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我国在创业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创业教育的认知观念不到位、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完备、实践平台不丰富、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内涵把握不够;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社会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政策不够明确等等。基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文章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通过案例实证研究,来剖析浙江万里学院创业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同类型的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徐志强(1981-),男,浙江临海人,浙江万里学院团委,助理研究员;林德操(1979-),男,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浙江 宁波 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4-0001-03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关乎民生的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随着各类鼓励和优惠政策的推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如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提高其创业成功率,是大学校园创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建本科高校浙江万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视角进行研究,以此来透视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并对相关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探讨并探索一套适合当前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实际情况的创业教育体系,以期为同类型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其比例已占全国本科院校的1/3。但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位于省会之外的地级市,受到了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步履维艰。近年来,重点大学向着“有特色高水平”的方向发展,高职高专也是越办越红火,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则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自己“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因此,如何定位办学目标、学科专业、服务面向、人才培养成为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众多因素中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关键;如何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才去向如何?其走出校园以后能否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一连串的问题决定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大多数新建本科高校选择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导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让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主动地减轻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而且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来“消耗”日趋庞大的待就业毕业生。因此新建本科高校如何加强其创业教育,如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成为了决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创建创业型大学的关键所在。
  二、我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校是一所新型地方本科高校,其本身就是一个创业的产物。多年来,学校坚持走创新办学之路,确立了“育创新性人才,建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全日制本科人才为己任,以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要求、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培养对象个性化发展要求等“三个适应”为导向,明确了教学型本科发展定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的指导下,学校制订规划,设立基金,创建孵化中心,开设相关课程,同时还引进并开设了SIYB和KAB专业化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呈现向专业化、规范化、大众化发展的良好势头。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连年攀升:2010年,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更是达到了163家,创业率达到3.24%,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一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体系。我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姻宁波团市委成立宁波青年创业学院,承担着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创业社团指导、创业实践组织和创业项目孵化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院两级的积极作用,除加强宁波青年创业学院的建设力度外,进一步调动各专业学院的积极性,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成立相应的创业教育学院,开展依托专业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特长,走科技创业之路。
  二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前,学校已开设了十余门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大体上可分为:由“浙江地域文化”、“浙商研究”、“传统文化与创业管理”、“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组成的创业意识启蒙课程;由“创业与理财”、“企业管理”、“创业风险与回避策略”、“商机选择与评价”、“公司注册与法律法规”组成的创业理论知识课程;由“礼仪基础”、“管理沟通”、“影响力基础”、“创业训练营”、“经理人拓展训练”组成的创业品质拓展课程。据了解,学生选课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特别是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更不知道如何着手。因此,学校进行科学遴选,整合出一套创业课程体系,事先公布、宣传,并由导师指导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实现在公选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创业通识能力的培养。
  三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制度。根据学生创业技能提升的需求,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选择一批有志从事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以相应的激励措施,指导他们参加相应的培训、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建设一支宁波青年创业学院的核心教师团队,构建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目前,学校共拥有3名专职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人员,47名兼职创业教育教师,235名政府、企业等外聘专业导师,共同组成了学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体系。
  四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组织体系。学校根据学生创新创业需求,除宁波青年创业学院和浙江万里学院创业教育学院以外,努力拓展资源,组建各类组织来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如组建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和提升的组织作用,如KAB大学生自主创业俱乐部、考研俱乐部、SIFE创业帮扶俱乐部、准律师俱乐部、广告与文化创意推广俱乐部、外语应用俱乐部、“意人”创意设计俱乐部、绿色生活俱乐部、移动信息俱乐部、AC软件俱乐部等十大英才俱乐部,使其成为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
  五是建立健全創新创业资助体系。从历年我校毕业生创业情况来看,在创业学生当中,科技创业和依托专业创业的学生较少,有60%以上属于与专业无关,创业层次相对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参与“红海”竞争,一遇挫折,容易放弃,成活率不高。为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学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基金”资助体系,加大扶持、孵化力度,鼓励引导学生从自身专业优势出发,以学科专业的视角,前瞻性地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走科技创业之路,向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蓝海”发展。十年来,我校共出资100余万元来资助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并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争取社会资源来资助大学生创业,先后整合了宁波博洋家纺有限公司、宁波迪赛投资有限公司、宁波博远有限公司等,共募集资金300余万元,主要用于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毕业生创业启动资金资助,我校应届毕业生的所有创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费用一律由学校买单,并且学生创业公司吸收其他学生(包括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分别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诚然,高校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必须提高政府、社会和高校以及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建立一个科学有序、有利和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创业教育环境,促进创业教育发展。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站在全过程的角度,以高校教育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重点、以实战为导向的全过程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完善创业教育体制、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平台,整合政府部门、高校、社会等各种资源,共同参与,有机结合,打造一系列社会化服务机制。
  1.加强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全方位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一种较高的综合素质,它是在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所展示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它还包括执著的信念、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拼搏、冒险的胆识。这是大学生深层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目前,高校在创新素质的培养上尚有较大空间,应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改变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问题意识,重视职业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培养;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意识就是培养质疑精神,使学生具有执著的科学研究态度,应摈弃和根除高等教育中接受现成事物的接受意识。
  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首先要培养创造意识,把创造性看成是生活中所必需的。和创造意识紧密相联系的是创造动机,动机是创造活动中的重要心理因素,动机越强烈,效果越显著。其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创业人才的特点在思维特点上需表现出不为陈规旧俗束缚,能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创造性,能摆脱惯性,改变定势,还能从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那些不属于已有知识和观念范围内的东西。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必备因素,一个人想要创业,必须具备一种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要敢于对已有的东西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因为在创业的过程中势必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障碍,因此必须要创新,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和创新渠道。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要适时地推出各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相关举措,如举办校园“金点子创意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等来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使其体会到创新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四是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创业活动属于风险投资行为,可能带来客观的效益,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要让学生对自己能够容忍的失败程度和可以承担的风险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创业实践中进退自如。要加强对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理念教育、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失败经典案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辛勤创业有时候不仅不能带来丰厚的收益,而且会带来巨大的亏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培养“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
  2.加强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建设,多角度开展创业教育
  一是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创业学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学校还可开设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课程。在课外开展创业计划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来实施创业教育课程,以拓宽学生的范围和视野,使课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如开展“创业与理财”、“商务谈判”、“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等创业教育选修课,开设SYB、KAB等创业教育基础课。
  二是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最终取决于教师,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全面、深厚的專业基础知识,相当的实践管理经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及就业指导服务的关键。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要坚持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专职队伍包括讲授创新创业或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师、辅导员;兼职队伍则包括从事专业课教学特别是科研方面突出的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文化素质基础课的校内教师、企业家、政府官员、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咨询师等。尤其要通过引进和聘请校外专家,弥补高校师资缺乏特别是创业实践经验欠缺的不足。还要加强在校教师的培训,全面掌握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最新形势和内容。
  三是深化创业教育的内涵。针对目前学生对创业概念理解的偏差,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关于创业内涵和本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和理解,使学生明确创业不仅是指简单地开办公司或企业,而是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是创造事业的辉煌和成就。创业教育的对象也不仅仅是部分精英学生的事情,对普通同学也有很大的意义,让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同时,增强其多方面的素质,更加明确未来就业岗位的设置、性质和内涵,有助于自身今后的发展和提升。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建立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念,通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用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把各种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合理的、多元化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系统。首先,要加强立志教育,鼓励学生志存高远,不只是学习基本知识,拿到大学文凭,还要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努力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其次,要教育引导学生在愿望与水平、自我与社会、学习与创新、就业与创业等方面找到结合点,并进行合理的自我认知,在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同时,知道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能做和该做些什么。第三,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的同时,还要让他们知晓创新创业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创新创业过程的艰辛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第四,要通过宣扬大学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激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
  四是训练学生尝试体验的行为。一方面,对于所有大学生而言,应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把体验贯穿于创造性人格塑造和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环节。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科技竞赛、学术活动、创业策划、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真正参加到一些创新创业活动中去,搭建一定的平台,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还要帮助学生规划未来,明确定位,将现有的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有机统一起来,激发学生将知识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的热情,特别要重点为那些有创新创业潜质和动机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与社会及政府部门的联动,立体化构建服务体系
  一是加大与政府部门的联动。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政策导向、资金支持、资源统筹等方面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从创业制度、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等宏观因素给予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支持,不能单单从推动大学生就业这一个角度来理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应该从市场经济需求的高度出发,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应设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金,采取定额拨付、立项资助和奖励等办法,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统一、有效的服务平台。由政府牵头,协调人事、劳动、教育、科技、财政、工商、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政策咨询与落实、工商注册、税务减免、孵化器支持、项目对接、资金扶持、信息传递、技能培训等方面采取有效手段,为大学生提供多种服务。
  二是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充分地利用社会这个“大学”,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创业实践、创业训练、创业体验、创业见习活动,以社会各行业为媒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业体验活动;另外,邀请社会各行业的精英人才开展创业成功案例讲座、创业失败案例讲座,以现身说法的方式来开展各类讲座;充分利用企业平台,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管理层见习,或采取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方式,来培养创业型人才;邀请优秀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指导学生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计划、开展创业活动;与企业合作设立创业基金,来帮助和扶持大学生进行创业;积极与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模式,创立实践训练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来实施创业教育。
  三是搭建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创业教育不仅要关注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创业问题,还要重视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品格的培养,必须由创业导向模式向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模式转变。要整合第一课堂的专业课程教学和第二课堂创业实践活动,启发、引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见习、团队训练、创业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创业的整体水平,塑造学生的创业理念,逐步培养出创业领军人物。高等院校要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加创业体验,搭建参与创业实践的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是加强家庭、学校、学生之间的联动。创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教育范畴,更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让父母接受并支持学生创业,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家庭保障。学校应开展与家庭互动的各类活动,如创业恳谈会、毕业生家访等,让学生家长积极地参与此类活动,通过会议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家长明确除了“铁饭碗”之外,创业也是孩子毕业后的一条阳光大道,创业不是个别人的事情,應帮助学生取得父母的信任和支持。
  四、结语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高校“闭门造车”所能完成的事业,它需要社会氛围与社会体系的支持,需要基础教育对青年创造力的培养为基础,也需要企业对青年创业的关注与扶持,更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保障。只有建立起学校、社会、政府、企业、家庭五位一体、科学有序、优化高效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与体系,高校创业教育才能得以优质、快速、高效的发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徐小洲.创业教育系列丛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高建,等,译.新企业与创业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宋克勤.创业成功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向东春.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3.
  [6]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9,(12).
  [7]张璐.高校分层次创业教育中的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5).
  [8]陆艺.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高校专业教育的路径转向[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
  [9]卢立珏,林娟娟.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温州模式”为案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0,(4).
  [10]李家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状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44.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近几年来作者担任大学班主任的工作经历,认真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思想意识形态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学生们共同关注和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另外还介绍了班主任与学生日常交往的经验和原则。文中总结的经验和认识对于年轻大学教师,尤其是刚刚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年轻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班主任;大爱精神;教育服务  作者简介:刘会云(1976-)
期刊
摘要:在对优质生源及社会教育资源的争夺上,地方高校面临双重压力。教学质量是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石,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开展研究性教学,对地方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基础条件的改善以及较长时间的教学积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使地方高校已经初步具备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条件。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性教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胡玮军(1967-),女,
期刊
摘要:随着大规模电力系统中区域电网之间的互联,传统用于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分析的特征值分析方法受到系统规模及完整参数获取困难等因素的限制。本文介绍了一种不依赖于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和研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有力工具——Prony算法。在阐述Prony算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实际,探讨Prony算法在实际应用时应如何确定模型阶次、采样步长、数据长度及数据预处理,并给出了将Prony辨识的结果应用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网络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展,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能否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系统的保障。基于巴纳西教学系统理论,从经验系统、经验传递系统和经验接受系统三个子系统的维度,比较了网络教育教学系统与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系统的不同点,分析了网络教育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网络教育的教学系统在借鉴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发挥其特有的
期刊
摘要:把“说课”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核心,通过“说课”,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加强课程建设,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在高职院校造就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关键词:说课;教学研究;项目;团队  作者简介:孙木兰(1965-),女,湖南益阳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王雪(1984-),女,湖北黄冈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湖北武汉430079)  中图分
期刊
摘要:耗水率高低是水电站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充分利用水能,尽力降低水耗,节水多发电是水电站增效工作的重点。对调节性较差的水电站,其发电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入库径流及径流过程,而水库入流主要取决于水库集水流域的天然降水特性并受上游水利工程的调节影响,对于径流总量相近的两场洪水,峰型尖瘦的容易造成弃水,峰型矮胖的对发电较为有利,水库的来水及其过程不可控制却可预测,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控制水
期刊
摘要: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农机专业人才,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面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已势在必行。通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构建农机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建立产学研有機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本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人才队伍的调整与完善,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为行业和地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期刊
摘要:课堂情境反思属于事中反思,与教学活动相伴进行,在探讨了情境反思的基本模式的三个阶段:情境评估、情境反思、采取对策后结合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其实际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反思;反思模式;  作者简介:李中轩(1971-),男,河南渑池人,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讲师;侯刚(1981-),男,河南禹州人,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讲师。(河南许昌461000)  基金项
期刊
摘要: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经营的科学内涵,介绍了大学的经营战略,并从有形资产的经营、无形资产的经营、人力资本的经营三个方面,给出了大学经营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大学经营;经营战略;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本  作者简介:朱志媛(1965-),女,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编审。(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
期刊
摘要:教学日志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对教学日志的内涵和基本内容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从教学日志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日志;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  作者简介:侯英梅(1972-),女,广东梅州人,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教务部副部长,高级实验师;宋斌华(1976-),男,江西赣州人,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