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眾所周知,数学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与生活的相互转化等成为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生活与数学教学相脱轨的情况下,尝试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驱使下,对数学—生活的双向化教学的实现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生活”双向化;教学对策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既存在着数学化的教学过程,也存在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因此数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且数学化与生活化也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独立体,而是密切联系的整体。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其同样也是“数学—生活”双向化得以实现的起点。对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对如何实现“数学—生活”双向化进行了探索。
一、在“数学—生活”双向化视角下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倘若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脱离生活化的,仅仅体现出了数学化,是无法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也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对此,我在数学—生活化双向化实现过程中,往往以教学目标为起点,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实际情况之后,在“教什么”“怎样教”的基础上设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以“估算”该内容教学为例,我立足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活动参与中早已受到了数学估算思想的影响这一实际情况,初步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中常见的估算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两位数加减的估算方法;(2)在基础知识掌握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对所学的数学估算方法进行交流、讨论,体会估算的多样性,并借助极具生活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探究的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实现学以致用,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灵活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数学—生活”双向化视角下选择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载体、依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纵观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尽管在生活教育理念的驱使下,教材编写人员选取了大量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但是教材是在普适性原则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受文化背景、地域生活习惯等不同的影响,其中所收录的“生活内容”与某一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倘若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中的“生活内容”向学生讲述数学知识,非但无法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还会在复杂的生活背景的影响下加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对此,教师需要发挥其教育机智的作用,立足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挖掘与其有关的内容、现象等,借此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真正地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以“认识物体与图形”该内容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设置了这样的自主学习任务:在生活中搜集与图形有关的物品,并将其带到课堂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给了学生自主动手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搜集中对图形产生感性的认知,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则鼓励学生共享自己所搜集到的物品,并拿着学生所展现的物品引导其说明形状,或者与之形状相同的其他物品等。
三、在“数学—生活”双向化视角下组织教学活动
课堂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倘若教师能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生活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浓浓的生活氛围包围中自主感知、理解数学,为其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数学—生活”双向化教学的实现强调在新知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沟通教材内容与其生活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参与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丰富其数学现实,为其内化所学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退位减法”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创设了图书角借书这一情境(图书角有60本书,借出去了35本)。直观的情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情境观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现在图书角还剩下多少本书。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新问题60-35=?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我则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形式,通过摆小棒、列竖式等方式进行计算。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参与中,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还可以在生活的驱使下掌握不同的算法,提升其数学学习水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生活与数学关系的驱使下,从教学目标设定入手,积极地为学生引入生活内容,并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参与中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冬寒.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2):93-95.
[2]李玉婉,周春玲.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7,16(11):96-9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生活”双向化;教学对策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既存在着数学化的教学过程,也存在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因此数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且数学化与生活化也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独立体,而是密切联系的整体。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其同样也是“数学—生活”双向化得以实现的起点。对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对如何实现“数学—生活”双向化进行了探索。
一、在“数学—生活”双向化视角下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引导,倘若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脱离生活化的,仅仅体现出了数学化,是无法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也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对此,我在数学—生活化双向化实现过程中,往往以教学目标为起点,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实际情况之后,在“教什么”“怎样教”的基础上设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以“估算”该内容教学为例,我立足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活动参与中早已受到了数学估算思想的影响这一实际情况,初步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中常见的估算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两位数加减的估算方法;(2)在基础知识掌握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对所学的数学估算方法进行交流、讨论,体会估算的多样性,并借助极具生活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探究的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实现学以致用,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灵活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数学—生活”双向化视角下选择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师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载体、依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纵观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尽管在生活教育理念的驱使下,教材编写人员选取了大量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但是教材是在普适性原则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受文化背景、地域生活习惯等不同的影响,其中所收录的“生活内容”与某一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倘若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中的“生活内容”向学生讲述数学知识,非但无法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还会在复杂的生活背景的影响下加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对此,教师需要发挥其教育机智的作用,立足教材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挖掘与其有关的内容、现象等,借此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真正地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以“认识物体与图形”该内容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之前为学生设置了这样的自主学习任务:在生活中搜集与图形有关的物品,并将其带到课堂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给了学生自主动手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搜集中对图形产生感性的认知,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则鼓励学生共享自己所搜集到的物品,并拿着学生所展现的物品引导其说明形状,或者与之形状相同的其他物品等。
三、在“数学—生活”双向化视角下组织教学活动
课堂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倘若教师能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生活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浓浓的生活氛围包围中自主感知、理解数学,为其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数学—生活”双向化教学的实现强调在新知探索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沟通教材内容与其生活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参与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丰富其数学现实,为其内化所学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退位减法”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创设了图书角借书这一情境(图书角有60本书,借出去了35本)。直观的情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情境观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现在图书角还剩下多少本书。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新问题60-35=?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我则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形式,通过摆小棒、列竖式等方式进行计算。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参与中,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还可以在生活的驱使下掌握不同的算法,提升其数学学习水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生活与数学关系的驱使下,从教学目标设定入手,积极地为学生引入生活内容,并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参与中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冬寒.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2):93-95.
[2]李玉婉,周春玲.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7,16(1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