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对此,本文以黔南地区为例,从“收集可利用的民族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利用民族资源,创设特色区域环境;投放民族元素材料,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三方面论述了如何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
关键词:民族地区;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黔南地区位于贵州省中南部,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和婉转动听的“游方歌”,也有木鼓舞、踩鼓舞等各具韵味和特色的舞蹈;既有刺绣、民族服饰和首饰等民族标志性工艺品,也有各式各样的特色剪纸。这些民族文化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幼儿园作为民族地区启蒙教育机构,是民族特色文化教育的基地。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并使其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以更好地践行“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一、收集可利用的民族资源,进行科学分类
首先,收集周边可利用的民族资源,以此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黔南州有诸多风景名胜,如剑江风景名胜区、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通过春季、秋季的远足活动可让幼儿体验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可引导幼儿不断发现周围可用资源,并及时进行环保教育,让幼儿在寻找资源、观察资源的过程中养成环境保护意识,关注周边环境,提高审美水平。
其次,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丰富区域活动材料。幼儿园可开展开放性的区域活动,向家长展示幼儿多姿多彩的作品,加之教师细心的讲解,让家长充分发现生活中可培养孩子能力的资源,以此调动家长参与收集区域活动材料的意识。每学期举办亲子自制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拉近家长与孩子间的距离。
再次,注重民族特色资源的分类整理。在收集活动开始前,在不同班级放置材料收集箱,以便幼儿在收集资源的同时及时做好分类工作。通过材料的收集,为区域活动顺利进行提供物质基础。
二、利用民族资源,创设特色区域环境
首先,应注重区域设置的合理性。在区域活动中,常出现活动范围较小、人数较多的情况,因此在区域设置上应使有限空间的作用最大化。比如,用蜡染布、纸板、屏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将活动室分为智力增长区和美术手工区,将休息室分为阅读区、心情小屋等。
其次,应注意特色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多利用幼儿唾手可得的自然材料和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材料创设环境,这样能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再次,在创设特色环境中,还应该注意幼儿的自主性。以幼儿日常生活为背景,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比如,在一些民族语言保存良好的地区,可以用民族语言编成各种歌谣,这样能直观地帮助幼儿规范相关内容,并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投放民族元素材料,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首先,应依据所设立的主题活动进行材料的分配。为使幼儿收集的自然材料发挥最大价值。教师应依据不同的主题,制订不同的自然材料投放计划,使课程内容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例如,在以“美丽家乡”为主题的活动中,教师应利用周围环境进行“参观景区”“感受自然”等实地参观游览活动,并让幼儿收集自然素材;在美工区,将收集的砂子加工制作为彩砂,让幼儿发挥想象,利用彩砂自由作画;在手工艺品制作区,投放纸盒、毛线等多种废旧物品,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眼前物品构建景点风景模型。
其次,活动材料的投放应以幼儿兴趣和需求为参考。例如,黔南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民俗特色众多,其中对于竹子的应用较多。幼儿对音乐、舞蹈等往往有较大兴趣,所以教师可充分利用竹子这一素材,让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再次,依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材料的层次性投放。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探索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不同素材的投放,促进他们的探索、学习和发展。
四、评价与反思
在开展民族地区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除上述总体思路外,还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民族文化。例如,在笔者调查过程中,虽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选择某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但在同一幼儿园中,虽以苗族和布依族为主,也有少数其他民族儿童,所以在相关环境创设中,还应注重不同幼儿的民族文化的需求。除此之外,由于文化体系极为庞大,在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若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应组织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严格筛选,并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0(4).
[2]张晓琳,等.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关键词:民族地区;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黔南地区位于贵州省中南部,是多民族聚居地,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既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和婉转动听的“游方歌”,也有木鼓舞、踩鼓舞等各具韵味和特色的舞蹈;既有刺绣、民族服饰和首饰等民族标志性工艺品,也有各式各样的特色剪纸。这些民族文化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幼儿园作为民族地区启蒙教育机构,是民族特色文化教育的基地。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并使其贴近幼儿生活实际,以更好地践行“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一、收集可利用的民族资源,进行科学分类
首先,收集周边可利用的民族资源,以此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黔南州有诸多风景名胜,如剑江风景名胜区、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通过春季、秋季的远足活动可让幼儿体验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可引导幼儿不断发现周围可用资源,并及时进行环保教育,让幼儿在寻找资源、观察资源的过程中养成环境保护意识,关注周边环境,提高审美水平。
其次,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丰富区域活动材料。幼儿园可开展开放性的区域活动,向家长展示幼儿多姿多彩的作品,加之教师细心的讲解,让家长充分发现生活中可培养孩子能力的资源,以此调动家长参与收集区域活动材料的意识。每学期举办亲子自制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拉近家长与孩子间的距离。
再次,注重民族特色资源的分类整理。在收集活动开始前,在不同班级放置材料收集箱,以便幼儿在收集资源的同时及时做好分类工作。通过材料的收集,为区域活动顺利进行提供物质基础。
二、利用民族资源,创设特色区域环境
首先,应注重区域设置的合理性。在区域活动中,常出现活动范围较小、人数较多的情况,因此在区域设置上应使有限空间的作用最大化。比如,用蜡染布、纸板、屏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将活动室分为智力增长区和美术手工区,将休息室分为阅读区、心情小屋等。
其次,应注意特色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多利用幼儿唾手可得的自然材料和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材料创设环境,这样能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再次,在创设特色环境中,还应该注意幼儿的自主性。以幼儿日常生活为背景,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比如,在一些民族语言保存良好的地区,可以用民族语言编成各种歌谣,这样能直观地帮助幼儿规范相关内容,并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投放民族元素材料,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首先,应依据所设立的主题活动进行材料的分配。为使幼儿收集的自然材料发挥最大价值。教师应依据不同的主题,制订不同的自然材料投放计划,使课程内容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例如,在以“美丽家乡”为主题的活动中,教师应利用周围环境进行“参观景区”“感受自然”等实地参观游览活动,并让幼儿收集自然素材;在美工区,将收集的砂子加工制作为彩砂,让幼儿发挥想象,利用彩砂自由作画;在手工艺品制作区,投放纸盒、毛线等多种废旧物品,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眼前物品构建景点风景模型。
其次,活动材料的投放应以幼儿兴趣和需求为参考。例如,黔南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民俗特色众多,其中对于竹子的应用较多。幼儿对音乐、舞蹈等往往有较大兴趣,所以教师可充分利用竹子这一素材,让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再次,依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材料的层次性投放。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探索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不同素材的投放,促进他们的探索、学习和发展。
四、评价与反思
在开展民族地区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除上述总体思路外,还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民族文化。例如,在笔者调查过程中,虽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选择某一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但在同一幼儿园中,虽以苗族和布依族为主,也有少数其他民族儿童,所以在相关环境创设中,还应注重不同幼儿的民族文化的需求。除此之外,由于文化体系极为庞大,在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若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应组织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严格筛选,并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0(4).
[2]张晓琳,等.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