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来源 :药店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ingxia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各方面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尿激酶静脉溶栓组心电图ST段下降率达85%,胸痛缓解率达82%,常规治疗组ST段下降率为50%,胸痛缓解率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合理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1]。AMI患者静脉溶栓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痛,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抑制梗死后心室重塑,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AMI患者78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9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并进行比较。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诊断标准[2],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1.2 梗死部位 前壁27例,下壁18例,前间壁11例,广泛前壁5例,正后壁5例,高间壁8例,复合壁(2个壁或2个以上)4例;其中典型心绞痛49例,不典型心绞痛19例,无痛10例。
  1.3 治疗方法 AMI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49.5±8.7)岁,为发病后12 h入院,接受硝酸甘油、激化液、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等常规治疗。AMI静脉溶栓治疗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54.1±6.5)岁,无溶栓禁忌证,均发病在6 h以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常规给予吸氧,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心肌酶学和心电图检查、血小板计数等监测,可先给予“尿激酶50万U”静脉注射,继之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之后给予抗凝等治疗。
  1.4 观察项目 密切观察胸痛缓解与消失时间,监测心率、血压等,并在溶栓前及溶栓后180 min内,每30 min记录1次心电图变化,重点观察ST段变化和心率失常的发生。溶栓后每2 h 1次测CPK、CKMB、LDH,直到峰值降低两次后改为1次/d,连续3~5 d,并注意观察溶栓过程中有无出血征象及治疗4周内有无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判定标准 静脉溶栓:①溶栓后1~3 h内,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下降50%或更多。②2 h内胸痛基本缓解或完全消失;③心肌酶峰值前移,CPK峰值提前到16 h内,CKMB提前至12 h内。具备第一项者或其他任何一次者为血管再通[2]。不良反应:①轻度出血:皮肤、黏膜、牙龈出血,血尿;②重度出血:脑出血,需要输血的消化道等内脏出血。
  2.2 两组对照比较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心电图ST段下降率达85%,胸痛缓解率达82%,常规治疗组ST段下降率为50%,胸痛缓解率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本组所有患者再通63例,再通率80.76%,死亡7例,死亡率8.97%;死亡原因:泵衰竭2例,心脏骤停1例,室颤4例;1 h以内溶栓45例,死亡1例;6 h以内溶栓23例,死亡3例;6~12 h内溶栓10例,死亡3例。
  3 讨论
  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的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左心室功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成为AMI治疗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溶栓时间窗在1 h内比其他时间窗再通率高,病死率低,溶栓可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连续的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等。
  本文结果显示,提高溶栓再通率的关键是抓住溶栓时机,年龄与再通率和出血率无必然联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直接决定AMI患者的心功能,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预后,我们应力争患者在入院0.5 h或发病最初1 h黄金时间内尽早开始急诊溶栓治疗,特别是对高龄AMI患者,只要无溶栓禁忌证,体质尚可,时间适宜应积极溶栓。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委员会.急性心肌梗塞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3714.
  [2]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32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观察阿托品的微量泵应用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中间综合征(IMS)的治疗效果。方法 16例AOPP并IMS患者采用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总结其临床表现特点与治疗经过及其治疗经验。结果 16例IMS均采用阿托品微量泵治疗,部分患者配合呼吸机的抢救,15例抢救成功,死亡1例。结论 及时诊断AOPP合并IMS的发生,并尽快予阿托品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适时配合呼吸机的抢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胸膜结节性病变的CT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组织学或临床证实的良恶性胸膜结节的16层CT表现。结果 26例中胸膜转移瘤7例,胸膜结核6例,胸膜结节样增生肥厚4例,弥漫型胸膜间皮瘤3例,局限型胸膜间皮瘤2例,胸膜斑2例,胸膜淋巴瘤1例,胸膜脂肪瘤1例。本组恶性病变CT特征:胸膜结节不规则、胸膜环状增厚、结节广泛分布、多伴有胸腔积液。良性者胸膜结节可伴粘连或钙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体内高血糖动态变化及预后情况。方法 应用罗氏ACCUCHEK Active血糖检测仪及相应配套试纸监测21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生后高血糖变化,并应用婴幼儿发育检查手册(即Gesell量表)测量患儿6个月、12个月发育状况。结果 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高血糖纠正至正常值范围所需时间越长,Gesell评分达到正常范围的患儿数越少。结论 重
期刊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3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 d”入院。患者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为隐性胀痛,无向他处放射,伴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无胸闷及气促、无腹胀及腹泻、无尿频尿急等。患者曾在某中医院治疗,效果欠佳,随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疼痛性质同前,门诊拟“急性阑尾炎”收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精神、胃纳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血压150/95 mm Hg,神清,痛苦病容,颜面及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9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行脑血流学检查,比较分析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及高血压病组内不同年龄段、不同分级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高血压病组Qmean、V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他各项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16±2.248.08±2.25★7.28±1.56▲ 
期刊
【摘要】 分析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140例,其中年龄≥60岁为老年组85例(男43例,女42例)。年龄<60岁为中青年组55例(男29例,女26例)。结果,老年组中肿瘤患者占40%(34/85),中青年组中占40%(22/55);老年组腹外疝占26%(22/85),中青年组5%(3/55);老年组肠粘连占24%(20/85),中青年组34%(19/55);术后病死率老年组占4.7%(4/85),中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硬脑膜外血肿的有效、实用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8例硬膜外血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痊愈62例,痊愈率为91.17%;死亡6例,死亡率为8.83%。结论 利用头颅CT能正确估计血肿量,结合临床表现,可采取最佳手术治疗方案。对术前患者神志清楚,血肿量在30 ml左右,骨折线出血或者出血时间较长,病情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无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采用无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患者5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腹腔感染、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肩痛、背痛、腹痛、发热以及黄疸等症状。行B超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胆囊窝积液;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科学运用无钛夹对胆囊管及胆管动
期刊
儿童正处于身体快速发展的阶段,进食次数多及食物种类复杂,尤其摄糖量是成人的2~3倍,加之家长总给儿童糖果、饮料类食品,使食物易于粘着于牙齿上;儿童对口腔卫生重视不足,刷牙质量不高甚至不刷牙,饭后漱口也很难保证;儿童的睡眠时间长于成人,在睡眠中唾液分泌减少,不利于牙齿的自洁;儿童时期牙齿存在一些生理间隙,使食物易于嵌塞于牙齿上。以上各种因素均易照成儿童龋病、牙髓病、根尖病。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与成人有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 选择来自门诊就诊的396名6个月婴儿为分析对象,按照贫血的分类标准,将患儿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患儿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结果 母乳喂养贫血发生率是20.3%,人工喂养贫血的发生率是42.99%。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母乳喂养贫血的发生率低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因此要提倡母乳喂养。  【关键词】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缺铁性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