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农村科学教学的策略初探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农村学校的自然科学教学工作,由于受学校硬件设施及仪器设备的限制,加之多数教师非专业化的影响,可谓形同虚设。多数学校只开设该课程而并未能按质按量开展教学工作,常常是闭门造车准备了一些资料以应付检查,根本未按“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来完成任务,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小学自然教学担负着儿童的科学启蒙的重任,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针对农村自然科学的教学现状,我们应如何上好自然科学课,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自已粗浅的几点建议,只求抛砖引玉。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思维方式
  对农村地区而言,科学一门教师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农村地区科学教学的一大因素。多数学校的科学教师身兼数科教学,在保证语文、数学的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而无法顾及其他学科教学,从而造就老师们从认识上的不足到思想上的懈怠。因此对农村科学教学来说,除了硬件不足的因素外,更要注意如何更新自己的教学思维方式,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作为主要认识和反思。
  首先,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教学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思维。改变以往自己固有的教学方式,诸如填鸭式、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选择更为适合科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研讨、推论、解释等教学模式与自己教学经验的整合,真正创建适合于农村科学教学的新模式。
  其次、教师善于赞赏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体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力,关注到每一名学生。培养学生从小立志将来在科学领域作出贡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利用农村地区有利自然资源,整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经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从这里我们可看出:学生在学习当中,许多知识源自谈们平时的生活当中,科学学习尤为如此。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注意利用农村地区有利的自然资源,整合教材,培养学生对科学认识的热爱与追求的意识。
  (一)、利用有利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乐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有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自然条件,柳暗花明,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是城市学校根本无法见到的,更有大自然中许多离奇的自然现象。老师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大自然。这不仅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材料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自然的美。
  如本人在教学“观察树叶”一课时,课前就准备了各种不同的许多树叶,让学生判别是何种树的树叶。作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自然很难辨别清楚。于是我将树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辨别后并仔细观察该种树木,了解其特点,并比较不同树叶的相同和不同,把自己的所得带回下节课课堂中交流讨论,分析总结出各种树叶的相同和不同。这样既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自然科学,又是他们在接触自然环境和事物中亲近欣赏大自然。达到了新的教学要求。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三)、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自然学科中有许多科普小实验,不仅有趣,还包含许多科学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组织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思考中领悟科学道理,既提高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有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
  如:本人在教学“磁铁的性质”一课时,根据教材要求认真组织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认真思考如何解决发现的问题。在思考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其磁铁性质。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指南针的原理,了解信鸽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通过这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道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品质,养成热爱科学,应用科学的道理。
  综上所述,农村自然科学的教学,的确存在不少困难,但我们不能因困难就止步不前,而应主动进取,转变教学观念与思维方式,结合有利的自然资源,认真组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只有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基础上,才能推进科学教学工作,让教师教有所得,学生学有所获。
其他文献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中学,过分看重语文的学科地位,一味强调学科知识系统的严密性,注重学科知识传承、统一和集中。在这种观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老师是孤立的,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的。而新课程改革贴近我们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源于生活,那么就必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措施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构建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研究教材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层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浅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创新精神为依托。授人之鱼,不如教人以渔,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学科在不断快速发展,这就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务必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創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改变过去那种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期刊
电化教学是运用电器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形象直观。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运用电教手段,引情激趣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运用录音带、幻灯片,创设情境,音像
期刊
摘要:这些年以来,虽然中小学电教基础设备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的设备,不过,它于管理时就有的大部分的问题也开始愈加明显的显现出来,面对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可以帮助促进中小学电教朝向走向积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以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准。  关键词:中小学电教;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1导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的改革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高中招生考试整体难度已有所下降。高中招生数学考试越来越接近标准化考试,即试题越来越基础,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基本数学素质。因此在复习初中数学之前就要对高中招生数学考试的基本命题趋势和试题难度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根据笔者对高中招生数学考试要求的定位,制定适合自己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研析考纲,夯实基础,注重
期刊
摘要: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对每道数学题进行多种方法解决,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轻松进行解题,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运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教师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探讨  1导言  小学生有好奇心重、自制力差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要让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能够快乐阅读,并能够积极地将课内阅读所学到的阅读方法使用到课外阅读当中去。教师不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要择优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一个奠基的过程,良好的小学数学教学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数学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智力领域,开拓思维,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而在时代的背景下,孩子们都各具特点,因而更需要我们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同时制定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案。那我们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孩子们各不相同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呢?  关键词:个体差异;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意义;  当今所说的尊重
期刊
摘要:语文这门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育内容。目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导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涌现出来,并运用到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切实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其中,小组合作学习便是高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运用过程中深刻的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模式。本文在此对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组织学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