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文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维度,学生才能在逐层深入与拓展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认知体验。纵观阅读教学的整个流程,理应让学生经历三级不同层次的阅读:一级阅读,旨在强化学生理解后的审美体验,以整体性感知为目的;二级阅读,就是在理解反思的视野中进行,以深入感知文本内在的丰富内涵为目标;三级阅读,则是在接受的视域下进行,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吸收与内化。
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其实三种层级的阅读都有所涉及,但由于各自指向的目标不够清晰,导致每个层次的落实都有所偏差,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整体性效益的发展。笔者即以《师恩难忘》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一级阅读重理解,在深入浅出中整体感知
学生在首次接触文本时,可以凭借着原本具备的语文知识体系和积累的认知经验,对文本中所展现出来的词汇、语段、语言节奏、整体性结构以及所蕴藏的丰富情感进行直观而感性的认知,并努力依据文本所深藏的可能性空间加以具体化,从而在情感意识中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性感知。因此,在第一层级的阅读中,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借助辅助性工具尝试消除字词障碍,让学生形成对文本最基本价值和意义的体悟。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大意的感知往往是以意象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甚至会出现一些解读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要设置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而避免运用紧扣表达主旨的问题,逼迫着学生提前深入文本内涵,造成由于跨度过大而得不偿失的恶果。
如在教学《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学生一级阅读过程中,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罗列了以下问题:课文中,作者难忘的老师是谁?你觉得课文中的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两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又没有直接触及文本的主旨,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核心内容上,借助问题的梳理,达成了具有整体性认知的目标。
二、二级阅读重阐释,在聚焦主旨中丰富体验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核心任务。这就是要让学生在广泛深入的阅读中获取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性感知,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得文本的价值意蕴,强化学生与教材文本、与文本作者之间形成情感的共鸣。
如《师恩难忘》一文,就是以韵律和諧、清新自然的语言为载体,作者将对田老师的感恩之情蕴藏其间,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二级阅读时,就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沉下心来,怀揣一份情感,在重点朗读和体悟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老师恩情的真诚与炽烈。因此,教师在学生体悟了田老师的特点之后,着重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过去这么多年了,作者为什么还对田老师如此念念不忘呢?随后,教师让学生在进行自由式朗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相关的核心段落进行深入朗读,在具体的事例和语言中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感悟角度,从而炼出文本的主体意蕴,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对田老师恩情难忘的原因”。在这样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三、三级阅读重反思,在怡然自得中内化吸收
在大多数的阅读教学中,一旦教师、学生与文本形成了意义共振之后,阅读教学往往就会戛然而止。这种“只管向前冲,不会回头看”的阅读流程,无法让学生以反思性的视角对自己的阅读历程进行梳理,难以让学生积累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如在教学《师恩难忘》的最后环节,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已经经历过一级阅读、二级阅读的浸润,而直接草草结束,而是引领学生进行了这样的阅读梳理: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优美词句?并引领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身临其境”进行造句练习;2.你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技巧?着重引领学生紧扣一件事情展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
文本的阅读过程并不是一读了之,而是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经历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阅读,引领学生在深入品咂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感知文本主题、丰富阅读方法,最终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中心小学(225261)
纵观当下的阅读教学,其实三种层级的阅读都有所涉及,但由于各自指向的目标不够清晰,导致每个层次的落实都有所偏差,严重影响了阅读教学整体性效益的发展。笔者即以《师恩难忘》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一级阅读重理解,在深入浅出中整体感知
学生在首次接触文本时,可以凭借着原本具备的语文知识体系和积累的认知经验,对文本中所展现出来的词汇、语段、语言节奏、整体性结构以及所蕴藏的丰富情感进行直观而感性的认知,并努力依据文本所深藏的可能性空间加以具体化,从而在情感意识中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性感知。因此,在第一层级的阅读中,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借助辅助性工具尝试消除字词障碍,让学生形成对文本最基本价值和意义的体悟。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大意的感知往往是以意象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甚至会出现一些解读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要设置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而避免运用紧扣表达主旨的问题,逼迫着学生提前深入文本内涵,造成由于跨度过大而得不偿失的恶果。
如在教学《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学生一级阅读过程中,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罗列了以下问题:课文中,作者难忘的老师是谁?你觉得课文中的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两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又没有直接触及文本的主旨,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核心内容上,借助问题的梳理,达成了具有整体性认知的目标。
二、二级阅读重阐释,在聚焦主旨中丰富体验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核心任务。这就是要让学生在广泛深入的阅读中获取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性感知,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得文本的价值意蕴,强化学生与教材文本、与文本作者之间形成情感的共鸣。
如《师恩难忘》一文,就是以韵律和諧、清新自然的语言为载体,作者将对田老师的感恩之情蕴藏其间,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二级阅读时,就必须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沉下心来,怀揣一份情感,在重点朗读和体悟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老师恩情的真诚与炽烈。因此,教师在学生体悟了田老师的特点之后,着重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过去这么多年了,作者为什么还对田老师如此念念不忘呢?随后,教师让学生在进行自由式朗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相关的核心段落进行深入朗读,在具体的事例和语言中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感悟角度,从而炼出文本的主体意蕴,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对田老师恩情难忘的原因”。在这样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三、三级阅读重反思,在怡然自得中内化吸收
在大多数的阅读教学中,一旦教师、学生与文本形成了意义共振之后,阅读教学往往就会戛然而止。这种“只管向前冲,不会回头看”的阅读流程,无法让学生以反思性的视角对自己的阅读历程进行梳理,难以让学生积累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如在教学《师恩难忘》的最后环节,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已经经历过一级阅读、二级阅读的浸润,而直接草草结束,而是引领学生进行了这样的阅读梳理: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优美词句?并引领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身临其境”进行造句练习;2.你从这篇课文中,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技巧?着重引领学生紧扣一件事情展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引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
文本的阅读过程并不是一读了之,而是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经历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阅读,引领学生在深入品咂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感知文本主题、丰富阅读方法,最终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中心小学(22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