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文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维度,学生才能在逐层深入与拓展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认知体验。纵观阅读教学的整个流程,理应让学生经历三级不同层次的阅读:一级阅读,旨在强化学生理解后的审美体验,以整体性感知为目的;二级阅读,就是在理解反思的视野中进行,以深入感知文本内在的丰富内涵为目标;三级阅读,则是在接受的视域下进行,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吸收与内化。
  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其实三种层级的阅读都有所涉及,但由于各自指向的目标不够清晰,导致每个层次的落实都有所偏差,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整体性效益的发展。笔者即以《师恩难忘》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一级阅读重理解,在深入浅出中整体感知
  学生在首次接触文本时,可以凭借着原本具备的语文知识体系和积累的认知经验,对文本中所展现出来的词汇、语段、语言节奏、整体性结构以及所蕴藏的丰富情感进行直观而感性的认知,并努力依据文本所深藏的可能性空间加以具体化,从而在情感意识中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性感知。因此,在第一层级的阅读中,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借助辅助性工具尝试消除字词障碍,让学生形成对文本最基本价值和意义的体悟。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大意的感知往往是以意象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甚至会出现一些解读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要设置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而避免运用紧扣表达主旨的问题,逼迫着学生提前深入文本内涵,造成由于跨度过大而得不偿失的恶果。
  如在教学《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学生一级阅读过程中,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罗列了以下问题:课文中,作者难忘的老师是谁?你觉得课文中的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两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又没有直接触及文本的主旨,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核心内容上,借助问题的梳理,达成了具有整体性认知的目标。
  二、二级阅读重阐释,在聚焦主旨中丰富体验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核心任务。这就是要让学生在广泛深入的阅读中获取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性感知,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得文本的价值意蕴,强化学生与教材文本、与文本作者之间形成情感的共鸣。
  如《师恩难忘》一文,就是以韵律和諧、清新自然的语言为载体,作者将对田老师的感恩之情蕴藏其间,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二级阅读时,就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沉下心来,怀揣一份情感,在重点朗读和体悟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老师恩情的真诚与炽烈。因此,教师在学生体悟了田老师的特点之后,着重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过去这么多年了,作者为什么还对田老师如此念念不忘呢?随后,教师让学生在进行自由式朗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相关的核心段落进行深入朗读,在具体的事例和语言中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感悟角度,从而炼出文本的主体意蕴,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对田老师恩情难忘的原因”。在这样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三、三级阅读重反思,在怡然自得中内化吸收
  在大多数的阅读教学中,一旦教师、学生与文本形成了意义共振之后,阅读教学往往就会戛然而止。这种“只管向前冲,不会回头看”的阅读流程,无法让学生以反思性的视角对自己的阅读历程进行梳理,难以让学生积累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如在教学《师恩难忘》的最后环节,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已经经历过一级阅读、二级阅读的浸润,而直接草草结束,而是引领学生进行了这样的阅读梳理: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优美词句?并引领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身临其境”进行造句练习;2.你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技巧?着重引领学生紧扣一件事情展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
  文本的阅读过程并不是一读了之,而是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经历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阅读,引领学生在深入品咂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感知文本主题、丰富阅读方法,最终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中心小学(225261)
其他文献
采用局部线性嵌入(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算法进行数据降维时,不仅能保持数据分布的局部线性特征,同时还能保存数据分布的流形结构,因此该算法常用于高光谱影像的数据降维。其中,关于最近邻像元个数K的设置是执行该算法的关键。然而,关于K值的设置,目前尚无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基于监督型特征提取的思想,从"线性预测误差均值最小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监督
D2D (device-to-device) 通信技术是5G 中的关键技术, 如何提高 D2D 用户间的通信效率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 认知无线电技术(CR 技术)能够感知无线环境特性, 而在突发流量模型中
分析导航电文上行注入调度的要求和约束条件,对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导航电文调度模型,并结合经典一维装箱问题对问题进行说明,结合导航电文上行注入调度的实际约束条件,将
“问”是寻找和探究,也是引领和暗示;是疑问和好奇,也是思维和想象;是智慧和方法,也是艺术和技巧。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习惯和常态,也是教师须臾不可离开的“常规性武器”。“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成功的课堂教学提问,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习思维和激发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有效调控手段。然而,课堂教学提问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其数量多少,而是取决于问题的质量以及提问的技巧。如何优化提问设计让课堂
人与自然关系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人自然化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共同追求。在人与自然共生的当代价值坐标中,探讨人自然化教育思想在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时期、
沈德潜在遴选清代前期诗歌时,十分强调“诗中有人,诗外有事”。得到其特别重视的“贰臣”诗人的入选作品尤其体现了这一原则。通过这些诗人及其作品,也可见清代诗歌创作与时势人
文本感知是学生借助语言进行语文学习的灵魂。学生徜徉在文本内蕴之中,一方面感知曲折动人的情节,一方面体悟其中蕴藏的深厚情感,获得的已经不再是纯粹文字的记忆,而是一种独特化的内在省悟。那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呢?就需要既抓核心重点,又抓文本细节,现以《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整体把握认知,在初读中形成初步体验  文本阅读首先应该从文本整体性框架入手,在初读环节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