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都是由学校印制,填上考中者的姓名,由邮政快递送达。而在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无论是做工,还是送达,都比现在要复杂、隆重。
科举制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卅一年(1905年)科举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唐代把金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称为“榜帖”,这就是当时的录取通知书。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时第一名毕渐,当时榜帖,偶然脱去渐字旁点水,天下遂传名云毕斩。”
最早的榜帖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可见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寖削此仪也。”宋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诗:“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两者都提到泥金帖子。那么杨万里诗中的淡墨榜又为何物呢?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用淡墨书榜,故称为“淡墨榜”。
后来出现了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黄花笺”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用此来书写通知书,可见珍贵。宋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宋朝吴郡士登科者,始于龚识,其家居昆山黄姑,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纸,阔三寸,长四寸许。”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录取通知书了。
在古代,送通知书也比较隆重,是一种官府行为。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喜人骑上高头大马,高举旌旗,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犹如现在男子结婚迎亲一般。如《儒林外史》描写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着喜报的到来。有专人在门口等候,真是望眼欲穿,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报喜。报喜是个好差事,衙门里的公差争破头想干这差事,碰到大户人家能赏一些红包,也就是“喜钱”,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摆上一桌,赏些酒喝。古人收到榜帖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如同现在上级颁发的奖状或与领导人合影一般,让来访的客人进门便能看到,以此炫耀一番,光宗耀祖。
(摘自2016年7月31日新蓝网)
科举制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卅一年(1905年)科举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唐代把金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称为“榜帖”,这就是当时的录取通知书。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时第一名毕渐,当时榜帖,偶然脱去渐字旁点水,天下遂传名云毕斩。”
最早的榜帖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可见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寖削此仪也。”宋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诗:“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两者都提到泥金帖子。那么杨万里诗中的淡墨榜又为何物呢?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用淡墨书榜,故称为“淡墨榜”。
后来出现了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黄花笺”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用此来书写通知书,可见珍贵。宋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宋朝吴郡士登科者,始于龚识,其家居昆山黄姑,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纸,阔三寸,长四寸许。”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录取通知书了。
在古代,送通知书也比较隆重,是一种官府行为。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喜人骑上高头大马,高举旌旗,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犹如现在男子结婚迎亲一般。如《儒林外史》描写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着喜报的到来。有专人在门口等候,真是望眼欲穿,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报喜。报喜是个好差事,衙门里的公差争破头想干这差事,碰到大户人家能赏一些红包,也就是“喜钱”,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摆上一桌,赏些酒喝。古人收到榜帖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如同现在上级颁发的奖状或与领导人合影一般,让来访的客人进门便能看到,以此炫耀一番,光宗耀祖。
(摘自2016年7月31日新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