体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  2019年8月21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暨第十七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在北京开幕。  本次图博会共有来自
期刊
胡建涛(中国) 《暮色他乡》 版画 90x150cm 2018年殷小烽(中国) 《女人日记系列》木 180x200x200cm 2015年摄影 郭翔妹/人民画报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于8月30日至9月20日在中国国家美术馆展出。  本届双年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来自五大洲113个国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