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教专题片《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在央视十套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该片获得2010年度省部级社教专题类一等奖,并由《走近科学》杂志作为封面和头条刊载。本文以该片为例,对电视科普节目如何做好选题和策划,如何把严谨的科学知识通过故事化的演绎方法,使节目生动好看进行了理性分析,对从业者具有一定学习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端 演绎 科教节目
央视10套《科技之光》栏目播出的专题片《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 是一部具有很强观赏性和知识性的科普教育片。该片立足科技前沿高端,通过电视形象化表述和故事化的精彩演绎,向人们讲述了一类用抗生素无法杀死的可怕细菌、一个让全人类为之紧张、一个当今世界超级科技难题——“超级细菌”,该片含义深刻,制作精良,是一部值得称道的科教片。
一、立足科技前沿高端
该片的成功首先在于它的选题和策划的成功。2010年,我们在大大小小的媒体上,不难看到这样几个字:超级细菌。现在,全球已经出现了200多起有关超级细菌的感染病例。世界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超级细菌的发展事态。“超级细菌的出现将使人类面临无药可救的窘境,并有可能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感染”。超级细菌作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媒体报道虽然频率很高,但用电视科普形式和手段来表述这一选题的并不多。《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 的编导和制片人员, 站在时代科技前沿高端,瞄准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把握其最新动向的基础上,敏锐地将这一热点新闻纳入视野,精心策划和制作,节目的高端定位和视角的全球性,使节目本身具备强大的收视磁场和社会关注度。节目中,该片编导收集了超级细菌在比利时出现的第一起病例,以及全球10多个国家出现的感染病例,将其串联,以新闻事件回顾的方式,让观众了解超级细菌的由来。刚好在这期间我国也出现了三起感染超级细菌的病例,他们以此作为卖点贯穿片中,让整部片子更具关注性。同时,记者抓住机会在上海采访了来访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并从中获得了有关超级细菌的前沿消息,使片子显得更具分量和权威性。
二、故事化的精彩演绎
好选题还需要一个好的载体,作为电视科普节目如何把严谨的科学知识通过故事化的演绎方法,使节目生动好看,让观众看得懂,弄得明白,容易理解和接受,《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尝试和探索。
一是以故事化的手法表现主题,以种种悬疑情节吸引观众,诱发受众的解疑心理。悬念是构成故事的重要元素,在故事的一开始就设置悬念,不仅能激起观众的情绪和好奇心,还让观众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无形中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一开场就险峰凸起,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如片花:“一种超级细菌现身,它的出现将使人类面临无药可救的窘境,并有可能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感染” ……短短的几句话就引起了受众看下去的欲望。“所谓的‘超级细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幽灵’?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又有着怎样令人害怕的武器?”、“NDM-1,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 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近?”、“超级细菌,究竟有着何种让人闻风丧胆的武器?它为什么能够突破人类设置的一道又一道屏障?与此同时,面对越来越迫近的超级细菌,我们又有哪些措施来应对呢?”……一个个问题设置了一个个悬念,勾起了观众的兴趣,记者通过设置悬疑的文稿方式,层层相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将后期的音乐作为主要的渲染手段,使片子充满了紧张、紧迫的气氛。在片子的收尾,作者着力让观众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可怕危害,并告诉观众千万不能对此忽视,提高受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学理念,使本片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二是点面结合,故事性与科学知识相结合。该片为让问题聚焦、让线索明晰,使诸多素材融汇成一条适合于电视表现的清晰脉络,抛弃了旁枝末节,用浓墨重彩勾勒出从事件起因到解疑的这条精彩的故事演化链。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在故事中高于一切。 故事的背后有人,而人则重点关注他的命运和情感。只有看到人,看到人的命运,观众才有可能为他紧张、激动、动情。片子开始以比利时男子死亡,怀疑感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细菌——NDM-1,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疑似感染超级细菌的患者林峰,用好几种强力抗生素治疗均无效,他,会不会是感染上了超级细菌“NDM-1”呢?——另一位疑似感染超级细菌患者,一位患病教师,入院以后两天就去世,死亡教师死因分析……这样一个科技知识含量极高的探索过程,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科学探究心理,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动态过程,这样一条跌宕起伏、紧张刺激的故事链,不仅满足了观众解疑的心理,也让观众看得心跳不已。对人本身的大量关注,也使本片生发出人文的光辉。
三是整部片子知识点丰富。在片中,记者以人物的故事作为线索,进行点状描述,以细菌、细菌和人的关系、细菌如何变得可怕甚至可以杀人、细菌和抗生素的关系等知识点插入故事中,进行全面的解释,使节目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丰富的知识点来自于编导对前期案头工作做得充分,对素材的收集整理做得到位,编导在查阅整合大量的资料和素材的基础上,对很多超级细菌的相关知识也理解得到位。如片中对超级细菌“NDM-1”的解释;对“超级细菌”的前世和今生的解释;对疑似感染超级细菌患者林峰耐药性的解释;对滥用抗生素致使真菌感染死者病因的探寻等,丰富的知识点,将整个故事衔接得严丝合缝,使故事在不脱离现实社会规律和科学规律的轨道上自然延伸。同时,该片以故事情节作为推动力,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的叠放和精心制作的各种图解方式合成,做到了源于生活的知识化、形象化地表述。
四是专家通俗化的解读和点评。作为科教节目,专家或权威人士的话语解释往往更能体现节目的深度和广度,他们全新的视角和专业的解读,很大程度满足了观众迫切要求了解真实情况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疏导观众情绪和社会心理的作用。该片把超级细菌一次次演化变异过程作为突破口,以设局解局形成跌宕起伏的故事结构,片中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王明伟、联合国官员、美国杜克大学公共卫生政策教授,全球健康与技术支撑项目主任Anthony So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院长、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郑波等人的采访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他们像传递接力棒一般的科学探索过程贯穿全片,真正起到了为受众传所思,释所疑,解所惑,排所忧的作用。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院长谈到人类和细菌的关系时说:“实际上,人类和细菌是共生的,无论是我们的体表还是体内都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大概有两三公斤重,数量非常庞大,这些细菌实际上是有益的,有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通过细菌的转换,才能被人体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所以人体才能够保持健康状态。”这种讲解非常通俗化。
“自从抗生素面世那天开始,由于人们不合理的使用和滥用,细菌们就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救赎’和‘自我改造’,弱的细菌被抗生素灭门了,而扛下来的细菌‘百炼成钢’,被人们锻炼得越来越难对付,并终于成为让人瞠目结舌、无法用药物控制的耐药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超级细菌’。超级细菌并非单指‘NDM-1’,那些所有不惧怕抗生素、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都被专家们形象的比喻为‘超级细菌’。”本片最大的价值在于传播一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理念,通过该片警醒观众:抗生素可以救命,也是可以致命的。珍惜现在拥有的抗生素,合理的使用才是唯一的出路。该片的成功不仅使观众在故事中了解了新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向观众传递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注:文中所有引文均出自于《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
作者单位:王贵平, 湖北宜昌三峡广播电视总台
蔡 一, 北京中视非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傅先萍
关键词:高端 演绎 科教节目
央视10套《科技之光》栏目播出的专题片《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 是一部具有很强观赏性和知识性的科普教育片。该片立足科技前沿高端,通过电视形象化表述和故事化的精彩演绎,向人们讲述了一类用抗生素无法杀死的可怕细菌、一个让全人类为之紧张、一个当今世界超级科技难题——“超级细菌”,该片含义深刻,制作精良,是一部值得称道的科教片。
一、立足科技前沿高端
该片的成功首先在于它的选题和策划的成功。2010年,我们在大大小小的媒体上,不难看到这样几个字:超级细菌。现在,全球已经出现了200多起有关超级细菌的感染病例。世界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超级细菌的发展事态。“超级细菌的出现将使人类面临无药可救的窘境,并有可能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感染”。超级细菌作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媒体报道虽然频率很高,但用电视科普形式和手段来表述这一选题的并不多。《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 的编导和制片人员, 站在时代科技前沿高端,瞄准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把握其最新动向的基础上,敏锐地将这一热点新闻纳入视野,精心策划和制作,节目的高端定位和视角的全球性,使节目本身具备强大的收视磁场和社会关注度。节目中,该片编导收集了超级细菌在比利时出现的第一起病例,以及全球10多个国家出现的感染病例,将其串联,以新闻事件回顾的方式,让观众了解超级细菌的由来。刚好在这期间我国也出现了三起感染超级细菌的病例,他们以此作为卖点贯穿片中,让整部片子更具关注性。同时,记者抓住机会在上海采访了来访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并从中获得了有关超级细菌的前沿消息,使片子显得更具分量和权威性。
二、故事化的精彩演绎
好选题还需要一个好的载体,作为电视科普节目如何把严谨的科学知识通过故事化的演绎方法,使节目生动好看,让观众看得懂,弄得明白,容易理解和接受,《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在这方面作了大胆尝试和探索。
一是以故事化的手法表现主题,以种种悬疑情节吸引观众,诱发受众的解疑心理。悬念是构成故事的重要元素,在故事的一开始就设置悬念,不仅能激起观众的情绪和好奇心,还让观众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无形中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一开场就险峰凸起,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如片花:“一种超级细菌现身,它的出现将使人类面临无药可救的窘境,并有可能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感染” ……短短的几句话就引起了受众看下去的欲望。“所谓的‘超级细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幽灵’?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又有着怎样令人害怕的武器?”、“NDM-1,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 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近?”、“超级细菌,究竟有着何种让人闻风丧胆的武器?它为什么能够突破人类设置的一道又一道屏障?与此同时,面对越来越迫近的超级细菌,我们又有哪些措施来应对呢?”……一个个问题设置了一个个悬念,勾起了观众的兴趣,记者通过设置悬疑的文稿方式,层层相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将后期的音乐作为主要的渲染手段,使片子充满了紧张、紧迫的气氛。在片子的收尾,作者着力让观众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可怕危害,并告诉观众千万不能对此忽视,提高受众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学理念,使本片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二是点面结合,故事性与科学知识相结合。该片为让问题聚焦、让线索明晰,使诸多素材融汇成一条适合于电视表现的清晰脉络,抛弃了旁枝末节,用浓墨重彩勾勒出从事件起因到解疑的这条精彩的故事演化链。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在故事中高于一切。 故事的背后有人,而人则重点关注他的命运和情感。只有看到人,看到人的命运,观众才有可能为他紧张、激动、动情。片子开始以比利时男子死亡,怀疑感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细菌——NDM-1,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疑似感染超级细菌的患者林峰,用好几种强力抗生素治疗均无效,他,会不会是感染上了超级细菌“NDM-1”呢?——另一位疑似感染超级细菌患者,一位患病教师,入院以后两天就去世,死亡教师死因分析……这样一个科技知识含量极高的探索过程,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科学探究心理,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动态过程,这样一条跌宕起伏、紧张刺激的故事链,不仅满足了观众解疑的心理,也让观众看得心跳不已。对人本身的大量关注,也使本片生发出人文的光辉。
三是整部片子知识点丰富。在片中,记者以人物的故事作为线索,进行点状描述,以细菌、细菌和人的关系、细菌如何变得可怕甚至可以杀人、细菌和抗生素的关系等知识点插入故事中,进行全面的解释,使节目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丰富的知识点来自于编导对前期案头工作做得充分,对素材的收集整理做得到位,编导在查阅整合大量的资料和素材的基础上,对很多超级细菌的相关知识也理解得到位。如片中对超级细菌“NDM-1”的解释;对“超级细菌”的前世和今生的解释;对疑似感染超级细菌患者林峰耐药性的解释;对滥用抗生素致使真菌感染死者病因的探寻等,丰富的知识点,将整个故事衔接得严丝合缝,使故事在不脱离现实社会规律和科学规律的轨道上自然延伸。同时,该片以故事情节作为推动力,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的叠放和精心制作的各种图解方式合成,做到了源于生活的知识化、形象化地表述。
四是专家通俗化的解读和点评。作为科教节目,专家或权威人士的话语解释往往更能体现节目的深度和广度,他们全新的视角和专业的解读,很大程度满足了观众迫切要求了解真实情况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疏导观众情绪和社会心理的作用。该片把超级细菌一次次演化变异过程作为突破口,以设局解局形成跌宕起伏的故事结构,片中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王明伟、联合国官员、美国杜克大学公共卫生政策教授,全球健康与技术支撑项目主任Anthony So博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院长、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郑波等人的采访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他们像传递接力棒一般的科学探索过程贯穿全片,真正起到了为受众传所思,释所疑,解所惑,排所忧的作用。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院长谈到人类和细菌的关系时说:“实际上,人类和细菌是共生的,无论是我们的体表还是体内都存在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大概有两三公斤重,数量非常庞大,这些细菌实际上是有益的,有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通过细菌的转换,才能被人体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所以人体才能够保持健康状态。”这种讲解非常通俗化。
“自从抗生素面世那天开始,由于人们不合理的使用和滥用,细菌们就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救赎’和‘自我改造’,弱的细菌被抗生素灭门了,而扛下来的细菌‘百炼成钢’,被人们锻炼得越来越难对付,并终于成为让人瞠目结舌、无法用药物控制的耐药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超级细菌’。超级细菌并非单指‘NDM-1’,那些所有不惧怕抗生素、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都被专家们形象的比喻为‘超级细菌’。”本片最大的价值在于传播一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理念,通过该片警醒观众:抗生素可以救命,也是可以致命的。珍惜现在拥有的抗生素,合理的使用才是唯一的出路。该片的成功不仅使观众在故事中了解了新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向观众传递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注:文中所有引文均出自于《超级细菌离我们有多近》
作者单位:王贵平, 湖北宜昌三峡广播电视总台
蔡 一, 北京中视非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傅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