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阶级冲突、种族屠杀、战争冲突、殖民化等等是这一时代的代表,创伤叙事模式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本文就20世纪美国小说创伤叙事的特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20世纪;美国小说创伤叙事;特点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每一个社会,都会通过特定的历史、传统、纪念仪式等树立过去的形象。20世纪被称为灾难和创伤并存的世纪。人类面对不可抗拒的战争、自然灾害、政治屠杀和恐怖主义等重大灾难,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创伤,这种无奈和折磨让人记忆犹新,终生难忘。为了纪念这种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给人们以警示和安慰,美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伤叙事小说家,他们试图通过虚构叙事的方法来让读者了解这些创伤体验并关注受创伤的群体,帮助他们通过对历史瞬间的回忆实现意识的回归,不再执着于过去,抚慰他们的心灵。因此,创伤叙事文学作品,也被誉为治疗现实病痛的苦口良药。
一、创伤叙事小说的兴起由来
1.反映社会不平,呼吁人性良知
创伤叙事模式的出现初衷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维护生命应有的尊严、呼吁人性良知的出现。作家们站在正义和善良的制高点,俯瞰世上一切苦难,为人类所不应该遭受的苦难而呐喊,为无法抗拒的灾难而扼腕。虽然他们并没有亲身经历民众失去家园的灾难和亲人离散、自身伤亡的痛苦,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笔下的叙事故事让人们看到战火纷飞的毁灭性力量,以及人们饱受摧残的面孔,他们听懂了受难者的痛苦诉求,了解受难者生命与理想的渴望,他们承担着与创伤者一样的精神和肉体痛苦,看到了一战、二战的罪恶和恐怖主义带来的黑暗,他们的创作是为一切不公而战,为一切不平而鸣,这是作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无可推脱。
2.满足自我治疗,满足精神要求
之所以在20世纪美国小说兴起了创伤叙事的模式,与作家们自己的精神救赎也有一定的关系,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文笔对创伤故事进行回忆和再加工,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精神和生理上的痛苦回忆,这也让他们感同身受。他们渴望用创作,利用自己笔下的叙事故事让读者和大众产生真实的创伤体验,让读者认同大屠杀、恐怖主义、种族歧视的不公,激起大家的反抗意识,维护人类的自由和公正,让我们以幸存者的心情心存感恩,并积极用自己的力量去阻止以后可能出现的灾难和不平,对创伤死难者表示同情和怜悯,给创伤者以安慰和温暖。然而,在表达这些诉求时,作家们需要与创伤者们产生共鸣,这些情感让他们饱受精神折磨,所以从这一方面而言,创伤小说的创作也是作家自我疗伤的一种方式。
二、20世纪美国小说创伤叙事模式的特点
1.阅读难度高
创伤小说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对过往的痛苦经历进行再现,让受创伤者在进行回忆的过程中,感受到臆想与现实的区别,让意识回归,让痛苦得以缓解,让伤口可以愈合。然而,回忆者在回忆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再次面对自己的痛苦回忆,他们的内心是抗拒的,因此,很多作家在叙述和描写时,叙述节点、时间节点常常会发生模糊、断裂的问题,这种不连貫和不断的重复是作品表达的需要,也是创伤者情绪的真实反映,但是也对读者对于此类作品情节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反映创伤本质
创伤小说叙事上的不连续和重复性是创伤体验本质的真实再现。对于真正获得过切肤之痛的人而言,这种创伤体验具有回放性、抵触性和延迟性的特点。他们会对这种痛苦产生剧烈的抵触情绪,这也是他们伤口很难愈合的原因,但是这种场景也具备回放性的特征,他们看到类似的情境,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都会引发他们对创伤情感的记忆和再现。此外,深切的痛苦也可能让他们深受打击,本能地选择暂时性遗忘,而回归现实后延迟的创伤体验同样让他们痛不欲生。因此,创伤小说在叙事上大多采用了断续式的叙述模式,以此来反映创伤体验的本质特点。
3.注重意象表达
美国小说的创伤叙事模式还强调以身体伤痕为具体的意象来表达精神的痛苦。在创伤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作家们常常通过身体上的伤痕来作为具体的意象来进行表达精神上的痛苦。如,在《宠儿》中,作者就把塞丝的痛苦记忆与苦樱桃树一样盘踞在她背部的鞭痕融合在一起,时时提醒她以往遇到的悲惨遭遇,这种精神的痛苦和肉体的痛苦融合、交织,让她难以忘怀。而这种具象也会深深地印记在读者的脑海当中。
三、结语
20世纪美国小说创伤叙事模式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作家们通过断续式的叙事方式对创伤体验进行揭露,让人们通过身体伤痕具象来体验精神的痛苦,在治疗创伤者的同时,获得自我治伤并呼唤正义和良知,强调了自己对于生命尊严的维护和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黄丽娟,陶家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黑人代际间创伤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1(02).
[2]师彦灵.再现、记忆、复原——欧美创伤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3]王欣.文学中的创伤心理和创伤记忆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关键词:20世纪;美国小说创伤叙事;特点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每一个社会,都会通过特定的历史、传统、纪念仪式等树立过去的形象。20世纪被称为灾难和创伤并存的世纪。人类面对不可抗拒的战争、自然灾害、政治屠杀和恐怖主义等重大灾难,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创伤,这种无奈和折磨让人记忆犹新,终生难忘。为了纪念这种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给人们以警示和安慰,美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伤叙事小说家,他们试图通过虚构叙事的方法来让读者了解这些创伤体验并关注受创伤的群体,帮助他们通过对历史瞬间的回忆实现意识的回归,不再执着于过去,抚慰他们的心灵。因此,创伤叙事文学作品,也被誉为治疗现实病痛的苦口良药。
一、创伤叙事小说的兴起由来
1.反映社会不平,呼吁人性良知
创伤叙事模式的出现初衷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维护生命应有的尊严、呼吁人性良知的出现。作家们站在正义和善良的制高点,俯瞰世上一切苦难,为人类所不应该遭受的苦难而呐喊,为无法抗拒的灾难而扼腕。虽然他们并没有亲身经历民众失去家园的灾难和亲人离散、自身伤亡的痛苦,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笔下的叙事故事让人们看到战火纷飞的毁灭性力量,以及人们饱受摧残的面孔,他们听懂了受难者的痛苦诉求,了解受难者生命与理想的渴望,他们承担着与创伤者一样的精神和肉体痛苦,看到了一战、二战的罪恶和恐怖主义带来的黑暗,他们的创作是为一切不公而战,为一切不平而鸣,这是作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无可推脱。
2.满足自我治疗,满足精神要求
之所以在20世纪美国小说兴起了创伤叙事的模式,与作家们自己的精神救赎也有一定的关系,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文笔对创伤故事进行回忆和再加工,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承受精神和生理上的痛苦回忆,这也让他们感同身受。他们渴望用创作,利用自己笔下的叙事故事让读者和大众产生真实的创伤体验,让读者认同大屠杀、恐怖主义、种族歧视的不公,激起大家的反抗意识,维护人类的自由和公正,让我们以幸存者的心情心存感恩,并积极用自己的力量去阻止以后可能出现的灾难和不平,对创伤死难者表示同情和怜悯,给创伤者以安慰和温暖。然而,在表达这些诉求时,作家们需要与创伤者们产生共鸣,这些情感让他们饱受精神折磨,所以从这一方面而言,创伤小说的创作也是作家自我疗伤的一种方式。
二、20世纪美国小说创伤叙事模式的特点
1.阅读难度高
创伤小说主要以叙事的方式对过往的痛苦经历进行再现,让受创伤者在进行回忆的过程中,感受到臆想与现实的区别,让意识回归,让痛苦得以缓解,让伤口可以愈合。然而,回忆者在回忆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再次面对自己的痛苦回忆,他们的内心是抗拒的,因此,很多作家在叙述和描写时,叙述节点、时间节点常常会发生模糊、断裂的问题,这种不连貫和不断的重复是作品表达的需要,也是创伤者情绪的真实反映,但是也对读者对于此类作品情节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反映创伤本质
创伤小说叙事上的不连续和重复性是创伤体验本质的真实再现。对于真正获得过切肤之痛的人而言,这种创伤体验具有回放性、抵触性和延迟性的特点。他们会对这种痛苦产生剧烈的抵触情绪,这也是他们伤口很难愈合的原因,但是这种场景也具备回放性的特征,他们看到类似的情境,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都会引发他们对创伤情感的记忆和再现。此外,深切的痛苦也可能让他们深受打击,本能地选择暂时性遗忘,而回归现实后延迟的创伤体验同样让他们痛不欲生。因此,创伤小说在叙事上大多采用了断续式的叙述模式,以此来反映创伤体验的本质特点。
3.注重意象表达
美国小说的创伤叙事模式还强调以身体伤痕为具体的意象来表达精神的痛苦。在创伤小说的叙事过程中,作家们常常通过身体上的伤痕来作为具体的意象来进行表达精神上的痛苦。如,在《宠儿》中,作者就把塞丝的痛苦记忆与苦樱桃树一样盘踞在她背部的鞭痕融合在一起,时时提醒她以往遇到的悲惨遭遇,这种精神的痛苦和肉体的痛苦融合、交织,让她难以忘怀。而这种具象也会深深地印记在读者的脑海当中。
三、结语
20世纪美国小说创伤叙事模式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作家们通过断续式的叙事方式对创伤体验进行揭露,让人们通过身体伤痕具象来体验精神的痛苦,在治疗创伤者的同时,获得自我治伤并呼唤正义和良知,强调了自己对于生命尊严的维护和理想追求。
参考文献:
[1]黄丽娟,陶家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黑人代际间创伤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1(02).
[2]师彦灵.再现、记忆、复原——欧美创伤理论研究的三个方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3]王欣.文学中的创伤心理和创伤记忆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