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还是自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_m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以来,经历先锋派音乐家对音乐创作手法及形式的不断挑战与革新,产生了诸如不确定音乐、偶然音乐和整体序列主义音乐等众多音乐分支。而其中的代表性作曲家约翰·凯奇,以预置钢琴等实验手段,实现了对自然、精神世界的再现,其音乐创作理念也深刻影响着当今时代。
  关键词:约翰·凯奇   音乐创作   自然观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053-02
   国内早期(20世纪80-90年代)出版的有关西方音乐史、西方美学史、音乐家辞典、音乐作品分析教程等著作中,涉及约翰·凯奇的论述往往仅用至多一章节的篇幅去介绍其代表性作品。如:由朱秋华、高蓉编著的《现代音乐概论及欣赏》,是最早将约翰·凯奇作为美国当代作曲家进行介绍的音乐赏析类书籍;1991年,冯伯阳将约翰·凯奇作为词条收入其主编的《袖珍音乐词典》;蔡良玉在《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中,讲述了约翰·凯奇的实验音乐;罗忠镕则在其主编的《现代音乐欣赏辞典》中,首次以时间发展为脉络,选取约翰·凯奇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结构、音色、技术等多角度的讲解。总体来讲,这一时期关于约翰·凯奇的研究,以普及介绍居多,学术界依然承袭着对约翰·凯奇的最初印象。2000年以来,随着各界学者对约翰·凯奇的不断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从数量和质量上皆得到提高,对约翰·凯奇的音乐创作也终于开始越发深刻的讨论。笔者正是基于这一研究趋势,特地对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观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音乐材料的平等观
  (一)重构“音乐”的内涵
   伴随人类生产文化的巨大变革,“音乐”一词被赋予的时代内涵也几经更迭。从作为远古时代的宗教“咒术”,到成为中世纪时期一种对人的教化手段;从毕达哥拉斯赋予的数理化意义,到西欧贵族阶级诉诸的纯娱乐性,再到后来,音乐被更多地视为“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构成形象的艺术”[1]。随着音乐形式日益丰富与多样化,各种自然的声音都已在近现代被视为音乐的重要组成,因此,“音乐”这一沿袭至今的概念也势必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就18世纪到19世纪的器乐作品而言,‘音乐’似乎还充满着某种节制、庄严乃至神秘的色彩,但是,今天我们将以‘声音的组织’这样一个有意味的解释来定义音乐”[2],根据约翰·凯奇的文字记录,可以将“音乐”内涵重构为——一切声音的组织结果。
  (二)接纳“噪音”
   在传统意义上的“乐音”之外,更多围绕在生活情境内的是诸如气象变化中的风雨声、工厂加工中的机器轰鸣声、交通运输中的鸣笛声、深夜花园里的夜莺歌唱声等非乐音。约翰·凯奇通过预置钢琴、录音拼接等一系列的创作实践,大大丰富了音乐材料,也让“噪音”被音乐所接纳成为可能。这种接纳,不是作为音乐的色彩装饰或自然音效的接纳,而是真正独立地承担音乐的声音组织。谭盾也曾就音乐组织应突破传统乐音体系的限制,让音乐材料多样化发表观点:“我一直不认为可以把声音分成一格一格的(指各种音阶、音列)。我认识声音是把它们看作一块整体,一块从高到低从小到大的整体。世界上有这么多声音,为什么作曲家只能用哪几个音呢”[3]。
  (三)接纳“非调性音乐”
  “事实上,我喜欢声音本身,而不要听它们被别人摆弄成的那种样子……闭上你的眼睛,倾听马路上的噪声,它们独立于任何节奏型之外;并且它们也不属于任何大小调体系”[4],约翰·凯奇认为,“世间万物皆为音乐”,美好的音乐不应局限在作曲家因循相关音乐法则创作而成的作品里。无论是和声运用别具匠心,将音乐从传统调性体系解放出来的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还是重视不谐和音列,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二音列理论”的西方现代主义作曲家勋伯格,在约翰·凯奇看来,都是无法展示现代音乐真正精神内核的。因为,有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仍然是“调性”音乐的范畴,而调性音乐意味着对音乐材料的选择仍有偏颇,赋予各种音乐材料的地位仍有主次之别。因此,只有平等对待与运用一切音乐材料的“非调性音乐”才是真正的现代音乐。
  二、音乐创作的自然观
  (一)自然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易经》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古代帝王之学,其“天人合一”、不逆天常、效法自然的思想更是被当时纵横捭阖的政治家、军事家奉为至上经典。到了20世纪中叶,又漂洋过海对西方的约翰·凯奇发挥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二)音乐创作自然观的表现
   一方面,体现在约翰·凯奇的音乐活动目标上。“世间万物皆为音乐,音乐的功用在于令人静穆沉思,与神性产生共鸣”[5],即音乐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获取愉悦的体验,而是与自然交融,与“灵力”对话;另一方面,体现在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上。约翰·凯奇认为,音乐是永无停歇的,只有时间是音乐实实在在的媒介,正如自然之中不经组织和排序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的万事万物,作曲家只有摒弃精心设计、以“自我”为重心、充满程式化特征的音乐创作,站在声音发现者的立场上,去寻求“偶然音乐”、不确定性音乐,才能最强烈地获得和感受到音乐。
  (三)实现音乐创作自然观的途径
   实现自然创作观的手法与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如,尊重自然客观事实,音乐创作系效仿事务运作法则,并不以个人主观意识为转移。例,钢琴独奏作品《变化的音乐》(Music of changes),虽根据力度、节奏、声音等做过预先的图表设计,但是在作品的真正完成中,对图表的筛选组合,却是通过抛硬币的方法随机产生的;又如,寻求“偶然”與“无”的音乐境界。在约翰·凯奇《4分33秒》之寂静中,听到的“自己”,听到的一切偶然的声音,就是对“无”的有力诠释。“不是作曲家设计的某些东西中有观众参与,而是通过演奏者和所谓的观众两者的活动产生了音乐”[6],这正是所谓“偶然音乐”的创作。   三、自然观的争论
   约翰·凯奇以个人卓越的创造能力,借助预置钢琴、打击乐等,在音乐中寻找着与自然合二为一之境界。这种与众不同的音乐形式,也无可避免地带来了极端争议。在这里,笔者将重点讨论“音乐是否真的再现了自然”和“即使真的再现了自然,这样的音乐又是否有意义”这两个问题。
   首先,是关于约翰·凯奇的音乐是否真正再现自然的问题。以约翰·凯奇曾经用“抛硬币”随机选择作品图表为例,“抛硬币”就类似于《易经》中的占卜术。“占卜源自于古人遵循自然规律的一种初衷和意愿,只是自然规律和征兆并不见得适时出现,因此人们便以占卜的方式去还原自然本来的面貌。”[7],而来到人类文明“科学”时代,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指明占卜术的“不科学”之处。进行占卜的起因,正是对自然规律缺乏认知的表现,根据占卜结果做出的选择往往更多地表现为与客观事实的相悖。再如,制作预置钢琴。虽然预置钢琴展示出更多音高、音色的可能性,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人为干预呢?
   其次,关于“音乐再现自然”的意义问题。根据上面的讨论,可以窥探出音乐是很难真正地再现自然的,但倘若真正地再现了自然呢?以约翰·凯奇为预置钢琴所作的《第五钢琴奏鸣曲》为例,该作品无疑是一部富有金属色泽的打击乐,再现了“生活”与“自然”中的声音。但又难免令人质疑:把一个打击乐团汇集在一台预置钢琴上,就音乐本身而言,未必是进步。例如,甘美兰音乐也会产生类似的音乐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得,约翰·凯奇作为20世纪引领美国乃至世界音乐潮流的先锋派音乐代表人物,其音乐创作观发挥了最根本的影响作用。无论是音乐材料的平等观、音樂形式的实验观,都无疑体现出对自然最本真的追求。而更有趣的事情是,这是约翰·凯奇深受《易经》等东方禅宗学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泽厚,汝信.美学百科全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639.
  [2]John Cage: The Future of Music: Credo, Silence,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61, p.3.
  [3]谭盾.无声的震撼[J].人民音乐,1992,(11).
  [4]余丹红.放耳听世界:约翰· 凯奇传[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01.
  [5][美]威廉·达克沃斯.约翰·凯奇谈乐录[M].毕明辉译.音乐艺术,2007,(02).
  [6][美]理查德·科斯特拉内茨.与约翰·凯奇对话(上)[J].廖呦译.世界美术,1997,(01).
  [7]郑艳丽.影响之影响——易经·禅宗与偶然音乐[J].当代文坛,2015,(02).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电影是社会历史变迁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面镜子,具有重要的现实参照。本文从《火锅英雄》入手,以符号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影片中城市空间、人文气质深层寓意,研究其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解读影片中城市空间符号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城市电影 《火锅英雄》 重庆 符号 空间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
期刊
摘要:随着各地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看电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好的音乐不仅可以为电影烘托气氛,还可以让电影更具特色。本文以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为例,讨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 电影 《智取威虎山》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168-02
期刊
摘要:张中所创造的墨花墨禽在风格技法上“一洗宋人勾勒之痕”“逸笔点染”,进一步的发挥了水墨写意的抒写技法。在造型上更加强调“意态”“传神写照”,把情思和意趣灌注于画面的氛围之中,丰富了花鸟画的情感表现空间。  关键词:张中 墨花墨禽 绘画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030-02   张中是元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通过将美术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便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育 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137-02   对于小学美术教育来说,由于小
期刊
摘要:身份认同(identity)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了文化认同、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等等,但是就核心内容而言,由于受主体的自我属性与所处历史背景等因素影响,身份认同强调个人自我的心理认可程度及自身的社会属性。因此,作为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传承人同样也是如此,他们既是传統技艺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同时也是区域文化传播者及知识的集散者,这些都反映在他们的特殊才能上。基于此,本文以藏族玉屏箫笛制作传承人桑吉
期刊
摘要:中国当代古筝音乐文艺思潮发展迅速,形式多样,一批批优秀的古筝演奏家、作曲家深受马克思文艺理论精髓的影响,创作了很多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人们物质生活的新作品,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之时,古筝艺术已然成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本文将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当代古筝艺术音乐思潮进行论述。  关键词:古筝艺术 音乐思潮 马克思文艺理论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对于律师的职业,许多人有刻板印象。由日本富士电视台于2012年播出的电视剧《Legal high》抛弃了严肃拘谨的形象,以生趣幽默的叙述拍摄给人以新的认识。搞笑幽默的剧情不失对日本社会、文化问题的思考,从律师的视角出发,进行了法律与正义的较量。到底是正义?还是法律?  关键词:法律 正义 抗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近年来,关于世界音乐的读物虽多,但大多是讲述历史脉络或按照音乐文化区来书写。菲利普·V·博尔曼(Philip V.Bohlman)《走近世界音乐》一书中隐含了时间-空间的顺序框架,借世界音乐为题,以巧妙构思向读者普及音乐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作者开拓的思维与独到的见解使本书成为引导专业与非专业学习者了解不同视角下世界音乐的优秀书籍。  关键词:世界音乐 空间 全球化 音乐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日益发展完善,但当下高校艺术类招生现状仍是优劣并存,面对现行艺术招生诸多存而未解的不足与弊端,国家、社会、教育等部门应当基于目前所取得的进步上,更进一步地关注艺术招生制度的缺陷,寻求切实可行、具有现实执行力的制改措施,力推高校艺术类招考健康持续的发展。于此,笔者拟分上下两篇略谈对我国高校艺术类招生制改之浅见。  关键词:高校艺术类 招生 改革  中图分类号:J0-05
期刊
摘要: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是豫南皖西民间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俗神信仰为核心,以当地的音乐素材为主要音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地方性信仰系统。《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主要从文化人类学、宗教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学科角度,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了豫南皖西民间仪式音乐的用乐原则,以及音乐在仪式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从中揭示了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的民族音乐学价值。  关键词:杠天神 田野调查 个案研究 两极变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