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作文的兴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从报刊中的佳作可见一斑。但综观学生作文的整体,内容空洞,立意肤浅,语言俗套,仍是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忽视了作文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一界定,为作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既肯定了作文是客观事物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反映,然后形成文字的过程,又特别指出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表达作者的认识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这更加表明,贯穿作文全过程的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可以说,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思维开阔,学生才能走进生活的各个方面,体验、感悟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思维越开阔越丰富,写出感情真挚、思想深刻的文章才有可靠的基础。思维深刻,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推知其发展趋势,形成有价值的见解,给人以启迪。思维有创造性,文章才会有新颖的见解或形式而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在作文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
1.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思维训练
如果说素材储备和语言积累是写作的硬件,那么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就是写作软件,没有软件,硬件储备就是闲置的,无法被激活。而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长期处于模糊状态,教材中缺少系统的、切实的写作方面的思维训练,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思维训练也往往被弱化,处在自发的状态。所以,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是必要而且重要的。思维训练时,应先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方法,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想象等,当然不能过多纠缠于名词术语,可通过智力竞赛等练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明了思维方法的内涵,然后创新思维在写作中运用时,也应进行有序地分解训练指导,在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专项的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写作的要求中,强调“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些环节的实施,离不开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离不开思维能力。学生作文实践中,尤其要指导养成列提纲的写作习惯。不少的学生由于对思考的重视不够,作文前不动脑或简单思考后就动笔作文,思考停留在一般的、浅层状态,表现出来的文章往往也是平庸之作。写作文的第一步不是“写”,而是“想”,即思维的充分展开。通过强化列提纲这一环节,可以梳理思维,使思维清晰、条理、严密、深入,有了成熟的想法,动笔作文就不成问题,写出能够完整准确的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好文章来。
2.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这仅是第一步,由客观世界成为主观文章的内容,还必须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而现实是,很多学生懒于思考,疏于思考,对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或认识片面,甚至偏激。这种状况,需要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欲望。学生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有要搞清楚的迫切欲望;影视作品学生普遍爱看,对有典型性的人物展开评论,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国际国内的热点,学生往往也有浓厚的兴趣。由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从平凡中感受到伟大。通过有吸引力的形式,促使学生主动的、深入的思考,如开展综合性学习,举行辩论会、演讲会,进行周记赏评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引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分清主次,运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人和事。通过引导,鼓励张扬个性,发现、发展创造的潜能,在思维过程中培养创新习惯,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
生活,這个作文的源泉,只有在良好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参与下,才能显出其内在的、动人心魄的力量。
3.关注阅读,锤炼思维,丰厚底蕴
多读可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多读可以提高认识,陶冶情感;多读可以丰富人生阅历,提高人文修养;多读可以丰富语言储备,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读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基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指导他们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去感悟体味伟大的胸襟与纯真的情感,去领悟体会深刻的思考,去辨识文化的底蕴与发展的价值。以锤炼、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及文化底气,在肥沃的土壤上开出的思维之花,会更加绚丽。
作文中重视发展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促动了学生观察、思考、评价能力的发展,实现了作文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让我们巧引思维活水来,赢得作文一缕香。
一、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一界定,为作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既肯定了作文是客观事物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反映,然后形成文字的过程,又特别指出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表达作者的认识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这更加表明,贯穿作文全过程的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可以说,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思维开阔,学生才能走进生活的各个方面,体验、感悟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思维越开阔越丰富,写出感情真挚、思想深刻的文章才有可靠的基础。思维深刻,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推知其发展趋势,形成有价值的见解,给人以启迪。思维有创造性,文章才会有新颖的见解或形式而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在作文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
1.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思维训练
如果说素材储备和语言积累是写作的硬件,那么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就是写作软件,没有软件,硬件储备就是闲置的,无法被激活。而作文教学中,思维训练长期处于模糊状态,教材中缺少系统的、切实的写作方面的思维训练,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思维训练也往往被弱化,处在自发的状态。所以,进行写作思维训练是必要而且重要的。思维训练时,应先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方法,如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想象等,当然不能过多纠缠于名词术语,可通过智力竞赛等练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明了思维方法的内涵,然后创新思维在写作中运用时,也应进行有序地分解训练指导,在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专项的思维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对写作的要求中,强调“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些环节的实施,离不开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离不开思维能力。学生作文实践中,尤其要指导养成列提纲的写作习惯。不少的学生由于对思考的重视不够,作文前不动脑或简单思考后就动笔作文,思考停留在一般的、浅层状态,表现出来的文章往往也是平庸之作。写作文的第一步不是“写”,而是“想”,即思维的充分展开。通过强化列提纲这一环节,可以梳理思维,使思维清晰、条理、严密、深入,有了成熟的想法,动笔作文就不成问题,写出能够完整准确的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好文章来。
2.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这是毫无疑义的,但这仅是第一步,由客观世界成为主观文章的内容,还必须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而现实是,很多学生懒于思考,疏于思考,对生活缺乏应有的热情,或认识片面,甚至偏激。这种状况,需要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欲望。学生与父母、老师、同学的交往,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有要搞清楚的迫切欲望;影视作品学生普遍爱看,对有典型性的人物展开评论,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国际国内的热点,学生往往也有浓厚的兴趣。由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从平凡中感受到伟大。通过有吸引力的形式,促使学生主动的、深入的思考,如开展综合性学习,举行辩论会、演讲会,进行周记赏评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引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分清主次,运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人和事。通过引导,鼓励张扬个性,发现、发展创造的潜能,在思维过程中培养创新习惯,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
生活,這个作文的源泉,只有在良好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参与下,才能显出其内在的、动人心魄的力量。
3.关注阅读,锤炼思维,丰厚底蕴
多读可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多读可以提高认识,陶冶情感;多读可以丰富人生阅历,提高人文修养;多读可以丰富语言储备,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读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基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指导他们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去感悟体味伟大的胸襟与纯真的情感,去领悟体会深刻的思考,去辨识文化的底蕴与发展的价值。以锤炼、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及文化底气,在肥沃的土壤上开出的思维之花,会更加绚丽。
作文中重视发展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促动了学生观察、思考、评价能力的发展,实现了作文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让我们巧引思维活水来,赢得作文一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