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早产儿的生理特征及消化系统,分析早产儿喂养中所需的护理措施,可采用非营养性吸允、抚触及腹部按摩、鸟巢卧位及合理体位、重力喂养、早期微量喂养、微量泵胃管持续喂养及口腔刺激方法,通过给早产儿喂养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助于早产儿成活及生长发育。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护理干预;综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214-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存活率也逐渐提高,目前我国早产儿数量已居于世界第二位,因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其各种神经反射不完善,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且早产儿出生后,其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排便障碍、增加了喂养难度、吸允-吞咽不协调等症状,因此会导致早产儿预后不理想,使其生长发育迟缓,其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因此如何喂养早产儿已成为临床的研究热点[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间断胃管喂养、非营养性吸允、俯卧位指导、腹部按摩及抚触、鸟巢护理、早期喂养等方式进行早产儿护理,因此本文分析了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以为早产儿喂养提供依据。
1 早产儿喂养现状
因早产儿胃肠道发育不完善,其胃肠动力差,早产儿在出生后1~2周内容易出现胃潴留、胃食管反流、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症状;同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早产儿容易出现吸允、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差,经口喂养时会出现误吸,因此不能实现完全经口喂养,若采用管饲喂养或肠外营养,饲管喂养>3周时会出现口腔厌恶、口腔感觉运动功能发育不良、喂养延迟、口腔刺激超敏反应等并发症,其会使得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低于同龄儿童;因早产儿肠腔内的酶活性较高,胆红素容易分解,而分解后其会在胎儿肝肠内进行循环,从而导致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且因早产儿多合并其他疾病且体质较弱,若未及时治疗,会引发核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甚至会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2]。
2 早产儿喂养护理干预方式
(1)非营养性吸允
对于不适合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可先考虑胃管喂养,其可促进早产儿的胃肠动力及胃肠功能成熟,改善早产儿吞咽协调能力及吸允能力,从而使其更好的适应经口喂养,防止早产儿出现窒息、呛奶事件的发生,此外非营养性吸允时也可给予早产儿心理安抚,从而减少早产儿哭闹,出现不必要能量损耗,将能量用于早产儿发育中,同时需给予早产儿感官、视觉刺激,从而提高其迷走神经兴奋度,进一步改善早产儿耐受情况[3]。
(2)抚触及腹部按摩
新生儿抚触可正向刺激早产儿的身体及神经系统,抚触后可改善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可增强胰岛素、胃泌素释放,从而增强早产儿食欲,此外其还可促进早产儿的脂肪、糖原、蛋白质合成,促进其消化功能,从而改善早产儿的营养吸收,增加其体重;因早产儿的胃肠蠕动功能增加,会加快其胃肠排空,从而增加其排便次数,减少残余耐量及胃食管反流现象,促进其生长发育,再次其可增加早产儿的安全感及舒适度,给早产儿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3)鸟巢卧位
目前早产儿所用体位多为仰卧位,该体位早产儿安全感不强,而鸟巢卧位(将早产儿置于毛巾床单支撑的鸟巢中,中间填充弹力棉,底部放置水垫),可增加早产儿的安全感、边界感及舒适度,从而有利于早产儿的头、手互动,促进其食物消化,减少胃部反流,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其体重增加;其次其可减少早产儿不安活动,降低其能力消耗,促进早产儿体重增加[4]。
(4)重力喂养
重力喂养是在胃管一段接入有奶液的针筒,之后挂起针筒,用重力作用使奶液缓慢、均匀进入早产儿胃内,每隔3~4h进行一次喂养,其可避免常规鼻饲一次过快、过多的注入奶液,引起早产儿腹胀、呕吐等不良反應,其次重力喂养可减少对早产儿的刺激,降低其胃肠负担,有助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减少消化不良引起的溢奶,促进早产儿奶量增加,此外,此干预有助于早产儿胃管喂养经口喂养过度,可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及全肠营养时长,促进早产儿的体重增加。
(5)早期微量喂养
为提高早产儿成活率,需给予其早产儿营养支持,全静脉营养会对早产儿正常胃肠道成熟产生限制,导致早产儿出现胃肠绒毛萎缩。早期微量喂养是指早产儿在出生1d内间断管饲喂养,其可促进去胃肠道动力及胃肠道黏膜发育成熟,促进其及早实现胃肠道内营养;同时其可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分泌,加速胆汁分泌及肠粘膜生长,促进早产儿的肠蠕动,以帮助早产儿尽早适应至经口喂养。因早产儿喂养需及早进行喂养,从小量开始,喂养期间,需给予细致认真的护理,对早产儿胃内残留量、耐量、大便性状、腹围、呼吸暂停、误吸及体重变化。
(6)微量泵胃管持续喂养
微量泵胃管持续喂养具有定量、定时、恒速功能,其可使奶液泵入早产儿胃内,避免传统胃管注入奶量过快引起的胃迅速扩张,减轻其胃肠负担、胃食管反流及胃潴留现象,从而降低喂养不耐受现象,此外其在增加喂养时间的同时,也可减少进食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有助于早产儿及早过渡到经口喂养。
(7)口腔刺激
口腔刺激时经对早产儿嘴唇、脸颊、舌头、牙龈等进行刺激,可扩大早产儿面颊肌肉运动范围,增强张力,从而改善早产儿的唇部闭合功能,提升其舌头运动能力,达到强化早产儿吸允能力及吞咽能力的目的,此外口腔刺激需专业人士进行干预,需在不同阶段给予早产儿不同的吸允技能及吸允模式[5]。
总之,在早产儿喂养中采用非营养性吸允、抚触及腹部按摩、鸟巢卧位及合理体位、重力喂养、早期微量喂养、微量泵胃管持续喂养及口腔刺激方法,有助于早产儿成活及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叶松红.早产儿经口喂养综合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现状[J].上海护理,2018,18(7):143 -145.
[2]陈汛,邓智青.早期微量喂养与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87-89.
[3]朱红丹.重力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肠道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6):19.
[4]樊泽红.抚触结合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2017,11(1):203-203.
[5]罗绍兰,肖苑红.口腔按摩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状况的作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4):194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