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提高,国有企业为了做大做强,成为一流企业,必须创新机制,以效益为中心,拓展规模,开拓市场。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合规型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服务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不断拓展审计内容和手段,通过诊断和咨询,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成效,帮助实现企业增值。本文通过对本企业近年来内部审计开展增值型审计工作探索的实际现状和效果进行了认真系统的梳理,探讨了为加强企业竞争力和防范企业风险,内部审计从传统的“防弊纠错”到提供价值增值服务的过程,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方式、领域和实施效果,分析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上提出了改进之处和发展方向,通过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与企业内部审计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全面阐述了内部审计必须适应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更好地为企业增加价值提供服务。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现状;改进建议
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就是财富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资源和活动都应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目标。内部审计如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并贴近企业的价值链,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来实现价值增值,是当前内部审计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内部审计寻求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内涵和必然性
(1)内部审计增值理念的由来
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扩张及经济运行模式、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国内外的内部审计都在寻求改变。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首次提出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化和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表明内部审计进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时代。
2018年,审计署发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明确提出内部审计应加强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的监督、评价,要求内部审计实现转型,以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标即增加价值。
(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增加价值”做出了如下解释: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或者使组织的所有者、管理层以及客户受益。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企业运营的深层次了解,以报告或者其他形式向管理层提出改进运营的咨询和建议,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内部审计的价值分为显性和隐性两方面。显性价值增值主要是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合规审计等常规审计业务,达到
增收节支,避免损失,效果是直接、显见的;但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和以创造效益为目标的环境下,常规审计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也与企业增加价值的目标不相匹配;隐性价值增值是需要围绕着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致力于企业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改善和提高,效果一般难以量化,但其效应是整体和长期的,内部审计不仅应关注直接的显性价值,更应关注如何创造间接的隐性价值,因为从内部审计增值角度来看,开展隐性价值的审计更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
(3)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然性
一是内部审计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以其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紧紧围绕着企业经营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防范,促进企业不断提升内控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二是内部审计在开展常规审计项目,帮助组织不断优化程序,完善管理,防错纠弊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审计咨询服务,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既为企业创造价值也提升了内审的地位。三是内部审计部门不断拓展审计内容和范围,未来的审计重点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加契合,审计范围的拓宽能够更好为企业创造价值。
从内部审计的职能要求及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将重心从传统的“防弊纠错”向提供增值服务方面转变,这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实际现状来看,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和方法还没能够很好的适应和贴近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效能还未能充分发挥。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逐步从以真实合规为导向的传统财务审计为主向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为导向的管理增值型审计转型,但增值体现不明显,目前还处于转型的初始阶段。
(1)增值型内部审计开展的现状
从本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层级图(图1)来看,内审发展有两个阶段,即保护价值与增加价值阶段,保护价值阶段主要侧重于财务收支、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等,增加价值阶段则由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向投资决策、发展战略逐步深入。从初级到高级的不同管理层级看,内部审计为企业带来增值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企业经济效益及以上类型的审计项目更能够为管理层在改善经营状况,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提供指引和帮助,并为企业带来增值,也就是说通过改善治理、风险防控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并最终协助企业战略计划的有效执行。通过对本企业上级主管单位2017年末开展内部审计项目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表1),内部审计主要还是围绕着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和经费开支审计等方面开展,虽然大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活动延伸到了管理层面,开展了经济效益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但其深度和广度有限,而风险管理、IT审计项目涉猎很少,能够提升企业价值的增值审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對内部审计增值理念认识不到位
一是企业管理层对审计增值作用认知不到位。受传统观念影响,管理层认为内部审计主要就是查错纠弊,加之当前内部审计为企业带来的增值效果也不显著,企业管理者不愿意对内部审计投入更多,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二是内部审计主要是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与评价,一些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把内部审计定位于“监督者”,导致内审部门应有的职能作用被弱化。三是内审人员自身对新理念认知不够,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发挥。 (3)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
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从而达到间接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审计信息化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始终处于较低层次的状态,难以全面实现审计手段信息化。同时审计队伍中缺乏既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系统,又具备丰富审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阻碍了审计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4)专业结构和综合素质不满足需要
审计队伍配置多以财务、审计为主,懂业务、管理和信息化的综合人才较少,审计范围的扩大和审计对象多元化,需要懂专业、懂技术的人才加入,才能促进审计监督更深入,更专业,为企业寻求更大的增值空间。
三、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
为了更好的为企业增值,内部审计应将审计目标和审计项目结合起来,从初始的保值阶段逐渐发展到价值增值阶段,逐步实现审计转型,形成内部审计的新模式。从关注经营业绩、提高效益,到控制投资、防范风险,直至企业重要决策落实,护航企业战略,从而为企业增加更多的价值。
(1)关注企业经营业绩,提高经济效益
1.经营管理审计
经营管理审计通过聚焦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点领域和环节,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如开展存货管理的审计,通过对采购、库存、配送等环节的评估和判断,发现存货管理制度中未能明确各级的采购责任、备库物资的需求调研以及配送流程存在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规范完善采购责任和备库制度、优化物流配送等方案,业务部门制定出台了相关工作流程并完善了制度,提升了存货业务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价值。
2.经营绩效审计
经济绩效审计重点关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真实有效性,评价经营绩效高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管理,挖潜堵漏,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2)严格控制投资支出,防范企业风险
1.投资审计
投资审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审计,一方面是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审计,另一方面是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程结算、项目决算等全过程开展跟踪审计,层层把好投资使用关,严控项目投资成本,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2.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审计通过了解组织的各项业务及流程,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和控制评价,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设计是否健全、合理,运行是否正常、有效,找出薄弱环节和控制缺陷,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规避经营风险,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3)开展决策落实审计,促进战略目标实现
1.专题审计
专题审计是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调研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经过对比分析和诊断,找出企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促进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
2.战略审计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其为实现宗旨、履行职责和使命的具有统领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预期结果,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内部审计有责任利用独立的地位,客观的视角来审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内审作为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巡视员”和确保战略目标落实的“督察员”,要把监督检查战略目标部署落实情况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及时跟进战略计划中相关业务开展、资源保障和风险防控情况,反映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项战略决策目标的实现。
四、内部审计发挥价值增值作用的改进建议
(1)建立复合型审计队伍,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不断拓展,企业希望得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审计建议和咨询服务,这些需要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一方面企业既要有懂财务、审计的人才,还要有掌握管理、工程、信息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内审人员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后续教育,及时补充新知识,不断提高为企业增值的技能。
(2)树立先进的审计理念,拓展审计业务领域
树立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将审计目标从传统的监督复核型转变为评价增值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内部审计定位的有机结合。管理层、职能部门以及审计部门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内审是企业的“经济卫士” 而非“经济警察”,审计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错弊、控制和预防风险,还可以为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增加企业实现目标的机会。因此在保证内审部门独立性的同时,建立审计部门与企业各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赢得管理层和被审计对象的信任,这样不但能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建议和咨询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而且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3)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效能
随着企业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变动,传统的基于财务审计的审核方法已不能适应数据规模庞大的审计业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应用审计信息化平台,实现非现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将内审工作流程与企业经营流程有机结合,推行日常经营监控审计,使得对企业实时审计监督成为现实,实现内部审计业务流和价值流集成,共同推动内部审计的有效转型。
(4)高度重视审计整改,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持续深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机制,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开展事项整改、举一反三和源头整改,通过加大審计整改落实和监督检查力度,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落实整改、后续监督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大审计发现问题在企业内部的通报力度,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水平。
(5)健全审计制度体系,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准则,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为核心,审计业务制度为主体,审计操作规程为基础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保证内审工作的适应性、高效性,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审计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升。
五、总结
审计为企业增值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为企业增值的目标,
通过转变工作理念,提升队伍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制度体系,重视审计整改等方式,积极开展经营管理、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审计项目,使内部管理审计层级逐渐深化,促使内部审计转型。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当前增殖型内部审计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提及的增殖型内部审计实现途径,仍然存在不足和改进之处,要达到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值,促进企业实现未来战略发展的目标,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敬,许含,邓笛,孙亦芳.国有企业中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7(1):219-220.
[2]刘洪锋,王丽.对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7(5):59-60.
[3]李惠玲.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增值效能作用探究[J].经营管理,2017(12):118-119.
[4]罗颖.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7(22):89-92.
关键词:增值型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现状;改进建议
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就是财富最大化,企业的一切资源和活动都应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目标。内部审计如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并贴近企业的价值链,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来实现价值增值,是当前内部审计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内部审计寻求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内涵和必然性
(1)内部审计增值理念的由来
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扩张及经济运行模式、企业治理结构的变化,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国内外的内部审计都在寻求改变。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首次提出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化和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表明内部审计进入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新时代。
2018年,审计署发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明确提出内部审计应加强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的监督、评价,要求内部审计实现转型,以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标即增加价值。
(2)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增加价值”做出了如下解释:组织存在的目的是创造价值或者使组织的所有者、管理层以及客户受益。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企业运营的深层次了解,以报告或者其他形式向管理层提出改进运营的咨询和建议,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内部审计的价值分为显性和隐性两方面。显性价值增值主要是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合规审计等常规审计业务,达到
增收节支,避免损失,效果是直接、显见的;但在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和以创造效益为目标的环境下,常规审计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也与企业增加价值的目标不相匹配;隐性价值增值是需要围绕着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致力于企业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改善和提高,效果一般难以量化,但其效应是整体和长期的,内部审计不仅应关注直接的显性价值,更应关注如何创造间接的隐性价值,因为从内部审计增值角度来看,开展隐性价值的审计更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
(3)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然性
一是内部审计在防范和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以其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紧紧围绕着企业经营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防范,促进企业不断提升内控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二是内部审计在开展常规审计项目,帮助组织不断优化程序,完善管理,防错纠弊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审计咨询服务,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既为企业创造价值也提升了内审的地位。三是内部审计部门不断拓展审计内容和范围,未来的审计重点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加契合,审计范围的拓宽能够更好为企业创造价值。
从内部审计的职能要求及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将重心从传统的“防弊纠错”向提供增值服务方面转变,这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实际现状来看,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和方法还没能够很好的适应和贴近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效能还未能充分发挥。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逐步从以真实合规为导向的传统财务审计为主向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为导向的管理增值型审计转型,但增值体现不明显,目前还处于转型的初始阶段。
(1)增值型内部审计开展的现状
从本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层级图(图1)来看,内审发展有两个阶段,即保护价值与增加价值阶段,保护价值阶段主要侧重于财务收支、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等,增加价值阶段则由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向投资决策、发展战略逐步深入。从初级到高级的不同管理层级看,内部审计为企业带来增值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企业经济效益及以上类型的审计项目更能够为管理层在改善经营状况,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提供指引和帮助,并为企业带来增值,也就是说通过改善治理、风险防控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并最终协助企业战略计划的有效执行。通过对本企业上级主管单位2017年末开展内部审计项目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表1),内部审计主要还是围绕着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和经费开支审计等方面开展,虽然大部分单位的内部审计活动延伸到了管理层面,开展了经济效益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但其深度和广度有限,而风险管理、IT审计项目涉猎很少,能够提升企业价值的增值审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對内部审计增值理念认识不到位
一是企业管理层对审计增值作用认知不到位。受传统观念影响,管理层认为内部审计主要就是查错纠弊,加之当前内部审计为企业带来的增值效果也不显著,企业管理者不愿意对内部审计投入更多,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二是内部审计主要是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与评价,一些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把内部审计定位于“监督者”,导致内审部门应有的职能作用被弱化。三是内审人员自身对新理念认知不够,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增值作用的发挥。 (3)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
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从而达到间接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审计信息化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始终处于较低层次的状态,难以全面实现审计手段信息化。同时审计队伍中缺乏既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系统,又具备丰富审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阻碍了审计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4)专业结构和综合素质不满足需要
审计队伍配置多以财务、审计为主,懂业务、管理和信息化的综合人才较少,审计范围的扩大和审计对象多元化,需要懂专业、懂技术的人才加入,才能促进审计监督更深入,更专业,为企业寻求更大的增值空间。
三、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
为了更好的为企业增值,内部审计应将审计目标和审计项目结合起来,从初始的保值阶段逐渐发展到价值增值阶段,逐步实现审计转型,形成内部审计的新模式。从关注经营业绩、提高效益,到控制投资、防范风险,直至企业重要决策落实,护航企业战略,从而为企业增加更多的价值。
(1)关注企业经营业绩,提高经济效益
1.经营管理审计
经营管理审计通过聚焦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点领域和环节,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如开展存货管理的审计,通过对采购、库存、配送等环节的评估和判断,发现存货管理制度中未能明确各级的采购责任、备库物资的需求调研以及配送流程存在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规范完善采购责任和备库制度、优化物流配送等方案,业务部门制定出台了相关工作流程并完善了制度,提升了存货业务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价值。
2.经营绩效审计
经济绩效审计重点关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真实有效性,评价经营绩效高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管理,挖潜堵漏,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2)严格控制投资支出,防范企业风险
1.投资审计
投资审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审计,一方面是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审计,另一方面是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程结算、项目决算等全过程开展跟踪审计,层层把好投资使用关,严控项目投资成本,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2.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审计通过了解组织的各项业务及流程,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和控制评价,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设计是否健全、合理,运行是否正常、有效,找出薄弱环节和控制缺陷,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规避经营风险,从而增加企业价值。
(3)开展决策落实审计,促进战略目标实现
1.专题审计
专题审计是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调研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经过对比分析和诊断,找出企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促进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
2.战略审计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其为实现宗旨、履行职责和使命的具有统领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预期结果,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内部审计有责任利用独立的地位,客观的视角来审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内审作为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巡视员”和确保战略目标落实的“督察员”,要把监督检查战略目标部署落实情况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及时跟进战略计划中相关业务开展、资源保障和风险防控情况,反映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项战略决策目标的实现。
四、内部审计发挥价值增值作用的改进建议
(1)建立复合型审计队伍,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不断拓展,企业希望得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审计建议和咨询服务,这些需要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一方面企业既要有懂财务、审计的人才,还要有掌握管理、工程、信息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内审人员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后续教育,及时补充新知识,不断提高为企业增值的技能。
(2)树立先进的审计理念,拓展审计业务领域
树立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将审计目标从传统的监督复核型转变为评价增值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内部审计定位的有机结合。管理层、职能部门以及审计部门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内审是企业的“经济卫士” 而非“经济警察”,审计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错弊、控制和预防风险,还可以为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增加企业实现目标的机会。因此在保证内审部门独立性的同时,建立审计部门与企业各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赢得管理层和被审计对象的信任,这样不但能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建议和咨询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而且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3)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效能
随着企业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变动,传统的基于财务审计的审核方法已不能适应数据规模庞大的审计业务。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应用审计信息化平台,实现非现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将内审工作流程与企业经营流程有机结合,推行日常经营监控审计,使得对企业实时审计监督成为现实,实现内部审计业务流和价值流集成,共同推动内部审计的有效转型。
(4)高度重视审计整改,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持续深化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机制,针对审计发现问题开展事项整改、举一反三和源头整改,通过加大審计整改落实和监督检查力度,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落实整改、后续监督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大审计发现问题在企业内部的通报力度,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水平。
(5)健全审计制度体系,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准则,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为核心,审计业务制度为主体,审计操作规程为基础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保证内审工作的适应性、高效性,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审计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升。
五、总结
审计为企业增值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为企业增值的目标,
通过转变工作理念,提升队伍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制度体系,重视审计整改等方式,积极开展经营管理、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审计项目,使内部管理审计层级逐渐深化,促使内部审计转型。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当前增殖型内部审计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提及的增殖型内部审计实现途径,仍然存在不足和改进之处,要达到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值,促进企业实现未来战略发展的目标,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敬,许含,邓笛,孙亦芳.国有企业中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7(1):219-220.
[2]刘洪锋,王丽.对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J].商业会计,2017(5):59-60.
[3]李惠玲.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挥增值效能作用探究[J].经营管理,2017(12):118-119.
[4]罗颖.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7(2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