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x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本是在上学时代就已背得滚瓜烂熟的《春夜喜雨》,但是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几年来的实践中,我却越来越深入地理解了这“春雨”在班级工作中所代表的深刻内涵。
首先,对后进生的管理。
在每个班级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而且经常违反纪律,道德品质较差。这类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对于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对于这个人群,班主任们是气坏了身体,磨破了嘴皮,总是“严”字当头;可对方还是瞪大眼珠,歪着脖子,嘴里嘀咕,摩拳擦掌。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了一个攻破差生心理防线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让春风去吹拂,用春雨去滋润,把严和爱结合起来。
为了便于学校工作,我曾经担任后进班的班主任。许多出了名的“人物”都被安排在我的班上,那些“榜上无名”的更是比比皆是,在班上形成了不小的气候。为此,我也着实恼火了一阵子,暗暗抱怨着种种的不公平。但是苦恼归苦恼,不平归不平。学校的工作刻不容缓,领导的任务不能不完成,班级的整顿决不能怠惰,班里的差生不能不治理。那么只好一切行动听指挥,在执行中去理解吧!因此我依旧戎装上阵,在学生面前,我依然是那个精神饱满、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张主任”。可谁又知道,我背地里对着这些差生的名单,千百次地呐喊着:“你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而对这棘手的问题,我开始挖掘根源。其实造成差生形成的原因因人而异,有的是因为不幸的家庭环境(比如父母离异等单亲家庭),有的由于受到过某些意外的刺激,甚至有的由于以往的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等。对于他们,我们不妨试着给他们一个倾诉衷肠的机会,做他们的知心人,使他们有想法敢说,有事情敢露,消除心理障碍。但要彻底根除不良品行,还要靠多方面的努力。当他有所进步时,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得手势,都将像和煦的春风,像甘甜的春雨一样,滋润干渴的心田。
我班的任伟同学是出了名的差生。分班前,他曾经因参与打架事件被给予警告处分。后来经过分班事件,他本来不安分的心就更加我行我素。针对这种状况,我首先在同学们当中进行调查,得知他特殊的优点(也可以称为是他‘致命’的弱点):讲义气。然后我又与本人进行倾心长谈。并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母亲长期有病,他经常住在姥姥家,思想负担很重。于是我专程去他家家访,并看望他的母亲,并耐心的给他讲解什么是“孝顺”,什么是“义气”,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做到这两点。思想暂时疏通了,但是差生往往是反复无常的。怎么办呢?于是我及时捕捉他的闪光点:爱劳动。并在劳动后在班上大加表扬,使他这一闪光点发扬光大,进行积累,以此来激发和保护他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平时注意观察他的动向,及时谈心,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敢于把心事说出来。前不久,他曾主动来找我,说:“老师,咱班王铁彬骂我了,我没吱声,可下次他再这样,我可还手了。”我问他:“那你这次为什么不还手?”“因为打架不是好事儿,是违反纪律的”。“那下次就是好事了?”“……老师,我想出办法来了,不管他怎样对我,我就是不还手,然后我告诉老师、政教处,我讹他”。虽然听起来是这么单纯可笑的一句话,但是却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后进生思想上的转变。最起码,这说明他已经意识到可以试着寻找一种更加理智的方法去保护自己,惩罚对方,而不是靠坚硬的拳头。我认为这种思想的转变,将在他步入社会后的为人处世,乃至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在,每当他来到办公室,看到他言行举止的巨大变化,老师们都会惊讶的说:“任伟咋变了一个人一样?”
我由此深深的感触到:对于这类孩子,只要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律之以纪,导之以行,实行“心治”,是完全可以转化的。
另外,对辍学生的工作。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在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的同时,我校的辍学形势依然严峻。因为我们学校虽然地处城乡结合处,但是生源全部来自偏远的户远、外峪一带,以及沿海一带的几个村子。学生上学路途的遥远,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等诸多因素,已经对我们山海关第六中学的控辍保学工作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让一个个辍学生重返课堂,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爬山越岭地去家访,殚精竭虑地探索教育方法,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
我现任班级是一个由45名学生构成的集体。可以说从接到这个班开始,我就细致地分析了全班同学的具体情况:学生成绩普遍偏低,而且尾巴较大;极端贫困或单亲等“问题学生”较多;思想品德落后的双差生也有不少。我预感这样的客观事实势必会给控辍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我必须及早下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学生辍学,绝大部分是因为学习跟不上,所以,班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就格外重视。针对一部分农村学生和家长“读书无用处、升学不合算”的想法,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我们学校引入了校本内容,满足学生学习实用技术的愿望,争取做到“留得住、学得好、有特长”。在这种大环境下,我经常与科任老师商量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无偿的为差生补习功课,保留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鼓励他们参加第二课堂小组,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挽救了许多徘徊于辍学边缘的孩子。吉他小组,摄影小组,数学小组,校本小组,地理小组,这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都深得他们的喜爱。
对于家庭贫困的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身患残疾的问题学生,我都予以格外的照顾。
在新集体组建的第一个学期,我经常安排这样的主题班会,“你的困难我来帮”,“我为同学献爱心”等。使整个班级洋溢着温馨的气氛,同时让身心健康的孩子们树立责任感,并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体验到自己的幸福。
对于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像刘小娜,结合国家照顾的“两免一补”,我经常带领学生组织捐款。只要学生不嫌弃,我也经常把自己的衣物送给他们。
对于各类问题学生,我根据其不同情况,抓住弱点,实行因材施教。家庭贫困的学生,我经常带领学生组织捐款,只要学生不嫌弃,我经常把自己的衣物送给他们。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天冷时的一件外衣,生病时的一杯热水,受到挫折时的一句安慰的话语,对这些学生来说,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剂修补心灵创伤的良药。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成功,也不是不愿成功,而是缺乏成功的信念!
多少个日出日落,我用爱的春风,爱的春雨,真诚地浇灌着花朵。虽然成绩微薄,经验不足,但是当我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我依然庆幸自己的选择;听着一声声“老师”的呼唤,我宁愿让粉笔灰染白双鬓,我宁愿与清贫为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本是在上学时代就已背得滚瓜烂熟的《春夜喜雨》,但是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几年来的实践中,我却越来越深入地理解了这“春雨”在班级工作中所代表的深刻内涵。
首先,对后进生的管理。
在每个班级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差,而且经常违反纪律,道德品质较差。这类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对于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对于这个人群,班主任们是气坏了身体,磨破了嘴皮,总是“严”字当头;可对方还是瞪大眼珠,歪着脖子,嘴里嘀咕,摩拳擦掌。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了一个攻破差生心理防线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让春风去吹拂,用春雨去滋润,把严和爱结合起来。
为了便于学校工作,我曾经担任后进班的班主任。许多出了名的“人物”都被安排在我的班上,那些“榜上无名”的更是比比皆是,在班上形成了不小的气候。为此,我也着实恼火了一阵子,暗暗抱怨着种种的不公平。但是苦恼归苦恼,不平归不平。学校的工作刻不容缓,领导的任务不能不完成,班级的整顿决不能怠惰,班里的差生不能不治理。那么只好一切行动听指挥,在执行中去理解吧!因此我依旧戎装上阵,在学生面前,我依然是那个精神饱满、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张主任”。可谁又知道,我背地里对着这些差生的名单,千百次地呐喊着:“你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而对这棘手的问题,我开始挖掘根源。其实造成差生形成的原因因人而异,有的是因为不幸的家庭环境(比如父母离异等单亲家庭),有的由于受到过某些意外的刺激,甚至有的由于以往的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等。对于他们,我们不妨试着给他们一个倾诉衷肠的机会,做他们的知心人,使他们有想法敢说,有事情敢露,消除心理障碍。但要彻底根除不良品行,还要靠多方面的努力。当他有所进步时,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亲切得手势,都将像和煦的春风,像甘甜的春雨一样,滋润干渴的心田。
我班的任伟同学是出了名的差生。分班前,他曾经因参与打架事件被给予警告处分。后来经过分班事件,他本来不安分的心就更加我行我素。针对这种状况,我首先在同学们当中进行调查,得知他特殊的优点(也可以称为是他‘致命’的弱点):讲义气。然后我又与本人进行倾心长谈。并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母亲长期有病,他经常住在姥姥家,思想负担很重。于是我专程去他家家访,并看望他的母亲,并耐心的给他讲解什么是“孝顺”,什么是“义气”,应该怎样在生活中做到这两点。思想暂时疏通了,但是差生往往是反复无常的。怎么办呢?于是我及时捕捉他的闪光点:爱劳动。并在劳动后在班上大加表扬,使他这一闪光点发扬光大,进行积累,以此来激发和保护他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平时注意观察他的动向,及时谈心,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敢于把心事说出来。前不久,他曾主动来找我,说:“老师,咱班王铁彬骂我了,我没吱声,可下次他再这样,我可还手了。”我问他:“那你这次为什么不还手?”“因为打架不是好事儿,是违反纪律的”。“那下次就是好事了?”“……老师,我想出办法来了,不管他怎样对我,我就是不还手,然后我告诉老师、政教处,我讹他”。虽然听起来是这么单纯可笑的一句话,但是却真实地表现出一个后进生思想上的转变。最起码,这说明他已经意识到可以试着寻找一种更加理智的方法去保护自己,惩罚对方,而不是靠坚硬的拳头。我认为这种思想的转变,将在他步入社会后的为人处世,乃至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在,每当他来到办公室,看到他言行举止的巨大变化,老师们都会惊讶的说:“任伟咋变了一个人一样?”
我由此深深的感触到:对于这类孩子,只要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律之以纪,导之以行,实行“心治”,是完全可以转化的。
另外,对辍学生的工作。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在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的同时,我校的辍学形势依然严峻。因为我们学校虽然地处城乡结合处,但是生源全部来自偏远的户远、外峪一带,以及沿海一带的几个村子。学生上学路途的遥远,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等诸多因素,已经对我们山海关第六中学的控辍保学工作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让一个个辍学生重返课堂,我们学校的老师们爬山越岭地去家访,殚精竭虑地探索教育方法,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
我现任班级是一个由45名学生构成的集体。可以说从接到这个班开始,我就细致地分析了全班同学的具体情况:学生成绩普遍偏低,而且尾巴较大;极端贫困或单亲等“问题学生”较多;思想品德落后的双差生也有不少。我预感这样的客观事实势必会给控辍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我必须及早下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学生辍学,绝大部分是因为学习跟不上,所以,班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就格外重视。针对一部分农村学生和家长“读书无用处、升学不合算”的想法,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我们学校引入了校本内容,满足学生学习实用技术的愿望,争取做到“留得住、学得好、有特长”。在这种大环境下,我经常与科任老师商量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无偿的为差生补习功课,保留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鼓励他们参加第二课堂小组,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挽救了许多徘徊于辍学边缘的孩子。吉他小组,摄影小组,数学小组,校本小组,地理小组,这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都深得他们的喜爱。
对于家庭贫困的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身患残疾的问题学生,我都予以格外的照顾。
在新集体组建的第一个学期,我经常安排这样的主题班会,“你的困难我来帮”,“我为同学献爱心”等。使整个班级洋溢着温馨的气氛,同时让身心健康的孩子们树立责任感,并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体验到自己的幸福。
对于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像刘小娜,结合国家照顾的“两免一补”,我经常带领学生组织捐款。只要学生不嫌弃,我也经常把自己的衣物送给他们。
对于各类问题学生,我根据其不同情况,抓住弱点,实行因材施教。家庭贫困的学生,我经常带领学生组织捐款,只要学生不嫌弃,我经常把自己的衣物送给他们。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天冷时的一件外衣,生病时的一杯热水,受到挫折时的一句安慰的话语,对这些学生来说,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剂修补心灵创伤的良药。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成功,也不是不愿成功,而是缺乏成功的信念!
多少个日出日落,我用爱的春风,爱的春雨,真诚地浇灌着花朵。虽然成绩微薄,经验不足,但是当我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我依然庆幸自己的选择;听着一声声“老师”的呼唤,我宁愿让粉笔灰染白双鬓,我宁愿与清贫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