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录取通知书长什么样?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it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都是由学校印制,填上考中者的姓名,由邮政快递送达。而在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无论是做工,还是送达,都比现在要复杂、隆重。
  科举制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卅一年(1905年)科举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唐代把金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称为“榜帖”,这就是当时的录取通知书。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时第一名毕渐,当时榜帖,偶然脱去渐字旁点水,天下遂传名云毕斩。”
  最早的榜帖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可见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寖削此仪也。”宋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诗:“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两者都提到泥金帖子。那么杨万里诗中的淡墨榜又为何物呢?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用淡墨书榜,故称为“淡墨榜”。
  后来出现了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黄花笺”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用此来书写通知书,可见珍贵。宋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宋朝吴郡士登科者,始于龚识,其家居昆山黄姑,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纸,阔三寸,长四寸许。”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录取通知书了。
  在古代,送通知书也比较隆重,是一种官府行为。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喜人骑上高头大马,高举旌旗,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犹如现在男子结婚迎亲一般。如《儒林外史》描写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着喜报的到来。有专人在门口等候,真是望眼欲穿,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报喜。报喜是个好差事,衙门里的公差争破头想干这差事,碰到大户人家能赏一些红包,也就是“喜钱”,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摆上一桌,赏些酒喝。古人收到榜帖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如同现在上级颁发的奖状或与领导人合影一般,让来访的客人进门便能看到,以此炫耀一番,光宗耀祖。
  (摘自2016年7月31日新蓝网)
其他文献
在我儿时记忆里,姥姥的大门口种着一棵大桂花树。一到农历八月,阵阵桂花香便钻入我的鼻子。桂花的香气甜甜的,混着泥土气息,显得朴实而不失典雅。  每年桂花开放时节,姥姥就会让我去摘桂花。那粒粒金黄的桂花定是吮吸了許多甘露,才会散发出如此沁人心脾的馨香。到了中午,我便把摘的一筐子桂花都给了姥姥。  姥姥常说:“做人之食,其手必净。”于是,每次在做桂花糕前,姥姥都会用水仔细地将手洗干净。开始做桂花糕了。姥
我们仔细研读中考题,会发现有些是一类经典题型的变形,出题人改变问题背景、条件、图形等,将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巧妙地编织在题型中,从而达到“异曲同工之妙,思想方法之永恒不变”的效果。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2019年无锡中考的第16题,感受一下“型之异,魂之恒,法之妙”。  例题 (2019·江苏无锡)已知一次函数y=kx b的图像如图1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3kx-b>0的解集为____。  【解析】由
菊芋  站在阳台上,我看到远处云雾迷蒙的天。近处是这秋天的雨,秋风了吧,昨夜我听得雨的脚步齐整,在帘里,误以为是春天刚刚来到。早晨起来,看见帘外果真是秋天的雨了。雨在远处是雾,绵缈着;在近处,却又是柔弱的,失去了体温的文字和符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早已烂熟,想换些新鲜的,譬如“雨声疏复密,窗影暗还明”,但新鲜的,总不及这熟透的更贴近心绪。这样站着,望过去,眼前的树,青杨
卡内基音乐厅是由美国钢铁大王、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于1891年在纽约市第57街建立的第一座大型音乐厅。一开始,该音乐厅的名字就是“音乐厅”,只是在建筑正面华盖的上方有“音乐厅由安德鲁·卡内基出资建造”的字样。后来,在音乐厅最初的管理机构——纽约音乐厅公司董事会成员们的劝说下,卡内基同意用他的名字命名音乐厅,1893年,音乐厅正式更名为卡内基音乐厅。  卡内基音乐厅的建筑采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风格,并
马 云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6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面对气候问题,政府、企业家、科学家要学会合作。作为在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行动日”当天唯一发表演讲的中国企业家,马云再一次公开阐释了自己的环保理念,努力唤起大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在我们面临‘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要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向贫困宣战,向疾病宣战,向气候变化宣战
晴朗炎热的夏日,在敦煌的戈壁瀚海中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尤其是在敦煌至阳关、玉门关公路的两侧。  车外热浪如风,车内热气如蒸;车疾驶如飞,人饥渴难忍。人们多么渴望在路边能出现一个清泉,多么希望在前边能出现一片绿洲啊!  就在白日作梦般希冀的时候,您经常可以看到在前边的沙漠里会出现一群骆驼,响着驼铃,载着一批风尘仆仆的旅人,向着沙漠中的绿洲和清泉走去……  您还经常可以看到在清泉上方冒出的水汽若有若无
人物简介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起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等,翻译多部外国小说。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1972年回北京。
深圳王秀春、武汉叶俊辉、大连武秋芳、海口陈光辉、重庆李晓晨、南京张天舒、乌鲁木齐马昆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刘扬等读者来信或来电询问:如何以简便快捷的方式订阅或购买《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编辑部:感谢读者一直对我们的关注和关爱!为适应互联网时代日益快节奏的生活和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我社已经开设微店,读者可在《北京文学》(精彩阅读)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封面扫瞄
历史的伤痕是否能通过空间的转换得以弥合?当下愈演愈烈的移民潮、留学潮,似乎向国人证实了在跨国空间中解决历史与代际矛盾的可能性。然而旅美作家陈谦的短篇小说《虎妹孟加拉》却以奇谲的想象力揭示了这一方案的吊诡。陈谦此前的作品多以在移民梦中求生、疗伤的文革后一代为题。然而《虎妹孟加拉》将视角拓展至新一代小留学生,不但推进了移民史书写的范畴,更突破了海外华人文学的空间范式。在文本中,社会空间的转换最终是无效
1  每一块石头  都渴望成为优秀的碑石  正如每一个春天  都渴望灿烂到极致  一个人如果沉默三天  是不是就具备了石头的品质  我在第三天的夜里,逃出空空  的房间  在旷野上大口呼吸  发现旷野不过是一间更大的  房子  连门窗都没有  再沉默下去  我就要成为石头家族的一员  身份证和户口本将彻底成为 一张白纸  妻子的唠叨再也与我无关  走路时小心翼翼  内心的石头还是碰出了声响  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