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液颈部湿热敷辅助治疗中风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为提高本病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个确诊为中风病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纳入研究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A组)30人,对照组(B组)30人,B组患者采用中风病常规治疗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液颈部湿热敷,观察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前好转,但A组疗效更佳,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液颈部湿热敷辅助治疗中风病吞咽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药液 颈部湿热敷 中风病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中风患者日益增多,且有年轻化发展趋势[1]。中风病情轻者早期经药物干预能获得痊愈,但重者可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对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治疗方法较多,康复训练、针灸的应用提高了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改善,但存在疗效欠佳或费用昂费的问题。我们应用中药液颈部湿热敷辅助治疗,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在我院2013年到2015年确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B组30人,男17例,女13例,年龄63.65±9.47岁,病程44.65±2.72天;A组30人,男15例,女15例,年龄62.86±9.05岁,病程43.36±2.15天。兩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为中风;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者。
(2)依据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存在吞咽障碍者。
(3)生命征平稳、意识清楚,能合作,病情允许进行吞咽康复训练。
(4)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的心、肝、肾、肺、血液病以及内分泌系统原发病。
(2)精神失常或智力及认知功能低下。
(3)既往有或同时合并影响吞咽功能的其他疾病,如头颈部肿瘤、食管肿瘤、颅脑损伤、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疾病。
(4)精神病患者。
(5)生命征不平稳、意识不清楚,不能配合,或病情不允许进行吞咽者
1.5 治疗方法
B组:采用脑出血的常规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血压等水平,并进行对症处理。吞咽困难严重者采用胃管鼻饲,并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每天1次,对咽反射差的患者可加咽部冰刺激。
A组:在B组基础上,嘱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将适量中药粉及敷料一起浸泡加热至100℃,把敷布(用无菌纱布20层做成40cmx30cm见方的毛巾状专用敷布)浸在配制好的药液盆内,浸至湿透,待药液温度降至患者能耐受时取出,一般为45℃~55℃,拧至半干,湿敷于患者整个颈部,在敷布上面再盖以薄膜保持温度,以免热气散失。敷布要准备3块,每块热敷10分钟,每次湿敷时间30分钟。
1.6 观察指标
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法: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
1.7 疗效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1.8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A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2。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χ2=4.468,P=0.035。
3 讨论
中风包括脑梗死及脑出血两种形式,急性脑梗死可由多种因素诱发致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患者自身已有动脉硬化,如未及时干预,可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影响脑部供血;血管内皮病变导致内源性凝血机制启动,血小板凝集,减缓了血流速度;血管自身的病变,如血管畸形或脑部肿瘤压迫引起供血障碍而发病。吞咽功能障碍作为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食物摄入,甚至还可提高患者致残率,也是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口。我们认为,积极治疗吞咽困难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意义,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甚少,几近空白。
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液颈部湿热敷疗法治疗,结果显示,A组无论是SSA评分的改善情况还是临床疗效均优于B组。何璨[2]采用中药冷热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但国内尚无中药湿敷辅助治疗的文献报道,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大的临床及科研价值,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缺,并显示出了中医药对于本病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我们认为,痰瘀阻络,枢机不利是本病主要病机,中药处方以活血祛瘀化痰为法,方中防风祛风除湿;络石藤宽筋藤祛风通络;赤芍、鸡血藤、苏木、骨碎补活血祛瘀止痛,加用白芍加强止痛的效果;桂枝温阳化气,与活血药物合用则活血之力大增;冰片通窍消肿止痛。药理研究发现,赤芍、鸡血藤、苏木、骨碎补能改善微循坏,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3];白芍可抗炎消肿效果,因此,本研究用药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理论均有充实的理论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何璨.中药冷热刺激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7):75-76.
[3]谢昆玲.电针配合开窍利咽冰棒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9(35):437.
【关键词】 中药液 颈部湿热敷 中风病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中风患者日益增多,且有年轻化发展趋势[1]。中风病情轻者早期经药物干预能获得痊愈,但重者可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对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治疗方法较多,康复训练、针灸的应用提高了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改善,但存在疗效欠佳或费用昂费的问题。我们应用中药液颈部湿热敷辅助治疗,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在我院2013年到2015年确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组,B组30人,男17例,女13例,年龄63.65±9.47岁,病程44.65±2.72天;A组30人,男15例,女15例,年龄62.86±9.05岁,病程43.36±2.15天。兩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为中风;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者。
(2)依据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存在吞咽障碍者。
(3)生命征平稳、意识清楚,能合作,病情允许进行吞咽康复训练。
(4)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的心、肝、肾、肺、血液病以及内分泌系统原发病。
(2)精神失常或智力及认知功能低下。
(3)既往有或同时合并影响吞咽功能的其他疾病,如头颈部肿瘤、食管肿瘤、颅脑损伤、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疾病。
(4)精神病患者。
(5)生命征不平稳、意识不清楚,不能配合,或病情不允许进行吞咽者
1.5 治疗方法
B组:采用脑出血的常规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糖、血压等水平,并进行对症处理。吞咽困难严重者采用胃管鼻饲,并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每天1次,对咽反射差的患者可加咽部冰刺激。
A组:在B组基础上,嘱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将适量中药粉及敷料一起浸泡加热至100℃,把敷布(用无菌纱布20层做成40cmx30cm见方的毛巾状专用敷布)浸在配制好的药液盆内,浸至湿透,待药液温度降至患者能耐受时取出,一般为45℃~55℃,拧至半干,湿敷于患者整个颈部,在敷布上面再盖以薄膜保持温度,以免热气散失。敷布要准备3块,每块热敷10分钟,每次湿敷时间30分钟。
1.6 观察指标
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法: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
1.7 疗效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1.8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A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2。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χ2=4.468,P=0.035。
3 讨论
中风包括脑梗死及脑出血两种形式,急性脑梗死可由多种因素诱发致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患者自身已有动脉硬化,如未及时干预,可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影响脑部供血;血管内皮病变导致内源性凝血机制启动,血小板凝集,减缓了血流速度;血管自身的病变,如血管畸形或脑部肿瘤压迫引起供血障碍而发病。吞咽功能障碍作为中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食物摄入,甚至还可提高患者致残率,也是导致此类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口。我们认为,积极治疗吞咽困难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意义,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甚少,几近空白。
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液颈部湿热敷疗法治疗,结果显示,A组无论是SSA评分的改善情况还是临床疗效均优于B组。何璨[2]采用中药冷热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但国内尚无中药湿敷辅助治疗的文献报道,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大的临床及科研价值,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缺,并显示出了中医药对于本病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我们认为,痰瘀阻络,枢机不利是本病主要病机,中药处方以活血祛瘀化痰为法,方中防风祛风除湿;络石藤宽筋藤祛风通络;赤芍、鸡血藤、苏木、骨碎补活血祛瘀止痛,加用白芍加强止痛的效果;桂枝温阳化气,与活血药物合用则活血之力大增;冰片通窍消肿止痛。药理研究发现,赤芍、鸡血藤、苏木、骨碎补能改善微循坏,促进炎症渗出的吸收[3];白芍可抗炎消肿效果,因此,本研究用药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理论均有充实的理论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何璨.中药冷热刺激配合电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7):75-76.
[3]谢昆玲.电针配合开窍利咽冰棒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9(3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