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叶红柑染袖香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主题的旅行如同没有主旨的文章,走着走着便拉杂散漫了。这次前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主题自然是新会陈皮,那么次题呢?当然和以往相同,找出些本地特色美食,增广见闻兼以解馋吻。
  作为天津人,我几十年前知道陈皮,是糖果店里的陈皮梅,可惜只见盐梅不见陈皮。近些年来,随着国内物流大发展,许多偏僻之地的特色名产渐渐流传到天津,其中便有陈皮。然而,中药讲究地道药材,食品讲究珍稀名品,既然要用陈皮,不到江门新会走一趟,便是对不起这味食药兼备的好物。
  乘火车去新会别有趣味,因为新会有中国最早的一条华侨自建的民营铁路, 1909年通车,如今在内容丰富精彩的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还能看到翔实资料和实物蒸汽机车。我乘高铁在新会站下车,最先看到的是凤山上的熊子塔,据说,站在熊子塔边四望,目力所及之处才是地道新会陈皮的产地,远离这片土地便难称正宗。我知道熊子塔是因为塔下有个茶坑村与天津有关,清朝同治十二年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在这座小山村出生,民国十三年他在天津意大利租界建成饮冰室,于是饮冰室便成为他总结平生思想、深刻关切国家民族之命运、著书讲学的根據地,其思想学说影响至今。
  常言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我来到新会这天恰值霜降,果农们忙着采收新会柑剥取“微红皮”,妇女儿童负责晾晒早些时候剥制的“柑青皮”,而等到小雪节气之后,便应该采摘剥制“大红皮”了,这是剥制陈皮的三个阶段,取得三种原料,收获不同风味。如今看来,能将传统地方特产发展成华人世界的流行时尚,新会陈皮算得上是个中翘楚。
  我总是替新会人可惜,新会柑剥皮后剩下那么多果肉可怎么办?以往果农只能将果肉丢弃在田间,这些果肉经年累月自然发酵腐烂,常会造成环境污染。如今不同了,新会的几家生物科技企业已经开始用果肉生产用途广泛的酵素,未来应该还会发展出更多用处吧。
  逛过了茶坑村梁启超故居,又逛过了柑橘园,主人给我泡了一壶用大红柑制作的陈年“柑普茶”。这种柑普茶是新会人的发明,分小青柑与大红柑两种,就是沿着新会柑的果蒂周围割一个小圆孔,从孔中掏出果肉,装入云南普洱茶,再用果蒂封口,然后就是多年翻晒的陈化过程了。主人拿来的这枚柑普色泽褐黑发亮,表皮均匀分布皱缩凹陷的“油室”,这正是新化陈皮区别于其他陈皮的鲜明特征。
  近些年,柑普茶已经流行到天津,这次能在原产地的柑橘园边细品柑普茶,更是别有风味。主人为我筛茶,茶杯虽小,茶汤却深不见底,只在白瓷杯的边缘处显现出泛着金光的琥珀色。此茶入口醇厚,舌底生津回甘,在鼻腔深处,远远浮上来的则是幽幽的柑橘花香。我透过一层层的滋味,努力寻找“陈香”,因为,只有能够分辨出这种独特的陈香味道才算行家,可惜我的道行尚浅,只能努力寻找。
  将这壶好茶喝过三五泡,我饿了,午餐自然是要吃传统粤菜陈皮鸭。据说,如果让几位广东人讨论哪种陈皮鸭好吃,就如同让天津人讨论哪家的煎饼馃子好吃一样,多半会一言不合,吵上一架。这也难怪,因为在广东各地,陈皮鸭的烹制方法各不相同,有先煮后蒸法,有先煮后炸再蒸法,有甜咸口味,有咸鲜口味。至于我嘛,我则喜欢最为简单直接的陈皮炖鸭,可以先喝汤,品味陈皮从鸭汤中隐隐透出的鲜甜果味,然后再蘸料食鸭肉,不到新会,难得此食。
  饱食最宜畅游,午后参观一家新型陈皮企业,我从当年新柑皮直至五六十年的老陈皮,逐一取阅,细观深嗅,大开眼界,足慰平生啊!各种陈皮制作的蜜饯、糕饼、糖果蔚为大观,边走边食,诸般滋味纷至沓来,由此可见,陈皮食药同源的传统正在被新创意、新思维和新理念发扬光大。接着,我参观了利用新会柑果肉生产酵素的高科技生产车间,并且品尝了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的酵素产品,感觉味道颇佳。听主人讲,这种果肉酵素正处于宣传推广阶段,一旦为世人广泛接受,不单能够解决新会柑果肉的再利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古老的陈皮产业从此可以为世人提供一种健康有益的高科技新产品,算是老树开新花吧。
  我的新会闲游,终于对正宗陈皮得到些非亲身体验不能真切地认识,弥补了书面知识之不足,以免耳食之徒的缺陷。等我回到天津,再逢人们谈论刚刚在中国北方流行的陈皮时,我便有眼见舌尝之实可讲,哈哈,不亦快哉!
  选自《天津日报》
其他文献
对贵州,素来的印象是,深山老林中有精致的非遗手工艺、大瀑布、千户苗寨和华丽的少数民族服饰。不过与隔壁旅游业已经很发达的云南相比,这印象相对散淡。此番去贵州,没有选择黔东南旅游产业比较成熟的区域,而是云贵边界的乌蒙大草原。不曾想,对盘县这个地方有了更多的了解。盘县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也走出过一代代的文人知识分子,更因险峻艰苦的地理环境曾孕育出铮铮铁骨的革命之种。如今盘县已更名为盘州市,然而我更愿意
那蓝,有着珍珠的通透,颜料的浓稠,向着深处,向着远处铺陈。虽是微澜,却也有力量在暗中涌动,漫到我脚下时,有咸湿一股一股,扑上来。站在初秋的风里,我看着纳木错,颠簸的疲惫还来不及卸下,就被这蓝击中。太蓝了,蓝得不像话。幽深的厚重,不可测的神秘,还有宗教的味道,让我几乎忘记了高反的折磨。经受高反,颠簸,我从拉萨市驱车六个多小时,才抵达纳木错。纳木错挂在天边,匍匐在念青唐古拉脚下,三面又被莽莽草原围过来
去年大雪节气,云龙湖石瓮倚月湿地景区,那只熟悉的银鸥又如约而至。十年了,它从未爽约。几个月前,它从蒙古国寒意渐浓的哈尔乌苏湖启程,翩翩南飞两千五百多公里,一路风尘,栖落于徐州城南这片丰水之地。这是一只雌性银鸥。早在2006年,德国鸟类研究专家安德烈布赫海姆亲手为它标记翅旗,并在哈尔乌苏湖畔放飞。当年11月底,徐州的一位摄影爱好者最先发现了它的倩影,并且清晰地拍到了它的翅旗编号:AD81。从此,AD
因有老舍夫妇合种的两棵柿子树,老舍故居又被称为丹柿小院,这是老舍一生中居住最久的一个地方,他一九四九年后的作品也几乎全部写于此。  我觉得丰富胡同很能代表老舍的生活意趣。这胡同的妙处在于窄小逼仄,而且越往深处越显促狭。胡同两边全是低低矮矮的小门小院,与整条胡同的气质相得益彰。  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迷恋老舍,到中学后逐渐痴迷,等到老舍诞辰100周年之际,故居作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我在第一时间买票进
我小时候喜欢打架,后来跟师傅学拳,更觉得自己了不起。十二歲离家时常靠拳脚保护自己不受欺辱。  上学的时候,学校的体育课,直到念中学我都不怎么挂心,唯一差堪光宗耀祖的勋业是在十三岁那年全校运动会中得过“混合女子少年组、丙级铅球冠军”。田径方面更谈不上,甚至连知识也时常混乱。前几年看世运电视,冠军一百米跑九秒几,我诧异之极,认为几十年前我中学时代早就跑过只差两秒多一点的尺码,十四秒几,而且并非冠军,听
平生有两次生活经历,岁月的磨砺越多、越严峻,越显示其警示价值。都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次是伏暑,我乘长途汽车,从乌鲁木齐出发,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缘,到喀什,再到柯克亚油田。三天两晚,沿途所见极端单一,左侧是沙丘与戈壁,骄阳荒漠,隐隐跳动着无火之焰,只有稀疏的胡杨,和伴着它迎风舞动的一丛丛骆驼草,间或被旋风卷起一股沙尘,便无声无息。或见公路边驴骡的尸体,因空气干燥,都干而不腐。右侧是绵延不
散步,是再寻常不过的养生锻炼模式了。从来没有听人说不喜欢散步的。散步的人,大都没有什么目的,即使是思绪万千,那也是在大自然中的冥想。我尤爱在刮风、下雨或落雪的日子,一个人在树林或湖边散步。在那里,你是自由的,得意忘形的,你可以和小鸟、树木、花草、湖水对话。我相信世间的万物都有语言,都有思想,甚至都有灵魂。你不要觉得它不说话,就以为它真的就是一个僵死的物件。不是这样的。你看,我面前的一张红叶书签,已
早晨上班,车载音响的随机循环突然唱起了《青花瓷》,“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听到这句的时候正好路过一家早餐店,包子出笼,整个店面都冒着蒸汽,我忽然想起了几十里外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故乡多山,虽不大却也将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家家户户都藏在山坳里。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
意大利人福朗发微信,一只石榴,剥开,他太太一半榨汁和红酒、洋葱、油一起炒饭,另一半则用来拌饭,乃成意式石榴饭。石榴籽当然一并吞下。福朗是家人的同事,石榴乃家人送其同事们分享的。石榴呢,则来自临潼,是我学生托果农亲戚寄来的。之前再三推辞,学生说很希望我尝尝自家种的土特产,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于是,就有了意式石榴饭,在剥而食之的常法之外添了非常态,只是中国同事的第一反应是,石榴籽要吃下去吗?这么硬,怎
又一个朋友要走了,与她的德国丈夫回德国去。一晃,他们来中国,竟然有了二十多年。曾经,朋友与我,热火朝天逛夜市、吃夜宵、嘻嘻哈哈、在路边地摊上买二手书。时间越久,友谊越深,我知道朋友十分喜爱武汉家常菜。眼看凛冬将至,我决定煨汤。我想精心煨一铫子排骨藕汤,为朋友饯行。可惜,事不凑巧,朋友们时间总也对不上,關于煨汤的美好设想,也就随风而去了。然后思来想去,还是心有不甘。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煨汤,那就用文字