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为什么我们混不好:小人物遭遇大时代。
绝大部分“80后”都有一个中产梦,培育中产阶级需要一个优良的教育体系,需要大量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工作岗位,需要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我们一无所有!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只有生存没有生活的一代人。
闹金融危机时的2008、2009届的大学毕业生们最闹心的事就是被用人单位挑三拣四,好不容易录用了还只拿1000多的工资。我虽然赶在了祖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年份毕业了,但开始找工作的期间也是凄凉度日,在深圳租10块钱一晚的床铺,费尽千辛万苦找了一个多月结果找了一份奇烂无比的工作,半月之后愤然辞职,老板一分钱工资没给。
大学生就业难。今日之中国,不管是待业“啃老”的大学生,还是在岗的职场“80后”,都在扮演着“猪坚强”的角色。就业危机已经成为了“80后”大学生需要直面的最严峻的生存问题。
2008年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上班,负责过一段时间的员工招聘事宜。有一天,我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被一份简历吸引了。求职者是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她在求职信中打了个很有意思的比方:“虽然我没有工作经验,但是这并不是问题。你想,母鸡在下第一个蛋之前吧,不是也没有经验的吗?但是你能说它就不下了吗?不!它照样下!并且下得很好!”很有创意的一段话。我有心想让她来面试,但是后来一浏览她的简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太少,最关键的是她投的职位牛头不对马嘴,属于“海投”性质。后来还是没有录用她。
其实,我非常欣赏这位女生的创新和勇气。但因为相关工作经验的缺乏,公司不可能同意录用她。中国的老板大都想用已经被其他企业培养过的人才,吝于给予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的机会。
前不久,我和一个大学校友见面的时候,得知她的男朋友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研究所的工作。当我问及他现在的月薪时,她说了一个让我为之震惊的数字:1500元人民币!
1500元“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北京周边地区一个普通的外来民工月收入能拿到2000以上,我们公司楼下一对卖蛋饼的夫妇月收入能到四五千,而一个花费了数十万元在英国留学5年的高才生在国内所拿到的薪水已经严重地“民工化”,甚至连一个普通的劳力都不如。社会教育背景和学历最高端的一个知识分子,拿的却是最底层标准的工资收入。
换一种说法,我们不妨帮他计算一下,拿着这样一份连个税起征资格都够不到的工资,要在北京生存下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首先算算日常开销吧,租房,北京五环以内,随便一个地方,如果要租一个地面以上几平米的小单间或者隔板间的话,最少没有个六七百下不来,一般好一点的地段至少都得上千了。一个月的伙食,按最简单的计算,早上吃一个3元的蛋饼,一杯1元的豆浆,中午和晚上各吃一份10元的简单快餐(自己做水电费加上成本,其实也差不多),一天24元,一个月30天就得720元,手机费一月80元,水、电费和日常生活用品等一月也总计100元,交通费一月最少100元,仅仅是以上这几项基本的生活开支,便满满当当1500元了。每月要是多吃一个苹果,多坐一次公交,请朋友吃一顿饭,同事结一次婚,花2元去公园旅游一次,账面上就要产生赤字,入不敷出了,更不用说生病买药之类的了。至于社会保险、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孝敬父母,那更是痴心妄想。
今天绝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都挣扎在生活的贫困线上,自力更生对于他们而言,还是一种美好的憧憬。他们是新时代崛起的贫困大军。如果没有父母们的支援与救济,不少大学毕业生拼死拼活工作,顶多混个半饱。
成为“房奴”或者“孩奴”,至少是进入“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大部分“80后”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连当“房奴”或“孩奴”的资格都没有,整整一代人“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在沦为高房价“看客”的同时,还要承担中国空前的养老压力,我们不得不感概:“‘80后’真是新中国最悲惨的一代!”
(摘自中国商业出版社《80后命运书:写给未来30年主流精美的改运书》 作者:李牧童 等)
绝大部分“80后”都有一个中产梦,培育中产阶级需要一个优良的教育体系,需要大量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工作岗位,需要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我们一无所有!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只有生存没有生活的一代人。
闹金融危机时的2008、2009届的大学毕业生们最闹心的事就是被用人单位挑三拣四,好不容易录用了还只拿1000多的工资。我虽然赶在了祖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年份毕业了,但开始找工作的期间也是凄凉度日,在深圳租10块钱一晚的床铺,费尽千辛万苦找了一个多月结果找了一份奇烂无比的工作,半月之后愤然辞职,老板一分钱工资没给。
大学生就业难。今日之中国,不管是待业“啃老”的大学生,还是在岗的职场“80后”,都在扮演着“猪坚强”的角色。就业危机已经成为了“80后”大学生需要直面的最严峻的生存问题。
2008年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上班,负责过一段时间的员工招聘事宜。有一天,我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被一份简历吸引了。求职者是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她在求职信中打了个很有意思的比方:“虽然我没有工作经验,但是这并不是问题。你想,母鸡在下第一个蛋之前吧,不是也没有经验的吗?但是你能说它就不下了吗?不!它照样下!并且下得很好!”很有创意的一段话。我有心想让她来面试,但是后来一浏览她的简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太少,最关键的是她投的职位牛头不对马嘴,属于“海投”性质。后来还是没有录用她。
其实,我非常欣赏这位女生的创新和勇气。但因为相关工作经验的缺乏,公司不可能同意录用她。中国的老板大都想用已经被其他企业培养过的人才,吝于给予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的机会。
前不久,我和一个大学校友见面的时候,得知她的男朋友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研究所的工作。当我问及他现在的月薪时,她说了一个让我为之震惊的数字:1500元人民币!
1500元“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北京周边地区一个普通的外来民工月收入能拿到2000以上,我们公司楼下一对卖蛋饼的夫妇月收入能到四五千,而一个花费了数十万元在英国留学5年的高才生在国内所拿到的薪水已经严重地“民工化”,甚至连一个普通的劳力都不如。社会教育背景和学历最高端的一个知识分子,拿的却是最底层标准的工资收入。
换一种说法,我们不妨帮他计算一下,拿着这样一份连个税起征资格都够不到的工资,要在北京生存下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首先算算日常开销吧,租房,北京五环以内,随便一个地方,如果要租一个地面以上几平米的小单间或者隔板间的话,最少没有个六七百下不来,一般好一点的地段至少都得上千了。一个月的伙食,按最简单的计算,早上吃一个3元的蛋饼,一杯1元的豆浆,中午和晚上各吃一份10元的简单快餐(自己做水电费加上成本,其实也差不多),一天24元,一个月30天就得720元,手机费一月80元,水、电费和日常生活用品等一月也总计100元,交通费一月最少100元,仅仅是以上这几项基本的生活开支,便满满当当1500元了。每月要是多吃一个苹果,多坐一次公交,请朋友吃一顿饭,同事结一次婚,花2元去公园旅游一次,账面上就要产生赤字,入不敷出了,更不用说生病买药之类的了。至于社会保险、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孝敬父母,那更是痴心妄想。
今天绝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都挣扎在生活的贫困线上,自力更生对于他们而言,还是一种美好的憧憬。他们是新时代崛起的贫困大军。如果没有父母们的支援与救济,不少大学毕业生拼死拼活工作,顶多混个半饱。
成为“房奴”或者“孩奴”,至少是进入“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大部分“80后”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连当“房奴”或“孩奴”的资格都没有,整整一代人“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在沦为高房价“看客”的同时,还要承担中国空前的养老压力,我们不得不感概:“‘80后’真是新中国最悲惨的一代!”
(摘自中国商业出版社《80后命运书:写给未来30年主流精美的改运书》 作者:李牧童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