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牵手昭苏草原
穿出蜿蜒盘旋的山路,一扫狭隘的视野疲劳,狭长的弯道被辽阔草原的平铺取代,渴望的心情在晴朗的夏日里终于得到舒展,印入眼帘的是巍峨的山体、散漫的云杉、鲜艳的百花、白色的毡房、奔腾的群马、欢快的牛羊、潺潺的溪流。走进伊犁的昭苏草原,如同走进了梦幻般的世界。
没有树的突兀,没有土壤、山石的裸露,极目中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露水与青草的香气,不需用意呼吸,便会灌穿你的身体,顷刻间会感到自己的消融。
走在草地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缓坡上野花繁盛,明黄、粉红、深蓝、浅紫、浅绿、青绿、深绿、墨绿……像打翻了调色板,由近及远自然过渡,没有明显的分层,尤其云朵缝隙漏出金色阳光染得绿草鲜嫩似挂着水珠呈现出的翠绿与白云遮盖下的灰绿形成强烈的反差。
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白白的羊群慢条斯理地咀嚼青草,牧羊犬在周围欢呼雀跃,黑黑的牛儿成堆,卧看风景、品味岁月,棕黄或黑色的马儿逍遥悠闲,窃窃亲密、嬉戏奔跑,白蘑菇似的帐篷项上冒着隐隐炊烟,蔚蓝的天上白云朵朵,黑色的雄鹰展翅翱翔……
雨轻洒,大地一片青青。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成群的牛羊,像天上的片片白云飘落到大地。风,一浪吹过一浪。心中,一场花瓣雨纷纷扬扬,下满整个世界。
雨像蹦进了大地上,意犹寻找到了自己的家。冲刷着炎热的干瘪,叶脉张开呼吸的肺都清爽了,饱满了,青色的一株株连成一片,摇晃着脑袋,如一个大合唱的场面,那风指挥,雨打的声音是旋律和节奏。都记住了本是同根生,总是那绿色清爽了,新的生机一片,连泥土都喝醉了,嘀咕着散发出香味来。
雨一直在下,风猛吹一口气,打转着,摇晃着,淋湿着,洗涤了沙尘,摘去了尘封的面纱,如冲洗一张张照片一样。那一阵急骤,总给人措手不急。来的快,去的快。稍稍停息了,雨点小了,风柔和了,一切像要恢复平静了。
一望无际,嫩灵灵的绿铺展开去。铺到天边,那绿就回过头,融到了天空的蓝里。于是,天空的蔚蓝就又多了几分醉人的嫩绿。又仿佛一个穿蓝衣服的人挽着一个穿绿衣服的人,并排坐着。风吹过来,又吹过去,像是他们有一搭没一搭说出的话。草们一浪一浪的,那是风走过后留下的脚印。就这样,风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草原上奔跑、散步、玩耍,有时候静静地躺着,有时候又顽皮地翻着跟头。而在海一样的绿中,点缀着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的花朵。若那些花朵连成或小或大的一片,就是一条或小或大的船了,在绿色的海上荡漾着。而太阳,就成了它们的帆,鼓满霞光,一点点升起,又一点点落下。
过了一会,天变亮了,南边的云层显出白色、灰色、红色的层次。天空也由湛蓝过渡到淡蓝,然后和红色云彩融合,淡淡的几缕乌云如纱一样笼罩着天空。一下子,西边的红色像是挤破了云层,由空中放射出一道道红光,照向大地,那红色并不刺眼,也没有先前的红了。北边的天空也变得明亮,云层变成了白色。雨后的草原云雾相间,空气清新凉爽,下过雨,空气是香的。
昭苏草原上的雨,足够让你将往事挥洒在空气中,任你一一回忆或是捡拾,为凡尘中的点滴,为俗世中的烟火。放下所有心中的束缚,在雨落时,暗合雨中的静谧,听雨呢喃你心底的真心话,纷飞在空气的不是苦涩,而是满心的喜悦。
一群羊远远地走过来,先是一点点白,后来就慢慢地大了起来,再后来就纷纷扬扬的了,使人疑心在这盛夏里,怎么就无端地落了一片雪。而那牧人,骑着马,抱着套马杆,神情豪迈、肃穆,倒真像是传说中的雨雪之神。
不远处蒙古包上炊烟袅袅,仿佛一个人在蓝色的宣纸上唰的一下,写了一笔,随后那墨慢慢地洇了开去。哈萨克牧民的身影火一样欢快地闪动着。蒙古包里飘出奶茶的醇香、原汁原味的肉香、烈酒的浓香以及采风团的伙伴们毫无遮拦的嬉闹声。在这些纯天然的味道和天籁般的声音里,我蹲在一颗露珠面前,我久久地凝视着它。透过这颗露珠,人、狗、牛、羊、马和夕阳都深深的沉浸在辉煌的幸福里,像一群老人在有滋有味的回忆着美好的时光。
昭苏草原悠远与辽阔的意境,它会在不知不觉间打开你的心境,放逐你的想象。昭苏草原的美是渺小的人与宽阔的自然和谐的融合,她让你得到宁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幸福,一种浴后惬意与舒展的幸福。
古丝绸之路上的夏塔古道
夏塔古道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胜地。古老的丝绸之路从这里穿过,夏塔古道是穿越南天山木扎尔特山口的重要历史孔道,也是清代天山南北路交通的要冲。自古以来,夏塔古道曾在军事、贸易和民间交往等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传说唐玄奘西天取经、左宗棠平叛等,都曾翻越过这条古道。这是由古遗址、隘关山口、古道、谷地和自然景观组成的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夏塔峡谷,又称唐僧古道,古道道路蜿蜓崎岖,地势险要,是伊犁通往南疆的捷径。由于古道地质条件复杂险峻,交通功能逐渐被废弃,古道也早就还原为山间牧道。只是近些年来,不甘寂寞的现代都市人重新开始探访这条历史悠久的文明通道。然而,它的艰险依旧一如千百年前。
美丽而神奇的夏塔至今保留了不少古道遗迹,夏塔谷口的沙图阿满军台遗址至今可见,这里濒临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脉,由崇山峻岭中一泻而出的夏塔河划开平坦的草原,在烟波浩渺中汇入特克斯河,一览无遗的平原,坦荡如砥,芳草萋萋,阡陌纵横,田园错落;一列列的土墩墓,星罗棋布,巨大的土冢犹如一座座小小的山峰;不同层次的古墓群,上面散落着砖瓦残片,可以使人想到自乌孙、西突厥到满清一代的人类活动景象,似乎在诉说着古城当年的繁华与喧闹,流淌着岁月漫长的歌谣。
一条坦平的砂石公路穿过山前的草原,延伸到不远的边境线上。在历史的画页上,这里曾经是一个古老的驿站。清代在木查尔特冰川上设有70户专门凿冰梯的人家,因尔得名夏塔。生存的需要成就了夏塔古道,夏塔古道见证了西域先民的艰难人生!走进夏塔,贴近先民们的胸膛,聆听先民们的细语,寻找先民们的足迹,不由得不生出些许忧古情怀。 夏塔,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塔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夏塔峡谷状如长廊,两岸壁立,势同屏障。中间的夏特河水时缓时急,奔流向前。沿这条长约50公里的天然甬道穿行,看见蜂飞蝶舞、鹿奔鹰翔,旱獭嬉戏,景物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幸运的是我这次与《夏塔怀想》的作者马康健老师一起游走夏塔古道。我们边走边攀谈,马老师对我说聊起了他创作《夏塔怀想》时的经历,他说:“写夏塔的人很多,呈现给人们的都是些表象的事物,而在这些表象背后沉淀着的隐藏着的历史、传奇、宗教、人物、文化……是我们目不所及的,正因为如此,为了深度挖掘,我住在夏塔的阿不都克里木老人的木屋里,与他朝夕相处了几日。这位柯尔克孜族老人曾经担任过夏塔柯尔克孜学校的校长,自退休后他就开始收集资料,准备写一部关于柯尔克孜族在夏塔的历史方面的书。夏塔在他眼里不仅仅是养育自己的故乡,它还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承担了一份责任,心里便有了一种感恩之情,他十几年孜孜不倦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把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我非常敬重这位老人。”马老师深情地讲述着。“当今,古道还被断断续续利用,常有南疆的小商贩三五成群赶着牲畜来伊犁做买卖,也常有国内外探险爱好者涉足古道,体验古人翻山越岭的滋味。”
听完马老师的述说,也让我对他那种探寻历史,记录历史人物的执著精神肃然起敬。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也是人类精神和文化的传播者。因此他这篇散文从风花雪月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四届天山文艺奖”,显示出了沉甸甸的分量。
正说话间,河床忽然变得开阔起来。万绿丛中突然闪现出满眼玫瑰红色,而且一股股玫瑰花香直冲口鼻,原来这里是一大片野生玫瑰林。不同的是,这玫瑰都长在河床里,把那一簇簇可掬的芳香塞满了周边可去之处,那火红的颜色在绿树丛中分外耀眼!
我与阿朝阳、马康健老师一步一步靠近云雾缭绕的木扎尔特雪峰之下,满地野花,与塔松、雪峰相映。夏塔,这生命萌动与复苏的寓意下面所隐含的神秘,被人群与世俗淡忘着,正是这种遥远与淡忘,使它成为一块洁净的世外桃源。古丝绸之路上的夏塔古道千百年来的勤劳勇敢的积淀、厚重的脚步在我们足下,这原初的自然生态、拙朴的人群、神秘的历史等等,构成的古老回忆却发生在此时此刻。
走进白云深处,有栋小木屋。她一直羞涩地躲在山坳里,扯一方薄雾般的纱巾披在身上,总是睁着一扇好奇的木窗,望着偶尔撞进的陌生人。小木屋有百年的历史,最早建于一百多年前,木屋冬暖夏凉,也有用于牧圈的木屋,木屋做工简单别致,牧民用斧头把木材劈成柱状搭建而成,别有一番复古风情,可见当代游牧人民的心灵手巧。小木屋的筑建停止于六七十年代,它质朴、简陋,甚至有些粗糙,墙面的松木看得到岁月的年轮,而裂开的树皮散发着风雨的清香。木层已成为古道一种文化遗产,更是哈萨克族牧民的劳动结晶,我感受到木屋珍重的历史。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烟尘中,曾经存在这样一些古道,它们夹在古代荒蛮的山水之间,充满未知的危险和诗意。沿着它们,张骞曾经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远嫁他乡、成吉思汗远征欧洲大陆、夏塔古道上左宗棠平叛……这些道路逶迤过崇山峻岭、大漠黄沙、苍茫草原。这些道路承载的,不只是马背上的货物而已,还有路的这端与那端的文明。古道所承载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口及语言等等诸多方面发展与变迁的血脉。古道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明传承的记忆,是沧桑历史的见证。
寻觅菜花的香味
盛夏的伊犁河谷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色彩缤纷的昭苏草原上,油菜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集体亮相,仿佛约好似的,从高坡到天边,从平川到山间,油菜花溢田漫埂,恣意生成,毫不掩饰的表达着对生命的热爱。金色的洪流在大地上流淌、跌宕、闪耀,轻灵的风在光艳中交舞着变化。河流、道路、村庄、连队都愉快地淹没在花的海洋。高低不同的缓丘如同起伏跌宕的波浪,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既氤氲着花开水流,古朴恬静的农业文明流风遗韵,又脉动着道路纵横、线条明朗的现代气息。花海如毯,似巨坛焚香,如万人列队,在千山万壑间回溯涌荡。有无数枝花朵在我们面前欢呼、跳跃,齐唱、摇摆,好似把千百年来最美最普通而又最富丽堂皇的梦想高举为家园里的最美。
永远属于大地,属于乡野的油菜花,就是昭苏最经典的一个影像和标志,带着野性的浪漫和壮观不断涌进人们的梦境。一代又一代人自觉不自觉的走向田野,像年年飞来飞去的燕子,不知疲倦。油菜花给了昭苏人太多源自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感动,接续起与大地不绝如缕的联系。
风吹着田野,吹着油菜花,一股股淡雅的清香混着阳光的温意,夹杂着新鲜的泥土气息,菜花恣意的把自己的本性随意生长,仿佛能听见它们炽热的情话,把不可思议的金黄故事,毫无顾忌的铺呈在天边无际的乡野。走在花海中,目光不断被这热烈色彩牵引到遥远的天边,脚步和心情也会放缓起来,感受到万物那不可阻挡的生化繁衍的力量。会想起我们平民的祖先,想起那些失传的歌谣,想起生命中所有快乐美好的时光和片段。
味道是连接记忆最深厚的那根弦,喜欢油菜花是因为儿时的故事里有许多关于油菜花的部分。小时候跟妈妈去过四川,妈妈现炸的茄饼、小吃摊上的油炸河虾,还有傍晚从每家每户飘出来的菜油的阵阵浓香……那是一种注满情感的香,就像我们眼里别人家热气腾腾的生活。四川大都吃菜油,家中吃的油,都是用自家产的油菜籽榨取的,没有掺假,很干净又环保。小磨油榨出的油,又香又醇,天然可口,一吃便记住了菜油的特殊味道。只要从油坊走过,都有一股香味迎面赴来,到现在我都形容不出那是一种什么香。只觉得闻过了,就会想起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吃饱了还是会忍不住再撑点儿。
我们生活的博乐不产油菜,自然也很少有菜油卖了,老向妈妈嚷嚷着要吃菜油炒的菜。只要有人去伊犁,妈妈就托人捎一壶菜油回来。我的鼻子特灵,只要用菜油烧菜,顿时,一缕缕浓郁的清香宛若澎湃的潮水涌向鼻息、渗入肺腑;又如和煦的馨风,穿过厨房的窗格,传向无垠的远方。那时节,仿佛整个空气都飘洒着菜油的气味,从几米外就能嗅到那袅袅娜娜、无处不在的香韵。放学时分,根本不用看路,哪怕闭上眼睛,只需循着菜油的香味,就能一路顺畅地走到家。
儿时的味道亲切让人怀恋。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不稀缺了,在餐桌上吃的依旧是那一道道的菜式,却没有了原来有滋味,怎么也找不回那时的味道,更吃不出那时的感觉了。人们对一件东西的怀念,往往是建立在许多与之相关的记忆之上的,而菜花香曾在我的脑海中保存很久,以至于它现在出现在我眼前我一点也不觉得陌生,仍有初见时的那一份欣喜。
油菜花香的季节,惹人几多遐想,蜜蜂采蜜,百花争艳,清香扑鼻,弥散田间。随着微风与芳香做伴,悄悄的、静静的飘向远方,轻轻的、默默的封存久远。儿时的时光,小时候的味道,每次想起那种味道的感受是不会变的,偶尔想起,记忆犹新,就像当初。菜油香,已滋润了我的血液和生命!
每当我看见油菜花,我就知道那看似荒凉的山里住着人家,油菜花就是生活,就是炊烟,就是温馨,琐碎,柴米油盐的味道,他们的日子过得这样自足而自得,他们本身就是乡野的油菜花啊!吮吸源源的活水,把芳香的生命称其为乡间的一朵风情,成就了菜花本色里的梦,只把伴活了乡野丝丝灵秀的芳香故事流淌到心里,会把心儿染醉了。
菜花是有灵性的、有生命的。走过花海,你会重新思考平凡、意义、坚韧这些词的内涵,那阳光下数以万计的、轻唱着的花朵,亲密、团结、和乐。是大自然粗犷的本性,让菜花把生命结的这样金黄和饱满。每一朵金黄的故事都与遥遥的乡风相连接,像大地上默默无闻支撑着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处卑下而不自贱,化平凡为绚烂,已尽显姿态与芳华。一年年,守住自己的本分,迎来生命的春天,绽放的是美丽,盛开的是繁华,辉映着我们美丽的家园。
穿出蜿蜒盘旋的山路,一扫狭隘的视野疲劳,狭长的弯道被辽阔草原的平铺取代,渴望的心情在晴朗的夏日里终于得到舒展,印入眼帘的是巍峨的山体、散漫的云杉、鲜艳的百花、白色的毡房、奔腾的群马、欢快的牛羊、潺潺的溪流。走进伊犁的昭苏草原,如同走进了梦幻般的世界。
没有树的突兀,没有土壤、山石的裸露,极目中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露水与青草的香气,不需用意呼吸,便会灌穿你的身体,顷刻间会感到自己的消融。
走在草地上,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缓坡上野花繁盛,明黄、粉红、深蓝、浅紫、浅绿、青绿、深绿、墨绿……像打翻了调色板,由近及远自然过渡,没有明显的分层,尤其云朵缝隙漏出金色阳光染得绿草鲜嫩似挂着水珠呈现出的翠绿与白云遮盖下的灰绿形成强烈的反差。
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白白的羊群慢条斯理地咀嚼青草,牧羊犬在周围欢呼雀跃,黑黑的牛儿成堆,卧看风景、品味岁月,棕黄或黑色的马儿逍遥悠闲,窃窃亲密、嬉戏奔跑,白蘑菇似的帐篷项上冒着隐隐炊烟,蔚蓝的天上白云朵朵,黑色的雄鹰展翅翱翔……
雨轻洒,大地一片青青。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成群的牛羊,像天上的片片白云飘落到大地。风,一浪吹过一浪。心中,一场花瓣雨纷纷扬扬,下满整个世界。
雨像蹦进了大地上,意犹寻找到了自己的家。冲刷着炎热的干瘪,叶脉张开呼吸的肺都清爽了,饱满了,青色的一株株连成一片,摇晃着脑袋,如一个大合唱的场面,那风指挥,雨打的声音是旋律和节奏。都记住了本是同根生,总是那绿色清爽了,新的生机一片,连泥土都喝醉了,嘀咕着散发出香味来。
雨一直在下,风猛吹一口气,打转着,摇晃着,淋湿着,洗涤了沙尘,摘去了尘封的面纱,如冲洗一张张照片一样。那一阵急骤,总给人措手不急。来的快,去的快。稍稍停息了,雨点小了,风柔和了,一切像要恢复平静了。
一望无际,嫩灵灵的绿铺展开去。铺到天边,那绿就回过头,融到了天空的蓝里。于是,天空的蔚蓝就又多了几分醉人的嫩绿。又仿佛一个穿蓝衣服的人挽着一个穿绿衣服的人,并排坐着。风吹过来,又吹过去,像是他们有一搭没一搭说出的话。草们一浪一浪的,那是风走过后留下的脚印。就这样,风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在草原上奔跑、散步、玩耍,有时候静静地躺着,有时候又顽皮地翻着跟头。而在海一样的绿中,点缀着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的花朵。若那些花朵连成或小或大的一片,就是一条或小或大的船了,在绿色的海上荡漾着。而太阳,就成了它们的帆,鼓满霞光,一点点升起,又一点点落下。
过了一会,天变亮了,南边的云层显出白色、灰色、红色的层次。天空也由湛蓝过渡到淡蓝,然后和红色云彩融合,淡淡的几缕乌云如纱一样笼罩着天空。一下子,西边的红色像是挤破了云层,由空中放射出一道道红光,照向大地,那红色并不刺眼,也没有先前的红了。北边的天空也变得明亮,云层变成了白色。雨后的草原云雾相间,空气清新凉爽,下过雨,空气是香的。
昭苏草原上的雨,足够让你将往事挥洒在空气中,任你一一回忆或是捡拾,为凡尘中的点滴,为俗世中的烟火。放下所有心中的束缚,在雨落时,暗合雨中的静谧,听雨呢喃你心底的真心话,纷飞在空气的不是苦涩,而是满心的喜悦。
一群羊远远地走过来,先是一点点白,后来就慢慢地大了起来,再后来就纷纷扬扬的了,使人疑心在这盛夏里,怎么就无端地落了一片雪。而那牧人,骑着马,抱着套马杆,神情豪迈、肃穆,倒真像是传说中的雨雪之神。
不远处蒙古包上炊烟袅袅,仿佛一个人在蓝色的宣纸上唰的一下,写了一笔,随后那墨慢慢地洇了开去。哈萨克牧民的身影火一样欢快地闪动着。蒙古包里飘出奶茶的醇香、原汁原味的肉香、烈酒的浓香以及采风团的伙伴们毫无遮拦的嬉闹声。在这些纯天然的味道和天籁般的声音里,我蹲在一颗露珠面前,我久久地凝视着它。透过这颗露珠,人、狗、牛、羊、马和夕阳都深深的沉浸在辉煌的幸福里,像一群老人在有滋有味的回忆着美好的时光。
昭苏草原悠远与辽阔的意境,它会在不知不觉间打开你的心境,放逐你的想象。昭苏草原的美是渺小的人与宽阔的自然和谐的融合,她让你得到宁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幸福,一种浴后惬意与舒展的幸福。
古丝绸之路上的夏塔古道
夏塔古道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胜地。古老的丝绸之路从这里穿过,夏塔古道是穿越南天山木扎尔特山口的重要历史孔道,也是清代天山南北路交通的要冲。自古以来,夏塔古道曾在军事、贸易和民间交往等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传说唐玄奘西天取经、左宗棠平叛等,都曾翻越过这条古道。这是由古遗址、隘关山口、古道、谷地和自然景观组成的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夏塔峡谷,又称唐僧古道,古道道路蜿蜓崎岖,地势险要,是伊犁通往南疆的捷径。由于古道地质条件复杂险峻,交通功能逐渐被废弃,古道也早就还原为山间牧道。只是近些年来,不甘寂寞的现代都市人重新开始探访这条历史悠久的文明通道。然而,它的艰险依旧一如千百年前。
美丽而神奇的夏塔至今保留了不少古道遗迹,夏塔谷口的沙图阿满军台遗址至今可见,这里濒临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脉,由崇山峻岭中一泻而出的夏塔河划开平坦的草原,在烟波浩渺中汇入特克斯河,一览无遗的平原,坦荡如砥,芳草萋萋,阡陌纵横,田园错落;一列列的土墩墓,星罗棋布,巨大的土冢犹如一座座小小的山峰;不同层次的古墓群,上面散落着砖瓦残片,可以使人想到自乌孙、西突厥到满清一代的人类活动景象,似乎在诉说着古城当年的繁华与喧闹,流淌着岁月漫长的歌谣。
一条坦平的砂石公路穿过山前的草原,延伸到不远的边境线上。在历史的画页上,这里曾经是一个古老的驿站。清代在木查尔特冰川上设有70户专门凿冰梯的人家,因尔得名夏塔。生存的需要成就了夏塔古道,夏塔古道见证了西域先民的艰难人生!走进夏塔,贴近先民们的胸膛,聆听先民们的细语,寻找先民们的足迹,不由得不生出些许忧古情怀。 夏塔,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塔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的夏特牧场,南至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的破城子,它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夏塔峡谷状如长廊,两岸壁立,势同屏障。中间的夏特河水时缓时急,奔流向前。沿这条长约50公里的天然甬道穿行,看见蜂飞蝶舞、鹿奔鹰翔,旱獭嬉戏,景物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幸运的是我这次与《夏塔怀想》的作者马康健老师一起游走夏塔古道。我们边走边攀谈,马老师对我说聊起了他创作《夏塔怀想》时的经历,他说:“写夏塔的人很多,呈现给人们的都是些表象的事物,而在这些表象背后沉淀着的隐藏着的历史、传奇、宗教、人物、文化……是我们目不所及的,正因为如此,为了深度挖掘,我住在夏塔的阿不都克里木老人的木屋里,与他朝夕相处了几日。这位柯尔克孜族老人曾经担任过夏塔柯尔克孜学校的校长,自退休后他就开始收集资料,准备写一部关于柯尔克孜族在夏塔的历史方面的书。夏塔在他眼里不仅仅是养育自己的故乡,它还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承担了一份责任,心里便有了一种感恩之情,他十几年孜孜不倦地追寻自己的梦想,把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我非常敬重这位老人。”马老师深情地讲述着。“当今,古道还被断断续续利用,常有南疆的小商贩三五成群赶着牲畜来伊犁做买卖,也常有国内外探险爱好者涉足古道,体验古人翻山越岭的滋味。”
听完马老师的述说,也让我对他那种探寻历史,记录历史人物的执著精神肃然起敬。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也是人类精神和文化的传播者。因此他这篇散文从风花雪月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四届天山文艺奖”,显示出了沉甸甸的分量。
正说话间,河床忽然变得开阔起来。万绿丛中突然闪现出满眼玫瑰红色,而且一股股玫瑰花香直冲口鼻,原来这里是一大片野生玫瑰林。不同的是,这玫瑰都长在河床里,把那一簇簇可掬的芳香塞满了周边可去之处,那火红的颜色在绿树丛中分外耀眼!
我与阿朝阳、马康健老师一步一步靠近云雾缭绕的木扎尔特雪峰之下,满地野花,与塔松、雪峰相映。夏塔,这生命萌动与复苏的寓意下面所隐含的神秘,被人群与世俗淡忘着,正是这种遥远与淡忘,使它成为一块洁净的世外桃源。古丝绸之路上的夏塔古道千百年来的勤劳勇敢的积淀、厚重的脚步在我们足下,这原初的自然生态、拙朴的人群、神秘的历史等等,构成的古老回忆却发生在此时此刻。
走进白云深处,有栋小木屋。她一直羞涩地躲在山坳里,扯一方薄雾般的纱巾披在身上,总是睁着一扇好奇的木窗,望着偶尔撞进的陌生人。小木屋有百年的历史,最早建于一百多年前,木屋冬暖夏凉,也有用于牧圈的木屋,木屋做工简单别致,牧民用斧头把木材劈成柱状搭建而成,别有一番复古风情,可见当代游牧人民的心灵手巧。小木屋的筑建停止于六七十年代,它质朴、简陋,甚至有些粗糙,墙面的松木看得到岁月的年轮,而裂开的树皮散发着风雨的清香。木层已成为古道一种文化遗产,更是哈萨克族牧民的劳动结晶,我感受到木屋珍重的历史。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烟尘中,曾经存在这样一些古道,它们夹在古代荒蛮的山水之间,充满未知的危险和诗意。沿着它们,张骞曾经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远嫁他乡、成吉思汗远征欧洲大陆、夏塔古道上左宗棠平叛……这些道路逶迤过崇山峻岭、大漠黄沙、苍茫草原。这些道路承载的,不只是马背上的货物而已,还有路的这端与那端的文明。古道所承载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口及语言等等诸多方面发展与变迁的血脉。古道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明传承的记忆,是沧桑历史的见证。
寻觅菜花的香味
盛夏的伊犁河谷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色彩缤纷的昭苏草原上,油菜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集体亮相,仿佛约好似的,从高坡到天边,从平川到山间,油菜花溢田漫埂,恣意生成,毫不掩饰的表达着对生命的热爱。金色的洪流在大地上流淌、跌宕、闪耀,轻灵的风在光艳中交舞着变化。河流、道路、村庄、连队都愉快地淹没在花的海洋。高低不同的缓丘如同起伏跌宕的波浪,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既氤氲着花开水流,古朴恬静的农业文明流风遗韵,又脉动着道路纵横、线条明朗的现代气息。花海如毯,似巨坛焚香,如万人列队,在千山万壑间回溯涌荡。有无数枝花朵在我们面前欢呼、跳跃,齐唱、摇摆,好似把千百年来最美最普通而又最富丽堂皇的梦想高举为家园里的最美。
永远属于大地,属于乡野的油菜花,就是昭苏最经典的一个影像和标志,带着野性的浪漫和壮观不断涌进人们的梦境。一代又一代人自觉不自觉的走向田野,像年年飞来飞去的燕子,不知疲倦。油菜花给了昭苏人太多源自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感动,接续起与大地不绝如缕的联系。
风吹着田野,吹着油菜花,一股股淡雅的清香混着阳光的温意,夹杂着新鲜的泥土气息,菜花恣意的把自己的本性随意生长,仿佛能听见它们炽热的情话,把不可思议的金黄故事,毫无顾忌的铺呈在天边无际的乡野。走在花海中,目光不断被这热烈色彩牵引到遥远的天边,脚步和心情也会放缓起来,感受到万物那不可阻挡的生化繁衍的力量。会想起我们平民的祖先,想起那些失传的歌谣,想起生命中所有快乐美好的时光和片段。
味道是连接记忆最深厚的那根弦,喜欢油菜花是因为儿时的故事里有许多关于油菜花的部分。小时候跟妈妈去过四川,妈妈现炸的茄饼、小吃摊上的油炸河虾,还有傍晚从每家每户飘出来的菜油的阵阵浓香……那是一种注满情感的香,就像我们眼里别人家热气腾腾的生活。四川大都吃菜油,家中吃的油,都是用自家产的油菜籽榨取的,没有掺假,很干净又环保。小磨油榨出的油,又香又醇,天然可口,一吃便记住了菜油的特殊味道。只要从油坊走过,都有一股香味迎面赴来,到现在我都形容不出那是一种什么香。只觉得闻过了,就会想起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吃饱了还是会忍不住再撑点儿。
我们生活的博乐不产油菜,自然也很少有菜油卖了,老向妈妈嚷嚷着要吃菜油炒的菜。只要有人去伊犁,妈妈就托人捎一壶菜油回来。我的鼻子特灵,只要用菜油烧菜,顿时,一缕缕浓郁的清香宛若澎湃的潮水涌向鼻息、渗入肺腑;又如和煦的馨风,穿过厨房的窗格,传向无垠的远方。那时节,仿佛整个空气都飘洒着菜油的气味,从几米外就能嗅到那袅袅娜娜、无处不在的香韵。放学时分,根本不用看路,哪怕闭上眼睛,只需循着菜油的香味,就能一路顺畅地走到家。
儿时的味道亲切让人怀恋。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不稀缺了,在餐桌上吃的依旧是那一道道的菜式,却没有了原来有滋味,怎么也找不回那时的味道,更吃不出那时的感觉了。人们对一件东西的怀念,往往是建立在许多与之相关的记忆之上的,而菜花香曾在我的脑海中保存很久,以至于它现在出现在我眼前我一点也不觉得陌生,仍有初见时的那一份欣喜。
油菜花香的季节,惹人几多遐想,蜜蜂采蜜,百花争艳,清香扑鼻,弥散田间。随着微风与芳香做伴,悄悄的、静静的飘向远方,轻轻的、默默的封存久远。儿时的时光,小时候的味道,每次想起那种味道的感受是不会变的,偶尔想起,记忆犹新,就像当初。菜油香,已滋润了我的血液和生命!
每当我看见油菜花,我就知道那看似荒凉的山里住着人家,油菜花就是生活,就是炊烟,就是温馨,琐碎,柴米油盐的味道,他们的日子过得这样自足而自得,他们本身就是乡野的油菜花啊!吮吸源源的活水,把芳香的生命称其为乡间的一朵风情,成就了菜花本色里的梦,只把伴活了乡野丝丝灵秀的芳香故事流淌到心里,会把心儿染醉了。
菜花是有灵性的、有生命的。走过花海,你会重新思考平凡、意义、坚韧这些词的内涵,那阳光下数以万计的、轻唱着的花朵,亲密、团结、和乐。是大自然粗犷的本性,让菜花把生命结的这样金黄和饱满。每一朵金黄的故事都与遥遥的乡风相连接,像大地上默默无闻支撑着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处卑下而不自贱,化平凡为绚烂,已尽显姿态与芳华。一年年,守住自己的本分,迎来生命的春天,绽放的是美丽,盛开的是繁华,辉映着我们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