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急于求成 炒作急功近利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ang89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前几年,浙江省曾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推出了舒传曦、徐启雄、卢坤峰、曾宓、童中焘、刘国辉、吴山明、姜宝林、卓鹤君、陈向迅等十位当代国画家优秀作品展,集中展示了浙江当代国画创作既注重继承传统、体现中国画的民族风格,又适应时代变迁、努力开拓新境界的整体风貌。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讲话。李瑞环除了肯定当前国画艺术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外,他认为客观地讲,现在还缺少大师,即缺少由任熊到黄胄等72位大师的那种水平,那种名气,那种公认程度。李瑞环强调,国画艺术应当提倡创新。历史上所有的国画大师都有自己的特色造诣,都有自己的创新,但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都离不开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和了解,离不开国画特有的规律和规矩。他说,国画艺术应当善于借鉴。近代国画的发展乃至飞跃,在很多方面得益于对西洋画成就的合理吸收,但所有借鉴或吸收,都不能脱离中国画的基础。国画源于中国,根在中国,水平最高的画家和鉴赏者也在中国,中国最好也就是世界最好。民族性和世界性并不对立,就艺术而言,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他说,国画艺术应当注意宣传。我们举办画展就是一种宣传,但作为画家不能把主要心思用于宣传,用于广告、公关,而要力戒浮华,甘于寂寞,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只要作品好,即便一时不为人知,最终也会被历史所承认。
  李瑞环还指出,我们提倡国画,并不排斥油画,油画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在中国也应当发展繁荣。我们说尊重国画规律,并不反对油画和国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品种,我们希望能有这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好东西。
  令我敬佩的是,李瑞环的这番讲话,思想是那么的深刻,论述是那么的精辟。对笔者而言,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启示:
  
  一、当今画家心态浮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画家的眼界大开,他们看到了国际艺术的水平和发展,尤其是看到了艺术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诱惑力之大,使不少画家难以自拔。于是不少画家开始盘算如何将艺术转化为金钱,如何赚更多的钱,如何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市场运作上,有的画家为了炫耀和标榜自己,自封“鸟王”、“猫王”、“虎王”,称王称霸;有的传统功力并不深厚,艺术风格也未形成,却戴上“著名画家”、“优秀艺术家”的帽子;有的干脆挂上“大师”的头衔;更有的画家在国内拍卖中做手脚,哄抬价格,把自己的作品价格抬得很高,以显示自己在市场上的价值。可以说,这些问题在画坛上已是相当地普遍。
  
  二、当今画家没有经典的力作问世。
  
  古往今来,大凡每个时代都有令人刻骨铭心的力作问世。从历史上看,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使近现代也有不少享誉画坛的巨作问世,如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徐悲鸿的《奔马》、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石鲁的《转战陕北》等。然而,当代似乎还缺少震撼人心的力作,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国画艺术的一大遗憾、坦率地说,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理由出不了有影响的力作,可是我们的画家沉不下去,这是我们当今画坛必须正视的一大问题。
  
  三、当今画家忽视传统,忽视修养,一味追求创新。
  
  由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影响,当今不少画家往往忽视传统,更不注重画外的修养。众所周知,中国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当完备的绘画体系,可以说中国画有它自己的规律和独特性,有它自己的绘画理论体系和美学观,以及独有的技巧特色此外,中国画研究画外功,即画外的修养。海派名家陆俨少曾经说过:“三分绘画、三分书法、四分读书”,这一经典的论述,可以说是陆俨少总结前人和自己绘画创作的体会。过去不少老画家都有绝技,有的擅长“四绝”、有的擅长“三绝”。记得齐白石先生90岁的时候,作家老舍要求他根据“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意画一幅画。山于绘画是一种平面艺术和视觉艺术,要在方寸之纸上画出“十里蛙声”无疑是相当困难的。但这道难题并未难倒白石老人,他没有几天便画出一幅不同凡响的经典之作:画面上一泓溪水从山涧乱石中奔泻而出,水里游动着儿只蝌蚪,高处耸立着几笔远山,乱石、山涧、远山构成了深远的意境,从画面上看起来何止“十里”。另外,生物学告诉我们:蛙声是青蛙求偶之声,没有蛙声,也不会有蝌蚪,因此,水里既有蝌蚪,山涧中岂无“蛙声”,从中可以看出白石老人艺术修养的精深和才华的卓越。相反,现在画坛上真正擅长“四绝”、“三绝”的恐怕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四、当今画坛缺少大师级的艺术家。
  
  如果按辞典的解释:大师是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假若将大师的称号搬到画坛上,以笔者看,中国画大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艺术上要有独特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并能影响一代乃至几代人;二是技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突破和创新,并被后人广泛应用;三是要有经典作品问世;四是画家要有很高的画外修养。
  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确实涌现了像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大寿、张大干、徐悲鸿、高剑父、石鲁等一大批中国画大师。但是对照这些大师,现在的画家恐怕很难与之相比,尽管媒体常常会将“大师”的称号戴在一些画家身上,可说到底,他们“缺少由任熊到黄胄等72位大师的那种水平,那种名气,那种公认程度。”所以,要成为中国绘画大师是有条件的,他不仅需要画家具有一定的天赋和勤奋,需要艺术上有鲜明的个性和影响,更需要创作出能经得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作品。正因如此,中国画大师的称号并不是每个画家都能企及的,也不是少数人可以评定的。
  我想对每个从事艺术的人来说,细细琢磨李瑞环的一席话,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意义。(责编:王兰芳)
其他文献
“太平天国”铁质大花钱  王纪民    “平天国”大花钱是太平朝举行重大庆典时特铸的纪念币,是赏赐给有功之臣和赠送  给外国人的礼物。现发现特大、大号、中号和小号四种型号,皆为铜铸,一钱一模,很难找到两枚完全相同者,是我国钱币中珍稀的大名誉品。该钱大多发现于湖南地区,但据郭若愚先生论证,该钱应铸于1861年李秀成攻克苏州建立苏福局以后。    笔者集藏一枚“太平天国”铁质中号大花钱,外径109.3
期刊
罕见的王莽“一刀平五千”残品  赏习斋    二千二百年前,秦王嬴政吞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后,结束了七雄争霸局面,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秦王并号称“始皇帝”,也即历史上的秦始皇。秦始皇在位12年,后来由于出巡途中染疾身亡,由赵高等人排斥大公子扶苏而拥立秦二世胡亥为皇帝。秦二世暴政,民不聊生,不久即被刘邦推翻并建立西汉。刘邦死后,西汉又曾被王莽篡权。王莽建立王朝,国号“新”。王莽政权为了
期刊
广州新发现 秦代铅质大型“半两”钱  甘曙光    日前,笔者在广州钱币市场发现了一枚秦代铅质大型厚重“半两”钱。此钱颇具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强制推行“度、量、衡”的雄风,应是不可多得的古钱。西安董大勇先生曾在《收藏界》2003年第8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介绍了甘肃张掖一老者请求鉴定古钱“第九重四两”、秦“半两”的故事,并认为大的秦“半两”真钱不多见。  笔者现在向收藏界、钱币界公开此秦“半两”铅质大钱
期刊
美术作为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集中表现,它在不同的地域有独自发展而成的材料与技法。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材料、技法及文化背景才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绘画。    自古以来东西方美术就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征,形成了两大体系。它们伴随着漫长的社会历史变革和发展,虽经相互影响、相互参照、互排互补,却未能相互同化,相互代替,至今仍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  笔者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曾有一定规模和程度上接受西方美术的文化
期刊
在繁多的中国古钱币中,“驺虞峙钱”是一种奇特的珍稀古钱币,其名称就很独特,其用途在诸多钱币学书中说法也不一样,这就更显得珍贵。  钱币的正面是圆润婉转、古朴凝重的“驺虞峙钱”四个篆书体字。背面为素,无任何文字和图饰。“驺虞”一词,在不同的古籍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驺虞》是一首描写田猎的诗:“彼茁者葭,茁壮茂盛芦苇芽,一发五耙,五只小猪一胎下,于嗟呼驺虞!唉!牧猪倌
期刊
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某一政治人物、艺术家的成就等,铸造发行一枚纪念章是常见的,但为纪念某一单位发行多枚纪念章的却少之又少。本文介绍一例,上海造币厂为记述其历史发展,铸造发行了雕刻精美、题材鲜明的四枚大铜章。      一、上海造币厂建厂30周年纪念章    上海造币厂于1920年筹建,至1930年竣工,1933年3月正式开铸银元。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工厂内迁,先后在武汉、兰州、成都、重
期刊
自唐朝采用翻砂法铸钱到明末,悠悠千载岁月,今唯见“嘉靖十一两”等几枚屈指可数的“雕母”。据资料看,最晚自唐乾元元年(758年)始,雕母就随翻砂铸钱产生而出现。由于制作少、严格受控和人为自然损毁因素,现在已是凤毛麟角,但罕见并非无之。下面,就明朝和金朝两枚特殊古泉谈一点浅显认识,抛砖引玉,盼望方家指教。      一、鎏金背“户”字“天启通宝”    照片所示鎏金背“户”字“天启通宝”径26毫米,廓
期刊
读者求鉴:藏友持雕花板求鉴。  鉴定结论藏友所持雕花板为门扇上的一部分,后人将其装入红木框中。板上的图案为博古图:瓶中插翎毛、一枝花,香炉……雕刻规整,刀法细腻,木质为核桃木。时代为清中期,北方工艺。    读者求鉴:藏友持一青花花鸟纹方碟求鉴。  鉴定结论:此碟直口,方形,平底,底部不挂釉。碟壁内侧绘锦纹加璎珞纹,外壁绘竹叶纹,碟心绘山石、菊花、鸟纹,采用勾勒平涂画法,笔法工整。釉面薄而不匀净;
期刊
国家昌盛,人民安康;企业搭台,文化唱戏。2006年11月21日由厦门当代置业集团和厦门复文美术馆承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成立会议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喜来登大酒店召开。中国画艺术委员会是中国美协按画种设置的权威性学术机构,由一批中国画领域最具创造力、最具声望的艺术家组成。出席会议的嘉宾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刘大为,中国画艺委会主任郭怡棕、副主任李宝林,秘书长
期刊
图中犀角雕“天成”款仙人乘槎杯长26.5厘米,宽9厘米,高10.8厘米。该犀角的材质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云头雨脚,黑黄二色分明,系亚洲犀角中的上品。其质细腻柔韧,光韵内敛,精细打磨后视之如膏似玉,材质的经济价值极高。  该槎杯杯口处,盘根虬枝,疤痕累累,延至槎杯之后端,枝叶纷披,硕果隐于其中。一长髯老者,慈眉善目,左手执拂尘,束发扎巾,长袍曳地,一腿叉置,一腿斜伸,端坐在槎后端的中央,仙风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