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南田花卉赋彩探究

来源 :艺术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e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恽南田以对北宋徐崇嗣没骨法的想象为据,“独开生面”,创出极具个性的绘画新面貌。他既重视传统,又主张写自然之生意,有着深刻的画学自觉意识。其没骨花卉画,用笔秀润,设色清丽,画风灵动澄净,呈现出浓淡相宜的色彩特征,常以生动而微妙的色彩变化,表现出幽深淡远的境界。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近年来媒介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但与之相伴的传媒行业尚未发展成熟,由此反转新闻、舆论反转等现象频发.此类现象并非诞生于新媒体时代,但却呈现出与
传统技艺的隐性信息是极其依赖信息掌握者身体和记忆力、理解力的具身性知识。其具有表述的不确定性和非理性、对个体和环境的依赖性、获取的随意偶然性、转化的相对性、稳定性和整体性等特征。
“南方地域特色中国花鸟画创作人才培养”这一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学员,是从近百名报名者中选出的30名优秀者。他们当中,不乏各专业画展中的获奖者,既有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包括高级职称获得者),也有毕业于艺术名校的硕士研究生,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有各级美术家协会和画院等机构的专职人员。学员们在三个月的学习、交流中,对“南方地域特色中国花鸟画创作”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对创作手法、形式、题材的研究能力,对写生和创作的把控能力,都有了质的提升。部分学员还能针对项目要求,在对“南方题材”进行研究和创作时,放弃自己原有的
摘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历史中产生、发展、成熟并逐渐形成了具有生命力的区域性文化产物。由于此类作品具有潜在性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实际发展前景,大量的权利人开始对其主张权利,但其权利主体很难被认定,造成了大量的民事利益纠纷。为了使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本文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特征以及有关权利主体各学说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认定权利主体,并提出对完善民间文学艺术作
徐悲鸿在《历史画之困难》一文中详细阐述了其历史人物画的服饰由来,但对《九方皋》中抱臂仆役所戴外形特殊的帽子并无记载。这种下圆上尖的帽子应是源自中国传统戏曲中武丑的行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旧剧之争”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界关于戏曲改良的讨论十分激烈,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思想可能受此环境影响。《九方皋》用最少的人物和道具获得了最大的艺术张力,这种风格与中国传统戏曲舞台无布景,追求“虚空”“写意”的审美理念一脉相承。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人类社会的瑰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国情。在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国际学生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中国文化及国情体验基地的建设是国际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及国情的重要平台,对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学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国际学生中国文化及国情体验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进而探讨中国文化及国情体验基地在建
艺术本身就是传播思想观念的重要媒介,向大众传播意识形态、艺术家和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兴起之后,艺术不断与新的传播技术结合,积极拓展自身的表现形式和观念,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传播力。空间幻象营造促使人们从整体的空间语境中重新思考艺术如何介入社会文化发展进程。艺术在建构空间幻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艺术所营造的空间幻象和艺术幻象本身融合为一,为打破这一自我循环的闭环,重新沟通现实成为当代艺术的责任。艺术以富有创造性的当下即时“构境”来造成景观编码的失效,突破旧有框架,恢复人的潜能和生命本真。
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老舍《茶馆》剧作中的“国民性”进行思考,分析《茶馆》成为中国戏剧艺术史上经典作品的原因,并从焦菊隐、夏淳、林兆华、李六乙、孟京辉五个不同时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下,人们对艺术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要求艺术教育从业者能够从创新的角度思考,提高信息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融合程度,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本文基于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创新的融合展开讨论,分析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别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氛围及教学评价五个层面提出加深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策略,期待能够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信息
本文是对于李军新著《跨文化的艺术史》的简短评介,意在指出这一别开生面的艺术史研究著作所展现出的创新之处,以及其隐含的启示所在.前者或许较为明显而无需赘言,即作者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