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为高校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不但非常必要,而且切实可行。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坚持理念先行,强化师生课程思政意识;资源助力,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方法,引发思政教育自然发生;优化评价,形成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实现学生专业素养、信息化素养和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协同提升。
[关 键 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可行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4-0192-0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机渗透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立体化德育格局。课程思政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打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的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各个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突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局限性、过程的随意性和渠道的单一化,彻底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局面。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农业学院的一门公共课程,要改变传统课程建设思想和理念,增强使命感,充分认识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同时,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课程教育优势,助力课程思政大格局的形成。
一、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农业学院的一门公共课程,在信息化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建设不仅非常必要,还切实可行。
(一)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格局,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这就决定了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学生抵御计算机不良信息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载体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纸质载体作为单一化传播载体的格局已经被打破,计算机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计算机传播的信息数量大、类型多,信息品质良莠不齐,其中包含大量负面信息,容易对大学生思想形成冲击。因此,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非常必要,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计算机负面信息“免疫力”,避免大学生思想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现实需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多元文化、思潮的传播,对大学生“三观”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在大课程理念下,需要发挥课程教育优势,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避免受到不良思想、价值观等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将自己塑造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3.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既与课程教学技术、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等有关,又与学生的思想直接相关。当学生思想纯正、积极进取,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积极地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可持续发展。
4.满足农业学院高品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进入转型期,加大了农业人才需求。农业学院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品质。大学计算機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高品质人才,使他们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素养,还具有过硬的职业素养,满足农业学院高品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
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具备实施课程思政的条件呢,需要对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简要的论证。
1.计算机基础课程蕴含思政教育资源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信息技术知识外,还有机穿插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文化,以及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人物、故事等,这些都是实施课程思政不可缺少的资源,对于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计算机基础课程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具备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能够成为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路径。
2.计算机基础课程具备基本师资条件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基本的前提。目前,农业学院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教学理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大课程观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基于大课程理念的教师队伍建设也拉开了帷幕,计算机教师不但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教学适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胜任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的需要。
3.计算机基础课程潜藏思政教育契机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学习困难,需要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都赋予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契机,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的动态化过程,有机地渗透思政教育,在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目的。 二、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目前,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较强的随意性,不少教师不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化、结构化设计,需要教师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生态,构建立体化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理念先行,强化师生课程思政意识
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理念,做到理念先行,强化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思政意识,突破狭隘的课程思想。
营造课程思政氛围。良好的氛围对大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营造浓厚的课程思政氛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多一些人文情怀,关注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还受到良好氛围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创设课程思政情境。良好的情境能够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具有生活化、时代感的场景、案例等创设课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案例、富有时代感的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优化教学导入的目的,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更加自然,还增强了学生的思政意识。
只有强化师生的思政意识,才能扩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效应,让教师和学生形成强烈的课程思政思想。
(二)资源助力,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的实施离不开资源支持,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资源体系。
挖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资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基于课程思政实施的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发展历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发展的悠久历史,从中汲取有益的滋养,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贴近时代,挖掘具有时代感的思政教育资源。时代在发展,每一个时代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教师要打破传统资源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结合计算机技术新发展、新突破等,挖掘富有时代影响力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计算机领域的名人资源,让学生从“计算机人”体现出的精神中受到教育。
(三)创新方法,引发思政教育自然发生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要基于两者融合的需要,不断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发思政教育自然发生,避免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单调、枯燥。
以案说法。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种常见方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学生熟悉的鲜活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从案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案例教育学生,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角色体验。思政教育要达到最佳的效果,增强学生体验感是关键。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沉浸角色中,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计算机领域厚重的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发明创造过程的艰巨性、复杂性,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
(四)优化评价,形成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实施要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基于课程思政的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从而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提高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性。
拓展评价维度。課程思政理念下,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要进一步拓展评价维度,除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发展做出评价外,还要基于课程思政实施的目的,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信息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优化评价方式。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在评价中的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下,教师要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通过学生自主评价、互评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
三、结语
新时期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需要教师有机对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生态,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建立起与课程思政需求相一致的教学生态,实现学生信息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协同发展,提高人才输出品质,促进农业学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二颖.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5-46.
[2]岳玮.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新探索[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1):90-92.
[3]钟正勇.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视界观,2020(6):78-79.
[4]刘海龙.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0(2):23-25.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可行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4-0192-0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在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机渗透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立体化德育格局。课程思政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它打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有的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各个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突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局限性、过程的随意性和渠道的单一化,彻底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局面。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农业学院的一门公共课程,要改变传统课程建设思想和理念,增强使命感,充分认识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同时,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课程教育优势,助力课程思政大格局的形成。
一、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农业学院的一门公共课程,在信息化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建设不仅非常必要,还切实可行。
(一)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格局,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这就决定了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学生抵御计算机不良信息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载体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纸质载体作为单一化传播载体的格局已经被打破,计算机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计算机传播的信息数量大、类型多,信息品质良莠不齐,其中包含大量负面信息,容易对大学生思想形成冲击。因此,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非常必要,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计算机负面信息“免疫力”,避免大学生思想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现实需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多元文化、思潮的传播,对大学生“三观”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在大课程理念下,需要发挥课程教育优势,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避免受到不良思想、价值观等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将自己塑造成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3.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既与课程教学技术、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等有关,又与学生的思想直接相关。当学生思想纯正、积极进取,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积极地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可持续发展。
4.满足农业学院高品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进入转型期,加大了农业人才需求。农业学院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品质。大学计算機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高品质人才,使他们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素养,还具有过硬的职业素养,满足农业学院高品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
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具备实施课程思政的条件呢,需要对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简要的论证。
1.计算机基础课程蕴含思政教育资源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信息技术知识外,还有机穿插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文化,以及大量的计算机方面的人物、故事等,这些都是实施课程思政不可缺少的资源,对于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计算机基础课程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具备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能够成为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路径。
2.计算机基础课程具备基本师资条件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基本的前提。目前,农业学院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程教学理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大课程观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基于大课程理念的教师队伍建设也拉开了帷幕,计算机教师不但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教学适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胜任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的需要。
3.计算机基础课程潜藏思政教育契机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学习困难,需要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都赋予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契机,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的动态化过程,有机地渗透思政教育,在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目的。 二、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目前,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存在较强的随意性,不少教师不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化、结构化设计,需要教师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生态,构建立体化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理念先行,强化师生课程思政意识
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理念,做到理念先行,强化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思政意识,突破狭隘的课程思想。
营造课程思政氛围。良好的氛围对大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营造浓厚的课程思政氛围,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多一些人文情怀,关注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还受到良好氛围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创设课程思政情境。良好的情境能够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具有生活化、时代感的场景、案例等创设课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案例、富有时代感的情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优化教学导入的目的,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更加自然,还增强了学生的思政意识。
只有强化师生的思政意识,才能扩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效应,让教师和学生形成强烈的课程思政思想。
(二)资源助力,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的实施离不开资源支持,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资源体系。
挖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资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基于课程思政实施的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发展历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发展的悠久历史,从中汲取有益的滋养,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贴近时代,挖掘具有时代感的思政教育资源。时代在发展,每一个时代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教师要打破传统资源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结合计算机技术新发展、新突破等,挖掘富有时代影响力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计算机领域的名人资源,让学生从“计算机人”体现出的精神中受到教育。
(三)创新方法,引发思政教育自然发生
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要基于两者融合的需要,不断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发思政教育自然发生,避免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单调、枯燥。
以案说法。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种常见方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学生熟悉的鲜活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从案例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案例教育学生,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角色体验。思政教育要达到最佳的效果,增强学生体验感是关键。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沉浸角色中,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计算机领域厚重的文化,以及科学技术发明创造过程的艰巨性、复杂性,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
(四)优化评价,形成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实施要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基于课程思政的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从而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提高课程思政实施的有效性。
拓展评价维度。課程思政理念下,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要进一步拓展评价维度,除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发展做出评价外,还要基于课程思政实施的目的,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信息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协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优化评价方式。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在评价中的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下,教师要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评价中,通过学生自主评价、互评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关怀。
三、结语
新时期农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需要教师有机对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生态,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建立起与课程思政需求相一致的教学生态,实现学生信息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协同发展,提高人才输出品质,促进农业学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二颖.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5-46.
[2]岳玮.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新探索[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1):90-92.
[3]钟正勇.开放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视界观,2020(6):78-79.
[4]刘海龙.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0(2):23-25.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